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指南:心理學家教你怎麼識別身邊的危險

2020-08-28 黃小仙姓劉

寫在前面:作者從學生時代起就對犯罪心理學感興趣,研究過很多相關資料,但離「家」的水平差的很遠。

此次自封,實是為了本文擴散,無奈標題黨了一把,希望各位看官多發圈,多轉發,畢竟我們都不希望再有無辜女士倒在血泊之中。

「杭州來女士案」你肯定已經關注到了,犯罪手段之殘忍,心態之扭曲讓人不寒而慄。

這兩天,「四川杭州女子案的翻版」也被報導。

再聯繫之前的:

上海楊儷萍被殺藏屍冰箱案

天津男子泰國殺妻騙保案

浙江女富商被男友活活打死……

這一系列的慘案警示我們能夠識別身邊危險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能夠提前識別危險、逃離危險,說不定可以救自己一命。


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聊一聊如何識別危險,給自己的生命加一道保險。

研究顯示:女性被殺34%兇手是丈夫或男友(包括前任和現任),所以我們首先說一說什麼樣的追求者、男朋友或者丈夫要遠離。其次也是重中之重,我們了解一下危險人士準備行兇前的心理狀態,以及什麼樣的場景真的很危險,你要十分警惕。



首先,遠離死纏爛打的追求者

識別危險人士是有辦法的,因為危險人士在追求初期就會有端倪顯現,而家暴或者兇殺只過是危險的最後展現形式。

這些人的危險信號第一是「糾纏」,第二是「控制」,而這兩個信號通常都是相伴存在的,而且在初期就非常明顯。

雖然藝術作品會讚美死纏爛打、堅持不懈的追求方式。但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遇到了死纏爛打的追求者,不要開心,而是要小心。

糾纏說明不了他多愛你,反而說明他是個大麻煩。

對待死纏爛打的追求者,你要明確拒絕,比如:「謝謝你的追求,但是我不想和你交往」。可能委婉一些會你心裡好受,但是可惜如果拒絕的不夠明確,對方不會放棄。

通常你明確拒絕後,這樣的人還是會使出渾身解數,想盡辦法聯繫你或者是變著花樣的送禮物給你,讓你同意與他交往。

這個時候,你最好的辦法就是360度不回應,並且想辦法躲的遠遠的記住你的任何回應都是鼓勵他繼續。

為什麼死纏爛打的人這麼危險?

因為不管你對他們做出什麼回應,是委婉地拒絕,還是試圖答應做普通朋友,都是在鼓勵他糾纏的。

尤其是和他們周旋的過程,你的拒絕可能也會越來越強硬,而你的強硬也會導致他們的糾纏行為升級,而這些矛盾總有一天會爆發,那麼危險就緊隨其後。


其次,充滿控制欲的男朋友或丈夫要遠離

有控制欲的人開始會用溫柔、不明顯的方式控制你,例如以愛的名義或者金錢來控制你。但隨著關係的發展,溫柔的手段可能不起作用了,他的手段可能會升級,變得越來越暴虐,最後發展成家庭暴力或者兇殺。


一般情況下,如果你的男朋友或者丈夫有以下幾種表現,你就要小心了。

1.你的直覺告訴你對方有危險;直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保存下來的生存利器,特別是女人的直覺尤其準,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和這個人相處有危險,你一定要相信。

2.關係初期,就對你許諾種種、並將同居、結婚等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這說明對方有很強的控制欲,在他失去對你的控制的時候,他也會失去對自己的控制。

3.企圖用金錢控制你;從控制狂的角度出發,你對他經濟上的依賴越多,他越好控制你。

4.厭惡你和除他之外的異性來往,要求你向他匯報你的行動軌跡;

5.跟蹤或者監視你;

6.在你們有矛盾或者分歧之後,試圖拉攏你的朋友、親戚、同事,讓他們幫助修復和你的關係。

7.曾對前妻或者前女友實施家暴。

如果你發現你的追求者或者男友,有這7條中三條以上的行為,請你一定要小心,他有很大可能是個潛在的危險人士。這樣的人會對拒絕深惡痛絕。特別若拒絕被公開化,會徹底的激怒他們。

對待這類危險人士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他,不要有任何接觸。如果他是你的男友,在分手的時候最好不要見面。

如果是你的丈夫,離婚的時也不要刺激他,悄悄的離開,躲起來。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他不知道你住哪裡,在哪裡上班,沒有你的聯繫方式,你們共同的朋友也不會向他透露關於你的任何信息,這樣你就可以安全的全身而退了。



現在我們說第三個問題:如何判斷我們是否真的遇到危險?

你要明白,潛在的危險人士也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他們的臉上也不會寫「壞人」兩個字。

要判斷我們遇到是否真的遇到危險,要從潛在的危險人士的本身說起。潛在的危險人士通常有三大特徵:

1.不幸的童年;

2.對可怕的事物無動於衷,有極強的心理素質;

3.有強烈的控制欲。

有這三大特徵的不一定是潛在的危險人士,但潛在的危險人士通常都具備這三大特徵。如果你周圍有人具備這三個特徵,建議你和他保持距離,他不一定會成為真的危險人士,但你小心一些總是沒錯的。

另外,危險人士在行動之前,他們會做出相應的四種心理準備,給自己的行動找到藉口,這四種心理準備是:

1.行為的正當性:他們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個正當的理由;就像很多犯罪分子都會把過錯推到受害人身上一樣,危險人士動手前也會給自己找個理由。

2.失去了可選擇性:俗話說「狗急跳牆」,危險人士得自己別無選擇,就會用極端的行為來達到目的。

3.對後果的判斷:如果他覺得做了之後不會受懲罰或者是利益大過懲罰的,那麼他行動的可能性就很高。

4.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這說的不是他有沒有能力來行動,而是他覺得自己有能力來行動。

通常情況下,潛在的危險人士在行動前都會在做好這些心理準備,所以如果我們想評估我們遭遇的情況,一定要站在他們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想想。



另外,潛在的危險人士會用威脅或者用恐嚇來控制你,但是威脅和恐嚇有本質的區別。威脅帶著條件,例如「把錢包叫出來,不然就要動手了」,把錢包交出來是不動手的條件。

而恐嚇並不存在條件,也不會給你選擇。

所以,恐嚇比威脅更危險,尤其是在這兩種情形下:

第一種:越是冷靜的恐嚇,越危險。如果一個人怒氣衝衝地恐嚇你,這種情況下怒氣還可能隨著咆哮發洩出去。但若對方並不發怒,反而冷靜地說出恐嚇的話,他可能已經考慮如何行動了。


第二種:明目張胆面對面的恐嚇,危險程度更高。因為只有在潛在的危險人士覺得別無選擇,才會明目張胆的的恐嚇。

所以,如果對方已經開始冷靜的或者明目張胆的恐嚇你,他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行動,不要再心存僥倖,一定要想辦法逃離或報警。

2018年,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公布了一個研究報告稱:

「全世界每天平均有137名婦女,被自己的伴侶或家庭成員殺害。」

觸目驚心的數字加上頻發的慘案,身為女人,我的心頭在滴血,希望這份指南幫女人們多獲取一些應對危險的能力,從而主動遠離危險!

作者寫文隨意,也不太在意讀者的反應,唯有這篇希望您多發朋友圈,多轉發,不是為作者,而是為你有可能救下的那個她!

相關焦點

  • 壹點靈:學點犯罪心理學,讓危險遠離你
    為什麼要學習犯罪心理學?目的1:識別身邊潛在危險,提升安全防範意識下班走夜路、出門打車、陌生人溝通等,這些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犯罪場景,如何識別身邊隱藏的反社會人格,洞悉危險的信號?一個人乘電梯安全還是走樓梯安全?遇到跟蹤狂,怎樣通過「死亡3秒」自我救助?必要的自我防範和保護技巧,讓你遠離危險,建立自我安全屏障。
  • 愛心家教·我們在你身邊
    愛心家教·我們在你身邊 時間」公益活動圓滿結束,我系青年志願者協會也積極響應此次「愛心家教」活動。
  • 塗色心理學,幫你快速識別一個人
    枕邊人都能下狠手,那還怎麼生活?何況,現代生活節奏快速,許多人不得不通過相親來結識另一半,初次見面信息有限,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識別這個人隱藏性格如何呢?心理學有個分支叫做繪畫心理學,這方面嚴虎老師算是個領頭人。
  •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謊?心理學家教你這5招
    心理學: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說謊?心理學家教你這5招。一、以開放式的問題,來看對方是否說謊。當我們想要知道對方是的否有沒有說謊,我們就可以嘗試用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同時不斷的希望對方就此事,能夠提出更多的細節問題,而這件事情中所出現的漏洞,往往比單純的問對方問題,要來的靠譜多了,因為這樣問一個人的話,要比簡單的是或不是更易被識別。比如,你懷疑男朋友晚上只是在玩遊戲,更本就不是工作上忙,那麼這是你不要直接問他:晚上是不是去打遊戲了?
  • 心理學上要注意,身邊那些危險人格的四個特質,最好點早知道
    心理學上要注意,身邊那些危險人格的四個特質,最好點早知道心理學的專家表示很多犯罪的人都是有著特定人格的,這些 特定的人格通常就是被叫做危險人格的,擁有這些人格的人基本就是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並且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些影響的。
  • 讓人聞風喪膽的「可怕的兩歲」,你需要這份保命指南
    導讀:讓人聞風喪膽的「可怕的兩歲」,你需要這份保命指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讓人聞風喪膽的「可怕的兩歲」,你需要這份保命指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是弱勢群體,一定要教會孩子這些保命法則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在生活中一定要教會孩子這些保命法則,兒童安全無小事,平時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記住關鍵時能用上,畢竟孩子是要長大的,父母也有不在身邊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學會這些保命法則,希望大家都能教教孩子,讓孩子也能自己獨立應對這些突發事件。
  • 碰上氣到吐血的「Terrible two」,你需要這份「保命指南」
    ​​經常會聽到有寶媽寶爸哭訴自己2、3歲的娃有多難帶,明明之前是個乖巧可愛的寶寶,怎麼現在就變得這麼無理取鬧?沒錯,因為此時寶寶正經歷著貓狗都嫌的「Terrible two」!他們就像行走的「大型殺傷性武器」,破壞你的情緒,撕扯你的耐性,讓你無處可逃……但是!
  • UChicago中國留學博士被槍殺,這份留學生保命指南請收下!
    今天給大家整理的這份《在美留學生保命指南》,請務必記牢!(推薦收藏)1月9日,一名瘋狂非裔槍手濫殺無辜,在芝加哥及周邊製造一系列槍擊案,造成3死4傷,遇害者包括一名來自中國的30歲芝加哥大學學生Yiran Fan(上圖右一)!
  • 大學生兼職家教可靠嗎?老學長帶來一份家教避坑指南請查收!
    要去找學校旁邊的正規大型家教機構,像小飯桌之類的。一般會收取中介費,一次性應該150 到200左右,籤下合同,保存好,上面有家長的聯繫電話,正規機構會承諾你交一次錢,會給你找到一份靠譜的家教機構。我建議千萬不要報所謂的會員制,說什麼可以給你帶來幾份家教,前期要交一大筆錢。其實你一份完全夠了,你這份家教,把孩子學習成績教好了,提上去了,聲譽自然好了家長自然而然會幫你介紹宣傳的。我有幾個朋友報的會員制,結果只帶了一份家教,家長也跟他們介紹了很多其它家長,其它錢就真的浪費了。
  • 如何識別身邊具有危險人格的「潛在傷害者」?
    也許概率只有千萬分之一,但是,如果你真的在未來某一個時刻遭遇這些「潛在傷害者」,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你在第一時間察覺到對方的危險人格。我們為你列舉了危險人格的6個行為特徵,請把這些特質用作識別「潛在傷害者」的方法,在生活裡的各種關係中保護自己。
  • 教會孩子識別危險警報!這部防性侵動畫片,一定要給孩子看!
    父母無法阻止這世界上所有的危險,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打一劑強有效的「兒童防性侵疫苗」!「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有人摸你的私密部位要告訴媽媽」,只是告訴孩子這些,還遠遠不夠,不只是性教育,我們還需要給孩子更全面、更具體的防性侵教育。兒童知識動畫品牌童學365 ,將兒童性教育+防性侵訓練科學結合,打造了一部真正適合中國兒童觀看的防性侵動畫片《這樣做,不可以!》。
  • 心理學愛好者指南 | 抑鬱症、多重人格、自閉症,也許你從未知道它們的真正含義……
    作為一家心理學考研在線教育機構,我們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專注於心理學考研考試。同時,作為心理學從業者的我們也有那麼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浪漫——「我們想為心理學的科普和心理學愛好者們奉獻出我們的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某人患上抑鬱症,TA身邊的人便會感到患者懶了、冷漠了、或怎麼勸都不聽,而這些都可能導致人們在和患者相處時產生不愉快,雙方的關係開始逐漸走向冰點,甚至就此斷絕。
  • 男子猥褻女家教,28歲的他竟自稱高中生...
    一個高齡到28歲的無業男子自稱是高中生是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此事微博發出後迅速成為網友們討論的話題網友評論有關注女老師安全的:@不愛逛街的meryl:女孩子做家教最好還是熟人介紹。比如自己的朋友,或者老師。這樣安全一些。
  • 反社會型人格 | 快跑,如何識別危險的信號?
    想像一下你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通過交流和觀察,你很快就能感受到他很溫和、願意理解別人、對待他人有禮貌,但同時他可能也很難拒絕別人。心理學的複雜之處就在於,我們難以下結論確定原因A或原因B就可以導致結果C的產生,目前也沒有文獻清楚地表述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產生的確切原因。
  • 心理學: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這5點幫你識別是否患了焦慮症
    焦慮是人類在遇到挑戰和危險時的一種正常情緒。而焦慮症則不同,它是一種病理性的情緒狀態,是神經症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怎麼判斷自己是正常的焦慮,還是得了焦慮症呢?一般來講,焦慮症有嚴格的診斷標準,需要去正規的醫院或心理諮詢機構進行診斷。
  • 神獸即將歸園,爸媽保命秘籍
    必然的,一個問題解決了,勢必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保命秘籍一:唯屢敗屢戰,越戰越勇這幾天從暴躁管娃到佛系育兒,真的發現了:要想好好活著,只有一條路——請務必降低自己對娃的要求。看到他面對這個口算成績無動於衷怎麼都不肯多訓練的時候……真的只想操起身邊任何可以打人的東西——揍他!
  • 「我,差一點就被害了」:懂點犯罪心理學,到底有多重要?
    ……你起疑心的時候,「不一定」會發生最壞的事,但是一定藏著壞事的可能性。02犯罪,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近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你經歷過最危險的事情是什麼?真遇到事情,我們往往容易被很多因素幹擾——粗心大意、僥倖心理、憤怒心理、膽小驚慌、一時心軟……這些危險情境下的自然反應都可能要了你的命。
  • 心理學專家教您識別5類人
    如果人品不好,三觀不合,即便他再愛你,小卿個人的建議是:請女性朋友迅速遠離,務必遠離。不管是交友還是擇偶,親愛的姐妹們,一定要慧眼識人,防患於未然。清華大學畢業的劉昭老師,從事心理學行業,知名心理學博主,傾力打造了一份《戀愛求生手冊》,用儘可能簡單好懂易學的方法,教給大家怎麼在關係中識別危險分子,然後及時地、有技巧地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