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只有這類人配使用,其他人都沒有資格

2020-12-11 悠悠歷史夢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大家應該很熟悉,這是現代社會年輕人咒罵老人的一句話,但是在古代這句話並不是這樣使用的,而孔子一開始說這句話的意思,也並沒有咒罵的意思。而且在古代這句話,只有這類人才配使用,其他人都沒有資格。

圖片來自網絡

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叫原壤的人,在等待孔子的時候坐姿不端正,而孔子罵他「年幼的時候就不講禮,在長大之後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在年老的死後還沒有早點去世,簡直就是一個害人蟲」但是在這裡有個重點要注意,那就是原壤和孔子是朋友。

圖片來自網絡

也就說,這句話,孔子一開始只是用來調侃自己朋友的,說自己的朋友是老頑童的意思。在很多人的翻譯中,卻成為了孔子怒罵原壤為老不尊的意思。其實小編比較贊同第一種意思,小編個人而言更傾向於,這句話是孔子調侃,老朋友的一句話。而且從歷史上對孔子本人的性格描述來看,如果孔子是想要教訓這個朋友,可能早就鳴鼓而攻之了,而不是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教訓方法。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這句話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曾經在一段時間內,這句話還有一個與之對應的上句「老而不朽謂之聖」意思是,如果這個老人在老了之後用自己的智慧對社會做出貢獻,那這個人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聖人,反之,就是老賊。

相關焦點

  • 「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意思有正反兩面,許多人都理解錯了
    ,不管是男女老幼,還是達官貴人,抑或是平民百姓,在對待道理、禮節、禮儀等展現自我修養的問題上,都要求以道德服人,以道理贏人,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人見人愛。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這句話的意思為,原壤(孔子朋友)叉開雙腿蹲坐在地上等待孔子到來拜訪。
  • 「老而不死是為賊」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真的是孔子說的嗎?答:的確是孔子他老人家所說,但這句話被世人所誤解,斷章取義了。這句話是有具體語境的,並非是孔夫子在「口吐芬芳"。弟子問道:老師,這樣的人,您應該和他絕交啊?孔子說:算了……親人終歸是親人,故友終歸是故友。以上這是《禮記》中的說法,而《論語》中孔子對原壤的表現卻是另外一種反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 為什麼孔子會說「老而不死是為賊」?真相讓人淚流滿面!
    為什麼孔子會說「老而不死是為賊」?真相讓人淚流滿面!孝敬父母贍養老人本該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可是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卻說出「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到底有何深意呢?其實翻譯成現在的話大概就是「老不死」吧,聽起來根本就是有咒罵老者的嫌疑,對他們極其不尊重,真的難以想像這句話為什麼會在後世流傳這麼久遠,而且更加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這句話其實還是孔子說出來的。那麼到底是出自於什麼原因孔子會這麼說呢?又或者說並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孔子在隨意調侃或者發牢騷?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
  • 「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一句罵人的話,說出了年輕人的心聲
    孝敬老人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更是維持家庭和諧、社會安定、民族延續、國家繁榮的根本。但是在《論語》中,孔子,這個儒家學派的開山祖師,卻一反常態地罵出了「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近乎於詛咒的話,其中原因或許可以反映出當前年輕一輩對極個別為老不尊的老年人的心聲。「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近乎於罵街,近乎於詛咒。
  • 古人講「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何把老人比作「賊」?有何歷史淵源
    如果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相信每個人都對賊十分厭惡。而且從古至今關於賊的成語,幾乎都是充滿了負面的涵義,做賊心虛、賊眉鼠眼、賊心不死等,將賊貶低得無地自容、人人喊打。但是在農村的一句中,卻將年老體衰之人比作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孔子為何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難道真的希望老人早點去世?
    孔子為何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難道真的希望老人早點去世?然而,孔子說的一些話,也總是讓人感到質疑,到底言語之意,想要表達什麼呢?「老而不死是為賊」有何用意?或許很多人也偶讀認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總是有人希望老人應當早點的去世,甚至在言語之中,我們也都會聽到一些怒斥與嫌棄的意思。
  • 俗語「老而不死是為賊」,應該怎麼理解?
    偶爾聽到一些不孝的兒女,用「老而不死是為賊」來說自己的爹媽,心裡聽著很不舒服,單純從從字面上看,意思是年齡很大了,卻沒有去世,白白吃糧食,像賊一樣。此話出自聖人之言,真的是這個意思嗎?原畫出處該句話出自《論語》,原畫如下: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其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的時候,不懂得孝順父母,(孫弟:同「遜悌",孝悌的意思)長大之後,也沒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還活那麼大年齡,的確是個禍害。
  • 「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老而不死是為賊」就出自儒家的經典《論語》,講的是儒家聖人孔子與他的同鄉好友原壤的事。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很不靠譜。當原壤母親去世,孔子過去幫忙清洗棺木,突然發現原壤神經病發作一樣敲著棺木,還唱起來: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
  • 「讀史隨筆」禮節篇 「老而不死是為賊」,究竟是不是罵人的話?
    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注家將「夷」解釋為「踞」,即蹲、坐的意思。古漢語有一個名詞叫做「箕踞」,指人在坐著的時候將兩腿分開,呈八字形。這屬於失禮的舉止。俟,就是等待的意思。這段話翻譯成今天的白話,大致為:「原壤踞著雙腿,接待孔子。
  • 老而不死是為賊?為了不做「賊」,怎麼才能過好我們的老年生活呢
    導語:「老而不死是為賊」,並不是說人歲數大了卻總是活著不死,就變成了賊。而是說如果一個人老了還給別人做壞榜樣卻不去死,就是個苟且偷生的害人賊。孔子說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人老了更應該給別人做個好榜樣。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屬於吊兒郎當那種吧。據記載當年原壤母親去世,孔子過去幫忙清洗棺木,原壤卻敲著棺木唱歌:狸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歌詞翻成大白話意思就是「花狸貓的頭啊,牽住她溫柔的手變得柔軟。」孔子當時若無其事的走開了,有學生問孔子為什麼不制止他唱歌,孔子淡然地說:老朋友了,不能為這事鬧僵了。
  • 老而不死是為「賊」(散文)
    當時在場的都是一些國學底子豐厚的文化精英,看了這副對聯皆大吃一驚。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幅嵌字聯,截取了《中庸》裡的一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為賊。」送來壽聯的作者巧妙地將後面半截去掉了,言下之意是妖孽和賊人禍亂國家,同時將上聯的「有」和下聯的「為」合在了一起,正好是康有為的名字。雖說罵得很含蓄,但給老壽星心理陰影面積比直眉赤眼當面辱罵還要大。
  • 他的老而不死是為賊到底是什麼意思?
    孔子是文質彬彬的君子,後來更被尊為「聖人」和「至聖先師」,但真實的孔子是個血性男兒,對看不慣的事情,也要痛罵一頓。在《論語》中,記載了好幾次孔子罵人的故事。罵的最多的人是子路。對子路,孔子是一三五小罵,二四六大罵,周日不休痛罵。用明代思想家李贄的話說就是,「先生每於子路下毒手」。
  • 老而不死謂之仙?
    :「生而有靈謂之神,老而不死謂之仙。」但是,由於時代過於久遠,我就是記不清上面這句到底對不對,出處在哪裡。我記得,好像上大學的時候,有位哲學老師又說過一句「老而不死是謂賊」。我就有點兒糊塗了,這老而不死到底是仙還是賊?
  • 揭秘「老而不死是為賊」的含義
    一聽這句話就知道是罵人的,孔子一直提倡「尊老愛幼」的觀念,而且孔子還是個溫順之人,他認為不孝順父母的就一定要罵他,可是孔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那就要從他的背景開始說起了。孔子有位從小一起長大的髮小叫原壤,原壤是道家人物,話說原壤的母親去世後,孔子去弔唁,但是當孔子到了原壤家裡的時候,發現原壤叉開雙腿,很不雅觀的坐著看孔子,孔子認為他一點都不嚴肅,簡直要氣炸了,拿起手杖就打原壤的小腿,嘴裡叫罵著:你這個傢伙,小時候不孝順父母,長大了一無所成,這麼老了還不死,簡直就是殘害世界,殘害自己。注意,賊在這裡,是動詞,殘害的意思。
  • 徒弟不認真聽講,老師教訓了一句,徒弟毀了一生,這句話沿用至今
    也就是說,這一句話,把他的學生比作了兩個東西,一個是爛木頭,一個是那種臭烘烘的糞土砌成的牆。古人好面子,後世又有風評之習慣,老師這一句點評,直接讓這學生前途葬送,一生都沒有任何作為——這句罵人的話太毒了,讓很多人記住了,於是這位同學的名聲臭掉,根本沒人用他。為何睡覺會招來一頓臭罵?僅僅是睡覺嗎?
  • 史上最會罵人的4句話,沒有一個髒字,沒文化還真聽不懂
    相信大家日常生活中都難免會爆粗口說髒話吧,有的時候脾氣上來了或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情,大家難免心煩氣躁,說兩句不好聽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大家知道嗎,罵人也是有講究的,這其中還有不少學問呢。我們國家的人爆粗口喜歡拖家帶口地罵,連對方的父母親以及先祖都要罵上一邊才甘心。
  • 怎麼理解《論語》中「鄉愿,德之賊也」這句話?
    孔子為什麼批判這種人呢?對我們有什麼借鑑意義?怎麼理解《論語》中「鄉愿,德之賊也」這句話?子曰:「鄉愿,德之賊也」,出處自《論語》陽貨篇,就只一句話,沒有上下文。說起來,孔老爺子說話真是言簡意賅,讓我輩後世弟子好頓揣測。所幸,孟老爺子也說過類似的話,似乎可以窺見其意。《孟子•盡心下》中說:「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
  •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
    老祖宗留下訓誡:「老而不死是為賊」,原來是這意思,你知道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背景相當複雜,諸侯國之間都是明槍暗箭的算計,各種鬥心勾角為稱王稱霸不擇手段,殺妻棄子也是常有的事。題目所言「老而不死是為賊」是出自儒家經典文學作品《論語》一書當中,這內容講的便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和他的朋友原壤之間的故事。原壤這個人在孔子看來特別不靠譜。原壤母親去世時,作為朋友的孔子就幫忙去清洗棺木,好傢夥,這原壤竟突然敲打著棺木,有節奏的唱起了歌來:花狸貓的頭,牽住她溫柔的手變得柔軟。
  • 這3大技巧,做法賊簡單,配啥都好吃
    這3大技巧,做法賊簡單,配啥都好吃。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製作蒜蓉醬的方法,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火鍋店裡面吃的蒜蓉醬為什麼那麼香讓大家吃火鍋的時候都欲罷不能。加的時候記好這幾點以後在家也能製作出美味的蒜蓉醬,吃什麼蘸著蒜蓉醬都會非常的香,蒜蓉醬不僅聞著香兒著,吃著吃著也更加的好吃,為什麼那麼香呢?今天就教給大家這三個技巧,其實做法最簡單,味道一點兒也不輸火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