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23(學業與興趣愛好)

2020-08-29 紅爐煮雪親子教育

小歡喜》中三個主要家庭的孩子各有自己的愛好,喬英子喜歡樂高玩具,方一凡喜歡打遊戲和動漫,季楊楊喜歡開賽車。當高三年級分班考試成績出來後,面對學業,三個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也都有著不同的態度。

宋倩明確要求喬英子在高考之前不允許碰樂高玩具,高三期間所有精力都要放在學習上。所以後來喬英子收到喬衛東送的樂高星球大戰後,雖然非常驚喜萬分,但也不敢帶回家。

童文潔在知道方一凡考了全年級倒數第一後,立刻決定從方一凡的興趣愛好下手,將所有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全部收掉,要讓方一凡集中心思在學習上。

季勝利在知道季楊楊考得不好後,表現得較為冷靜,分析了問題根源,同時也沒因此要封殺季楊楊的興趣愛好,還堅持和劉靜一起體驗季楊楊鍾愛的賽車激情。

我記得自己上中小學時非常貪玩,特別喜歡打遊戲,甚至連高考的前3天也天天到遊戲廳玩,但感覺對學習的影響並不大。有時在學校一天學習下來,身心疲憊,放學路上去遊戲廳玩一把遊戲,舒緩一下壓力,回家繼續學習時反而狀態更好。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我進初中重點班之前,身邊一起玩得要好的同學有一部分成績墊底,而我卻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在我看來,學業與興趣愛好並不是一定是相互矛盾不可調和的,需要家長有一個客觀的分析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應對手段。

一是當興趣愛好能成為學習動力時,應積極支持,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小歡喜》中喬衛東花大價錢給喬英子買了樂高的星球大戰,小夢看了有些嫉妒,喬衛東就解釋道這有可能是讓喬英子實現航空夢的助力劑,雖然小夢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些牽強,但實際上不可否認的確會有這樣的效果。

中國家長對待孩子的興趣愛好特別喜歡與學習成績掛鈎,凡是提高不了學習成績,或不能起到加分效果的,往往都被視為與學習無關的興趣愛好而被排斥。這種考量固然與中國小升初、中考、高考的錄取標準有關,但從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上來看,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傷害他們的求知慾望,大大挫傷他們探索未知的渴求。為什麼中國學生中有相當比例一進入大學後就不願再努力學習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之前一直是被迫學習,放棄了很多自己的興趣愛好,根本沒有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而進入大學後,由於沒有了升學壓力和家長的管教,就很容易喪失學習的動力,再加上出於補償心理,加倍迷戀過去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就更加無心學習。

因此,孩子的興趣愛好如果能促發探知欲,家長應予以一定的支持,給予孩子適度的自主時間,有條件的話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去摸索,讓孩子提前感知相關的知識和科技,促使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當孩子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後,學習的主動性也會隨之提高,這樣的興趣愛好就能成為學習的助力劑。

二是當興趣愛好成為人生職業追求時,應合理引導,與孩子一起規劃好學業和興趣愛好之間的關係。《小歡喜》中的季楊楊把韓寒視為偶像,立志要當一名賽車手。一開始,季勝利並不贊同自己兒子的想法,鬧得父子關係緊張。後來,季勝利為了緩和緊張的父子關係,決定親自體驗一下賽車,之後還和季楊楊談論起開車技巧,相當於理解和認可了兒子的理想追求。

中國孩子的人生職業規劃往往比較滯後,一般都是在報考大學時以及大學畢業後才會思考,而在高考前家長一般都會告訴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生長,就容易對未來的人生產生迷茫,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今後自己到底要幹什麼。就如《小歡喜》中的4個孩子,學習成績最差的是方一凡,而方一凡也是4個孩子中一開始唯一沒有明確志向的。林磊兒立志要考上清華大學物理系,喬英子對航空航天領域特別痴迷,就連季楊楊也是一心想當賽車手。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有冒出各種人生理想,家長在此時不要嫌棄孩子的想法太多或不切合實際,直接打壓或抹殺。最合適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並和孩子一起來探討能否以及如何去實現這樣理想,列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說清楚學業對他們實現理想所起到的作用,讓孩子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三是當興趣愛好只是為了獲得空虛的滿足感時,應及時介入,幫助孩子從學習進步中找到自尊。孩子天性都貪玩,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別愛玩電子遊戲,家長要知道,孩子玩遊戲一般有三種心態,一是體驗式,二是減壓式,三是沉溺式,如果是前兩種情況,那麼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孩子陷入第三種狀態。沉溺於遊戲中的孩子多半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著不盡人如意的地方,比如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條件不好等,在遊戲中得到的滿足正好可以彌補現實生活中的遺憾,《小歡喜》中的方一凡愛打遊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學習成績靠後,而玩遊戲既能證明自己能力並不差,又能獲得一些朋友的敬佩,所以就沉陷其中。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問題,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優點和潛力,一步一步地樹立信心,對他們學習上的進步要充分肯定,逐漸將從遊戲中的獲得感轉移到學習進步的成就感上來,這樣就可以從遊戲中慢慢地解脫出來。

這次就講這些,後面我還會選取《小歡喜》中具有代表性的劇情橋段,系統解讀對親子教育方面的個人看法。我是《今日頭條》上的「紅爐煮雪親子教育」,也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親子溝通培訓師,希望今後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親子教育等方面的話題。

相關焦點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14(讓家庭生活有儀式感)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就曾做過一個關於家庭儀式感的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有74.3%的人感覺家庭的儀式感越來越淡漠了。究其原因,有61.5%的人認為,是儀式教育的缺失,導致很多人不了解儀式感的內涵。就如《小歡喜》中的季勝利自稱是為了響應倡議,心裡還覺得這是年輕的東西,顯然也沒有接受過儀式教育。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15(親情絕不是相互取悅)
    為什麼母女關係猶如過山車、冰火兩重天,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這本是一場母女互相取悅的行為,雙方都想討得對方的歡心,一旦發現事與願違,自然就會心中不悅。宋倩和喬英子這對母女算是比較典型的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孩子由母親一方單獨撫養,雖然看起來,宋倩是在《小歡喜》三個家庭中為孩子付出最多的家長,喬英子也十分明白母親的付出和犧牲,但母女倆從未向對方敞開心扉,都是在尋求著一種妥協。
  • 從《小歡喜》看親子教育-27(拉近親子關係的談話技巧)
    為了改善父子關係,季勝利用足了心思,通過一番對話,迅速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算得上親子溝通教科書式的案例,非常值得家長參考。這一系列小動作季勝利都看在眼裡,但他沒有發作,在點吃的時,說自己不知道什麼好吃,讓季楊楊來決定吃什麼。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18(孩子是原生家庭的縮影)
    方一凡雖然出身於一個普遍的市民家庭,但方家是一個充滿愛、關係和睦的家庭,三個人之間相愛相助,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方一凡從小便收穫了滿滿的幸福在這種家庭生活,如果屈服了,就形成討好型人格(關於討好型人格的話題我後面還會專門講述),如果承受不了了,遲早會做出過激行為,而劇中喬英子就險些跳海自殺。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12(家長如何排減育兒焦慮)
    首先,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長和不足,作為家長,要非常清楚自己孩子的特點,特別是知道他們到底擅長什麼,興趣愛好又有哪些,再結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制訂一個適合孩子自身的發展目標。如果目標訂的過高或偏離了理想,則必然導致家長或孩子至少一方陷入苦惱之中。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16(威權家長只能換來雙輸)
    這次季勝利責罵季楊楊,與我在第4篇專門講述的童文潔在車內訓斥方一凡相比,兩個家長都是在發洩心中的怒火,不過季勝利更是拿出了一副威權的樣子,絲毫不給季楊楊解釋的機會,並橫加指責他的興趣愛好有些家長,特別是一些父親脾氣火爆,一衝動起來處理問題簡單粗暴,極易讓親子關係處於緊張狀態。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季勝利與季楊楊的這次父子對話,看看家長在處理類似問題時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20(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
    美籍華人沈群曾對在美國發生的一起家庭事件評論道:當你生出一個孩子時,你可要清楚了,那個生命不屬於你,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首先屬於他自己。這種觀點可能很多中國家長都不太接受,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屬於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中國有句古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21(以正確的心態看待名次)
    《小歡喜》第7集中,高三年級分班考試成績出來了,剛來的林磊兒出人意料地拿到了全年級第一,喬英子排名第二,而季楊楊和方一凡則位列最後兩名估計喬英子以前經常是全年級第一,所以這次名次出來後,回家見到宋倩時心情有些忐忑不安,宋倩故裝輕鬆地說了幾句安慰和鼓勵的話,讓喬英子算是放下了心。
  • 從《小歡喜》看親子教育-26(解決親子夙願衝突的科學方法)
    《小歡喜》第11集中,有一個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麻煩事,那就是當家長和孩子的夙願有衝突時,該如何處理。這三種處理方式都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對孩子也會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威權式家庭,孩子長大後要麼非常叛逆,要麼少有主見。前不久廣西南寧發生的黃某陽殺害父母案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24(孩子不是家長人生的唯一)
    如果父母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唯一,為了孩子甚至屏蔽掉自己的社會圈,放棄掉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孩子是否快樂作為自己是否快樂的標準這時候,孩子要承擔起的是父母和自己的雙重人生,而且不能失敗,否則就會覺得對不起父母的犧牲和付出,試問有哪個小孩願意從童年開始就承受如此之重。這樣的親子關係,已談不上溫馨,本應幸福甜蜜的親情逐漸發生扭曲,直至彼此之間只有壓力和相互折磨,就像宋倩和喬英子母女之間總是好好壞壞,一方隨時都有可能突然被引爆。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19(對孩子物質獎勵適可而止)
    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學生在第二階段很努力地答題,而在第三階段,興趣減弱,而無獎勵組的學生,有更多人在休息時間努力解答。這個結果表明,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在外在報酬和內在報酬兼得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強工作動機,反而會降低工作動機。人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德西效應」。
  • 從《小歡喜》看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13(親子交流不是做思想工作)
    在我認為,家長與孩子的親子交流根本就不是做思想工作。如果家長抱著這種態度,那麼親子交流一定無法有效進行,因為做思想工作和親子交流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一是做思想工作往往是上級對下級,而親子交流則要求家長必須放下身段,與孩子平等溝通。
  • 從《小歡喜》看親子教育-25(學霸和學渣能否相互影響)
    《小歡喜》第11集中,為了能讓方一凡和林磊兒上學近一些,節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休息,童文潔來找宋倩租書香雅築的房子。宋倩手上只剩有一套兩室的小房子,這就意味著如果搬過來住,方一凡和林磊兒就在合住在一個房間裡。
  • 家庭智慧雲學堂,親子溝通「心」探索
    由中共福田區委宣傳部、福田區婦女聯合會、福田區教育局共同主辦的「親子溝通 從『心』開始」——2020年福田區家庭智慧雲學堂(福娃福爸福媽有話說)本期直播圓滿結課,總在線觀看人數共達到75萬人次,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
    本次調查將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因素劃分為顯性因素(主要包括物質經濟類有形的、可量化的投入)和隱性因素(包括家庭氛圍、親子關係和家庭文化娛樂行為等無形的、不易量化的,但會間接反作用於小學生學業的因素)。調查發現,家長現階段最關心孩子的方面從高到低依次為:健康安全(65.95%)、習慣養成(55.47%)、日常學習(53.58%)、人際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養成(28.09%)、興趣愛好(19.47%)、情緒情感(11.93%)。
  • 兒童的興趣愛好與成才
    【財新網】(專欄作家 愛德華·霍夫曼)你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興趣愛好嗎?精通某項運動或彈奏某種樂器?許多年來,比起一些更為顯著的方面,如學業成績和家庭關係處理,心理學家一直將興趣愛好看作對兒童發展影響甚微的因素。然而,這種觀點正在急劇發生轉變。
  • 《狗十三》:面對家庭關係中的親子衝突,我們該怎麼辦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2018年公映的《狗十三》是一部青春題材電影作品,反映了一位13歲青春少女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的成長淚痕與心靈陣痛,展現了長輩對於「聽話」、「懂事」、「長大」的迫切呼求與孩子真誠、友善、單純的心性之間的矛盾衝突。
  • 2019年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及分析建議出爐
    同時注重監測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校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學校因素包括教師專業能力、教師教學效能感、教師創新素養、師生關係、學生同伴關係等,家庭因素包括家長教育方式、家校合作情況、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親子關係等。
  • 興趣愛好關係一生,莫可等閒任性
    很多人都覺得興趣愛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天生的,喜歡啥就幹啥。不幹預,不打擾,儘量滿足就行了。尤其是對於一些愛好,更是鼓勵:比如愛看書閱讀。看書閱讀增長知識,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開卷有益,多多益善。這些毫無疑問,如果是正常的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確是有益無害的。但看什麼樣的書?對思想進步有幫助,則大有區別。
  • 培養女孩的多種興趣愛好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正文培養女孩的多種興趣愛好 2011-10-11 15:08 來源:搖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