近日,「閉關」一年多的烏龍潭公園新妝歸來,重新免費開放。12月24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公園發現,經過湖底清淤和水環境治理,園內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一派詩情畫意,「南京小西湖」風景舊曾諳。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趙冉 宋經緯 文/攝
鬧市中的寶藏公園
烏龍潭公園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東麓,江蘇省人民醫院和城西幹道之間。這裡原名芙蓉池,相傳晉代某年的六月十九,四條烏龍環繞泉眼戲水。以後,每年烏龍準時出現,由此得名「烏龍潭」。
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12月24日一早,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公園探訪,園子雖小卻精緻,不少住在附近的市民已經聞訊來散步、賞景。改造後的烏龍潭公園,亭臺樓閣錯落參差,潭邊垂柳隨風輕拂,頗有煙雨江南的意境。在這裡,除了詩意江南,你還可以「遇見」曹雪芹、顏真卿、魏源等名師大家。瞧,曹雪芹漢白玉石坐像、文化牆、紫菱洲、宛在亭、放生庵等景點都有遊客在拍照。
烏龍潭水也別有一番韻味,縱貫南北,像極了一條龍。據了解,清代名臣陶澍任職兩江總督時,常與他的幕僚——湖南同鄉、思想家魏源在此遊玩,發出「有此美景,何必西湖」的讚譽,為烏龍潭留下一段歷史佳話。清光緒七年,時任兩江總督的湖南人劉坤一,也常與部屬到烏龍潭一帶遊玩,還在潭中建了座「宛在亭」,並在亭上題有「何必西湖」四字,所以烏龍潭又稱為「小西湖」。
5個多月清淤疏通
2007年,烏龍潭公園曾進行一次環境綜合整治,此後再沒有「大動作」。2018年8月1日,烏龍潭公園啟動水體整治,公園全面閉園。
「烏龍潭約13500平方米,湖水北面被廣州路截斷,南面被水西門大街截斷,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空間,水不與外界聯通,水體也越來越差。」據鼓樓區烏龍潭水質提升工程項目負責人張信介紹,潭底常年淤泥堆積,水中藻類瘋長,水質跌至劣五類,足足是個「汙」龍潭。為此,相關部門決定先給烏龍潭徹底「洗把澡」,把湖底老泥清乾淨,並在湖的下遊加裝循環泵站,中段設置溢流堰,調動湖水,讓水「動」起來。「還投放魚蝦等水生物,水中種植沉水植物,岸邊種植挺水植物,重建水生態環境,讓湖水更『健康』,有『自愈』能力。」張信說,經過5個多月的治理,烏龍潭水質已達四類水標準。2019年開始進入運維期,目前水體透明度更高了,魚翔淺底,湖上湖岸一片好風光。
閉園一年來,關於重新開園的呼聲很高。家住虎踞路、廣州路一片的南京人,習慣於從公園北門和西門進出,因為烏龍潭正好「夾」在這兩條主幹道之間。從公園穿過既省時省力,又能享受一段難得的散步時光,再加上公園旁邊就是江蘇省人民醫院,過往的市民絡繹不絕。
據了解,烏龍潭清淤工程2018年底已經完工,為什麼超期一年才重新開放?張信表示,由於公園地處鬧市區,周邊還有雨汙分流等項目在施工,涉及管網鋪設等,因此等到現在才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