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大」吳根存:三十年的蔥油餅 一輩子的上海味道
凌晨五點,已「避暑」兩個月的阿大,再次開了張,掛起了營業招牌。不一會兒,門口又像往常一樣排起了長隊。朱先生,作為阿大蔥油餅的忠實「老粉」,六點鐘就從閔行跑來排隊,才拿到了第10號,然而,三個小時過去了,依然還沒有買上。
為啥要大老遠、排長隊來吃上這一口?朱先生說,這裡的蔥油餅三十年不變,有老上海的味道。
「阿大」吳根存生於1957年,82年那年因下崗閒置在家,便學起了做蔥油餅這門手藝。也因在家排名老大,就給自己的蔥油餅店起了個「阿大蔥油餅」這麼個名。
「阿大蔥油餅」位於茂名南路南昌路路口,尋著一股濃濃的蔥油香,遠遠的望著排隊的人群就能尋到。說是店鋪,其實更像是個「黑作坊」,黑漆漆的屋子裡,一個案板、一個烤爐,就是全部「家當」。
為了讓街坊四鄰及時吃到早餐,阿大凌晨3點就得起床,三十多年來風雨不改。提麵粉,揉麵團,醒面,醒好的面,揪成一個個小麵團,用手順勢一按,再重重地甩在桌上,麵團立時成了長十幾公分的薄長條,抓一把油酥抹上麵餅,再抓一小撮鹽抹上,最後是一大把蔥花,
包裹豐富的長條麵餅,重新捲成一個個麵團,整齊排列到燒熱的煎鍋上。
伴隨著歡快的滋滋聲,爆發出青蔥與肉的混合鹹香,阿大一面煎,一面往餅上塗抹油,15分鐘後,兩面都煎黃了,香氣撲鼻,阿大挪開鐵板,將煎好的蔥油餅整齊地排列到爐子裡,蓋上鐵板繼續烘。
鐵板下,9成熟的蔥油餅正在進行著最後的蛻變。而烘這道工序也是區別於老法蔥油餅、蘇北蔥油餅的關鍵,也是阿大的秘方之一,用明火將餅上的浮油燒掉,這樣,蔥油餅就不會油膩。
5分鐘後,爐蓋打開,香氣瀰漫。一爐10個,20分鐘一爐,一袋麵粉50斤,300個蔥油餅,阿大要賣到下午三點。由於需求量大,阿大規定,每人只能買十個,也就是一鍋,可是面對美味,誰又願意只買一個?因此等上三五個小時也便成了家常便飯了。
顧客願意等,阿大仔細做,而這一做便是34年,來買的人也換了一茬又一茬。這期間也曾有香港人、臺灣人都來找過他,表示要給他開店,並付他三萬元月工資,只求用「阿大蔥油餅」這個名字,甚至也有大型超市來找過他,表示可以做成真空包裝。然而,這些都被阿大都拒絕了。
阿大說,蔥油餅要現做現吃,而我也不是為了錢,三十年的「阿大」招牌不能「變味」,這慢工出細活的品質不能變,這股子老上海的味道也不能變。
如今,阿大背已陀,嚴重脊柱側彎,還有靜脈曲張,已60歲的他,還能做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說,看身體情況。兒子熱愛廣告,並不想子承父業。這些年來,也有不少找上門學徒的人,可阿大覺得,他們都是想學點皮毛自己單幹,並非真想踏實做好「阿大蔥油餅」這個招牌。
阿大告訴記者,他想找個徒弟,但是看了一圈,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若問阿大選徒弟有啥標準標準。他說,人實在、能吃苦、心甘情願做下去。「自己辛苦一輩子,自己的牌子得找個靠譜的傳下去!」(程琦 曹磊)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