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麼最重要,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的兩大核心競爭力(上)

2021-01-07 光說還做講團隊管理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自從電影《天下無賊》中這句經典的臺詞出現開始,人才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的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然而,人人都知道人才最重要,卻少有人能講清楚——人才與人才之間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從實際來看,之所以認定為人才,體現與常人不同的,至少有兩大關鍵能力,也是人才之間能區分的核心競爭力,即:學習力和執行力。

學習力體現人才掌握各類知識的能力,執行力體現的是將知識轉化為應用,並產生價值的能力。

我將分上、下兩篇,就此兩種能力分別辨析,以供參照,辨識,挖潛,提升。

首先,我們先看學習力。

01 什麼是學習力

學習力,顧名思義,就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認知新事物、跟上新形勢或新趨勢等的能力,體現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對於未知的事物、或已然發生的變化、預測未來的趨勢等的敏感度。

可以從速度、數量和質量衡量學習的效能,還可以從深度和廣度衡量學習達到的層級水平。

既包含個人的學習力,即人才自身的學習力,還包含組織的學習力,即由各類人才組成的團隊的學習力,或各團隊(或部門)組成的企業學習力。在這裡,我們重點探討個人學習力。組織學習力將另文專題闡述。

個人學習力,至少要從三個方面構建,分別是專業學習力、行業學習力和管理學習力。

所謂專業學習力,其實跟你所學的專業或正在任職的崗位相關。

但很多人現在從事的崗位工作與在校學習的專業可能大相逕庭。所以有人說,大學一畢業,至少有一半的知識就已經過時了。

當然,並非所有的專業學習都是如此。但有一點,大學畢業後走向新的崗位,大多數人基本上都是從頭開始學習真正的崗位專業知識,而這些崗位專業知識,都是實戰的知識,在大學裡基本上沒學過,或沒有真正的學通過。因此,崗位專業學習力,體現一個人在大學就讀期間,打下的學習力的基本功能力。

其次,就是行業學習力。

為什麼要將行業學習力納入個人學習力?原因在於,一個人的崗位專業知識,離不開崗位專業所在大環境,這個大環境首先是行業環境,包含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你的崗位專業知識存在必需的土壤和陽光。

同時,深耕於行業的認知提升,對於個人的崗位專業知識的提升也是相輔相成的。

第三,就是管理學習力。

如果你是帶團隊的管理者,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就是管理學習力的專業水平體現。

如果你不是帶團隊的管理者,個人在管理學習力的體現就是自我管理學習力,比如:時間管理、情商管理、習慣管理、精力管理等。

自我管理學習力,對於人才而言的重要性,想必無需多言,因為,對自我管理不好的人,也很難管理好自我的成長。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可為此註解。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曾講過:「偉大的管理,源於自我管理。」可見,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仁人志士對於人才的自我管理能力都非常重視。

此外,自己是個人才,也必須懂得關於人才的四方面的人員管理能力,即:選育用留。也屬於管理學習力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範圍。

02 學習力如何評估

了解了學習力的基本定義和基本範圍,接下來,大家關心的就是如何評估人才的學習力。

前面我們從學習力的拆解中可以看出,評估人才的學習力也將從這三個維度展開,結合一些可以評測、可以觀察的點做出評估。

>>> 人才的類型

在這裡,我們首先還需對人才的類型做個補充。即:什麼是「T型人才」、「複合型人才」,以及「π型人才」?

所謂「T型人才」,就是專精某一領域的知識和能力,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即「T」中的一豎,然後就是拓展多個領域的知識和能力。做到先專後博,順序不可顛倒。

所謂「複合型人才」,強調複合,即:融合多個領域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常說的「技多不壓身」。此概念的誕生和推廣,我記得在自己92年大學畢業時就已經在社會上廣為推崇了,並以此為目標要求自己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95年下海深圳時,還給自己當初的複合發展設定了6個自我成長目標:1、計算機能力;2、外文;3、財務;4、外交能力;5、中文水平;6、實踐經驗、能力及心理素質。這是95年我身處的時代。放在現在,有些方面你可能唏噓,這就是時代在進步和發展的體現。

所謂「π型人才」,這是2020年開始流行的概念和提法,是在「T型人才「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豎線,形象化為」 π「。意思是專精至少兩個領域的」T型人才「,比如:你即懂銷售,又懂管理,或懂市場,這其實就已經是」π型「的雛形了,其實現在已然很多人都具備這個基本」 π「。

更高層級的「π「的形態是你不僅在某個專業領域專精,還能跨領域專精,比如:你原來的專業是機械設計,同時,你還手握鋼琴十級證書,也就是近兩年常常提到的跨界能力。現在這種能力越來越被很多大廠所青睞。賈伯斯就是憑藉跨界學來的書法技藝,運用到了蘋果產品的設計中而獲得顛覆式的創新運用。

其實,無論是「T型人才「,還是「π型人才」,其根本就是複合型人才,只不過「T型」或「π型「為複合型賦予了更新的內涵和外延。

釐清了人才的類型,對於我們評估專業學習力就有了比較清晰的方向。

>>> 評估的維度

評估一個人的學習力,或者對比不同人的學習力,至少可以從三個維度區分出來,分別是:學習的速度、同等情況下(外部要求與支持、時間限制等)學習的數量和質量。

學習的速度,簡單地看,我們發現,有些人看一眼就記住了,聽一遍就理解了大多數,做一遍就全會了,這些就是明顯的學習速度很快的一類。

有些人會說,這種人明擺著就是最強大腦一類嘛,普通人如何比呢?其實,具備看一眼、聽一遍或做一次就會的人並不一定就是最強大腦才獨有。而普通人也能展現出來。這裡涉及到「學習類型「的概念。

有些人屬於視覺型、有些人是聽覺型,或觸覺型學習類型。不同類型的學習特徵差異很大,同時擅長三種類型的人很少。所以,關鍵是你要能發現你擅長哪種學習類型,將你的長板發揮極致。

評估一個人的學習速度,那就看這個人面對新的知識、技能時,需要多長時間,重複多少次。或者從學習的結果來評估,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於學習的新內容能再現出來的百分比,也可以從要點提煉或升華的準確度、高度評判其學習的速度。

回放或再現的百分比越高,且時間越短,說明學習的速度越快。或者,關鍵要點抓取的的準確度越高,覆蓋面越廣,且時間還短,說明學習的速度越快。

同理,在此基礎之上,增加學習的數量和質量兩個維度,是對新學習內容更加精準的、可靠的評價。數量對應了學習內容再現的百分比,質量對應了學習內容的準確度和高度。

概括起來,就是在規定的時間,或規定的要求,或指定的條件下,一個人學習新內容後的內容再現程度越快,呈現內容的百分比越高,準確度越好,還有創新或增加的新的認知高度越多,該人的學習力則越強。

更高層次的學習力評測,則需要評價這個人對於新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深度對應了新學習內容的邏輯深挖,垂直縱深的層級,研究得更透徹,理解地更深刻,則體現為深度;

廣度對應於新學習內容的邏輯關聯,橫跨覆蓋的線面,新舊知識關聯得越多,舊知識拓展延伸的領域越廣,則體現為廣度。

深度與廣度對於一個人,由學習力拓展升級到創新力,將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這也是區分出更加高級類或創新類人才的關鍵。

評估的方法將依據速度、數量和質量,以及深度和廣度這幾個指標,不同的人、不同的專業的方法各異,標準自定,不必拘泥一種,大可百花齊放,這裡不做具體陳述。

03 如何提升學習力

了解了如何評估一個人的學習力,對於如何提升自身的學習力,也就明了了。

仍然可以從如何提升學習的速度、數量和質量上思考,如何提升學習的深度和高度上升華。

針對初入職場的你,如何通過提升學習力,加速你的職場競爭力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可參閱我的另一篇文章《從職場小白到大牛,歷經2道3為4階段修煉,加速勝出至少5年》。

如何系統化地提升學習力,將涉及更多的學習方法、學習工具的運用,此外,對學習效用或學習規律的研究也將起到作用,容我縝密思考、系統地整理後一併另文詳述。敬請繼續關注Tony的自媒體【光說還做】,帶給你的更多管理文章。

下篇我們繼續了解關於人才的另一項核心競爭力——執行力,請繼續閱讀《21世紀什麼最重要,不是人才,而是人才的兩大核心競爭力(下)》。

-END-

「用做,助你探得管理的真知!」我是梁繼光(Tony),你身邊的管理行知顧問。更多管理新知,敬請關注營銷與管理自媒體 [ 光說還做 ]。

相關焦點

  • 「21世紀人才最貴」 齊齊哈爾兩工具機企業人才強企再創輝煌
    東北網5月23日電(記者印蕾)「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最貴。」電影《天下無賊》裡的這句臺詞被許多人當成經典的幽默用來搞笑,而對於齊齊哈爾市的兩大工具機企業———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和齊二工具機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來說,這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真經」。
  • 21 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
    培養更多院士 吸引更多候鳥型專家 培養更多基層全科醫生21 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在談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時,幾位委員分別就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及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作了精彩發言。省醫兒科主任醫師劉鳳云:多為社區醫院培養全科醫生,緩解看病難只有提高社區醫院的技術力量,才能吸引更多患者前往就診,也才能夠真正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醫改這麼多年,國家也重視社區醫院發展,可病人還是愛擠大醫院,這根本原因是什麼?」省政協委員、省醫兒科主任醫師劉鳳雲表示,解決看病難的辦法一定是在基層。
  •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數據人才!
    文/程一祥如今,我們每個人都在談論「數據科學」,哈佛商業評論雜誌甚至將數據科學家定義為「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究竟什麼是數據科學?數據科學領域的科學家、頂尖從業者們又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在創造著什麼令人著迷的東西?
  • 21世紀人才最貴,但當前最缺也最值錢的商業人才到底是什麼?
    中國企業家最頭疼的是:商機有了,戰略也有了,頂著商學院各種認證的「人才」也一大把了,但就是沒能把機遇抓到手。歸根結底,問題出在沒搞清什麼才是真正合適當前時代的商業人才上。  文:本刊記者 李靖    責任編輯:朱麗  有什麼是讓中國企業家最痛苦的事情?  市場機遇?非也!
  • 【解讀】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個是因為中國營商環境在不斷改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人才的培育、引進,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人才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縱然「人才」的重要性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人才大戰」卻是2018年才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
  • 李開復:21世紀企業最需要的7種人才
    「教學」與「研究」同等重要,鼓勵並嘉獎優秀教師    中國許多高校普遍存在著一種重「研究」而輕「教學」的傾向。在評價院系或教師業績的時候,發表了多少被SCI收錄的學術論文,或完成了多少國家級的科研項目,往往成為了最重要的評價標準。至於一個院系在教學改革或課程設置上花了多少精力,或一名教師在培養學生方面投入了多少心血,卻往往少有人過問。
  • 21世紀人才標準聯盟正式成立
    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報導:近日,21世紀人才標準聯盟CP21啟動儀式暨SKT教育創新生態峰會舉行。峰會圍繞21世紀人才標準這個焦點進行了廣泛討論,正式宣布成立21世紀人才標準聯盟,並發布了首個21世紀人才標準-核心素養5C模型及相關人才測評產品。
  • 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需要人才支撐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略決策,就是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
  • 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你被這句話「騙」了多少年?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這道理,大家嘴上都這麼說可身體卻誠實得很在過去十幾年裡人才未必就是大城市市長的頭等大事作為一地的市長或者書記搞活當地經濟的頭等大事是什麼?  不是找人才,而歷來是找投資你看達康書記,一個項目黃了跑掉了一批投資商能讓他吃不下飯 這不是說書記、市長們不重視高等教育  而是現實不允許他們把時間放在這裡我們可以從供需兩端來說   先說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城市的經濟支柱是製造業
  •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中高級人力資源專業人才缺口600萬
    調查顯示,國內現在需要中高級人力資源專業人才的量為600多萬,其中北京缺40萬。比賽的內容是在規定時間內,利用人力資源管理綜合技能實訓中心軟體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優化設計;另外,還要平臺軟體上開展5期競爭對抗。記者看到,試題給出了某玩具公司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構成、員工年齡劃分、薪酬分配體系等資料,參賽選手要根據案例背景、勞動力市場信息、其他宏觀環境信息,來為這家公司設計最優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 聽Google全球副總裁說:21世紀最需要怎樣的人才
    「21世紀最緊缺的是什麼?人才!」這句經典臺詞出自馮小剛的電影《手機》。前年,這句話一度流行。  人才究竟需要有什麼樣的素質?今晚,浙江大學請來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博士演講,主題為「21世紀最需要的7種人才素質」。
  • 21世紀人才培養與道德教育
    對他們進行理想、信念、耐挫精神、社會責任感教育即做人教育非常重要。先教做人,再教做事、做學問。現在大學生就業壓力大,一方面就業觀念需要轉變,一方面企業用人更看重人的吃苦耐勞、創新、實幹精神,這就要求我們研究大學生成長中思想、心理的變化規律,通過多方面教育活動,培養其自信心、責任心、競爭力、團隊合作精神等等,為學生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 李開復稱中國研究生過多 缺乏21世紀需要的人才
    李開復稱中國培養了太多研究生 缺乏「21世紀需要的人才」  李開復14日在博客撰文為中國高等教育獻策,在題為《給中國高校的一封信》的文章中,李開復認為高校不能過度擴招和產業化,高校培養了過多的碩士博士,不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中國高校「不能很好地培養『21世紀需要的人才』」。
  • 21世紀人才論壇實錄
    戴高勳:我認為這是雙向的,管理層的培訓,還有職業生涯進行培訓,另外還有學習的過程,我們讓這些年輕的人才進入到我們的業務中來,同時我們有相關的流程,我們知道怎麼讓他們思維,21世紀是人才問題,我們現在不缺人才,如果你看一下世界範圍內這些就業,實際上有很多的人才是想做業務,做生意的,但是一般來說,也會有一些挑戰,我覺得有很多很多的人才是進入到了這個領域,我們要不斷的加強人才,
  • 薪酬沒有競爭力?保險公司流行市場化招聘搶奪人才
    薪酬沒有競爭力?保險公司流行市場化招聘搶奪人才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保險公司市場化招聘中高層幹部似乎正在成為趨勢。6月28日,太保壽險發布公開招聘多個崗位信息,包括太保壽險總公司個險營銷、客戶經營、銷售培訓、產品開發及網際網路科技類等多個部門級管理崗位,分公司班子崗位等。
  • 巴黎商學院:經商最重要的不是資金,不是人才,而是模式
    商業模式不是想建就能建立的。正如創業是一個不斷試錯的實踐過程,結局不是一開始就已經註定,商業模式的建立,也是一個從概念模糊到理念清晰的過程。很少有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就能將商業模式設計得完美無缺,尤其是面對複雜的商業環境和競爭性的市場。
  • 「21世紀,人才最重要」
    綠城主教練吳金貴與國安兩回合交手時,都提到帕切科擁有足球的先進理念,這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是好事。經常來工體看球的北京市市長郭金龍也在關注著帕切科。一次看球時,他向國安俱樂部詢問帕切科的續約問題,俱樂部人員表示正在談判之中。郭市長說道:「這樣好的教練,還不趕緊續約?」
  • 賦予孩子21世紀人才素養 噠噠英語從PLE2.0入手
    早在2002年,美國正式啟動了「21世紀核心素養研究」項目,以促進美國教育系統能夠培養出具備適應時代挑戰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生,即完成正規教育後的學生必須滿足美國職場對人才的最新需求。該項目同時規定,學生的學習核心科目必須包含英語、閱讀和語言藝術、外語、藝術、數學、經濟、科學等。
  • 「百利天下國際人才核心素養模型」重磅發布!
    摘要:  百利天下教育近日發布了「百利天下國際人才核心素養模型」,通過全面研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參照5大國際組織及8個教育發達國家的素養模型,結合百利天下十餘年留學規劃和成功案例經驗,對標海外一流大學的錄取標準和培養目標,最終研發出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國際人才必備5大素養領域和38項素養指標。
  • 重慶大學書多多書城團隊採訪稿——人才是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書城項目是由重慶大學大學生自主發起的網際網路與二手圖書相結合的O2O模式項目,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它定位於構建以二手書為載體的教育文化生態及大學生創業平臺,始終遵循綠色、環保、循環、便利、文化的經營理念,尊崇做最專業的知識傳播服務平臺的願景。 為了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該團隊的創新精神,我們採訪了重慶大學書多多書城團隊創始人之一的屈松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