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髮劑」一詞最近成熱門詞彙。有媒體猜測臺灣老牌藝人高凌風因染髮患上血癌去世,快報也曾報導《網上買的海娜粉染髮劑能用嗎?》,那麼,現在到處熱銷的所謂植物染髮劑,究竟安不安全?到底如何挑選染髮劑?
實習生 於方 現代快報記者 馬晶晶
儘量選擇口碑好、異味小的品牌
住在下關的郭女士是理髮店染髮的常客,因為她家族有少白頭的遺傳史。30多歲後,頭頂就開始慢慢出現一截白髮,隨著年齡的增長,白髮越來越明顯。
頭頂白髮實在扎眼,郭女士從40歲起就一直在南京一家連鎖理髮店保養,染色頻率經過髮型師建議,3到4個月一次。對於如何挑選染色劑,郭女士一直使用的是理髮師推薦的一款產品:「不會輕易更換,現在染髮劑出問題的很多,我儘量選擇一些口碑比較好的大品牌,大型商超都有的賣的。」目前已經染了好幾年,還沒出現過不良反應。
資深理髮師王健告訴記者,對於普通顧客來說,在挑選染髮劑時除了挑選可靠品牌產品外,儘量選擇異味小一些的藥水。「有一些染髮劑聞上去臭臭的,那就是氨的味道,氨的作用能促進頭髮軟化,還能促進頭髮著色,但使用過度,會造成毛髮損傷。」
植物類染髮劑也要慎選
對於染髮劑,化學專業博士李尚為認為:「染髮劑基本都是化學合成,除了苯,還會添加多種中間成分和氧化劑,例如過氧化氫,雖然致癌概率相對低一點,但也有實驗致癌的報告。」
對於市場上熱賣的「植物染髮劑」,李尚為表示即使是植物染髮劑也有可能有害。「一些植物的提取汁液確實有染色的效果,但植物汁液要真正達到改變頭髮顏色的效果,必須有化學合成物質參與反應,滲透到頭髮內部,甚至經過皮膚進入人體。目前看來,不存在絕對無害的染髮劑。」李博士給記者展示了一張名為「植物類染髮劑和化學類染髮劑比較」的表格,摘自專業化學類期刊,表格上,記者看到,化學類染髮劑「刺激性大,毒性大」,而植物類染髮劑則「毒性小,價格高」。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陶迪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因為染髮劑使用而導致皮膚過敏的病例相當多,「出現紅斑、瘙癢甚至糜爛生瘡這些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自己在家處理很容易弄巧成拙、加速感染。」
為了避免染髮劑感染,陶醫生建議在使用染髮劑之前,可以自己在耳垂上做個小實驗,如果出現發紅、瘙癢等症狀,即證明容易出現過敏症狀,避免使用。
對於市面上打著「健康無害」口號的植物染髮劑,陶醫生則表示,目前學術文獻上確實有相關的討論,但仍處於研究階段,至於「含有植物萃取汁液」的染髮劑,陶醫生認為並不能將其歸屬為「純天然植物染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