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南京市民來說,繁華的山西路無人不曉。不過,你是否留意過在這條路上的一家少兒書店?每到周末,一群熱愛英文的孩子會相聚於此,用流利的英文對話或朗誦,他們稱這裡為——「公益英語角」。
9月2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這家新華書店旗下的少兒書店,發現這個「公益英語角」可不簡單!從組織活動到想選題再到發放材料,全部由十二三歲的孩子一手策劃。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舒越/文 王玉秋晨/攝
臺灣老師結緣南京公益英語角
「Who would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南外初一的顧曉菡和金中河西小學部六年級的王從文在一塊小黑板前問道,下面坐著的二十幾名孩子幾乎都舉起了手,吵著要發言。
在他們小課堂的旁邊,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士一直微笑地看著他們,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他,正是SESL (Sharing English Spreading Love)公益英語角的推動者,來自臺灣的英語老師易恩(Ian)。
2009年,Ian來到南京創業辦學。他告訴記者,起初,他發現南京缺少一個公益學習英語的平臺,而在臺灣,這方面比較成熟。「2011年,少兒書店正好找到我談了周末舉辦英語角的想法,我覺得很不錯,就答應了。」這一來,就是7年,風雨無阻,已經為1萬多名孩子,上了450多期課,都是義務的。即使有時臺下只有3名學生,他也一樣堅持。
「王從文和顧曉菡是我的學生,他們英語底子很好。我在暑假的時候跟他們說了這個公益組織的想法,同時讓他們從被授課的學生,轉變為小老師,與大家一起交流。我相信這樣他們的收穫更多。」Ian表示,為了做好這項公益活動,孩子們開了很多會,也花了不少精力,就像本周公益英語角活動主題:Applying for School(如何申請學校),就是他們開會討論出來的。
「牛娃」給多倫多教授當了一天翻譯
「請問怎麼加入你們這個組織?」現場,一位來聽課的小朋友問。「你要加入嗎?太好了!我來告訴你……」王從文和小夥伴們興奮地為他講解。
「王從文爸爸還曾經笑稱他們這個組織是一場兒童的遊戲,簡稱『兒戲』,之後發現不對,孩子們是真的用心在做事。」王從文的媽媽笑著告訴記者,兒子從幼兒園小託班開始接觸英語,到中班的時候就發現孩子似乎挺有英語天分,也很喜歡學。「我就經常放英語給他聽,先訓練他的聽力。我認為只有輸入的知識到一定程度了,才有產出。」
如今,王從文可以說包攬了他可獲得的一切有關英語的獎項,比如21世紀全國中小學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小學1-3年級組江蘇省冠軍、4-6年級組省冠軍;「小託福」 近滿分等等。
這個暑假,他跟隨首屆中加文化交流夏令營到訪加拿大,為多倫多大學教授擔任了一天的翻譯,並在招待會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發言是即興的,我先想到了我有一個好朋友曾在加拿大做過半年交換生,然後再想到白求恩為中國做的貢獻,救死扶傷,談到南京六朝古都,青奧會以及南京日新月異的發展。」 王從文說。
讓少年們和「牛娃」共同成長
談起建立「公益英語角」的初衷,南京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少兒書店經理席紅打開了話匣子。據她回憶,鼓樓廣場曾經自發形成的英語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逐漸消失了,很可惜。
「2009年起,我們書店成立了這個公益英語角,每周六晚給孩子們提供英語交流、展現自我的平臺。」席紅說,但是有點遺憾的是每次來上課的人都沒固定過,換來換去。直到2011年,臺灣的Ian老師,固定每周六在少兒書店公益英語角義務為孩子分享英語。
「這個社會,有很多公益組織,但是以未成年人作為發起人的公益組織幾乎為零。」席紅表示,少兒書店非常願意和這些優秀的英語「牛娃」們一起承辦公益英語角,讓少年們中的「精英」來教「少年」,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在活動最後,王從文和顧曉菡合作朗讀了一篇美文「Youth」。據悉,這是公益英語角創造性地設置了「英文朗讀者」這個環節,每期都會由「牛娃」們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愛的經典英文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