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終於讓我們看到宋朝有「火」的趨勢,除了後宮娘娘們矯情互撕外我們也終於看到了官家的大臣們「正經」上班的樣子,低調、高雅氣質的宋朝就這樣和我們走近了。
娘娘和官家初次見面的「禎香」現場,加了細薑絲的肉脯、甚至新鮮的水木瓜,都給這部劇加了一些煙火氣,讓我們看到古時的「天下第一人」也不過是要吃喝拉撒的普通人。公主愛吃嘉應子,身邊伺候的人全以她愛的美食命名;便是能作能嘚瑟的張娘子在討好管家的時候也拿出了一道羔羊羹,可見在宋朝沒有什麼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
今天咱們不穿越宋朝、不追蹤溯源宋朝美食史,而是看看那些從宋朝起便有的美食,看看他們的前世今生。
01餛飩的親戚,餶飿,客官來一碗啊
《清平樂》中,宋仁宗、範仲淹、韓琦三人坐著馬車逛汴京城的時候,鏡頭給咱們上演了一波「宋朝美食秀」,有包餛飩的小哥,還有賣雞雜的夫婦,還有從古至今都受歡迎的炸貨,咱們國家的美食文化絕對是有傳承,有歷史啊!
看官們沒看錯,那熱氣騰騰準備下鍋的的確是餛飩,只不過更確切地說,也許那是餛飩在宋朝的親戚,「餶飿兒」。
記載北宋首都汴京風物、民俗的書籍《東京夢華錄》中就多次出現關於「餶飿兒」的記載,像是《州橋夜市》篇的「細料餶飿兒」,《食店》篇的「旋切細料餶飿兒」等。
「餶飿兒」是風靡兩宋的小吃,夜市、食店均有出現,便是在周密的《武林舊事》中也有「鵪鶉餶飿」的出現,那麼它到底和餛飩有什麼關係呢?
「餶飿」又被稱作「骨飿」,看其名稱和餛飩一樣的部首,我們推測其應該和餛飩一樣,是一種麵食。明代的《通雅·飲食》中記載,「諢飩近時又名鶻突」,從這兩者的讀音上看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餶飿和餛飩,由此可以看出這兩者即使不是一種食物也是近親,都是由麵皮包著餡兒的食物,這與《康熙字典》中麵製品、面果的解釋是一致的。
由明代洪楩編印,真實保存了宋元明三代話本的原始面貌的《清平山堂》的《簡貼和尚》篇便記載了當時北宋汴京城百姓吃餶飿的場景。
只見一個男女託個盤兒,口中叫:「賣鵪鶉餶飿兒!」官人把手打招,叫:「買餶飿兒。」僧兒見叫,託盤兒入茶坊內,放在桌上,將條篾篁穿那餶飿兒,捏些鹽,放在官人面前,道:「官人吃餶飿兒。」
後世之人考究之後,認為餶飿的烹飪方式應該是蒸、煮、炸。這段話中,「篾篁」是竹子內皮劈成的杆,可見賣鵪鶉餶飿兒的人將其已經做好了,有人需要直接用竹籤串起來,撒些先便可以吃了。
餶飿、餛飩、餃子這種皮包餡的食品皆是在歷史長河中祖先們因地制宜「開發」出來的美食,儘管現在餶飿的名稱已經消失,但是它的親戚、家族們依然在我們國家傳統美食中佔據重要地位。
02千年前的火鍋是什麼味道的呢?
《山林清供》為南宋人林洪所著,記載的內容涉及了當時的家常食材,涵蓋了果蔬、穀物、家畜、家禽、海鮮等,除了記錄相關的名稱、烹飪方式外,其中還夾雜詩文、典故,甚至有趣。
火鍋,可謂家喻戶曉的美食。火鍋歷史非常悠久,「火鍋」這種烹飪形式在商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魏書》中記載的魏文帝使用的「五熟釜」,可以同時煮多種食物,已經是火鍋的雛形了。北宋時,都城汴京的酒館中已經有了專門的冬日火鍋應市,吃火鍋成為了當時的風尚。
前文中提到過的林洪就在其所撰寫的《山林清供》中記載了宋朝的火鍋。林洪這個人之所以記錄了諸多食材和烹飪方式,是因為他喜歡到處遊覽。在其遊覽武夷六曲探尋隱士的時候,遇到了大雪天,便抓了一隻兔子。隱士朋友在其面前大展廚藝,「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侯湯響一杯後 ,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湯、擺熟、啖之,及隨宜各以汁供」。
什麼意思呢?他們將兔肉片成了薄片,且用酒、醬、花椒等調料進行了醃製。點上小風爐,置上小鍋,待鍋中水沸之後夾著醃製好的肉片,「擺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涮」!涮熟的兔肉配上適宜的調料,味道可想而知!風雪交加,尋一知己,燙壺小酒,吃著火鍋,何其爽哉!這段經歷讓林洪久久不能忘懷,以至於在杭州在此吃火鍋時,想起那日的兔肉,有詩,「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那日的火鍋也因此得名為「撥霞供」。
吃個「火鍋」還能賦詩一首,且回味無窮,這便是宋人的雅致和風流。「撥霞供」,如此美妙的名字用來形容風雪夜的火鍋,看來林洪是真的愛極了這道菜。
只要是吃貨便會「觸類旁通」,更何況愛吃的宋人?!他們在古代以銅鍋涮煮肉類的基礎上,開始追求鮮美的滋味和營養的均衡,於是蔬菜等食材也被運用了起來。香料的豐富使得火鍋蘸料也更加豐富起來,就這樣傳承千年的火鍋在宋朝吃貨的不斷改良中成型了,也造福了千年後的吃貨們,這便是美食的魅力。
03梨白有話說
《清平樂》中至今出現的幾個不同年齡段版本的徽柔公主真的太可愛了,在美食方面她遺傳了父親宋仁宗的口味,喜歡吃「甜蜜餞」!
徽柔喜歡吃嘉應子的來自汴京知名的蜜餞店嘉慶坊,這個店在歷史上也真實存在。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記載,「東都嘉慶坊有李樹,其實甘鮮,為京城之美,故稱嘉慶李」,公主愛吃的嘉應子便是李子製成的蜜餞。除此之外,梅子姜、杏片、金絲黨梅、越梅等,都是流行汴京的甜蜜餞。
美食和人一樣,其實都是有「靈魂」的,自帶香氣且不斷創新迎合時下人們口味的美食便會在時間的遷徙中仍然傳承。想著千年前的宋人和我們一樣吃著餛飩、湯圓、蜜餞、火鍋等美食,這種感覺是很微妙的,誰又能否認美食也是歷史傳承中最鮮活的元素呢?!
因為《清平樂》的播出,對宋朝的美食做了一些小功課,希望小夥伴們喜歡,之後的日子裡還會有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大家分享,喜歡邊關注「梨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