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不如有潛力——21世紀人才新標準

2021-01-10 和訊網

  早春時節,又到了企業的招人季。如何選到最合適的人才,似乎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無非是能力、資歷、學歷和經驗這一套,尤其是能力一向被企業看重。但在環境波譎雲詭、風雲變幻的今天,這種選拔標準已經過時。億康先達國際人力資源諮詢公司(Egon Zehnder)的研究表明:企業應以候選人的潛力為重,潛力是指有能力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並能持續成長和不斷挑戰新角色,它比智力、經驗和能力都重要。管理者必須以五大關鍵指標衡量候選人是否具有潛力:正確動機、好奇心、洞見、參與和決心。

  許多公司在招聘高管時,都有一套流程,先看學歷,再看資歷,然後再評估能力,但依此招聘到的人才有些由於無法適應技術、競爭和法規方面出現的巨變,不得不離開公司。招聘失敗的原因何在?最大的原因是沒有重視被招聘者的潛力,即具有成長為複合型人才和適應複雜多變環境的能力。

  30年來,我一直評估和跟蹤高管業績。基於實戰經驗和深入研究,我確認:潛力是能夠預測各級職位人選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論初級、C級管理者還是董事會成員都是如此。當下商海變幻莫測,國際市場對精英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企業及其領導者必須進入識別人才的全新時代。我們對人才的評價標準已由體力、智力、經驗和能力,轉變為潛力。

  潛力成為識人新標準

  人才識別經過了不同階段,最早選拔的標準多與體能相關。後來,智力、經驗和業績成為標準。20世紀80年代,人才識別的新標準變為能力,直到今天依舊盛行。

  如今,我們剛進入識別人才的第四個時代,潛力成為重中之重。如今的商業環境酷似戰場,複雜、多變、模糊且充滿不確定性,以能力來評估和任免人才顯然已經不夠。同一個人,目前成功擔任某一職務,並不意味著他在新職務上也能成功,因為競爭環境、公司戰略、合作對象和團隊成員都會發生變化。所以現在問題不是你公司的員工和領導是否具備正確能力,而是他們是否具有學習新能力的潛力。

  遺憾的是,鑑別潛力要比能力困難得多,但並非無法實現,我在後文詳述如何去做。

  評估高潛力人才的四種指標

  最重要的一步是選對人。正如亞馬遜CEO貝索斯在1998年所說:「制定人才聘用高標準,現在是、將來也是公司成功最關鍵的要素。」那麼在評估求職者和員工時,如何衡量其潛力呢?

  作為發展和晉升有為管理者的「綠色通道」,很多公司都有比較成熟的「潛力培養」項目。但其中大多數只能叫做「以前優秀」項目,參加者多因業績好而被認定為未來表現佳。但在如今的情況下,這種預測並不可靠。在我主導的高管項目中,80%的參加者說他們公司已經棄用經驗主義的數據模型。我承認,評估潛能比評估智商、業績表現和各類能力都困難,但並非無法實現。經過20多年完善,億康先達開發的模型,準確率至少可以達到85%。

  我們發現衡量潛力的第一個指標是正確的動機,以強烈責任感和極高投入度去追尋一個大公無私的目標。高潛力者不僅有上進心,希望個人能有所建樹,也心存高遠集體目標,他們往往十分謙遜,努力做到更好。我們把動機放到首位,因為動機不容易改變,而且通常是潛意識的流露——這是一種品質。如果某人動機總是考慮一己之利,他根本不會改。

  除了正確的動機,我們還判斷出有潛力候選人具備的四種特質:

  

  好奇心:

  渴望獲得新體驗、新知識以及別人反饋,以開放心態學習和改進。

  

  洞見:

  收集並準確理解新信息的能力。

  

  參與:

  善於運用感情和邏輯進行溝通,能夠說服他人並與他人建立聯繫。

  

  決心:

  面臨挑戰或在逆境中受挫時,依舊能為目標不懈努力。

  那麼如何一眼辨別出應聘者或員工的潛力?我們可詳細梳理其生活和職業經歷。通過深入的談話,討論其職業經歷,做詳盡的背景調查,挖掘出候選人的很多故事,進而判斷其是否具有或缺乏這些特質。比如,不能直接問「你有好奇心嗎?」而應該尋找種種跡象,判斷他是否願意自我提高、喜歡學習,以及能否在失敗中吸取教訓。

  比較恰當的提問方式:

  ·如果有人頂撞你,你會作何反應?

  ·如何讓團隊中其他成員發表意見?

  ·如何拓展思維、增加經驗和進行個人發展?

  ·如何建立學習型組織?

  ·如何了解未知的領域?

  提問題時,應要求對方回答具體事例,深入了解動機、洞見、參與和決心。還要與了解他的經理、同事和直接領導詳談。

  另外,重視招聘過程準確度的企業能大幅提高成功選拔人才的概率。例如,亞馬遜擁有數百名兢兢業業的內部招聘專員,開設有效評估培訓項目,甚至有一批經過認證的「高標準」專員。他們在某一部門工作,同時也評估和否決其他領域的候選人。

  留住高潛力人才

  一旦從外部招聘到或在內部發現真正有潛力的人才,下一步就是留住他們。丹尼爾·平克(Daniel H. Pink)在他的《動力》(Drive)一書中所述,我們大多數人,尤其是知識型員工的源動力有三:自主權——掌控自我人生之自由;一技之長——在專業上追求卓越;目標——渴望為自我之外更大的事業服務。

  當然,經濟回報也很重要。所有員工,特別是潛力股員工,都期望回報與努力、貢獻成正比,以便和從事類似工作的其他人區分開。然而,就我的經驗而言,儘管不公平的薪酬制度會打擊工作積極性,但超過一定程度之後,薪酬的重要性比大多數人想像得小。

  組織需要提供公道的薪資,最好能比平均水平高些,但也要在四個方面賦予自主權:任務(要做的事)、時間(何時做事)、團隊(和誰一起做事),以及技術(如何做事)。組織設立有難度但依舊可以完成的挑戰,減少分心的雜務,能讓有潛力員工在專業上有所建樹。

  企業最後的任務是,為高潛力人才提供發展機會,讓他們走出自己的舒適地帶,發揮潛能。將潛力人才簡單粗暴地推上更高的職位,讓他們控制更大筆的預算和管理更大的團隊,這樣的直線上升確實能有助其發展,但無法加速他們成才;橫向輪崗,多元化、複雜、具有挑戰性的職位才能讓他們迅速成長。最近我們讓全球823位高管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告訴我們到底是什麼激發了他們的潛力,71%的人給出的答案即激發潛能的拓展任務。另外,49%的人提到了輪崗和個人導師,這個因素位居第二。

  地緣政治、商業、產業和就業變化如此之快,讓我們根本無法預測短短幾年後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成功。因此,識別和培養潛力人才至關重要。我們要尋找動機強烈的人才;在追求有挑戰性目標時敢為人先;為人謙虛,把集體放在個人之上;充滿好奇,永不滿足地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徑,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種種關聯;積極參與工作並與他人互動;以及具有克服挫折和障礙的決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忽略智力、經驗、表現以及特定能力等因素,尤其是與領導力有關的因素。總之,無論在組織的哪一層級,現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任用高潛力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他們的潛力。(劉錚箏|譯 李釗|校 李全偉|編輯)

  原文參見《哈佛商業評論》2014年6月《尋找高潛力人才》。

(責任編輯:冉一方 HN058)

相關焦點

  • 有能力不如有潛力?這些才是真正的高潛人才
    那麼如何識別企業中的高潛人才?真正的高潛人才又有哪些特質呢? 人才識別經過了不同階段,最早選拔的標準多與體能相關。後來,智力、經驗和業績成為標準。20世紀80年代,人才識別的新標準變為能力,直到今天依舊盛行。 如今,我們剛進入識別人才的第四個時代,潛力成為重中之重。
  • 21世紀人才標準聯盟正式成立
    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報導:近日,21世紀人才標準聯盟CP21啟動儀式暨SKT教育創新生態峰會舉行。峰會圍繞21世紀人才標準這個焦點進行了廣泛討論,正式宣布成立21世紀人才標準聯盟,並發布了首個21世紀人才標準-核心素養5C模型及相關人才測評產品。
  • 李開復稱中國研究生過多 缺乏21世紀需要的人才
    李開復稱中國培養了太多研究生 缺乏「21世紀需要的人才」  李開復14日在博客撰文為中國高等教育獻策,在題為《給中國高校的一封信》的文章中,李開復認為高校不能過度擴招和產業化,高校培養了過多的碩士博士,不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中國高校「不能很好地培養『21世紀需要的人才』」。
  • 積極、慎思、獨立、個性和包容:21世紀人才必備的能力
    世紀人才培養方向。英國惠靈頓公學校長Julian Thomas表示:「21世紀人才需要擁有積極、慎思、獨立、個性和包容這五大特質。」研討會的主題是圍繞在大數據和資訊時代,學校在培養和評估學生時應需何種技能;如何建立起一種教育機制來識別出這個現代社會中所需的寶貴技能;如何幫助21世紀的孩子們在社會情況複雜的全球化環境下發展有利於其成功的技能等問題展開討論。
  • 司蒂姆:讓孩子成為21世紀未來型人才
    21世紀社會中最受重視與需求的便是創新型人才,整個世界都需要創新型人才,因為有了這些創新型人才的推動,世界才有不斷前進的動力。我們對孩子培養也是如此,我們都知道「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這個自然界生存的法則,優秀的人會被留下並發展的更好,而不符合時代標準的人自然也會被社會所淘汰。世界是是不斷進步的,因此創新型人才也成為了21世紀世界迫切的需要的未來型人才。
  • 聽Google全球副總裁說:21世紀最需要怎樣的人才
    「21世紀最緊缺的是什麼?人才!」這句經典臺詞出自馮小剛的電影《手機》。前年,這句話一度流行。  人才究竟需要有什麼樣的素質?今晚,浙江大學請來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博士演講,主題為「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素質」。
  • 李開復:21世紀企業最需要的7種人才
    所以,重「研究」而輕「教學」的體系可能扼殺未來的21世紀人才,以至於無法滿足企業客戶的真正需求。    例如,此前媒體曾報導,某著名高校的一位老師的教學水平有口皆碑,他教授的課程在學生網上評教活動中以罕見的滿分居全校之首。很多學生稱他為「我碰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源於對這位老師的敬愛,在他去世後的三天內,該校BBS上竟發表了學生千餘篇悼念文章,學生還自發籌資為他出版紀念文集。
  • 21世紀初,北京大學有四位數學人才「出走」美國
    我們都知道:有原因,有結果,有理由有結果!在世界上的每件事之間一定有因果關係。事實上任何人都必須有作出決定的理由,每個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做出選擇。就像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那四個人才一樣,他們在完成學業之後,應該有自己的理由去齊聚美國。其中,這四位數學天才中的徐晨陽給出了「為何留在美國」的理由。
  • 賦予孩子21世紀人才素養 噠噠英語從PLE2.0入手
    PLE2.0教材多樣化內容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即將完結,孩子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才能更好迎接日新月異的世界?  早在2002年,美國正式啟動了「21世紀核心素養研究」項目,以促進美國教育系統能夠培養出具備適應時代挑戰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生,即完成正規教育後的學生必須滿足美國職場對人才的最新需求。該項目同時規定,學生的學習核心科目必須包含英語、閱讀和語言藝術、外語、藝術、數學、經濟、科學等。
  • 【解讀】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與此同時,各地之間的「人才大戰」愈演愈烈,特別是2018年,戰火從二線城市逐步蔓延到一線城市,這場「人才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北上廣深也紛紛向高端人才拋出橄欖枝,加入這場「混戰」。2017年開始,「人才大戰」這個詞開始頻頻出現,先是武漢、西安等眾多二線城市接連公布對人才落戶的優惠政策,接著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不甘落後,落戶優惠、買房租房優惠等措施紛紛出臺。
  • 楊瀾狀告《21世紀人才報》 索要一元精神賠償
    南方網訊 記者獲悉,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陽光文化媒體集團董事局主席楊瀾以「嚴重侵害個人名譽、損害公司形象」為由狀告《21世紀人才報》,成為今年法院受理的國內首例名人名譽侵權案。據悉,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法院已於1月5日正式受理此案。
  • 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你被這句話「騙」了多少年?
    21世紀什麼最貴?  而且是中低端製造業比如武漢,主要是鋼鐵和汽車能把工廠運轉起來的關鍵是有錢買設備是技術人員制定好使用手冊是選擇幾個靠譜一點的車間主任然後是找到便宜的勞動力  而對於高等教育人口的吸納能力有限一個普通工廠100個人1個廠長、9個主任、90個工人能吸納幾個大學生就業?
  •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數據人才!
    文/程一祥如今,我們每個人都在談論「數據科學」,哈佛商業評論雜誌甚至將數據科學家定義為「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究竟什麼是數據科學?數據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頂尖從業者們又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在創造著什麼令人著迷的東西?
  • 巧克力有了新標準 國產品牌面臨出局
    ,絕大多數洋品牌和合資品牌巧克力是按照國際標準生產的,國內出臺的新標準對它們沒有影響。>   大變局   記者在解放碑的重百、新世紀、王府井等商場超市看到,外包裝上標有「代可可脂、類可可脂、可可粉」等字樣的和可可脂含量低於18%的巧克力仍有銷售,但數量明顯少了許多。
  • 打造中小學英語輔導新標準!大山外語新產品發布會順利舉行
    面對當下英語教育考試內容和形式的變革,大山外語順應時代浪潮,積極響應教育部對英語教育的引導與要求,在此次發布會上重磅推出了針對1-9年級學生的創新型課程體系,著力培養英文素養和聽說能力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 21 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
    培養更多院士 吸引更多候鳥型專家 培養更多基層全科醫生21 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在談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時,幾位委員分別就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及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作了精彩發言。「我們貴州以前沒有院士,現在有了,整體的層次都上升。」他話鋒一轉:但偌大一省,就只有一名院士,現在有點什麼事,都要從外面請院士,這實在是我省各高校應該重視的大問題。姚小泉告訴記者,保守估計,我省至少有五六人具備衝擊院士實力,其中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就是一名,他研究的綠色農藥和農業生物工程在全國都有廣泛影響力。「我們不能因為失敗而氣餒。」
  •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的兩大核心競爭力(上)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自從電影《天下無賊》中這句經典的臺詞出現開始,人才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的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然而,人人都知道人才最重要,卻少有人能講清楚——人才與人才之間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從實際來看,之所以認定為人才,體現與常人不同的,至少有兩大關鍵能力,也是人才之間能區分的核心競爭力,即:學習力和執行力。
  • 如果「21世紀」是個名字,TA有21歲了
    如果「21世紀」是個名字,TA有21歲了2021年,女兒就5歲了。曾幾何時,她的年紀不是以「年」為單位。開始是以「天」來計算,然後是「月」,所以才有「滿月」「百天」的說法。那一年,我15歲,世界遠遠大於2001歲,究竟有多蒼老,無法計算,所以發明了一個叫「世紀」的詞。我15歲那年,世界進入「21世紀」,將20世紀成功送走,為新的世紀接風洗塵,好像世紀的跨越全是我們的功勞,是我們讓這個世界又漲了一個世紀,我們如同《伊索寓言》中爬伏在車上的飛蟲,心心念念著車輪前進有我們的力氣,我們讓車輪有了動力,我們徵服了世界。
  • 弘揚華羅庚精神培養跨世紀人才
    全市教育、教學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教育結構、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學校布局進一步得到合理調整,學校的環境面貌、教育設施又有了較大的改善,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教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的人才,為我市國民經濟建設、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知識和智力支持。
  • 惠州哪個地段有潛力-高弘世紀中心理達
    高弘世紀中心生態資源豐富,從2017年上半年惠灣片區所出現的房荒開始,惠州哪個地段有潛力-高弘世紀中心理達        是惠州市高弘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在大亞灣集住宅。在大亞灣區極具代表性的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