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藥,理氣解鬱、散寒止痛

2020-12-16 騰訊網

胃痛的種類有很多,有一種,說不上痛又說不上不痛,像胃上撒了鹽,隱隱刺痛,這種痛還會在胃腸內亂竄,就像有一鼓氣轉不開。

此種情況,以香附為主藥的小烏沉湯可試用。

小烏沉湯來源於宋朝官修醫書《和劑局方》。

組成:烏藥(去心)500克,甘草(炒)50克,香附子(去皮毛,焙乾)1000克。

方中香附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莖,根相附連續而生,可以合香,故被稱為香附子。其性味甘,微寒。為氣病之總司令,疏肝解鬱,理氣寬中功效強,很多行氣解鬱方都會用到,比如治鬱病的越鞠丸,治心腹諸痛的艾附丸等。

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的乾燥塊根。性味辛溫,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效。在此方中,它的用量為香附的二分之一,可助香附行氣止痛。

《本草求真》說:凡一切病之屬於氣逆,而見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藥品化義》說:烏藥,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於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內寬中而順氣。

甘草味甘,是個好好先生,可調和藥性與補中益氣。用量只有香附的二十分之一,炒過的甘草,不僅長於溫中,甘溫益氣,且緩急止痛力強。用於脾虛胃弱,心悸脈結代等。正合小烏沉湯對應之症。

三味藥共同起效,有理氣解鬱、散寒止痛之功效,可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不僅如此,治療寒凝下焦、寒侵肝脈、寒疝腹痛,或氣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脹腸鳴瀉下、裡急後重等症。均可用到此方。

製法:將全部藥搗為細末。每服10克,入鹽少許,或不放鹽,開水衝服。

一個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個中藥,既能解鬱理氣,又能和胃消脹止痛
    甘松這個藥,臨床上雖然用的不多,但是它的功效也比較突出,主要能夠解鬱醒脾開胃、行氣止痛。甘松聞起來有一股芳香味道,能夠促進食慾,能夠治療很多脾胃相關的病症,行氣的功效比較突出,能夠疏解肝氣,調節脾胃氣滯的症狀,尤其是因為心情不暢肝鬱導致脾胃氣滯,從而出現的胸脅脹滿、腹脹、食欲不振症狀,中藥的配方加入適量的甘松,能夠理氣醒脾開胃,調節情緒。
  • 常用中藥材_理氣的中藥材_自渡子
    >,入經(脾、肺),功效(利氣、消痰、散寒、燥溼)。>,入經(肝、三焦),功效(行氣、解鬱、調經、止痛)。>,入經(肝、脾),功效(調氣、解鬱、健脾、和胃、止痛、安胎)。入經(脾、肺、腎、膀),功效(順氣、開鬱、散寒、止痛)。
  • 胃蘇顆粒消脹止痛、疏肝理氣
    在胃蘇顆粒這個藥方裡,紫蘇梗芳香疏散、寬胸利膈;陳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香附疏肝行氣、解鬱止痛;佛手、香櫞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該藥主要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痙攣、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中醫辨證屬於氣滯型的胃痛、胃脹。
  • 如何疏肝理氣?不妨試試這6種中藥,或能緩解
    理氣效果可達到疏理氣機的功效,能夠輔助治療脾胃氣滯所引起的腹部疼痛,噁心嘔吐以及腹瀉,同時也緩解月經不調以及乳房脹痛等,哪些中藥能理氣。能理氣的中藥有哪些?可以把3克青皮放在鍋裡面進行煎煮代茶飲用,若是醋灸的話疏肝止痛效果會更好。2、烏藥胃藥能歸脾經、腎經、肺經及膀胱經,可達到溫腎散寒及行氣止痛的功效,特別適合於寒凝氣滯所引起的腹部疼痛,喘息,小便增多、遺尿以及疝氣疼痛和痛經等。把6克烏藥放在鍋裡面進行煎煮,每天喝一次即可。
  • 中醫治療胃痛,一劑藥「理氣和胃」見效快!
    或熱病傷陰,或胃熱火鬱,灼傷胃陰,或久服香燥理氣之品,耗傷胃陰,胃失濡養,也致胃痛。本病以胃脘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悶或脹滿,噁心嘔吐,吞酸嘈雜等為診斷要點。本病治法上常以理氣和胃止痛為基本原則。寒邪客胃者,治宜溫胃散寒,理氣止痛;飲食停滯者,治宜消食導滯,和胃止痛;肝氣犯胃者,治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肝胃鬱熱者,治宜疏肝理氣,洩熱和胃;瘀血停滯者,治宜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溼熱中阻者,治宜清熱化溼,理氣止痛;胃陰虧虛者,治宜滋陰養胃,和中止痛;脾胃虛寒者,治宜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 此物農村當作柴禾,李時珍說它「治中氣,順氣開鬱,散寒止痛」
    此物農村當作柴禾,李時珍說它「治中氣,順氣開鬱,散寒止痛」。傳統的中草藥,來源於生活,也用之於生活。也不乏很多「名藥」(在中藥字典裡,名藥不見得名貴),本來就是生活中的常用之物。主要有行氣寬脹、順逆止痛、溫散肝腎冷氣、疏達下焦逆氣之用。是常用的溫性行氣藥,兼能溫腎縮小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的描述是這樣的:「(烏藥)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數及白濁,順氣開鬱,散寒止痛」。
  • 芳香化溼 活血化瘀 溫陽散寒 理氣止痛,八角的這些功效,你可知
    中醫學對八角茴香的作用歸納是「芳香化溼,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今天,博禾醫生就來介紹下八角的功效作用,希望大家能全面地了解八角。調和胃功能八角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幹、溼腳氣等症,就是能夠調和胃功能以及去風理氣,主要適用於那些腹部寒冷或者是胃部,經常會感覺到脹悶的人來進行調理。
  • 胃病犯了不用愁,9種胃病中藥藥對!每一味都有效,建議收藏
    筆者有幸跟師,現將李明山治療胃病常用藥對舉例如下。1、合歡皮、夜交藤合歡皮味甘性平,歸心、肝經,有解鬱安神、安和五臟之功。夜交藤味甘性平,歸心、肝經,有養心安神之效。二藥配伍可使心志歡愉,五臟安和,補陰血而安神志,故治療肝氣犯胃型脾胃病,效果更為明顯。
  • 5種疏肝理氣的中藥你認識哪種?如何應用,一文詳解
    臨床可以這樣配伍來疏肝行氣:川楝子配伍延胡索,如金鈴子散,可疏肝洩熱,行氣止痛,適用於熱厥心痛和肝胃氣滯,鬱而化滯為之脘脅疼痛;川楝子配伍生地、當歸、枸杞子等,可滋陰養血,柔肝止痛,適用於脘脅疼痛已久,肝鬱化熱,陰血受傷者;川楝子配伍茴香、吳茱萸、木香,如導氣湯,可行氣疏肝,散寒止痛,適用於疝痛因寒溼盛者;川楝子配香附,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脹
  • 香附:農村極為常見的中藥,可疏肝解鬱,調經止痛
    中草藥——香附二.香附的功效與作用:中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種作用1.舒肝解鬱香附入肝經,是舒肝解鬱、行氣止痛的良藥。2.調經止痛香附是中醫婦科上很常用的藥,【可以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等。】用來治月經不調,痛經,經常配伍柴胡、川芎、當歸等同用。用來治乳房脹痛,可配伍柴胡、青皮、瓜蔞等同用。
  • 脾胃虛寒對健康的影響極大,石關穴就是健脾散寒、理氣止痛的要穴
    所以,如果有脾胃虛寒的症狀,最好從脾胃調理著手,從而緩解腸胃不適症狀,而刺激我們身上的石關穴就可溫中健脾散寒,攻堅消滿、理氣止痛,故對於脾胃虛寒的症狀,有著很好的調理效果,如果你也有脾胃虛寒的症狀,不妨用以下的方法來刺激石關穴,保證極大的緩解你的腸胃不適感。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陳皮——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燥溼化痰
    中醫學認為陳皮味苦、辛,性溫,具有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等功效,適合胃部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者服用。中醫學認為感受寒溼之邪, 或食用生冷物品,影響氣機升降暢達,從而引起脾胃寒溼氣滯, 出現脘腹脹痛、 噁心嘔吐、洩瀉等症狀,這時即可用陳皮配合燥溼健脾散寒之蒼朮、 燥溼消除脹滿之厚樸等藥一起使用,如《太平恵民和劑局方》中的平胃散;若是飲食積滯導致的氣滯脘腹脹滿,可將陳皮配伍山楂、神曲等消食藥同用。
  • 理氣的中藥有哪些?
    中醫的分類就在其中,有調氣的藥物,它們被稱為調氣藥,理氣的中藥有哪些,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一、最常用的理氣藥有橘皮,青皮,枳實枳殼烏梅沉香等。這種底氣要有很多共同的特點,比如說理氣藥多辛、苦,性溫,氣味芳香,能入脾、胃、肺、肝經,具有行氣消脹,解鬱止痛、降逆等功效。二、疏肝理氣藥主要治療肝鬱氣滯、協肋脹痛等,針對的婦科月經病的一些症狀。
  • 40歲之後保肝護肝,是時候給肝臟「順順氣」了,四種中藥疏肝理氣
    中藥香附被稱為」疏肝解鬱之要藥「1.中藥香附中藥香附出自《名醫別錄》,被中醫界稱為「疏肝解鬱之要藥它有疏肝解鬱、理氣寬中、調經止痛的作用。香附入肝經,善於「理肝氣之鬱結」。是給肝臟」順氣「的良藥。現代研究發現,中藥香附較為明顯的增加人體的膽汁流量、促進膽汁分泌,並且可以保護肝臟細胞免受損傷;香附含有的化合物水溶液具有強心、降低高血壓的作用。此外,香附還有抗菌、抗炎、抗腫瘤的作用。
  • 藥考自習室 |中藥綜-每天一考點輕鬆過藥考(距考試28天)
    一、理氣藥青皮:行氣除脹-降肝胃之氣-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陳皮:行氣除脹-升脾肺之氣-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枳實:行氣化痰-消積脹滿-破氣除痞-除有形之實滿厚樸:行氣化痰-消積脹滿-燥溼運脾-除無形之溼滿沉香:行氣調中-散寒止痛-溫中降逆-溫腎納氣檀香:行氣調中-散寒止痛-寬胸利膈
  • 抑鬱傾向的人,解鬱先疏肝理氣,秋天或是「有利時機」
    抑鬱傾向的人,解鬱先疏肝理氣,秋天或是「有利時機」。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個容易讓人心情低沉的季節。受自然界氣候的影響,尤其到了深秋時節,很多平素開朗的人,也難免會有點多愁善感起來。比如很多抒寫離情別亦的詩詞,基本都是以秋天為背景。
  • 理氣中草藥:香附
    理氣之良藥    調經之要藥香附善於疏肝解鬱、調理氣機,能夠行氣止痛,又兼有調經的作用。李時珍稱它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本草綱目》記載,香附「利三焦,解六鬱,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跗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百病。」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香附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還具有強心、保肝、利膽、抗炎、抗茵等作用
  • 此物疏肝解鬱、理氣調經,被譽「偏滯,多氣多鬱,非此不能疏散」
    比如有一物就在中醫文化中鼎富盛名,卻很常見,有些時候被認為是雜草而除掉,此物尤其善於疏肝解鬱、理氣調經,被李時珍譽為「氣病之總司」,還被譽為「婦女之聖物」,古人形容它「偏滯,多氣多鬱,非此不能疏散」。此物就是香附,是植物莎草的根莖,多數是野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