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到30天,2019高考就要啟幕了,這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對於接近1000萬的考生家庭,既漫長又短暫。對於家長漫長於辛苦陪讀十二載,終於可以脫手了,其實出分後報考志願的考驗還在後邊;對於孩子短暫於所剩的複習時間不多,學不學對有的孩子提升空間不是很大了,反而心態很重要。高考不僅僅考察知識也考驗心態。
每天陪孩子看新聞,可以更好調適考試心態。
建議有條件的以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為主,圖文並茂;實在沒條件的也可以手機聽新聞,建議以綜合類的時事類的新聞為主,畢竟高考一般不會放著中國的話題不說,去問你美國NBA的明星球員情況,因為這樣會很不中國,很不專業。臨近考試,學生的心態是在不斷變化的,也是承受著很多壓力的,可以跟孩子有個約定:看新聞的時候就放空自己,天馬行空的想,不帶壓力的去看,完全融到新聞裡去,不要再去想知識點和題目,要主動跟著播音員的思路走,看看祖國的山山水水,看看改革發展的日新月異,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紓解備考的緊張情緒,也許孩子會有更多的發現和思考。
開闊思路豐富視野,幫助孩子答好文科題目。
語文、歷史、政治、地理類的題目其實很多都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既包括漢語語言也包括文化文學,因此在很多的方面是與歷史的傳承和地緣政治的演變分不開的。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我們國家地域廣闊,新聞聯播雖然是短短的30分鐘,但是承載的信息是跨地域、跨行業的,有很多的政策熱點,對於高考語文作文、歷史論述和政治辨析都是很有意義的。比如前幾天著火的巴黎聖母院,比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比如新高考改革等等。比如語文作文,孩子如果之前知識面廣、思維發散,接觸過卷面上的題材,那可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列提綱打腹稿,就可能更容易寫出一篇好文章。
新聞的巨大信息量,利於志願填報專業選擇。
孩子在18歲的高三時段,其思維已經比較獨立,對很多的事物完全有著自己不一樣的看法,只是有時候他們不願意在父母面前流露和表達。有時候孩子不聽家長的,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判斷。也許你們家為孩子高考志願填報到底選什麼專業還在糾結,還在為某個行業發展到底有沒有前景,怎麼辦呢?那就與孩子一起看新聞吧!一起討論新聞吧!看看各個專業對應的各個工作的具體環境,看看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因為新聞聯播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信息平臺,近一個月的時間裡,無論是你關注的新興熱門專業還是高考報考、畢業生就業率等等,只要是大家關心的焦點、熱點,肯定都會出現在新聞裡。也許高考志願填什麼,就因為看了一則報導,走近了解了一群人,就種下了信念的種子,下定了報考的決心。
最後,其實新聞聯播只是一個工具,一個讓孩子能夠保持積極活躍心態的工具而已,為什麼要推薦收聽收看新聞,因為這是一個信息輸入過程,高考是個信息輸出過程,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每天半小時,多一些有效有益的輸入,利於高質量的輸出。家長考試朋友,您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