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日偽統治時期的「北京大學」
日偽挖空心思對各類課程教材進行篡改,教學內容加強了日語、經 史類的復古教育以及與日偽政治目的一致的奴化教育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日偽一手建起了所謂的「北京大 學」,並以此作為奴化中國青年、實現思想控制的殖民統治工具。圖為偽北大的教員們。偽北大的組織體系、課程體系以及教員和學生無不受到日偽的 教育目的和指導方針的影響。
-
「臺灣郵政」改回「中華郵政」
據新華社臺北8月1日電 「臺灣郵政」公司8月1日召開董事會,決議恢復「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稱,島內各地郵局將在8月4日中午以前改掛「中華郵政」招牌。 去年初,「中華郵政」曾被迫改名為「臺灣郵政」,此舉當時曾遭到「中華郵政」工會代表等抗爭。
-
臺灣「中華郵政」4日將掛回舊招牌
臺灣「中華郵政」4日將掛回舊招牌 2008年08月01日 15: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天召開第董事會通過回復「中華郵政」名稱,預計今天完成報部程序後,4日上午掛回舊招牌。
-
朔州出土數口遼金時期鐵鍋
5月19日,記者從朔州市新聞中心獲悉,近日,平魯區阻虎鄉一村民發現了數口古代鐵鍋,據平魯區博物館館長、文物管理所所長高平如初步判定,這些器物為遼金時期物件。 據發現鐵鍋的村民介紹,去年9月份,他在自家責任田耕地時,總共挖出大小不等的7口鐵鍋及一些零散件。
-
抗戰時期的成都郵政業
抗戰時期在郵局辦理業務的人們。 抗日戰爭時期,成都郵政通信是由西川郵政管理局統一負責組織的。這個局成立於1923年4月,是管理川西、川南地區和原西康省各地的郵政通信機構。局內設立本地業務股,專管成都地區的郵政通信工作。 成都從1901年建立第一個郵局到抗日戰爭開始,經歷了30多年時間,成都郵政的領導權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裡,直到1937年才結束了外國人統治成都郵政的歷史。
-
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完成
8月31日,記者從自治區檔案館獲悉,近日,自治區檔案館「對館藏日偽時期歷史檔案編譯建立專題目錄資料庫」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標誌著該館歷時4年的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全部完成。據介紹,自治區檔案館館藏日偽歷史檔案共1300餘卷,時間跨度從1932年至1945年,主要是偽蒙疆政權和偽興安省政權形成的、日本侵略者潰退時未及徹底銷毀的檔案,內容涉及中國共產黨、抗日抗聯、國民黨、蘇蒙英美德意法等國的情報信息和治安防諜、人事庶務、社會經濟財政、文教醫療衛生等各個方面,全面記錄和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對內蒙古的殖民掠奪。
-
歷時4年 內蒙古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完成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馬麗俠)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近日,內蒙古檔案館「對館藏日偽時期歷史檔案編譯建立專題目錄資料庫」項目順利通過國家檔案局驗收,標誌著該館歷時4年的館藏日偽歷史檔案翻譯整理工作全部完成。
-
張廣德:日偽統治下的晉城縣
二、日偽晉城縣政府1940年4月24日,日軍第四次佔領晉城縣城。這次佔領,日軍做好了長期佔領的打算,在南大街小十字路西西安街路北,今澤州縣政府辦公的地方,建立了晉城縣偽政府,陽城人曹子明任偽縣長。日偽縣政府下設教育科、民政科、財糧科等。教育科貫徹日軍對晉城縣人民的奴化教育政策,在所轄的小學裡開設日語課,對晉城人民進行奴化教育。
-
民國時期石家莊的郵局 最早稱為"枕頭郵局"
北洋政府時期的郵政職工,當時分為四班,即郵務官、郵務員、郵務生、揀信生;其中前三班的郵務官、郵務員、郵務生,又分為超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5個級別;揀信生則分為試用、五等、四等、三等、二等、一等、超等。1920年6月石家莊郵局職工總數達到了13人,郵務員1人,郵務生1人,揀信生5人,信差4人,力夫2人。 隨著石家莊郵局的郵件數量增加,郵務工作逐漸繁忙。
-
抗戰時期大同、雁北地區的日偽行政組織沿革
在這一時期,雖然日系官員數量僅約為華人官員三分之一,但是實際科室數量卻得以進一步擴充:例如原官房下屬總務、文書、弘報、經理四科,此時(官房長官缺任)加增並改稱為企劃、總務、會計、人事、庶務五科;原財政廳並無下設機構,在新體制內卻加設實業、農林、畜產、工商等科室。
-
黑龍江省郵政博物館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的成立,加速了日軍對郵政業接收的步伐。國民政府照會日本公使,對強迫中國郵局改用偽年號提出交涉和抗議。4月5日東三省郵政員工反對偽滿洲國強行接管,發出罷工通告,並呼籲利用國際郵政公約27條為武器,停止東三省一切郵務,有兩千多人參加這次罷工。
-
最新報導_【朔州】朔州怎麼樣_好不好_專題_電車之家
百臺電動公交車運行後,新能源公交佔… 顯示全文 電車之家 發布與 2016-07-21 10:00 2016年7月20日消息:近日,不少市民發現,在山西朔州懷仁的街道上多了一些款式新穎的公交車,這些公交車不僅外觀靚麗,而且噪音小,其排放量也少,十分環保。
-
汕頭發現淪陷時期日本文化侵略鐵證(圖)
昨天,汕頭市澄海區收藏愛好者張美生向記者展示了他搜集的澄海淪陷時期的日語學校徽章和日文課本,年近八旬的澄海冠山村老人林鎮豪還帶記者尋訪當年的冠山日語學校,控訴日本侵略者在潮汕地區的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
-
避暑山莊山西朔州特色美食
朔州最有名的菜是豌豆粥,他是從當地的優質豌豆中提煉出來的,他含有蛋白質和粗纖維,富含人體所需的八種胺基酸。位於晉北地區的朔州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種植了更多的蕎麥、裸燕麥等作物,以蕎麥和燕麥為原料製作的燕窩、蒸餃子等麵食已成為人們日常飲食中常見的美味,具有強烈的朔州特徵。
-
8名日偽軍校學員的命運,搶武器成功逃跑最後卻讓人很悲憤
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在日偽軍校裡發生的一件慘案,這是一起沒有成功的校園武裝暴動,8名反抗日寇侵略者的軍校學員被敵人血腥鎮壓,獻出年輕的生命。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侵佔了我國東北和內蒙古東部區。日偽軍校的生活條件非常差,管理也很血腥暴力,不少學員覺得無法忍受,於是他們就想武裝暴動。為了達到武裝暴動的預期目的,白音那木拉、小喇嘛、萬寶、海柱、烏日滾布等八人,喝了血酒,拜了把子,結成了義兄義弟,並宣誓: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患難與共,和衷共濟。
-
金融在國民政府時期(下)_中國金融家_中國金融新聞網
資本為偽聯銀幣5000萬元,由日偽華北臨時政府同華北各華商銀行各出一半。日偽規定這家銀行是「華北發行鈔票之銀行」,發行的日偽聯銀券與日元等價聯繫,是日本帝國主義掠奪華北人民的強有力工具。 1939年5月,又設立日偽華興銀行。總行設於上海,資本為日偽華興幣5000萬元,由偽「維新政府」與日本銀團各出一半。發行日偽華興券,在華東、華中地區流通。
-
嶽陽收藏愛好者藏大量日偽檔案 均有日文標註尺寸
大量日偽檔案 紅網嶽陽站1月22日訊(分站記者 彭雨琪)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在兩次侵華戰爭期間劫掠大量的中國文物1月21日,汨羅收藏愛好者彭彪向記者展示了自家藏品中的一批日偽檔案。據介紹,這批檔案是日本肆意搜刮中國文物最真實的記錄。彭彪認為,這批檔案或可成為我們今後追回文物的依據。
-
東北日偽統治時期,一個叛徒對東北抗聯能造成多大的破壞
與此同時,南滿柳河縣委在日偽「討伐」中受到嚴重破壞,楊靖宇委派磐石縣委委員馮劍英到柳河任書記,重組縣委。1935年7月,通化中心縣委遭到破壞,柳河縣委升級為中心縣委。 馮劍英等抗聯幹部叛變,給抗聯造成沉重打擊 1937年2月,馮劍英被捕後叛變,縣委和黨組織被破壞,20多人被捕。
-
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朔州職業技術學院(雁北農學院)歷史沿革
2020/8/10 朔州職業技術學院(雁北農學院)歷史沿革1957年山西省朔縣農業合作幹部學校創建1959年山西省朔縣農業合作幹部學校更名為山西省朔縣農業學校>1973年山西省朔縣農業學校更名為山西省雁北地區農業學校1975年山西省雁北地區農業學校併入雁北農學院,改建為雁北農學院(分校)1975年山西農學院(部分)改建為雁北農學院1979年雁北農學院併入山西農業大學1976年雁北農學院(分校)改建為山西省雁北地區農業學校1989年山西省雁北地區農業學校更名為朔州農業學校
-
【名典教育】朔州校區
名典教育-朔州校區2018年,應廣大家長和學生們的要求,為了更好地服務朔州市藝考學子,經過名典教育總校的精心籌備,藝考生高考項目再次成功登錄朔州地區。 名典教育朔州校區地理位置位於平朔北路(西半圓),毗鄰中北大學朔州校區、朔州師專、市二中、市四中等,擁有天然濃厚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