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選擇,薪資重要還是學習機會更重要?

2020-12-13 職業規劃高老師

這是很多大學生包括職場小白經常提出的問題,面對這個比較困惑的問題,他們常常因不知怎麼選擇而苦惱萬分。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個大大的偽命題。薪資和學習機會並是不是截然對立、彼此相反的關係,並不是說拿高薪了就少了學習機會,或者是拿低薪了就一定有很多的學習機會。事實上有太多的反例可以證明,拿高薪了有更好的學習機會,而拿了底薪反而學不到多少東西,淪為廉價勞動力也不稀奇。通常來說,只要是人員進了正規的企業,一般來說就會有大量的培訓鍛鍊讓人員迅速成長,根本不用擔心沒有學習機會。而從職場未來發展的選擇角度來說,薪酬是入職的基礎,學習是工作的保障,而未來成長及發展空間才是選擇最需要考慮的要素。

薪資與學習並非對立關係,而有多種可能

第一種:薪資高學習機會也多,比如諮詢公司,投資銀行,宣傳策劃公司,財務諮詢的四大、律師事務所,大型軟體公司等等,尤其是在知識密集型的專門行業和企業,這種現象更為普遍,人員的薪酬高、發展機會也快,往往幾年的學習機會頂得上其他行業幾十年的學習經驗,不過這類行業或公司的入職門檻相對較高,沒有很高的學歷背景或很深的經驗資質,一般人進不去。

第二種:薪資高學習機會相對較少,當然這種少是相比第一種的少,其實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不如第一中學的多、成長快。比如傳統行業處於成熟期的大型企業,一些比較穩定的職位。這類企業人員的薪酬並不低,甚至比市場上平均薪酬高不少。在大型企業通常一個蘿蔔一個坑,每人做自己負責的那一攤,這類崗位人員也能學到很多東西,知識技能也能很快得到飛速成長。迅速成為專業人士,比如財務、人力資源、採購、質管等。不過由於企業業務的單一與穩定,成長速度比專門的知識密集型公司要慢一些。不過由於其體量大,學習成長機會要比小企業多得多。

第三種:薪資低學習快,這在一些高成長行業或企業比較普遍,企業由於高速發展,暫時還付不起人員的高工資,只能以未來發展前景及公司股票期權等來吸引人。由於業務的高發展,人員參與其中,就能時時得到學習,天天得到成長,而這種在工作中得到的學習和成長,要比單純的在學校或者自學要有效的多,價值高得多。比如當年那些bat、TMD等網際網路大型企業的高成長高發展,讓裡面的很多人員都迅速地成為了業內專家。實際上在這裡學習慢了也不行,公司會拖著你快速發展,學習進步慢了就會被後來者迅速替代。

第四種薪資低學習慢,這在一些緩慢發展的中小企業尤為明顯,這些中小企業很多都面臨生存問題,有可能朝不保夕,因此只能給人員開出可憐巴巴的工資,而為了忽悠員工,又給了無限前景的宣傳,說什麼工資不重要,學習機會才重要,當人員信了後,老闆就成功了。低價勞動力多了,老闆就有錢了。這種職場的欺騙現象屢屢發生防不勝防。經過一段時間,人員發現既沒有迎來高成長還拿著低得可憐的薪水,最後只能帶著受傷的心靈黯然走人。另外就是在夕陽行業的大型企業也會面臨這種問題,比如一些大的製造廠、紡織廠、陶瓷廠之類的,企業都快倒閉不行了,能開出勉強餬口的工資就不錯了,還談什麼高薪收入,還談什麼學習與成長。

未來成長的空間最重要

從以上分析我們看到,薪資是基本的保障,沒有絕對不行。低於市場很多也不行。要麼薪酬高,發展空間也大。要麼薪酬低但成長機會快,還有股票期權的未來收入期許,而且證明老闆有這樣的能力,這樣才能入職。而學習機會是工作的保障,只要是正規的企業,你都會得到系統的學習,得到系統的培訓和成長。實際上不學也不行,不學就無法勝任崗位,不學就無法適應不斷湧入的繁多業務。在工作過程中你自然就會得到成長與鍛鍊。這比單純書本學習效果強很多。但是學習機會多並不代表成長機會多,尤其是在大型企業,一個蘿蔔一個坑,個人即使能夠迅速學習提升,也沒有足夠的崗位和空間向上發展。

相比學習機會來說,成長空間更重要。從選擇的最佳角度來說,那些高成長的企業無疑是第一位的,也就是現在常說的獨角獸企業,一旦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就千萬不要錯過。個人會隨著企業的迅猛發展而急速的水漲船高,從一個無名小卒短短幾年成為一個封疆大吏,在企業擁有一攤自己的王國。在這類企業,薪酬低一些也沒關係,說不定逮住了一匹大黑馬,你幾年的時間就能賺得缽滿盆滿,實現了財務自由。就像是阿里巴巴的蔡崇信一樣,放棄了500萬的年薪拿阿里500元的工資,最終收穫了不止50億的回報。而那些早期進入京東、拼多多、小米的人,也有很多人早早地實現了財務自由。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破釜沉舟魄力或發現不了這樣的機會,擔心高成長企業有倒閉的風險(也經常會存在),那就不妨找個高薪酬的工作。這裡面又有兩個選擇,如果是追求快速學習快速成長,那就選擇專業的知識密集型公司。如果追求穩定,那就選擇去大型企業的專業部門,兩者都能讓你有發展機會,就是速度有快慢而已。而且兩者也可以互換,人員到時幹膩了可以換換口味,比如從專業公司到企業專業崗位,或者相反。不管怎樣,兩者的薪酬和學習機會都會比那些發展緩慢的中小企業或夕陽企業多得多。

作為人員選擇職業來說,不要糾結於拿高薪還是學習機會,這是一個偽命題。最好的選擇是未來發展空間,選未來的高成長企業。如果抓不住這樣的企業,就選擇高薪資高學習機會的企業。而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學習機會選擇那些薪酬少又沒有發現前途的單位,這會直接影響你的職業前途和未來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在面臨工作選擇時,是職位興趣重要還是薪資收入重要?
    在面臨兩份或者幾份不同的工作選擇時,是選擇薪資收入更好的,還是選擇跟自己興趣愛好有關的?這是很多人都面臨過的問題,也是一個讓人非常左右為難的問題。這是個:「眼前的利益對比將來的利益」的問題;被這樣的問題困擾,是因為目前的薪資待遇,已經達到影響興趣愛好的水平;所以才會讓人左右為難; 所以這裡考慮的是:如何選擇才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選擇好學校固然重要,選擇好專業更重要
    這的確是值得每位家長好好去思考的一個問題,由於孩子年紀尚輕,從未踏足過深層的社會生活,對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更對外面的行業了解甚少,不清楚什麼行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好等問題。這就需要家長們的主觀分析和引導,畢竟家長是過來人,社會經驗豐富,幫助孩子分析和對孩子的引導很重要,前提是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考試成績和興趣愛好等。
  • 職場小白,工資重要還是能學知識能力重要?
    剛入職場,是將賺錢還是學知識技能放在第一位?這是大多數職場新人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去大公司可以學到更多的技能,發展空間更大;去創業公司,可能最開始能得到比較高的薪資,但存在天花板。最近火熱的電視劇《流金歲月》,蔣南孫小姨關於「職場黃金期」的看法引起熱議。小姨認為,職場黃金期沒幾年,跟對人、學到本事,比賺錢更重要。
  • 努力重要,選擇更重要。你選文還是選理?
    一般學校在這個時候會安排學生分科,也就是文理兩科的選擇。那麼,該如何選擇呢?這裡小編提出一些方法原則,供大家參考。第一,根據科目優勢來選擇。也就是說,看孩子在高中這一年中,數理化的成績和史地政的成績哪一類更好一些。同時看孩子的思維方式是理性思維還是感性思維?孩子的知識面更偏向於文科類的還是理科類的?從這三個方面來判斷孩子優勢的科目。
  • 專業重要,還是學校重要?職業教育重要,還是學歷教育重要?細品
    很多家長同學也都對「專業重要,還是學校重要?職業教育重要,還是學歷教育重要?」存在疑惑。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真真實的故事,希望對您有所感觸。 他主動放棄北大,轉入技校就讀,是真的嗎?現在發展的如何呢?12年前,也就是2008年,有一位高考高分學霸,他帶著讓人羨慕的成績成功考入北大。可是,他卻又選擇從北大退學轉去讀了技校。
  • 穩定性對職業發展有多重要?
    HR第一反應就是穩定性太差了不能要,我怎麼知道你是主動離職的還是試用期沒過被辭退的?你連續幾家都只幹了幾個月就走,難道每家公司都有問題?我怎麼能確定你來我們公司就一定待得下去呢?有人說我就是點子背接連遇到不靠譜的公司,頻繁跳槽是逼不得已!這種理由能說服用人單位嗎?能,但是很難!因為這也屬於能力問題,你對企業的判斷能力不行,你做選擇的時候過於草率!
  • 步入社會,是學歷重要,還是經驗重要?
    個人看法:必須學歷重要。且聽以下分析:「步入」這個環節如何界定顧名思義,步入是一個動作,指的是特定時間點的一個行為,具有一定動機和目的並指向一定客體的運動系統。是一個瞬間或者說時間片段內發生的事情。第一、學歷在薪資方面的影響在很多剛參加工作的「新人」最關心的薪資問題上,通過統計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出薪資和學歷存在明確的正相關,研究生的薪資高於本科生,平均高出40%左右。薪資和學校類別同樣存在一定關聯,學校越好,則相應的工資越高,差距在15%左右。
  • 職場中,平臺、薪資、職位三要素,你是如何排序的? 哪個更重要?
    一.平臺:長遠的最佳選擇從長遠著眼,平臺是最佳的選擇。一個優質的成長的平臺能不僅能更全面地發掘你的潛能,也能讓你樂此不疲地投入工作,高效自如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你就算沒有在這裡堅持工作,它也將為你帶來助益,你所工作過的那些平臺不只是為你履歷上濃墨重彩的描述,更將成為你角色溢價的資本。平臺固然重要,找到正確的平臺同樣也很重要。在尋找平臺時,並非越大、越知名的平臺就越好,而是需要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與自我定位,明確自己的真正目標和訴求,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平臺。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職業規劃的原則
    #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是一件關係到一生幸福、事業成功的大事,必須十分慎重,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找出主要的制約條件,全面認識問題,權衡利弊,綜合平衡各種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很對」,但是怎麼選擇,「不會」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興起的,我也是很認同的。但是大多數人的問題不是不想選擇,而是如何選擇。你要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所以請不要焦慮。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選擇對了比什麼都重要,就好像在北京2016年你不買房,而是去進修,等你出來發現,你漲的那點工資都不夠進售樓處看看的。但是北京那個時候我們怎麼會知道後來房價會上天呢?有人說是眼界格局的問題,我想問你什麼叫眼界,什麼叫格局。
  • 人生之路,選擇比勤奮更重要
    01學生階段,方法比勤奮更重要從我們在學校開始,總能看到一種現象,有的同學平時非常刻苦努力,早晨起的特別早去晨讀學習,白天除了吃飯和去廁所,一直都在學習筆者自己的經驗,就是選擇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法,遠遠勝過每天悶頭勤奮學習,選擇對的方法,往往能在短的時間內,取得別人數倍努力所達不到的功效。
  • 餘秋雨: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他們是一個個卓越的生命,曾面臨著一次次艱難的抉擇。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智慧點燃智慧。是怎樣的選擇改變了他的命運?是什麼因素影響了他的選擇?在這次採訪中,餘秋雨爽朗作答。   生命旅程的重大拐點  我的一生中幾乎每件事都改變了我的命運,但最重要的還是每一次的「精神出走」。
  • 大學生成績更重要還是個人能力更重要?這得看你如何選擇未來
    總聽到有人說在大學學習成績並不代表什麼,個人交際能力比較重要,是這樣的嗎?在大學裡到底哪方面更重要呢?大學學習成績重要。(我認為重要,不是要求你做到top3,但是你最好盡力超過80%左右的同伴的水平會比較好)下面根據自己的經驗說說兩點小的理由。1、大學學習成績好,意味著你有錢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呢,那當然是有錢!有錢!還是有錢啊!
  • 選大學究竟專業排名更重要還是綜合名氣更重要?
    那自信是你在上學之初,被北大錄取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我是在激烈競爭中被選擇的」,這種被選擇的自我認定,會使你更有自信心。好處二:就業優勢,更多成功機會有數據清晰地顯示,雖然有些人看不慣名校生高傲自負的態度,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名校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優先職業選擇,很多好企業只在名校做招聘。
  • 「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今天我想說的就是大家不能矯枉過正,當今這個時代確實出現了更多的機會,不論是生活方式還是工作機會,還是致富機會,所以我們要去選擇有趨勢的,適合自己的,收益更大的事情去做,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大肆宣傳「選擇大於努力」,大肆宣傳著馬雲、馬化騰、王健林這些大佬是怎麼通過趨勢成功的,給多少年輕人甚至是一些進入不惑之年的人重新開始
  • 專科學歷,要不要選擇專升本?選擇很重要,但是適合更重要
    統招專升本是指用統招的形式選拔優秀專科畢業生進入本科學習的教育政策,是教育部對普通專升本,普高專升本,應屆專升本等的統稱,該政策架起了專科和本科之間的橋梁,為廣大專科學子提供進一步學習和取得本科學歷的機會。普通高校專升本為一年一次,升入本科學費和普通本科生一樣,享有同等教育資源。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職業規劃的誤區
    大學生在做職業規劃時,常會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誤區,從而走了很多彎路。合理的職業規劃,能夠幫助你更快地適應社會,走在別人的前面。6.把自己局限於所學的「專業領域」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每個專業都有一-定的培養方向和目標,這應該成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依據。
  • 臨床醫學考研,考專碩還是學碩?注意4點差別!導師:選擇很重要
    臨床醫學考研,考專碩還是學碩?看過就明白了!最近上知乎,看到不少同學都在問臨床醫學考專碩好還是考學碩好,還有一些同學,還分不清楚專碩與學碩的區別,話不多說,今天特意整理了專碩與學碩的乾貨,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選擇真的比努力更重要嗎?
    有沒有感覺這兩個故事很耳熟,這幾乎是所有宣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類毒雞湯文的一貫套路。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可能!具有普遍性嗎?不見得!回到這個話題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其實與其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倒不如說努力是選擇的先決條件。
  • 985畢業生薪資差別大,是年入40萬還是10萬?選擇專業很重要
    從小編了解到的實際得知,985大學的生化環材畢業後實際薪資可能不如二本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專業的不同。小編了解到很多現實例子,在此和大家一一列舉。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很紅的華為的天才少年,剛剛博士畢業卻有了高達200萬的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