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拜佛許願時,這4種願望不要許,一定要切記!

2020-12-20 文字溫暖心靈

許多人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的習慣,在禮佛的同時也會習慣性地在佛前許願,以祈求得佛菩薩護佑。但不可強求和迷信,信佛不是為了求保佑、求加持,而應是深信因果、不造惡業。

兩千多年來,佛教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曲曲折折地流傳至今,似乎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一般人對佛教的認知來源,僅限於神話故事和道聽途說。

因此,大致的印象無非是:愚昧迷信,逃避現實。儘管有諸多不利因素,佛教還是含蓄地展示著它海納百川的魅力:喜歡文學的人發現它有磅礴的文學經典,愛好哲學的人發現它有完備的哲學體系,注重修養的人發現它提供了周詳的行為規範……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你會慢慢靜下心來,開始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當初煩躁、刻薄、傲慢、憤世嫉俗的心越來越淡了,安穩、寬容、謙卑、歡喜的心不知不覺生起來了。漸漸地,周圍的人和事也變得可敬可愛了。你就會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妄想著坐享其成。人生的福報不是求來的,而是靠自己努力修來的。

我們拜佛,拜的是一份清淨心,心地清淨、心無掛礙,自然能夠消除諸苦、諸事吉祥。信佛,不是要你去得到更多東西,而應是失去更多,失去嗔恨心,失去內心的自私貪念、失去一切顛倒妄想。燒香拜佛時,以下這4種願望不要許,一定要切記!

一、損人利己的願望,不要許

若在佛前許損人利己的願望,是嚴重的愚昧無知,更是對佛菩薩的褻瀆。人的起心動念無不是因果,當你惡念生起的時候,惡果已經成熟,燒香拜佛只是一種無謂的自我安慰,是迷信和愚蠢。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心不善良,燒多少香都是沒有用的。

經云:若作不善業,且「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壽命甚短,是謂有人作不善業,必受苦果地獄之報。」這是因為個人的行為、語言、思想等依然故我,不能淨化自己本有的不良習性,培養好的行為,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修行,使生命歷程有轉圜空間的機會。

這好比「有人以一兩鹽,投少水中,欲令水鹹,不可得飲,……鹽多水少,是故能令鹹不可飲。」此情況就像一個人感冒發燒時,想泡一杯淡淡的鹽水來喝,以緩解體內細菌的流竄。然而,一不小心,倒入太多的鹽巴,原想使這杯水喝起來爽口,卻成為不可得的奢望。

真正拜佛許願,應當多利益眾生,多為眾生謀福,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當你內心清明平和,你的人生才會顯現「福兆」。越想得到,就會越苦,在福報不夠的時候,多布施積德,願望才會成為現實。

二、和佛菩薩做「交易」的願望,不要許

不論我們燒香拜佛也好、供養其它物品也罷,都是我們自己的一種發心而已,一種對三寶的感恩和恭敬心 ,這種心應是清淨和真誠,不求回報的。不求回報,才是真正的功德。因此,和佛菩薩做「交易」的願望,不要許,否則會適得其反。

三、不勞而獲的願望,不要許

很多人求佛,貪心特別大,總是指望佛菩薩感應,賜福於自己,這其實就是迷信。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如果能一塵不染,必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不勞而獲的願望,一定不要許,許了,也是徒勞。

四、向佛菩薩求財的願望,不要許

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布施」。這啟示我們:眾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

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結束語

不要問佛菩薩為何不靈?應當反思自己:誦了經,未曾布施人;念了咒,未踐半句行;燒了香,未消嗔恨心;拜了佛,未拜父母親;放了生,未減腥與葷;磕了頭,未感一人恩;修了十年行,未修一日心;再修一萬年,還是愚痴人。自己不去改變,誰也幫不了你。你們覺得拜佛許願時,這4種願望不要許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評論,不容錯過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字溫暖心靈

相關焦點

  • 佛教:燒香拜佛,這3種願望不要許,一定要切記!
    為了給自己的願望上上牢固的保險,也有很多人會在許願後往功德箱裡投很多錢,覺得這樣做了,佛菩薩收了自己的錢,就得為自己辦事,這簡直是愚痴思想。你給錢,我保佑你,多麼愚昧無知的想法。寺院裡設功德箱,不是為了滿足大家求佛的功利心。功德箱,何謂功德?慈悲心是功德,供養金錢,是我們的一份真誠發心,願意供養三寶,為自己修福田,並非為了換取其它利益。
  • 燒香拜佛,這4種願望,千萬不要許!
    佛菩薩似乎成了人們的心靈寄託,遇到難事人們往往也會選擇登「三寶殿」,在佛前許願,祈求自己的真誠之心能夠得到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幫助自己脫離困境災厄,所求滿願。那麼,佛前許願,佛菩薩會有求必應嗎?佛前許的願望一定會實現嗎?拜佛許願有沒有什麼禁忌?燒香拜佛,這4種願望,千萬不要許!
  • 去寺廟燒香拜佛時,切記,不要許這四個願望!
    大多數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不是為了拜一拜佛菩薩,而是為了要許個願望,求一求菩薩。這是多數人的心理,只有少數人去寺廟拜佛時,是不求菩薩的。多數人都喜歡在佛菩薩面前,都會許下一個健康長壽、富貴平安、升官發財的願望。
  • 佛教:去寺廟燒香拜佛時,最好不要許這四個願望,要謹記!
    當去寺廟燒香拜佛時,很多人並不只是簡單的拜佛,相信大多數人拜佛,都會在佛前嘮叨幾句。願我的兒子考上一所好學校,願家人健康長壽,願自己升職發財,這些話常在佛祖面前聽到。當我們去寺廟拜佛燒香許願的時候,這四個願望一定不能對菩薩說,因為你說了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甚至會造成惡報。
  • 燒香拜佛時,這3種願望儘量不要許,這是犯愚痴之舉
    然而對未來有期許,心存願望固然沒錯,但是在禮佛敬佛的過程中,一定要切忌迷信,不要在佛陀面前表現得功利心切。如今很多人學佛學得很迷惑,變得顛倒愚痴,他們把對佛菩薩的供養當作是一場利的「交易」。認為自己禮佛越勤,供養越多,磕頭越響,就越表示自己對佛菩薩的虔誠,佛菩薩就該「感動」,自己的願望就得感召。這實在是有失恭敬,頗顯無知。要知道,燒香拜佛,是信眾對三寶的虔誠信仰和皈依,不得半點無明迷信。
  • 拜佛許願時,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
    我們信佛學佛,並不是要祈求佛菩薩幫助自己實現願望。佛曰:求佛不如求己,自己不知道努力,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佛菩薩身上,「因果不敵業力」,自己種什麼因,就會受什麼果。佛菩薩再慈悲、再想幫助你,也無法幫你改變因果。與其許願,許些自私自利的願,不如去發願,發利益眾生之大願。佛教不是逃避,而是更加積極平和。佛前許願時,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
  • 佛學:燒香拜佛時,千萬不要許這3個願望!
    佛教傳入我國之後,便成為了我國的主流宗教之一,也是受眾群體最多的宗教,每到逢年過節之時,總是有很多人結伴去燒香拜佛,去當地的寺院,或是不遠千裡去比較有名的寺院。眾生各有所求,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我們畢竟是芸芸眾生平凡的一員,有欲求是相當正常的事情。
  • 佛教:佛前「許願」,若有這3個「心境」,說明願望就快實現了
    只要我們所祈求關於福報的事情,我們盡力做善事之後也可以得到,但是我們應該要明白因果輪迴這個道理。因為拜佛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在佛教當中,佛教認為我們人性是有善良的一面的。而且佛教的因果定律也對人們的貪念起到了一種警醒的作用,在佛菩薩莊嚴的慈悲形象面也能夠使許多許願者發現自己善良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業力和命運,想要自己福報深厚,那就要積極的積德行善。
  • 燒香拜佛,許願做到這3點,願望很容易實現
    如是因,如是果,相信許多人對「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都耳熟能詳,就是不學佛的也都曉得這句話。世間有很多人不信因果,但是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卻習慣性地在佛前祈求佛菩薩保佑,這也表明人們當遇到難事,心中總是下意識地,希望有外界力量能夠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 許願靈驗後一定要還願?看看佛教怎麼說
    很多人會去寺院的目的就是求神拜佛,許願和還願,但是這其實只是民間的說法,並不是佛教當中的內容。佛教雖說沒有許願一說,但是卻有發願。佛教有個四宏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些都是發願,就是以自己的能力和行為,發願去達到某個目標,祈求佛菩薩幫助和圓滿願望。許願就是祈禱佛菩薩保佑自己達成某個願望,然後對佛菩薩進行供養和禮拜。許願、還願在於求佛保佑,發願在於以自己行動和能力去實踐,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 佛前許願,記住這3種方法,會有感應
    很多人通過向佛菩薩許願,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強人生信念。所以常看到有人到寺廟去拜佛,與其說是拜佛不如說是在求佛,許願求福,求財富、求長壽、求子女學業有成等等。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拜佛能改變自己的心態,能保佑家庭、事業一帆風順。按佛教所說的,佛事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所求的福報的事可以得到,但是要明白一句話,深信因果,拜佛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
  • 去寺廟燒香拜佛時,這4點一定要謹記,不要給佛祖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國很多人都是佛教的忠實信徒,每年都要去寺廟燒香拜佛,但是大家都知道燒香拜佛是有哪些禁忌嗎?事實上燒香拜佛時有很多禁忌的,這其中有很多隱藏的奧妙,只有熟知這樣奧妙,那麼在拜佛時才能更加虔誠的求佛祈禱,今天就說說燒香拜佛前我們要知道的吧。
  • 到寺院拜佛,如何正確「許願」和「還願」?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遇到難事,亦或者有所祈求,就會選擇到寺院裡向佛菩薩許願,希望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保佑,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果所許的願望真的得到滿足,還要回到還願處,對原來那尊佛菩薩還願。那麼,許願真的有用嗎?佛教又是怎麼看待許願和還願的呢?
  • 燒香拜佛許願時,解決3個疑問,心想事成好運常伴
    網上有很多關於燒香拜佛的見解,很多網友都提出了疑問,有3種疑問,讓人的確模稜兩可,只要解決了這3個疑問,心想事成好運常伴就不再是空談了。第一個疑問: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佛法講究因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3種願望儘量不要許,容易犯忌
    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上香祈願,寄託自己美好的願望,對未來的美好報以憧憬,希望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是人之常情,本身也是無可厚非,大家都能夠理解。但是要知道世間萬物都是因果輪迴所致,因果不敵業力,有些願還是不要許。比如以下三種,哪怕佛陀再慈悲再靈驗,也不可能實現,還容易犯忌。
  • 燒香拜佛時這幾點要注意,遵守規矩,不要觸犯佛門的禁忌!
    燒香拜佛時這幾點要注意,遵守規矩,不要觸犯佛門的禁忌!也有的人可能是為了觀光旅遊,去感受文化的魅力,但寺廟畢竟是佛門淨地親近神聖的地方,不管帶著怎樣的目的去寺廟,都要遵守寺廟的規矩,尤其是不要觸犯佛門的禁忌。到寺廟燒香拜佛時,有這幾點「禁忌」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觸犯,否則很容易福報求不來,反倒造下很多惡業。
  • 佛教: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
    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其實,佛教裡並不提倡人「許願」,因為人許願多數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私心利益,成就的是人的私慾和更多的欲望,這並不是佛教所提倡的利他無我的大慈悲心。
  • 最精華的南嶽衡山燒香拜佛規矩大廟許願重要注意事項攻略
    以上滿足半票條件: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現役軍人、低保人員、烈士家屬、在校中小學生憑有效證件和1.2-1.4米兒童。享受半票一定要相關證件出示。其中南嶽大廟、財神廟、祝聖寺這三座寺廟在山腳下,而祝融峰老廟在景區山頂需要登山。南嶽大廟、祝融峰、財神廟、朝拜人最多,觀音廟祝聖寺朝拜得比較少。如果四座寺廟都要朝拜完成,建議住一晚時間比較充裕;如果是計劃當天往返,建議朝拜南嶽大廟和財神廟或者南嶽大廟和財神廟及祝融峰老廟,一定要根據出行時間和抵達時間來安排好,切記燒香拜佛不要太趕太匆忙。
  • 為什麼許願一定要「還願」?正確的「許願還願」方式,牢記這12字
    其中有不少讀者問起,許願和還願的事情,今天文史君和大家聊聊。許願和還願,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們事佛禮佛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佛弟子有什麼願望,在佛前禱告,都會得到佛祖的庇護和垂青。比如有求財的,有求子的,有求免災的,有求保平安的等等。正因為五臺山五爺廟許願非常靈驗,所以每天從早到晚都是五臺山人氣最旺的地方。
  • 燒香拜佛,祈求佛菩薩保佑,這3種願望不能許!
    而我們有些人也會去燒香拜佛,到菩薩面前說出自己的心事,還有自己的願望!希望佛菩薩能夠為我們做主,幫我們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在佛門重地,不是什麼願望都能許的,這幾種願望,即使你許了,佛菩薩也不會答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