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對健康的影響極大,石關穴就是健脾散寒、理氣止痛的要穴

2020-12-16 揚康之家

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喜歡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或是冷食,特別是在當下寒冬之際,生冷的食物會給我們的腸胃帶來很大的損害,再加上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較大,無法保證規律的飲食習慣,最終導致我們的腸胃功能失調,尤其是出現脾胃虛寒的症狀。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腸胃功能不好,但無法分辨出自己是不是脾胃虛寒,這裡告訴大家判斷的方法,脾胃虛寒患者除了有食慾減退、消化吸收不良、飯後腹脹噁心的症狀之外,會多一些虛寒的表現,如腹部冷痛、四肢畏寒、大便稀溏等。脾胃虛寒患者的舌質偏於暗淡,舌苔表現為少苔、薄苔或微膩的白苔。

為了調補身體,很多人都會選擇進食一些補藥,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調理腸胃最好的補藥就在我們的身上,它就是石關穴。石關穴,隸屬足少陰腎經,位於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處,石關是衝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石即巖石,關即關要,腹水病古稱石水,此穴為治療石水要穴,故名石關。

脾胃虛寒,在中醫裡是指脾胃陽氣不足,失其溫煦,受納運化功能減退,並虛寒內生的病例變化,從西醫角度來說,脾胃虛寒並沒有構成脾胃功能疾病,如果用特效西藥治療,極有可能造成身體負擔,不利於人體健康。

所以,如果有脾胃虛寒的症狀,最好從脾胃調理著手,從而緩解腸胃不適症狀,而刺激我們身上的石關穴就可溫中健脾散寒,攻堅消滿、理氣止痛,故對於脾胃虛寒的症狀,有著很好的調理效果,如果你也有脾胃虛寒的症狀,不妨用以下的方法來刺激石關穴,保證極大的緩解你的腸胃不適感。

刺激穴位可採用點按的方式,用拇指的指腹按在石關穴上,這時會感到按壓處有明顯的酸痛感,逐漸用力深按,保持2-3秒後鬆開,休息3秒後再按,一按一松為一個循環,重複3-5分鐘,還可採用按揉的方式,用指腹壓在石關穴上,以穴位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轉按揉,每次按揉3-5分鐘,以皮膚表面發熱發脹為宜。

相關焦點

  • 三味藥,理氣解鬱、散寒止痛
    為氣病之總司令,疏肝解鬱,理氣寬中功效強,很多行氣解鬱方都會用到,比如治鬱病的越鞠丸,治心腹諸痛的艾附丸等。 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的乾燥塊根。性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效。在此方中,它的用量為香附的二分之一,可助香附行氣止痛。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陳皮——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中醫學認為陳皮味苦、辛,性溫,具有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等功效,適合胃部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者服用。中醫學認為感受寒溼之邪, 或食用生冷物品,影響氣機升降暢達,從而引起脾胃寒溼氣滯, 出現脘腹脹痛、 噁心嘔吐、洩瀉等症狀,這時即可用陳皮配合燥溼健脾散寒之蒼朮、 燥溼消除脹滿之厚樸等藥一起使用,如《太平恵民和劑局方》中的平胃散;若是飲食積滯導致的氣滯脘腹脹滿,可將陳皮配伍山楂、神曲等消食藥同用。
  • 急性腸胃炎按摩哪裡 按這10個穴位快速止瀉止痛
    方法:兩條腿盤坐,用一隻手的拇指指腹點揉地機穴;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使得力量深達深層局部組織,有酸痛感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兩側的地機穴要交替點揉。  功效:健脾益氣、理氣和胃的功效,尤其擅長治療腹瀉,還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 元兇:脾胃虛寒所致
    小王平時比其他人要怕冷些,吃東西稍微不注意就會拉肚子,於是來找德叔求治。  德叔解謎  脾胃虛寒惹的禍  德叔認為,小王的腹瀉與脾胃、小腸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主要是脾胃虛寒導致。如果脾胃虛寒,化不了飲食水谷,就會出現拉肚子。治療上應以溫中健脾、散寒化溼為主,服藥當晚,小王腹瀉明顯緩解,後又在門診治療兩周,至今年,腹瀉未再復發。
  • 中醫治療胃痛,一劑藥「理氣和胃」見效快!
    或熱病傷陰,或胃熱火鬱,灼傷胃陰,或久服香燥理氣之品,耗傷胃陰,胃失濡養,也致胃痛。本病以胃脘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悶或脹滿,噁心嘔吐,吞酸嘈雜等為診斷要點。本病治法上常以理氣和胃止痛為基本原則。寒邪客胃者,治宜溫胃散寒,理氣止痛;飲食停滯者,治宜消食導滯,和胃止痛;肝氣犯胃者,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肝胃鬱熱者,治宜疏肝理氣,洩熱和胃;瘀血停滯者,治宜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溼熱中阻者,治宜清熱化溼,理氣止痛;胃陰虧虛者,治宜滋陰養胃,和中止痛;脾胃虛寒者,治宜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 【每日一穴】內關穴: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內關穴(Nèi guān),經穴名。出《靈樞。經脈》。歸屬: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別名:陰維穴。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同被關卡阻擋一般,故而得名。  「陰維」。「陰」,陰液也。「維」,維持也。陰維名意指本穴有維護與調節人體內外經脈陰液的作用。
  • 脾胃虛寒食療方法 脾胃虛寒這樣吃
    脾胃虛寒食療方法1、桂皮紅糖飲做法:桂皮15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紅糖10克,調勻熱飲。功效:此飲具有溫胃散寒的功效,可治療胃部受寒所致的胃痛、胃脹等。功效:生薑溫中散寒,且有止嘔的作用,大棗健脾止瀉,粳米養胃。合為健脾胃,溫中散寒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型腹瀉。
  • 如何疏肝理氣?不妨試試這6種中藥,或能緩解
    理氣效果可達到疏理氣機的功效,能夠輔助治療脾胃氣滯所引起的腹部疼痛,噁心嘔吐以及腹瀉,同時也緩解月經不調以及乳房脹痛等,哪些中藥能理氣。能理氣的中藥有哪些?可以把3克青皮放在鍋裡面進行煎煮代茶飲用,若是醋灸的話疏肝止痛效果會更好。2、烏藥胃藥能歸脾經、腎經、肺經及膀胱經,可達到溫腎散寒及行氣止痛的功效,特別適合於寒凝氣滯所引起的腹部疼痛,喘息,小便增多、遺尿以及疝氣疼痛和痛經等。把6克烏藥放在鍋裡面進行煎煮,每天喝一次即可。
  • 芳香化溼 活血化瘀 溫陽散寒 理氣止痛,八角的這些功效,你可知
    中醫學對八角茴香的作用歸納是「芳香化溼,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今天,博禾醫生就來介紹下八角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全面地了解八角。要知道它能夠有效地激發骨髓當中有核細胞的活躍狀態,在面臨各種癌細胞入侵或者是外來病毒細菌入侵的時候,它能夠有效地進行抵抗,所以人體在茴香腦這種物質的幫助下,其實可以更好地提高存活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化療的病人在白細胞減少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按時的服用一些八角,其實對於症狀還是有所緩解的。
  • 脾胃虛寒不適怎麼辦?7種中成藥可用於調理,收藏備用
    脾胃虛寒者多見於飲食不均的人群,主要與飲食及先天的體質差有關,或者患者一開始是脾氣虛弱沒調理好,進一步發展成了脾胃虛寒。如果你喜歡食用生冷之品,會損傷脾胃陽氣,中焦陽氣不足則溫煦功能減弱,虛寒症狀就出現了;或者天生體質差,或者生長過程中營養不良導致體質低下,這就是先天脾胃陽氣不足,虛寒體質。脾胃虛寒有什麼危害呢?
  • 國醫大師賀普仁-火針臨床常用對穴30組
    如對胃火牙痛及口腔黏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針用瀉法,可起立竿見影的效果。用合谷、內庭二穴相配具有清瀉胃火、降逆止嘔、理氣止痛的功效。3.足三裡—三陰交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足三裡穴有昇陽、益胃、和中的作用。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穴位,又是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有滋陰健脾助陽的作用。二者陰陽相合,表裡相配,健脾溫中,益氣生血。
  • 下脘穴、中脘穴、上脘穴——和胃健脾「三劍客」!
    下脘穴、中脘穴、上脘穴,這三個穴位的組合具有和胃健脾、消積化滯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腹痛、腹脹、納呆、嘔吐、呃逆、洩瀉等消化系統的病症。上脘穴、中脘穴,及下脘穴,均出自《針灸甲乙經》,是隸屬於任脈的穴位。
  • 疏肝理氣的中成藥,10種祛溼健脾疏肝的中成藥
    現代生活壓力大,許多人會經常有情緒低落煩悶,不思飲食,甚至抑鬱的情況出現,尤其是進入更年期的群體,會時常心煩胸悶、生悶氣,這種時候更加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負面情緒裡面,無論是對自己身體還是對家庭都有很不利的影響。所以今天就講一下疏肝理氣的中成藥,10種祛溼健脾疏肝的中成藥,來儘量從生理角度上幫助大家調節負面情緒。
  • 脾胃虛寒會引發多種疾病,李東垣的一方就是針對此病機而設
    此方具有健脾胃,消積滯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腹中痛,溏洩無度,飲食不化。具體表現為胃脘脹痛,腸寒洩瀉,消化不良,氣逆打嗝,嘔吐吞酸,面黃肌瘦,午後潮熱,倦怠少食,精神衰弱面黃肌瘦,午後潮熱,倦怠少食,精神衰弱等。洩瀉是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為臨床特徵的一種脾胃腸病證。
  • 多吃這個食物能夠理氣止痛
    不過,佛手的美譽可不光憑意頭好、顏值高,還在於它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燥溼化痰等多種功效。在潮汕地區,不少人家常備有一味涼果——老香黃,它的原材其實就是廣佛手。潮汕人將老香黃切成小塊直接食用或泡茶飲,老少鹹宜,特別是胃腸功能欠佳者,常吃可助消化。
  • 美味食譜:理氣燥溼的陳皮膳,款款都是經典美味
    功能健脾理氣,滋補強身,適用於低血壓、氣血虛弱、營養不良、貧血等症。健康人食用,有滋補健身、防病延年作用。陳皮兔肉淨兔肉300g,陳皮10g,幹海根1g,植物油15—20g,調料適量。功能補中益氣,理氣化痰。適用於消渴羸瘦,食欲不振,咳嗽痰喘等症。可作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人的藥膳,並可預防衰老。陳皮大鴨鴨1隻,陳皮絲10g,胡椒粉0.5g,醬油10g,料酒10g,湯1500g,雞湯250g。
  • 身體自帶「逍遙丸」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逍遙丸是中醫名方,它能夠疏肝健脾、養血調經,是婦科常用方。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逍遙丸的疏肝效果一流,能讓肝氣活潑暢通,整個人像神仙一般「逍遙」。     逍遙丸不但可以疏肝理氣,治療包括月經不調在內的各種肝氣鬱結疾病;還可以健脾和胃,防止因肝氣鬱結而產生脾胃不和、食慾減退等症狀,可謂男女皆宜。
  • 胃蘇顆粒消脹止痛、疏肝理氣
    別管是天熱影響胃口,還是為了解暑貪涼飲冷,胃都是「受害者」。胃痛、胃脹時,有理氣消脹,和胃止痛作用的胃蘇顆粒是個不錯的選擇。在胃蘇顆粒這個藥方裡,紫蘇梗芳香疏散、寬胸利膈;陳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香附疏肝行氣、解鬱止痛;佛手、香櫞疏肝解鬱、理氣寬中。
  • 常用中藥材_理氣的中藥材_自渡子
    >,入經(脾、肺),功效(利氣、消痰、散寒、燥溼)。>,入經(膽、脾、胃、大腸、三焦),功效(行氣、消食、健脾、止痛)。>,入經(肝、脾),功效(調氣、解鬱、健脾、和胃、止痛、安胎)。入經(脾、肺、腎、膀),功效(順氣、開鬱、散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