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博士入駐高職,職校老師如何保住飯碗?

2020-12-11 芥末堆

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聚焦職教(ID:zjteachers)

近日,「博士爭當專科老師」、「職校引入高層次人才」等系列新聞,再次將高層次人才任教高職推向大眾視野,引發眾人熱議。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

雖然專科比不過本科院校,但專科院校的老師也是鐵飯碗啊,雖然每個月的工資只有6000元,但是福利待遇都是按照國家統一標準的,所以很多就業困難的985博士生都非常青睞就任高職這份工作。

「沒有去過高職就不要用有偏見的眼光看待高職!本人本碩在兩所985上過學,在二本、三本、高職當過老師上過課,」高職給一幫不愛學習的孩子」真不敢苟同。我教過的學生裡,高職是最愛學習的學生,關鍵是你教什麼,他們學什麼。

至於科研,平臺的確是個問題!但是,有利就有弊,我看到我所在的高職,一些認真的博士一樣可以申請到國家基金、發權威文章,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交流與學習,比其留在211、985的機會多多了,因為高職科研競爭很小啊。

聚焦職教了解到,今年,全國各地多所職業院校紛紛發布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與招聘啟事,學歷要求均為博士研究生。

濰坊工商職業學院2020年博士人才招聘:招聘博士10人;已取得博士學歷學位,年齡40周歲以下。

圖源:高校人才網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第二次招聘高層人才:40周歲以下,博士研究生學歷。

圖源:高校人才網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招聘:具有教授職稱或博士學位、特別優秀的碩士副高職稱、省級及以上技能大師。

以上我們看到,職業院校以動輒十幾人、幾十人的數量招聘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可見今年高學歷人才的就業競爭非常厲害,同時也意味著職業院校有更多選擇將頂尖人才收入囊中。

在慶祝職業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之餘,人們不禁發問:985博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高層次人才就任於職校,屈才麼?

一、博士求職不易、學術圈內捲化嚴重

何謂「內捲化」?

「內捲化」是指一個系統發展到一種形式的時候,內部個體的努力無法使系統轉化為一種更高級模式的現象。內捲化使個體互相競爭,這消耗了內部的資源,但是卻無法為群體帶來益處,只會使少數人受益。比如,孩子上學,一個孩子上輔導班,逼得大家都去上輔導班,最後排名還是沒變,但開輔導班的賺了。

如今,高校學術圈的內捲化愈演愈烈。

當你讀本科時,本校碩士就能留校任教當講師,優秀碩士可能還有編制;

當你滿懷學術理想拿到碩士學位後,發現需要博士學位才能評為講師;

當你拼完博士發現招聘要求上赫然寫著要求海外或博士後經歷,這時既心有不甘又欲哭無淚……

當你終於站在工作崗位上,卻發現你的領導竟然是本科時高几屆的學長,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室友已經在一線城市買了房,而你,終於在31歲這年找到了一份看上去還算穩定的工作——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師。

你拼了命地奔跑,可能也趕不上內卷的速度,那些僥倖跑贏內卷的人,只不過是在合適的時間搶到了坑位,這也是為什麼過來人總勸正在求職的博士們提前佔坑。要知道,碩博隊伍不斷擴張,高校這塊蛋糕顯然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求職需求,而且層次越高的學校內捲化越嚴重。

再者,雖然博士的學歷非常突出,但找到合適的工作也並不容易。

比如專業不對口,博士生辛苦讀書這麼多年,很難跨專業找工作。還有招聘博士生的成本太高,很多企業寧願招收一些代價較低的本科生或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也不想高薪聘請剛剛走出校門的名校博士生。此外,關於科研,目前市場上做研發的太少,博士生缺少施展能力的平臺。

綜上,各種現實因素限制了博士的選擇。

二、職業院校今非昔比

以前提到職業院校,人們總是帶著生源質量差、學校水平低等一些偏見,如今,職業教育早已今非昔比,優質的職業院校超乎人們的認知。

01政策支持——雙高院校、本科層次職校試點穩步進行

近年來,教育部接連發文 ,出臺一系列針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文件政策。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年,「雙高計劃」出臺並落實,遴選出197所「雙高計劃」建設院校,其中高水平學校建設院校56所,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院校141所,由此大力提升職業院校的發展水平,打造引領改革、創新發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

此外,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批15所職業本科試點學校名單,正式開啟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

今年,又有7所職業院校正式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截至目前,已分批建設了22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校。

具體名單如下:

註:湖南軟體職業學院升格後,學校名稱暫定為「湖南軟體職業學院(本科),2020年12月底經教育部測評後,將更名為「湖南軟體職業大學」。圖片為手動整理,如有疏漏,請見諒。

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大大提升了職業教育及其人才培養競爭力,切實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據悉,接下來,教育部將加快研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專業目錄、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專業教學標準等,推動職業教育學位制度建設,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可以看出,教育部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十分重視。職業院校在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將取得飛速的進步和發展。

02前途光明——綜合實力強、發展空間大

「雙高院校」作為職業院校中的「雙一流」,在師資、科研、教學等方便具備紮實的基礎和較強的綜合競爭力。也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不可否認雙高院校的綜合實力遠勝於部分本科院校。

「雙高計劃」項目資金包括中央財政資金、地方財政資金和學校自籌資金,中央財政每年引導資金20餘億元。主要用於: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創新服務平臺、高水平專業群、高水平雙師隊伍,提升信息化水平、國際化水平等。這意味著雙高院校同樣可以為各類人才提供足夠的發展機會和平臺。

在科研方面,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均有高職院校的身影。根據聚焦職教統計,「十三五」期間,192所高職院校獲批372個社科基金項目。可見,職業院校的科研能力在迅速崛起。

人才隊伍方面,部分優質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非常雄厚。以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學院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教學名師4人,「特支計劃」教學名師3人,「珠江學者」9人;「鵬城學者」9人,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60人;廣東省高層次技能兼職教師12人。

這些條件和優勢充分說明,憑著腳踏實地的努力,在職業院校同樣能有所作為。

03待遇優厚——編制、科研經費、安家費等

職業院校給高層次人才的福利待遇非常豐厚,涉及編制、安家費、科研經費、安排配偶工作、子女入學等多個方面,可見職業院校誠意納才之心,以及對高層次人才的優厚待遇。

例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招聘待遇:

安家費標準:博士為30-45萬元;教授40-60萬元;學科帶頭人60-100萬元。

科研啟動經費:教授5-10萬元;博士:3-5萬元。特別優秀的人才根據學院需要可追加科研啟動經費。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待遇:

博士教授安家費80萬起,科研啟動經費5-20萬不等;

享住房補貼,安排配偶工作;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第二次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工資待遇第一條就是:受聘人員納入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工資福利待遇按照國家、省、市及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職校提供的待遇福利解決了無數教師心心念念的編制問題,並且有的職校協調安排配偶工作,讓相關人才入職無憂。

04門檻較低——年齡限制、期刊要求較為寬鬆

本科院校的應聘門檻之高、取得編制之難、年齡限制之嚴讓大批人難以企及、望而卻步。

例如2020年四川農業大學事業編制教師招聘顯示:年齡要求35歲以下,取得博士學位、研究生學歷、發表TOP期刊研究論文等。

圖源:四川農業大學

以上,很多人在年齡上就不符合要求。相比之下高職院校給更多博士人才就業、入職的機會。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顯示:博士研究生40周歲,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放寬至50周歲,為一大批因年齡卡在高校大門外的人開了一條光明之路。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同時,職業院校招聘對成果要求更為友好,一般不強制要求在核心期刊的發文數量,讓應聘的人員不再為此作難。

網友談自己在高職工作的真實感受

首先是進大專(公立、事業編)的門檻:

因為近幾年的碩博擴招,導致碩士學位證的含金量嚴重縮水,五六年前,本科生還可以進大專當老師,而現在進大專已經必須是碩士了,並且趨勢是只有985高校的碩士才能進大專從事教學工作;隔壁的環化生材專業,有好多本專業Top5高校的碩士;在江浙,進國家示範高職院校(傳說中大專中的985)的門檻已經提到了博士。估計,用不了多少年,這種趨勢會全國鋪開。

其次談談薪資:

我在的大專薪資還是比較低的(可能在大專院校中屬於中位數),只有本市就業人員工資的平均水平(50000/年)。年終各種獎金、績效加起來大概會有5-6個月工資的樣子。今年漲了,一年到手大概8-10W左右,加上公積金10-11W左右。

關於假期:

這是最滿意的地方,每年有寒暑假,將近三個多月,而且加上周六周末,法定節假日,每年將近可以休五個月左右!

雖然假期需要備課,但如果你上過兩三遍課之後,基本上就駕輕就熟了。寒暑假就全屬於自己的自由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作為行政崗,或者輔導員崗位的話,可能假期會佔掉一些,但仍會有很長的假期!

看完網友的真實分享,綜合以上高職院校這些優勢,你還在疑惑「博士該不該去高職麼」?

古人云:事有常變,理有窮通。其理在於審時度勢。高職院校如今的發展之勢,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入駐高職既是學校之幸,亦是個人事業騰飛的開端。

三、職校老師的機遇和挑戰

職業院校紛紛引進大量高層次人才,這意味著在師資結構方面,將發生重大調整和改變。高層次人才入駐職校一方面增強了職校的師資力量,提升了師資能力的天花板。與此同時,不可否認,也給職業院校教師帶來很大壓力。

原本職校的教師崗位競爭已經很激烈了,加上外部環境、政策等各種因素變化,導致大批博士也要到職校分一杯羹,就此加劇了職業院校的競爭體系。

這給職校老師們敲響警鐘,老師們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而且,部分職校老師長期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中安於現狀,工作水平穩定,不斷重複,進而自我懈怠,專業能力缺乏漸進式的提升。長此以往,個人若不尋求改變,就要面對落後甚至被淘汰的危機。

如果博士勝在學歷,那職校老師可以取勝的就是工作能力。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

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並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

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

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

定期組織選派職業院校專業骨幹教師赴國外研修訪學。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要求:

提升教師「雙師」素質。

改革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晉升和評價機制,破除「五唯」傾向,將企業生產項目實踐經歷、業績成果等納入評價標準。

到2023年,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佔比超過50%,遴選一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360個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這些政策的出臺,每一條、每一項都與職校教師密切相關。

面對一項又一項要求,一個又一個任務,有人把它當壓力,愁眉苦臉、牢騷滿腹;有人把它當機遇,努力學習,提升工作能力,將每一項工作完成的非常「漂亮」。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個人能力大幅提升。

學無止境,每個人都在學習中成長。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中,職校老師也需要立足當下,學以致用,認清自己的優勢,完善不足之處。不斷更新知識體系,提高個人專業能力,努力成為優秀的「雙師型」教師,成長為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聚焦職教」。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聚焦職教;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聚焦職教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全民編程時代,程式設計師該如何保住飯碗?
    該公司員工為保住飯碗而學習編程知識,可在中國,教育部已下令對2萬名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測了。全民學編程的時代已經來了!在教育部今年公布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中指出,推廣編程教育,推動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的課程,推動大數據、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入應用。
  • 職校生說:好工作不是等來的
    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業後,一部分初中畢業生將到職校學習。讀中職是不是沒前途?我省中職教育現狀如何?未來還將如何發力?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職業院校和相關部門。職校生說:我們很早就明白「好工作不是等來的」在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四川國際標榜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羅青獲得了養老服務技能賽項一等獎。當時,她只是剛從中職學校畢業進入高職院校的大一學生。「學習期間,我已有了很好的職業規劃。」
  • 2021年高職高考開考,846名龍崗職校學生在校參加高考
    據悉,作為廣東省高職類高考考點的深圳市龍崗職業技術學校(下稱龍崗職校),本次承擔了800餘名考生的考務工作。 7日上午7點半左右,龍崗職校的考生們在送考老師的暖心祝福與殷切叮嚀下,陸續進入候考區域。考生與老師彼此擊掌、擁抱,送考現場溫馨感人。為確保做好本次考務工作,龍崗職校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提前著手籌備。學校成立了考點領導小組及考務辦公室,考務辦公室下設考務管理組、試卷保密組等14個職能小組。
  • 博士入職高職學校做老師,哀嘆毫無科研成就感,漸成「廢材」
    這些年,一些高職院校也開始引進博士了,但有些博士進去後卻感到「水土不服」,心生悔意。下面這幾名高職院校老師的講述,可以管中規豹。學校行政比一線教師多,博士去高職會很不習慣,高職不看重論文,你沒有學生可用,沒有科研環境和團隊,呆幾年你的科研就荒廢了。講課肯定不如早入職的,講課比不過,人脈比不過老人,又不看重科,你博士拿什麼和人家比?
  • 談基說市|貝萊德裁員500人,經濟不景氣時如何保住飯碗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何保住飯碗就是很多人都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時,首先我們需要對自己做審視,「我現在的工作是可以被替代的嗎?」 在過去企業裁員多是經濟不景氣,業務無法發展,而現在的環境更為複雜。除了和人競爭,我們還要和機器競爭。
  • 今明兩年高職擴招200萬,高職院校該如何消化?
    擴招不是個輕鬆的任務連日來,記者採訪了重慶多家職校,從去年擴招任務的完成情況看,示範校、優質校的佔比相對較大,許多學校招生爆滿,已經超負荷運轉;而那些經濟欠發達、辦學條件弱、專業設置缺乏特色的院校,則存在「吃不飽」的現象。
  • 職校年輕人
    以江蘇高職為例,全省高職院校多達90多所,生源總體供不應求,所以幾年前就已實現「註冊入學」,亦即「應讀盡讀」,「想讀盡讀」。雖然招生的大門是敞開的,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把孩子送到職校來,事實上,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集中在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而且集中的程度越來越高。當經濟增長放緩,就業市場遇冷的時候,他們便成為首當其衝之人。
  • 職校只能招到低分生?山東今年2.4萬達到本科線考生入讀高職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8日,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在教育部發布會上透露,今年山東省高職錄取的36.8萬人中,2.4萬人達到本科錄取分數線。鄧雲鋒還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山東全省中職招生錄取44.4萬人,比上年增加10.8%,2.5萬人超過普通高中分數線;高職錄取36.8萬人,2.4萬人達到本科錄取分數線。「以前,一些地方出現了普職比不斷拉大的情況。通過一系列改革,山東普職比大體相當,職校招收低分生難題開始逐步得到破解。」
  • 服務終生學習,職校打破「圍牆」了嗎?
    過去的一年裡,這一道道難題答得如何,值得我們去盤點,從而進一步思考:職業教育的發展,能否幫助勞動者普遍實現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當職業教育變得優秀起來,能不能些微緩解下普遍瀰漫的教育焦慮?   疫情下,   職校生就業還好嗎?
  • 劉瑜:我認識大量平庸得令人髮指的文科博士
    劉瑜,著名學者、作家,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後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政治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昨天給以前一個老師打電話,給以後回國教書探路。談話期間,老師不斷蹦出這樣的詞彙:「每年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數量」、「教學量」、「基本工資」、「外出講課工資」、「評職稱規則」、「項目申請」、「五年考核」……我突然兩眼一抹黑:這就是我要過的生活麼?一層層的套子,不斷地往裡鑽?總有一種衝動:老子去做自由撰稿人算逑了。
  • 共促高職中職一家親!金職院「螢火蟲·萬裡行」圖書漂流走進九峰職校
    活動現場匯集了讀書分享、圖書漂流、傳統文化藝術展演、八婺史實問答等多項內容,來自金職和九峰的師生歡聚在一起,浸潤書香感受閱讀的魅力,閱讀分享傳遞交流互動的溫情,共同營造「高職中職一家親」的閱讀氛圍。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特別設置了博士講堂、優秀校友回訪等講演環節,豐富的講演內容深深吸引了在座的九峰學子。
  • 中考成績不理想,上不了普高,上職校真的沒前途嗎?
    最後通過高職高考上了一所滿意的高職院校,一樣實現了自己的學業目標。這些孩子通過各種升學渠道進入了高職院校之後,往往都能大放異彩,不僅自考了本科研究生,還通過過硬的專業本領,進入了有影響力的上市公司工作。雖然這樣的學生不多,但是,這也反映了職業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成才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 讀職校也能考上重點大學
    該校555人參加高職考試,上線率達95%,其中本科上線36人。其中,財會專業的金立人同學、機械專業的毛旭超同學更是以662、656的高分分列全省高職單考單招頭名。  中考落榜生成村裡高考佳話  「媽媽,我考上浙江師範大學的本科機械專業了。」
  • 職校生求職困惑:我的實操技能,「雲招聘」看得見嗎?
    【來源:工人日報】受疫情影響,高職院校畢業季的節奏被打亂,春季招聘也被搬到了線上。不同於普通高校畢業生,職校生就業更要靠實操能力的展示,「雲招聘」其效果自然不如見見面。 面對招聘方式的改變,不少職校舉全校之力為畢業生提供服務。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疫情下,職校生就業還好嗎?
    受疫情影響,高職院校畢業季的節奏被打亂,春季招聘也被搬到了線上。不同於普通高校畢業生,職校生就業更要靠實操能力的展示,「雲招聘」其效果自然不如見見面。  面對招聘方式的改變,不少職校舉全校之力為畢業生提供服務。
  • 瀋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圓滿收官:讓職業技能成為職校生「最大本錢」
    該校物流賽項領隊老師欒銳也表示:「以賽促學,經過大賽打磨的尖子生,對學校專業提升影響巨大,帶動全年級學生整體水平提升。」2020年,瀋陽職業院校新批22個專業,包括物聯網、3D列印等9個專業對接城市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大賽也有針對性地增加了這些專業的賽項。
  • 2020年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滿意度排行榜出爐!
    2020年是風雨兼程的一年2020年是同舟共濟的一年這一年誰是最受學生認可的職校?對一所學校更真實的評價,更全面的了解,更熟悉的認知莫過於在學校裡學習、生活、奮鬥著的學生們。聚焦職教統計發現,有1171所高職高專院校榜上有名。我們據此得出2020年高職高專院校滿意度排行榜。看哪些職校的滿意度最高,最受本校學生好評!
  • 職校生實習困境 學生如何避免淪為廉價勞動力
    實習崗位如果不與教學目標相吻合,就是「偽實習」,學生很可能淪為廉價勞動力隨著職業院校又一屆學生進入實習季節,職校生實習的問題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6月4日,本報刊發《職校生實習挑動了社會哪根敏感神經》一文,以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與校方在實習教學中的認識分歧為例,報導了社會對職校生實習的關注和職業院校在實習教學中遇到的困惑。有評論認為,社會對職校生實習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權益維護上:是不是在實習崗位上充當廉價勞動力,是不是真的在實習中學到職業技能。
  • 讀中職,照樣考重本、讀博士、拿國獎、拿高薪!
    宜賓學院藝術與產業設計學部的老師王潔,是國家第一批風景園林專業博士。追溯她的成長道路,發現她從高中時代選擇宜賓市敘州區柳嘉職業技術學校開始,就堅定了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這也是她成長路上最關鍵的因素。這一次是在高職,不過她的體會和以前中職一樣: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優勢,就是教會學生給自己做職業規劃,即使有的學生沒有繼續深造,選擇了馬上就業,也能做到不浪費工作機會,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2010年,王潔考上農大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緊接著,碩博連讀,期間參與了許多重量級的課題研究。去年,她被家鄉「竹文化」產業發展態勢吸引,來到宜賓學院做了專業老師。
  • 這所職校一個班11人一次過
    據學校老師介紹:「這次CET4考試是中策職校的第一次嘗試,源於中高職銜接(3+2)合作院校——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個邀請。邀請是突然的,初期是迷茫的,結果是喜人的。」回應質疑 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有人質疑中職學校用普通本科的要求來套自身的發展,我想,對於中策職校來說,這是不存在的,學校的一貫理念是,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教務處潘老師告訴我們。潘老師指出,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並不是粗暴地套用大學培養方案,而是中策職校結合自身特色為學生提供的更多一個選擇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