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關係是一個孩子社會性發展中的重要部分,對於孩子來說,朋友的存在有多重要?你家的孩子是否處在健康的同伴關係中?家長又該如何避免孩子「交友不慎」?一起來看看吧!
同伴關係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影響孩子的價值觀與社會發展能力
擁有正確的同伴關係,能夠給孩子樹立起榜樣,起到正強化的作用,使他們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並且獲得從成人那兒得不到的一些信息。通過和朋友的互動,孩子會學會各種交朋友的方式、溝通、合作等技巧,使他們在未來有能力應付各種可能面臨的挑戰和任務。
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同伴關係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和保持與他人相互依賴、合作的關係,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現。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兒時對於同伴關係的處理會影響到成年後的交友。同伴的存在,可以培養孩子用他人眼光、從他人角度出發,來認識情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能讓孩子初步懂得和他人換位思考、具備同理心。
給孩子提供學會自製、克制攻擊行為的環境
在同伴關係中,孩子可以學會控制自己,包括克制攻擊、衝動的行為。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對於各類行為問題,能夠得到充分的試驗機會和反饋結果,從而以此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孩子交友出現問題的表現
孩子如果在與朋友交往中存在以下幾個特徵,就是陷入了不良的同伴關係,他們實際上有可能在「友誼」的外衣下,被傷害、霸凌,或是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①孩子在交往中一味討好對方,總是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
②孩子的行為問題不斷出現,如罵髒話、攻擊他人等等;
③孩子常常被他人嘲笑、輕視、抵制;
④孩子的自信心萎靡,情緒出現問題。
總的來說,如果孩子因為自己的朋友,狀態開始受傷多於歡喜、壞言行多於好言行,那么爸爸媽媽可能就需要採取行動,去幫孩子一把了。
孩子交了「壞」朋友,是否需要幹預?
偶爾無意識模仿,無需過於敏感
模仿是孩子通過言語、動作的重複體驗來認知信息的過程,很多模仿行為是會自行消退的。如果孩子並沒有頻繁出現行為問題,比如偶爾說髒話、耍小脾氣等等,可能就是因為TA無意識模仿學會的,父母不必如臨大敵一般對待,清晰告知「這個詞不可以說,是不好聽、不文明的話」即可。
適當幹預,不要一味杜絕和「壞朋友」接觸
如果家長只是簡單禁止小孩和個別「壞孩子」接觸,會發現幾乎難以實現。一是隔離孩子的朋友圈很難做到,小朋友之間的活動範圍相對固定,幾乎每天都能見到面;二是孩子會感到自己的「交友權」被侵犯,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判斷好壞,會讓孩子失去交友的自信心;三是孩子需要有判斷健康的同伴關係的能力,一味想著「保護」孩子遠離錯誤的朋友,只會讓孩子缺乏對危險和錯誤的敏銳度與判斷力。
所以,作為父母,真正要做的是讓孩子具備判斷力和自控力,遇到可判斷的錯誤同伴關係,家長也別硬來,孩子在引導下,是有足夠的智力從錯誤中學習的。
怎樣進行適度幹預,引導孩子建立正確同伴關係?
實時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
多關注孩子並和TA聊天,交流TA與朋友的相處情況,做到及時了解,才能進行引導和幹預。不妨問問孩子:TA最喜歡朋友什麼特點?和朋友在一起他們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一起的時候有沒有不開心的事?通過聊天,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孩子的交友情況。如果觀察到孩子的狀態出現問題,也可以問問「你最近好像經常生氣,是和小朋友發生什麼事了嗎?」再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不對,想想這個朋友是不是值得繼續交往。
角色扮演,情景再現交友問題
晚上回家後,父母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把白天遇到的人際交往問題情景再現,進行重新演繹。爸爸可以假扮愛欺負小朋友、或者愛衝撞打人的「壞孩子」,或者和媽媽一起拉幫結派成為的小「團夥」,讓孩子來扮演老師,教育「壞孩子」,理清交友相處時的思路。角色扮演時,多問問「如果……你會怎麼辦?」,引導孩子科學解決交友中出現的問題和衝突,這樣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壞榜樣」帶來的不良影響。
明確原則,增加孩子判斷力
3-6歲的孩子內在秩序還不穩固,需要家長幫助明確言行的標準和原則。比如:學會寬容和理解;尊重他人、不嘲諷、不隨意評判;不隨便動手;不強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等等。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模仿行為,不能一笑了之,要教導孩子是非對錯,一旦做了錯事,就要及時改正並承擔後果。同樣的,當別人出現不好的行為時,孩子也就具備了基本的判斷力,自然會意識到這是錯的。
鼓勵孩子自我肯定,自己選擇
鼓勵孩子,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小細節,能夠激勵TA不斷進步。比如「那幾個小男孩去抓女孩子的時候,你沒有馬上衝過去,為什麼呢?看來你猶豫了,站在旁邊等了一會兒。說明,你心裡也知道這樣做不好的,爸爸叫你的時候,你就停了下來。這些是你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你覺得還有嗎?」言語中,可以嘗試默認孩子只是暫時犯了錯誤,TA接下來能夠自己意識到並改正,這樣的積極暗示代表著信任,能夠成為TA改善行為問題的動力。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朋友,交友幹涉可以有,但一定要經過慎重的判斷、且適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思考,自己選擇,一味地強迫TA離開父母認為的「壞孩子」,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會發展。當然,如果孩子的朋友確實存在比較大的品質以及行為問題,一定要減少和對方的接觸,引導孩子打造新的交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