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聚焦職教(ID:zjteachers)
近日,「博士爭當專科老師」、「職校引入高層次人才」等系列新聞,再次將高層次人才任教高職推向大眾視野,引發眾人熱議。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
雖然專科比不過本科院校,但專科院校的老師也是鐵飯碗啊,雖然每個月的工資只有6000元,但是福利待遇都是按照國家統一標準的,所以很多就業困難的985博士生都非常青睞就任高職這份工作。
「沒有去過高職就不要用有偏見的眼光看待高職!本人本碩在兩所985上過學,在二本、三本、高職當過老師上過課,」高職給一幫不愛學習的孩子」真不敢苟同。我教過的學生裡,高職是最愛學習的學生,關鍵是你教什麼,他們學什麼。
至於科研,平臺的確是個問題!但是,有利就有弊,我看到我所在的高職,一些認真的博士一樣可以申請到國家基金、發權威文章,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交流與學習,比其留在211、985的機會多多了,因為高職科研競爭很小啊。
聚焦職教了解到,今年,全國各地多所職業院校紛紛發布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與招聘啟事,學歷要求均為博士研究生。
濰坊工商職業學院2020年博士人才招聘:招聘博士10人;已取得博士學歷學位,年齡40周歲以下。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第二次招聘高層人才:40周歲以下,博士研究生學歷。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招聘:具有教授職稱或博士學位、特別優秀的碩士副高職稱、省級及以上技能大師。
以上我們看到,職業院校以動輒十幾人、幾十人的數量招聘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可見今年高學歷人才的就業競爭非常厲害,同時也意味著職業院校有更多選擇將頂尖人才收入囊中。
在慶祝職業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之餘,人們不禁發問:985博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高層次人才就任於職校,屈才麼?
何謂「內捲化」?
「內捲化」是指一個系統發展到一種形式的時候,內部個體的努力無法使系統轉化為一種更高級模式的現象。內捲化使個體互相競爭,這消耗了內部的資源,但是卻無法為群體帶來益處,只會使少數人受益。比如,孩子上學,一個孩子上輔導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輔導班,最後排名還是沒變,但開輔導班的賺了。
如今,高校學術圈的內捲化愈演愈烈。
當你讀本科時,本校碩士就能留校任教當講師,優秀碩士可能還有編制;
當你滿懷學術理想拿到碩士學位後,發現需要博士學位才能評為講師;
當你拼完博士發現招聘要求上赫然寫著要求海外或博士後經歷,這時既心有不甘又欲哭無淚……
當你終於站在工作崗位上,卻發現你的領導竟然是本科時高几屆的學長,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室友已經在一線城市買了房,而你,終於在31歲這年找到了一份看上去還算穩定的工作——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師。
你拼了命地奔跑,可能也趕不上內卷的速度,那些僥倖跑贏內卷的人,只不過是在合適的時間搶到了坑位,這也是為什麼過來人總勸正在求職的博士們提前佔坑。要知道,碩博隊伍不斷擴張,高校這塊蛋糕顯然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求職需求,而且層次越高的學校內捲化越嚴重。
再者,雖然博士的學歷非常突出,但找到合適的工作也並不容易。
比如專業不對口,博士生辛苦讀書這麼多年,很難跨專業找工作。還有招聘博士生的成本太高,很多企業寧願招收一些代價較低的本科生或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也不想高薪聘請剛剛走出校門的名校博士生。此外,關於科研,目前市場上做研發的太少,博士生缺少施展能力的平臺。
綜上,各種現實因素限制了博士的選擇。
以前提到職業院校,人們總是帶著生源質量差、學校水平低等一些偏見,如今,職業教育早已今非昔比,優質的職業院校超乎人們的認知。
01政策支持——雙高院校、本科層次職校試點穩步進行
近年來,教育部接連發文 ,出臺一系列針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文件政策。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年,「雙高計劃」出臺並落實,遴選出197所「雙高計劃」建設院校,其中高水平學校建設院校56所,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院校141所,由此大力提升職業院校的發展水平,打造引領改革、創新發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
此外,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批15所職業本科試點學校名單,正式開啟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
今年,又有7所職業院校正式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截至目前,已分批建設了22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校。
具體名單如下:
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大大提升了職業教育及其人才培養競爭力,切實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據悉,接下來,教育部將加快研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專業目錄、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專業教學標準等,推動職業教育學位制度建設,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可以看出,教育部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十分重視。職業院校在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將取得飛速的進步和發展。
「雙高院校」作為職業院校中的「雙一流」,在師資、科研、教學等方便具備紮實的基礎和較強的綜合競爭力。也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不可否認雙高院校的綜合實力遠勝於部分本科院校。
「雙高計劃」項目資金包括中央財政資金、地方財政資金和學校自籌資金,中央財政每年引導資金20餘億元。主要用於: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群、高水平雙師隊伍,提升信息化水平、國際化水平等。這意味著雙高院校同樣可以為各類人才提供足夠的發展機會和平臺。
在科研方面,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均有高職院校的身影。根據聚焦職教統計,「十三五」期間,192所高職院校獲批372個社科基金項目。可見,職業院校的科研能力在迅速崛起。
人才隊伍方面,部分優質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非常雄厚。以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學院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教學名師4人,「特支計劃」教學名師3人,「珠江學者」9人;「鵬城學者」9人,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60人;廣東省高層次技能兼職教師12人。
這些條件和優勢充分說明,憑著腳踏實地的努力,在職業院校同樣能有所作為。
職業院校給高層次人才的福利待遇非常豐厚,涉及編制、安家費、科研經費、安排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多個方面,可見職業院校誠意納才之心,以及對高層次人才的優厚待遇。
例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招聘待遇:
安家費標準:博士為30-45萬元;教授40-60萬元;學科帶頭人60-100萬元。
科研啟動經費:教授5-10萬元;博士:3-5萬元。特別優秀的人才根據學院需要可追加科研啟動經費。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待遇:
博士教授安家費80萬起,科研啟動經費5-20萬不等;
享住房補貼,安排配偶工作;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第二次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工資待遇第一條就是:受聘人員納入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工資福利待遇按照國家、省、市及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職校提供的待遇福利解決了無數教師心心念念的編制問題,並且有的職校協調安排配偶工作,讓相關人才入職無憂。
本科院校的應聘門檻之高、取得編制之難、年齡限制之嚴讓大批人難以企及、望而卻步。
例如2020年四川農業大學事業編制教師招聘顯示:年齡要求35歲以下,取得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發表TOP期刊研究論文等。
以上,很多人在年齡上就不符合要求。相比之下高職院校給更多博士人才就業、入職的機會。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顯示:博士研究生40周歲,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放寬至50周歲,為一大批因年齡卡在高校大門外的人開了一條光明之路。
同時,職業院校招聘對成果要求更為友好,一般不強制要求在核心期刊的發文數量,讓應聘的人員不再為此作難。
首先是進大專(公立、事業編)的門檻:
因為近幾年的碩博擴招,導致碩士學位證的含金量嚴重縮水,五六年前,本科生還可以進大專當老師,而現在進大專已經必須是碩士了,並且趨勢是只有985高校的碩士才能進大專從事教學工作;隔壁的環化生材專業,有好多本專業Top5高校的碩士;在江浙,進國家示範高職院校(傳說中大專中的985)的門檻已經提到了博士。估計,用不了多少年,這種趨勢會全國鋪開。
其次談談薪資:
我在的大專薪資還是比較低的(可能在大專院校中屬於中位數),只有本市就業人員工資的平均水平(50000/年)。年終各種獎金、績效加起來大概會有5-6個月工資的樣子。今年漲了,一年到手大概8-10W左右,加上公積金10-11W左右。
關於假期:
這是最滿意的地方,每年有寒暑假,將近三個多月,而且加上周六周末,法定節假日,每年將近可以休五個月左右!
雖然假期需要備課,但如果你上過兩三遍課之後,基本上就駕輕就熟了。寒暑假就全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作為行政崗,或者輔導員崗位的話,可能假期會佔掉一些,但仍會有很長的假期!
看完網友的真實分享,綜合以上高職院校這些優勢,你還在疑惑「博士該不該去高職麼」?
古人云:事有常變,理有窮通。其理在於審時度勢。高職院校如今的發展之勢,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入駐高職既是學校之幸,亦是個人事業騰飛的開端。
職業院校紛紛引進大量高層次人才,這意味著在師資結構方面,將發生重大調整和改變。高層次人才入駐職校一方面增強了職校的師資力量,提升了師資能力的天花板。與此同時,不可否認,也給職業院校教師帶來很大壓力。
原本職校的教師崗位競爭已經很激烈了,加上外部環境、政策等各種因素變化,導致大批博士也要到職校分一杯羹,就此加劇了職業院校的競爭體系。
這給職校老師們敲響警鐘,老師們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而且,部分職校老師長期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中安於現狀,工作水平穩定,不斷重複,進而自我懈怠,專業能力缺乏漸進式的提升。長此以往,個人若不尋求改變,就要面對落後甚至被淘汰的危機。
如果博士勝在學歷,那職校老師可以取勝的就是工作能力。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
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並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
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
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
定期組織選派職業院校專業骨幹教師赴國外研修訪學。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要求:
提升教師「雙師」素質。
改革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晉升和評價機制,破除「五唯」傾向,將企業生產項目實踐經歷、業績成果等納入評價標準。
到2023年,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佔比超過50%,遴選一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360個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這些政策的出臺,每一條、每一項都與職校教師密切相關。
面對一項又一項要求,一個又一個任務,有人把它當壓力,愁眉苦臉、牢騷滿腹;有人把它當機遇,努力學習,提升工作能力,將每一項工作完成的非常「漂亮」。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個人能力大幅提升。
學無止境,每個人都在學習中成長。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中,職校老師也需要立足當下,學以致用,認清自己的優勢,完善不足之處。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高個人專業能力,努力成為優秀的「雙師型」教師,成長為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聚焦職教」。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聚焦職教;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