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阿超」解密死亡密碼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17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說起熱播網劇《法醫秦明》,不少網友如數家珍。12月9日上午,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來到南京棲霞公安分局刑警大隊,請刑警大隊教導員、主檢法醫師潘鬥超做了一場直播。潘鬥超是法醫秦明的同門師兄,從業15年,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法醫阿超」。在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潘鬥超給大家展示了神秘的法醫工作,並揭開命案背後的故事。

  

  通訊員 棲文軒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顧元森 王瑞 丁晟 馬晶晶

  法醫秦明

  是潘鬥超師弟

  網劇《法醫秦明》第一集中,有人在飯店泔水桶裡發現一隻焦黑的肢體,有點像雞爪。法醫介入調查,確認這是一隻被油炸過的人手,從而牽出一樁命案。網劇情節驚悚,不少網友直呼口味太重。現實中,法醫遇到過這樣的案件嗎?又是如何判斷被人為處理過的人體組織的?

  潘鬥超說,這個片段來源於真實案件,但經過了藝術加工。對於有一定經驗的法醫來說,分辨人與動物肢體的區別,並不是難事。人和禽類的骨頭形態有很大區別,即使經過處理,法醫勘驗後也能確定骨骼來源。

  潘鬥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和法醫秦明都畢業於皖南醫學院,他比秦明高兩屆,是秦明的師兄。秦明畢業後曾在南京市公安局法醫中心實習了近半年。

  法醫秦明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抽出時間通過博客、微博與網友交流。潘鬥超和秦明一樣,會耐心接受群眾諮詢。他肩負著棲霞公安分局刑事技術室法醫門診接待,被稱為「法醫專家號」。多年來,潘鬥超先後參與法醫鑑定1000多起,無一差錯,化解因故意傷害引發的矛盾糾紛90餘件。

  法醫不會用

  手術刀吃龍蝦

  在網劇中,法醫秦明用手術刀吃龍蝦。潘鬥超說,現實生活中,法醫不可能如此,不會流露出職業習慣。

  網友向潘鬥超提問,見過那麼多命案現場,生活中會不會帶有職業眼光?

  潘鬥超說,他見過了血腥甚至令人作嘔的犯罪現場,但他都是以職業眼光看待這一切,這份職業對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他不願意向外人過多介紹這些血腥場面。對於這份壓力,潘鬥超如此回答:「由我們法醫承擔就好了。」

  裝備揭秘

  打開法醫的「百寶箱」

  在網劇中,法醫出場開著名車,西裝革履。現實生活中的法醫是不是這樣的?潘鬥超笑著拿出一件馬甲。「平時我們到現場,都是穿便服。現場勘驗,會穿上這樣的馬甲。」現代快報記者看到,這個馬甲和攝影師的馬甲很像,有很多口袋。潘鬥超介紹,馬甲裡放的是筆記本、一次性口罩、手套之類的工作必需品。

  接著,潘鬥超又拿出一隻銀色手提箱。「這就是我們工作必備的箱子。」打開箱子,他拿出一隻指南針。現在手機也有指南針功能,為什麼還要專門帶一隻指南針呢?潘鬥超說,很多時候,案發現場在深山老林,被害人以及證物所在位置需要精確地描述出來,還是帶上指南針比較靠譜。

  潘鬥超的箱子裡還有兩個「文具盒」和兩卷膠帶。「這個膠帶比我們平時用的透明膠帶質量更好、透明度更高,能幫助我們採集指紋。」潘鬥超說,兩個文具盒裡,一個放著做記錄用的鉛筆、黑筆、橡皮等,另一個文具盒裡放著兩管試劑,長得像牙膏。「這是矽橡膠。有些不方便帶回的證物,就要讓它們像『做牙模』一樣,脫模帶回去研究處理。」

  直播記者興奮地要求「法醫阿超」現場提取一個指紋。潘鬥超取出一種黑色粉末,用小刷子輕輕地蓋在記者摸過的塑料盒上。神了!指紋清晰地浮現出來。潘鬥超再用透明膠帶一黏,指紋就採集好了。

  記者看到,「百寶箱」裡還有吹氣的工具,幫助法醫在現場吹走證物表面的雜物、灰塵。有時候,現場會有尿痕、血跡等,肉眼去辨別這些體液比較難,就要用到特殊波段的燈。在燈光的照射下,犯罪證據無所遁形。

  現場小實驗

  試紙檢出是不是人血

  潘鬥超說,曾有一起案件,案發現場到處是血跡,可是經檢測發現,這不是人血是雞血。

  如何判斷案件現場的血跡是不是人血?潘鬥超現場做了一個小實驗(上圖)。

  在實驗室裡,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一個存放試管的藍色架子,裡面已經放了三個插有試紙的試管。「這是昨天做的實驗,試紙上顯示兩條紅線,證明血液樣本是人血。」潘鬥超告訴記者,由於很多案發現場能採集到的血液樣本很少,因此多數情況下,進行檢測的溶液看起來都是透明的。不過,只要通過試紙檢測,就能立即知道到底是不是人血。

  隨後,潘鬥超又拿出一個小滴管。記者看到,裡面已經有用來檢測的液體,底部泛著粉紅色,「這個樣本證明裡面的血液含量還不少。」說著,他拿出檢測試紙,按照箭頭向下的方向將一側插進液體中。20秒左右,記者看到試紙上出現了一條紅線,「這還不能說明到底是不是人血,只能說明試紙是有效的。再等一會兒。」此後過了好久,試紙上始終只有一條紅線。潘鬥超說:「這就說明檢測樣本裡的血液並非人血。」

  揭秘命案背後的故事

  兇手故意撒碎發乾擾警方 法醫提取DNA抓到兇手

  公安部督辦的「2·29」寧鎮槍擊案讓潘鬥超印象深刻。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該案發生於2012年,兇手魏某原本只是個騙子,因為想獨吞數千萬元,殺了兩名同夥。潘鬥超趕到南京棲霞區馬群的案發現場,在案發車輛內發現大量毛髮。法醫搜集了大量毛髮帶回檢驗,發現這些毛髮都沒有毛囊。「沒有毛囊,說明這些頭髮不是自然脫落的,很可能是兇手故意留下幹擾法醫工作的。」潘鬥超說,後來他們在死者手機上提取到嫌疑人的DNA。魏某後來交代,他認為自己作案時毛髮可能會落在車內,擔心警方提取到,於是事前從理髮店抓了一些碎發撒在車內,企圖幹擾法醫檢驗。

  法醫對命案物證重新檢驗 16年前積案告破

  1999年1月20日,農曆大年初五一早,南京棲霞區及江寧區各發現一具女屍。警方勘驗現場後認定,兩名受害者頭頸部的塑膠袋是防止血跡流淌,作案手段相似,很可能是同一人作案。經法醫檢驗,在馬群仙林交界處發現的死者不到20歲,有遭遇性侵跡象,死因屬機械性窒息。根據嫌疑人衣著情況,警方推測行兇者可能來自山東、河南等省份,於是向上述省份發出多份協查通報,卻一直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線索。

  一晃16年過去了。隨著技術進步,去年1月,南京市公安局在對歷年命案積案的現場痕跡物證重新梳理檢驗時發現,這起案件與男子高某比對上了。

  高某交代,當年他開了一家飯店,1999年1月20日,他到勞務市場招工,僱傭了一名婦女和一名年輕女孩做服務員,這兩人是舅媽和外甥女的關係。當天中午,高某領著兩名女子到飯店。高某見女孩長得標緻,起了歹意。他故意支開女孩舅媽讓她去買菜,隨後,就在飯店裡將女孩強暴了。女孩舅媽發現後,與高某廝打起來,高某隨手拿起一個錘子,猛擊其頭部致其死亡。高某害怕事情敗露,又將年輕女孩掐死。當天夜裡,高某開車將兩具屍體分別丟棄在江寧和棲霞。

  12年後提取到精準DNA數據 排查上千人抓到真兇

  2004年2月25日,南京仙林大學城附近山坡上發現一具女屍,經現場勘查及屍檢發現,死者是被他人強姦後用絲襪勒頸致機械性窒息死亡。經調查走訪及技術比對,當年7月警方明確死者是安徽六安女孩張某,她於當年2月20日前後接到一男子電話,並與該男子見面後失聯。由於當時技術限制,該案件一直未獲得重大突破。近年來,潘鬥超帶領DNA室民警運用「物證數據管理法」,每年對未破命案現場物證進行重新梳理檢驗。今年,他在死者棉毛褲上獲取到精準DNA數據。今年6月,他先後5次帶隊前往安徽六安等地參與案件排查工作,排查了上千人,最終抓到兇手——張某的表姨父。

相關焦點

  • 9旬「提刑官」 用解剖刀與死人對話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在南醫大,眼前的這個老人被稱為現代「提刑官」。他曾參與轟動全國的湖南女教師黃靜裸死案,與專家一起成功「斷案」。他自我調侃,61年的法醫生涯,「認識的死人比活人多。」  老人退休24年仍在上班  記者來到周雪良辦公室時,滿頭銀髮的老人正在「啃」一本厚厚的《急診內科學》。「我在查閱中暑症狀,還有中暑致死的過程。」
  • 未成年媽媽生下寶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前天下午女嬰被發現時已經死亡。據了解,女嬰是租住在這裡的女孩小美(化名)所生,剛出世就被遺棄。現代快報記者 王玲玲  昨天上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蘇州大學附屬瑞華醫院,小美被安排在住院部5樓病房內,由女警看護。病房門被反鎖,警方拒絕採訪,院方也以保護患者隱私為由婉拒媒體採訪。記者隨即前往張橋村,看到小美租住的群租房已被警方封鎖。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獲悉,9月16日,智匯市民卡APP進行了升級,新上線手機NFC充值、帳戶轉帳、帳戶贖回等功能。此次升級後,市民可以足不出戶,在家用手機充值啦!  首先,安卓手機用戶需要在應用市場下載「智匯市民卡」APP,註冊並綁定一張實名認證的市民卡。註冊成功後,你就有了一個雲端的「智匯帳戶」了,可以綁定一張銀行卡進行帳戶充值,也可以使用易付寶進行充值。
  • 海底總動員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海洋生物科普講座,是我參加的一次現代快報小記者活動>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版權申明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14年12月,居蜜再次來到南京,在玄武湖的諾那塔下,她接受了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專訪。  現代快報記者 白雁  居蜜:回到南京,用了30年時間  居蜜祖籍湖北武穴,是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先賢居正的孫女。居正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後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總務部長,廣州大總統府參議、內務總長。
  • 2017快報廣場舞總決賽開戰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7月5日上午,在雨花臺區金地體育公園,現代快報聯合南京市雨花臺區體育局舉辦的「 健康江蘇,全民健身——2017廣場舞邀你秀」,迎來總決賽。這次活動,由金鉑利口腔冠名,南京邦德骨科醫院和壽仙谷藥業聯合協辦,衛崗乳業特別贊助。
  • 世界兒歌日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星星的孩子」唱響兒歌《星光》  隨機  採訪  現代快報記者:小朋友,你們現在喜歡唱什麼歌?  漢口路小學的學生:「班上最流行的是《愛情公寓》的主題曲!」「是《爸爸去哪兒》」  快報訊(記者 郝多)昨天是春分,也是世界兒歌日。
  • 找回遺忘的記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童琳 現代快報記者 黃豔    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   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之間是什麼關係?現場,王峰拋出一個問題並教大家記憶答案的方法,「其實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大家遇到的零散的知識點,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如電飯鍋的品牌『蘇泊爾』,記住這個牌子,就能記住這3個人的關係了。」
  • 江南水泥廠發現老式英文打字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夢雲 文/攝 (除署名外)  整理庫房時發現一臺老式英文打字機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大量國際友人在南京見證記錄了日軍的暴行,並救助了大量南京難民。
  • 「門外漢」寫出高校教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當時的他正在為校團委製作感動南航等多媒體宣傳資料,需要添加一些3D的元素,便試探性地去了解和學習。從那以後羅聰翼便迷上了Blender。  羅聰翼告訴記者,他以後將致力於該軟體的推廣,藉助現有的社區化資源,實行網絡上的資源共享,為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和信息分享渠道。
  • 純植物染髮劑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有媒體猜測臺灣老牌藝人高凌風因染髮患上血癌去世,快報也曾報導《網上買的海娜粉染髮劑能用嗎?》,那麼,現在到處熱銷的所謂植物染髮劑,究竟安不安全?到底如何挑選染髮劑?  實習生 於方 現代快報記者 馬晶晶  儘量選擇口碑好、異味小的品牌  住在下關的郭女士是理髮店染髮的常客,因為她家族有少白頭的遺傳史。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劉文奇 現代快報記者 陳瑩   當地回應,其實是花瓣形溫室,只有120平米  海安建「山寨版」雪梨歌劇院的帖子一出,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有網絡媒體昨天報導稱:「據當地百姓講,這座建築建設完成已經有幾年時間了,但一直沒投入使用,外圍被菜地和雜草包圍,裡面除了被當地農民堆放了幾堆豆稈外,空空如也。」
  • 「有機農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此外,「有機農夫集市」的構想也在踐行中,希望為更多的有機農人建立一個有機農產品的推廣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劉德傑
  • 變成了「拖把架」和「廣告板」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上午,有市民向現代快報熱線96060反映,他路過集慶路的倉頂大井時發現,這口建於元代、已經有670多年歷史的古井,周圍汙穢不堪。倉頂大井是秦淮區的文物保護單位,相關部門呼籲市民,路邊的文物更需要大家的愛護。   貼小廣告、倒汙水,古井周圍髒亂不堪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秦淮區集慶路上看到這口倉頂大井。
  • 快遞量預計是平時的4倍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0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隨機探訪了新街口附近的幾家快遞網點。中通、申通、圓通、韻達首重寄件費依然是10元,寄往上海的快遞費也是10元,都沒有漲價。  南京一家圓通網點的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其實「派件費」並不是寄件人實際支付寄件的快遞費,而是發件網點支付給派件網點的費用。「一般一個快遞從寄出到收件,期間要經歷近十個環節的流轉。而快遞費的約80%就在這些環節中被分配了。」
  • 老字號飯店難尋英文菜單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對南京多個地方進行了探訪,發現總體不錯,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出行:的哥普遍不會英文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京南站。作為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南站青奧期間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選手和遊客。可是,站前巨大的青奧會倒計時牌搞了「烏龍」,昨天原本應該是倒計時「101天」,屏幕上顯示的卻是「103天」。如此低級的失誤,讓人費解。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評果PG進行了測評。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於露 吳慧慧 蔡夢瑩 文/攝  買菜不去菜市場,手機點單就行  上午9點多,小芮打開手機在「盒馬鮮生」上點單。下單大約半小時後,菜品送達。  小芮今年大學畢業,3月起搬進了出租屋。也是從那時起,她開始從「盒馬鮮生」買菜。
  • 無錫驢友走出「中國百慕達」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無錫一驢友在四川黑竹溝失聯》後續  此前家人懸賞20萬尋找  快報訊(記者 匡笠)5月6日,27歲的無錫男子朱銘(化名)獨自進入黑竹溝後,當晚失聯(詳見5月13日現代快報報導)。黑竹溝號稱中國的百慕達,地形十分危險。截至昨天,朱銘已經失聯17天,家人已經花費約20餘萬元搜救費用,但依舊沒有發現有效的線索,家人將懸賞提高至20萬元。
  • 銀寶集團聚創新合力攀產業高端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月22日,江蘇銀寶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19年度工作會議暨首屆四次職工(會員)代表大會,現代快報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鹽城唯一的農業國有企業,新的一年,銀寶將按照「擔當農字頭,做足鹽文章」的定位,綜合發展農、林、牧、副、漁、貿、加、旅等一體化產業,力爭3年、確保5年實現在主板上市。
  • 快報記者專訪「送子觀音」夏桂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夏老一同坐診,親歷看病全過程。    通訊員 馮瑤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安瑩  調經種子,「大姨媽」的問題很重要  在夏桂成的診室裡,放著一個大相框,相框中是一個個剛出生的寶寶的笑臉,可愛極了。這些照片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早衰、習慣性流產等患者在夏老的精心調理下終於生出的健康寶寶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