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大家應該很熟悉,這是現代社會年輕人咒罵老人的一句話,但是在古代這句話並不是這樣使用的,而孔子一開始說這句話的意思,也並沒有咒罵的意思。而且在古代這句話,只有這類人才配使用,其他人都沒有資格。
圖片來自網絡
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叫原壤的人,在等待孔子的時候坐姿不端正,而孔子罵他「年幼的時候就不講禮,在長大之後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在年老的死後還沒有早點去世,簡直就是一個害人蟲」但是在這裡有個重點要注意,那就是原壤和孔子是朋友。
圖片來自網絡
也就說,這句話,孔子一開始只是用來調侃自己朋友的,說自己的朋友是老頑童的意思。在很多人的翻譯中,卻成為了孔子怒罵原壤為老不尊的意思。其實小編比較贊同第一種意思,小編個人而言更傾向於,這句話是孔子調侃,老朋友的一句話。而且從歷史上對孔子本人的性格描述來看,如果孔子是想要教訓這個朋友,可能早就鳴鼓而攻之了,而不是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教訓方法。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這句話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曾經在一段時間內,這句話還有一個與之對應的上句「老而不朽謂之聖」意思是,如果這個老人在老了之後用自己的智慧對社會做出貢獻,那這個人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聖人,反之,就是老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