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轉型壓力?薪酬沒有競爭力?保險公司流行市場化招聘搶奪人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保險公司市場化招聘中高層幹部似乎正在成為趨勢。
6月28日,太保壽險發布公開招聘多個崗位信息,包括太保壽險總公司個險營銷、客戶經營、銷售培訓、產品開發及網際網路科技類等多個部門級管理崗位,分公司班子崗位等。
6月29日,中國太平發布所屬機構高管公開招聘啟事,包括中國太平部分海外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太平金控副總經理、太平金服助理總經理(業務總監)等崗位。
此外,還有多家保險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公開招聘高管。
面臨轉型壓力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專業副主任宋佔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保險市場不斷發展、保險公司競爭格局日益分化的背景下,保險公司之間人員尤其是中高級管理人才流動是比較頻繁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態勢和保險公司人員流動與上升通道比較順暢。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伙人周瑾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主要還是保險行業面臨轉型的壓力,傳統模式感覺出現瓶頸,大的網際網路流量平臺覬覦保險這塊蛋糕,外資也踴躍進來,都會搶奪人才,大型保險公司也有危機感,所以希望改革薪酬考核體系,引入人才,激活能力,創新求變。
宋佔軍指出,儘管市場上看到很多保險公司進行外部招聘,但從各家保險公司來看,都是堅持「外腦」+內部造血的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思路。適當引入境(海)外或同業乃至跨業的管理人員,對於保險公司適應數位化經營和綜合金融時代的市場競爭大有裨益。
薪酬不具競爭力
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一些中小、新興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招負責人很難,不是經驗不足,就是資源不足。
一位保險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目前,一些傳統保險公司經營效率下降,薪酬留不住有能力、有抱負的中高層人才,所以通過人力資源改革,市場化招聘高管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另一位保險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薪酬結構看,銀行、證券、信託機構員工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比例相對合理,浮動工資即獎金佔有較大分量,保險機構驅動保費增長的核心力量是體外代理人和銀行渠道,內部員工主要以業務支持為主,因此薪酬構成中相對以固定工資為主,與績效直接掛鈎的浮動工資比例不高,這些年雖然與已經逐步改善,但不及其他金融同業。
該人士建議,目前,保險公司專業化運營要求提升,應該儘快通過制定合理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快人才培養與引進速度,實現既能引進來,也要留得住。
保險人才外溢
保險業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其他行業人才加入。例如,2019年,銀保監會批覆陳林擔任太保資產總經理。陳林曾任聯合證券計劃財務部總經理助理、資產管理部負責人,寶鋼集團財務公司資金業務部副經理、資金運用部負責人,華寶證券總裁、董事長等職務。
與此同時,保險業人才外溢效應也越發明顯。與保險協同性較強的醫療、健康和養老領域頻拋出橄欖枝,還有機構表示,要借力行業整合的窗口,吸引更多保險業人才加入。
此前不久,友邦保險集團區域原執行長蔡強(John Cai)將加盟微醫,出任微醫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兼CFO。
某保險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保險業還要改善自身形象,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作者:李致鴻 編輯:李伊琳)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