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草案宣判思考:辦案依據證據而不是依據文學創作

2020-09-25 青鋒暮寒

9月21日上午,李心草墜江死亡案在雲南昆明依法公開宣判,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被告人羅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判令羅秉乾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經濟損失人民幣63257元。

至此,備受關注的雲南女大學生溺水身亡案終於告一段落,至少在法律意義上是這樣。

拋去各種主觀猜測,法院認定的該案件的基本事實就是李心草情緒失控後落水,這是很多人一直不願意接受的基本事實。

明白了這個,就可以理解如果沒有網絡曝光,該案為什麼一開始警方沒有立即刑事立案。並不是涉案人員背景深厚、隻手遮天,也不是當地警方包庇犯罪。

當然,當地警方的處置並不是毫無問題。昆明市紀檢監察機關對盤龍公安分局及分局指揮中心、刑偵大隊、鼓樓派出所等部門在案件前期處置、執法辦案工作中存在履職不到位、執法行為不規範等違規違紀問題進行倒查,依照黨紀黨規和相關規定對16名民警分別作出了免職、降級、黨內嚴重警告、誡勉等問責處理。

為什麼不構成猥褻?當時警方刑事立案時羅秉乾有這個罪名,為什麼起訴的時候這個罪名不見蹤跡?很簡單,因為證據。

刑事罪名的認定需客觀行為和主觀故意一致,羅秉乾只有俯在李心草身上、扇耳光等舉動,並沒有性方面的接觸,而強制猥褻罪是為了滿足性需求,即便存在侮辱性舉動,但惡劣程度構不成犯罪。

在本案偵查期間,昆明市公安局邀請多名全國刑偵、技術專家到昆指導,縝密開展現場勘驗、走訪調查、屍體檢驗、電子數據勘驗及審訊等工作。檢察機關同步對案件偵查開展法律監督。受到外界不當幹擾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本案已經引起全國關注。

至於李心草室友設套強迫之類的說法,更沒有證據支撐。

很多人依舊不相信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更不能認同這個判決結果,其中,很難說先入為主不佔主要因素。

他們在內心深處堅信該案另有隱情,不靠證據靠猜測,這本身是一種唯心主義,也是我們並不應當推崇的、並不能代表客觀公正的「微博審判。

監控錄像中出現的羅秉乾俯在李心草身上,並且有扇耳光等明顯不當舉動,這是讓人浮想翩翩的主要原因。

那麼,扇耳光能不能醒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斷,羅秉乾和另外兩個人的說法並沒有明顯有違常理的地方。

注意本案發生的地點,在餐飲店這樣的公眾場所,發生當眾猥褻這樣的可能性,與扇耳光醒酒的可能性,哪個更大?

犯罪事實需要證據證明,不能用想像填補罪名與行為之間的差距,更不能無限遐想。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追究李心草室友的責任?因為李心草同飲室友沒有構成刑事犯罪。

如果羅秉乾只是沒有盡到照看義務,沒有打耳光等不當行為,他需要承擔的只是民事賠償責任。

但,李心草的室友和羅秉乾將生活在愧疚之中,如果沒有此次聚餐,李心草將會順利完成學業、成家,她本該擁有美好的未來,可惜,這一切隨著那天晚上的事戛然而止,給她的媽媽留下了無盡的悲傷。

羅秉乾並不無辜,他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怎樣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在聚會飲酒過程中應做到飲酒有度,另外,同飲人相互之間應當進行勸阻、提醒、照顧,這不僅是道德上的義務,也是一種法律上的義務。

逝者已逝,我們能做的是從本案中汲取教訓,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相關焦點

  • 李心草案宣判思考:辦案依據證據,不是文學創作
    9月21日上午,李心草墜江死亡案在雲南昆明依法公開宣判,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被告人羅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判令羅秉乾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經濟損失人民幣63257元。至此,備受關注的雲南女大學生溺水身亡案終於告一段落,至少在法律意義上是這樣。
  • 李心草案宣判,我們除了緊盯公正外,還有什麼點需要關注?
    李心草案從案發到宣判均引來網友持續高度的關注,多次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這樣一起案件會導致輿論的洶湧澎湃呢?這與辦案民警在執法過程中的不嚴謹導致公信力受損有關,也和李心草家屬在網絡發聲引起人們對弱者的同情、對生命脆弱的扼腕有直接的關係。除此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此案戳中了人們對青少年生命安全擔憂的痛處——風華正茂,青春四溢,在最好的年華裡卻走向了不歸路。世事無常,人們極其不願看到這樣的悲劇,但這樣的事情卻時有發生。
  • 宣判無罪理由和依據是什麼?張玉環殺人再審案審判長答問
    張玉環故意殺人再審案宣判後,審判長田甘霖接受了記者採訪,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1、本案再審宣判張玉環無罪的主要理由和依據是什麼?本院再審認為,原審認定張玉環作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主要表現為:作為作案工具的麻袋和麻繩,經查與本案或張玉環缺乏關聯;原審認定被害人將張玉環手背抓傷所依據的人體損傷檢驗證明,僅能證明傷痕手抓可形成,不具有排他性;原審認定的第一作案現場,公安機關在現場勘查中沒有發現、提取到任何與案件相關的痕跡物證;張玉環的兩次有罪供述在殺人地點、作案工具、作案過程等方面存在明顯矛盾,真實性存疑
  • 宣判無罪主要理由和依據是什麼?張玉環殺人再審案審判長答問
    張玉環故意殺人再審案宣判後,審判長田甘霖接受了記者採訪,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1、本案再審宣判張玉環無罪的主要理由和依據是什麼?本院再審認為,原審認定張玉環作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主要表現為:作為作案工具的麻袋和麻繩,經查與本案或張玉環缺乏關聯;原審認定被害人將張玉環手背抓傷所依據的人體損傷檢驗證明,僅能證明傷痕手抓可形成,不具有排他性;原審認定的第一作案現場,公安機關在現場勘查中沒有發現、提取到任何與案件相關的痕跡物證;張玉環的兩次有罪供述在殺人地點、作案工具、作案過程等方面存在明顯矛盾,真實性存疑,依法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 哪些證據材料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信陽某公司熊經理來電諮詢:  我們公司最近在和水利局打一場行政官司,我們想了解一下在行政訴訟中哪些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河南國基律師事務所張國法解答: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下列證據材料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一、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證據材料;  二、以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獲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證據材料;  三、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證據材料;  四、當事人無正當事由超出舉證期限提供的證據材料;
  • 未經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定案依據
    《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該規定確立了證據規則的基本原則:證據必須要在法庭上出示並經過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定案依據。對這一原則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   質證的功能。
  • 高雲翔案進入尾聲 法官:證據才是判斷的唯一依據
    法官:證據才是判斷的唯一依據今天下午,在控辯雙方均發表了結案陳詞後,法官也做出了總結。法官向陪審團表示,陪審團成員要注意到高雲翔和王晶面臨的指控並不完全一樣,因此要獨立分開做判斷。而且罪名可能某些成立,某些不成立。
  • 李心草案宣判,16名辦案民警被問責處理,李心草母親表示將上訴
    9月21日上午,雲南「李心草溺亡案」在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進行了一審公開宣判,法院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被告人羅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判令羅秉乾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經濟損失人民幣63257元。對此結果,李心草母親陳美蓮表示,將提起上訴。
  • 李心草案宣判!
    2020年9月21日,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羅秉乾過失致人死亡罪、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被告人羅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判令羅秉乾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經濟損失人民幣63257元。
  • 李心草案宣判
    2020年9月21日,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羅秉乾過失致人死亡罪、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被告人羅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判令羅秉乾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經濟損失人民幣63257元。
  • 李心草案宣判
    2020年9月21日,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羅秉乾過失致人死亡罪、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被告人羅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判令羅秉乾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經濟損失人民幣63257元。
  • 測謊結果能否作為定案依據
    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公安機關對其進行測謊,結果證明他說了謊,但他本人還是不承認自己參與了搶劫,公安機關遂向檢察機關提請逮捕。請問:測謊結果能否作為定案依據?讀者萬山洪  萬山洪讀者:  測謊結果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中國的刑事訴訟證據是以能夠反映刑事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
  • 《限期提供證據通知書》的應用與案外證據排除
    公司設立分公司未辦理營業執照,處罰的主體是公司而不是章X,經營額與處罰書認定的金額也相差較大。發現這些問題後,處罰機關立即撤銷了行政處罰,當事人撤訴。這個案件說明,當事人(原告)向法庭提供的證據屬於辦案機關應當收集的、用於認定事實、定案的證據。因辦案人員疏忽大意而未收集,或者沒有在辦案中要求當事人提供。一旦在訴訟中原告(當事人)向法院提供出證據,法院是會接受這個證據的。
  • 刑事案件中《情況說明》的證據屬性之思考
    在刑事案件中,有一種特殊的證據材料,即為偵查機關、偵查人員出具的《情況說明》。常用於司法機關對某一證據材料取證合法性或者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情況的說明。實踐中,對於《情況說明》的審查判斷,爭議頗大。接下來,筆者將從幾個常見的爭議點著手,對《情況說明》的證據屬性,展開分析思考。
  • 《限期提供證據(材料)通知書》的應用與案外證據排除
    公司設立分公司未辦理營業執照,處罰的主體是公司而不是章X,經營額與處罰書認定的金額也相差較大。發現這些問題後,處罰機關立即撤銷了行政處罰,當事人撤訴。這個案件說明,當事人(原告)向法庭提供的證據屬於辦案機關應當收集的、用於認定事實、定案的證據。因辦案人員疏忽大意而未收集,或者沒有在辦案中要求當事人提供。一旦在訴訟中原告(當事人)向法院提供出證據,法院是會接受這個證據的。
  • 《限期提供證據(材料)通知書》的寫作應用與案外證據排除
    公司設立分公司未辦理營業執照,處罰的主體是公司而不是章X,經營額與處罰書認定的金額也相差較大。發現這些問題後,處罰機關立即撤銷了行政處罰,當事人撤訴。這個案件說明,當事人(原告)向法庭提供的證據屬於辦案機關應當收集的、用於認定事實、定案的證據。因辦案人員疏忽大意而未收集,或者沒有在辦案中要求當事人提供。一旦在訴訟中原告(當事人)向法院提供出證據,法院是會接受這個證據的。
  • 淺議行政訴訟中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證人證言
    證人證言,是指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辦案人員所做的有關案件部分或全部事實的陳述。證人證言是行政機關辦理案件依據的最為主要的證據形式,這也決定了在行政訴訟中具有較多的證人證言。由於對案件事實的感知、記憶表述,可能要出現誤差,加之各種不正之風的幹擾,每個證言都可能受到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幹擾而導致其具有不穩定與多變性。
  • 貴州威寧縣六十七歲農民狀告公安局一審開庭 證據顯示輔警全程獨立辦案
    (網頁截圖)據了解,8月18日下午,在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法院組織的證據交換和庭前會議上,威寧縣公安局向法院提交共4組20份66頁書面證據,21段從出警開始的相關辦案執法記錄儀視頻。書面證據清單顯示,第一組接處警登記表、受案登記表、受案回執證明案件來源和傳喚情況。
  • 李心草案宣判,李母表示將上訴,對羅秉乾「安撫、醒酒」的庭述提出質疑
    雲南大學生李心草醉酒之後的溺亡案迎來了一審判決,9月21日,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羅秉乾過失致人死亡罪、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提起的附帶民事訴訟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被告人羅秉乾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判令羅秉乾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陳美蓮經濟損失人民幣63257元。
  • 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黃洋死於B肝」無科學依據
    三個抗體為陽性,這是胡志強「黃洋死於暴發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說法的重要依據。 三個抗體均為陽性恰恰不是B肝病毒在體內大量複製的標誌 叢斌院士指出,「『B肝表面抗體』『e抗體』『核心抗體』不是B肝病毒的標誌物,而是B肝病毒感染人體後,機體的免疫系統針對B肝病毒的抗原成分所產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