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人說,愛情最舒服的狀態應該是兩個人互相取悅對方。但我還要補充一句,親情靠的絕不是相互取悅。
有一個講述夫妻相愛的故事,一對小夫妻彼此非常恩愛,晚上經常結伴出門散步,每當路過一家咖啡廳時,妻子總會買兩杯咖啡,一杯給自己,一杯給丈夫。每當路過一家燒烤店時,丈夫總會為妻子點上幾串烤腸。後來有一天,丈夫突然對妻子說,其實我不喜歡喝咖啡。妻子很驚訝地問道,我們以前談戀愛時,還是你給我推薦的這家咖啡店啊。你那時經常約我到這家咖啡店來,每次你都是點這個口味的咖啡,怎麼你現在說不喜歡喝咖啡呢?丈夫回答道,那是因為我剛認識你的時候見過你幾次手裡拿著咖啡,猜測你比較喜歡喝,於是特意打聽到這家咖啡店不錯,就約你到這裡,而我自己根本不喜歡喝,只是想讓你高興。妻子聽了後非常的感動,原來丈夫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始終委屈著自己。他們倆說著說著,正好走到了燒烤店,丈夫趕緊說,我給你去買烤腸吧,妻子這次攔住了丈夫,對他說,以後我也不吃了,我不喜歡吃燒烤,只是以前陪你和你的朋友來這裡時,不想掃你們的興說自己不吃,看來看去也就烤腸還能勉強接受,所以就說只愛吃個。丈夫聽了後也大為感動,兩個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這個故事我第一次看到時還沒結婚,當時還很羨慕這對小夫妻,覺得彼此這麼珍惜對方,平時在一起一定過得很幸福。可到了現在再看類似的故事,心中想的卻是這樣的過法實在太累了。特別是當愛情逐漸轉化為親情後,這種互相取悅的方式反而會成為彼此溝通交流的障礙,讓對方產生誤會,甚至造成矛盾,親子之間也是這樣。
《小歡喜》中宋倩與喬英子的母女關係有時就會如此,在第4集中,宋倩因填寫心願氣球不歡而散的事,覺得有些愧疚,就主動邀喬英子一起去看電影放鬆一下,正好《碟中諜6》正在熱映,就商量著選這部電影。喬英子在前一天已經和方一凡等看過了,但知道母親特別愛看阿湯哥出演的碟中諜系列電影,為了讓其高興,就答應了下來。
在觀影過程中,喬英子說漏了嘴,讓宋倩知道女兒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了,隨即生氣地離開了電影院。喬英子趕緊追了出去,宋倩惱怒地問道,既然已經看過了,何必再看一場浪費時間。喬英子說是想讓宋倩高興,但宋倩說出來看電影是要讓喬英子高興。
宋倩氣急敗壞地堅決要走,看到母親這樣,喬英子哭泣著繼續強調她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宋倩高興。
宋倩扭頭絕情地回了句:「我不用!」決然地丟下喬英子一個人走了。
喬英子站在那裡一邊流淚,一邊感嘆道,想讓宋倩高興怎麼就這麼難。
一次原來挺好的安排,轉眼就成了一場激烈的親子衝突。為什麼母女關係猶如過山車、冰火兩重天,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這本是一場母女互相取悅的行為,雙方都想討得對方的歡心,一旦發現事與願違,自然就會心中不悅。
宋倩和喬英子這對母女算是比較典型的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孩子由母親一方單獨撫養,雖然看起來,宋倩是在《小歡喜》三個家庭中為孩子付出最多的家長,喬英子也十分明白母親的付出和犧牲,但母女倆從未向對方敞開心扉,都是在尋求著一種妥協。宋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喬英子,她也知道女兒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但為了實現她確立的高考目標,她極力幹預和主宰喬英子的一切,完全剝奪掉喬英子除學習外的其它任何需求,為了讓喬英子更「懂事」「聽話」,她有時也會試圖討女兒的歡心,讓女兒能更好地服從自己。喬英子對宋倩的態度非常矛盾,一方面,她知道母親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自己,也想報答母親;另一方面,她又從心裡非常牴觸母親不尊重自己,把意志強加到自己頭上。她無法向母親傾吐心聲,特別是宋倩經常口口聲聲地向她強調自己所做所為到底是為了什麼,在這種重壓下,為了能讓母親得到些寬慰,她只能通過努力學習和平時的一些舉動,讓宋倩也能開心一些。
於是母女之間變得非常「客氣」,小心翼翼的相處,琢磨著如何能讓對方開心,結果就是親子之間缺乏坦誠性和真實性。雙方都以自己的主觀臆斷來投對方所好,內心卻積累著越來越多自以為是的忍受。喬英子在這種環境下生長,最終只能變成抑鬱或討好型人格(關於討好型人格,我後面還會以《小歡喜》中的一個片斷來詳細講述)。
聯繫到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家長滿懷歡喜和期待地將自己所認為更好的東西留給孩子,但卻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和喜愛。有多少父母自認為足夠了解孩子,但其實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為孩子決定好一切,卻忽略了給孩子選擇權。又有多少家長明知自己的要求孩子無法接受,卻沒耐心溝通強壓下去,心有愧疚後就只好去討好孩子,可當孩子一旦表露了不滿情緒,又立刻翻臉訓斥孩子,這種反覆無常的做法,既折磨孩子,也折磨自己。所以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最關鍵的基礎還是充分的溝通交流,相互尊重和理解,而不是靠互相討好來維持面上的關係。
如何避免親子之間不正常的相互討好現象,這就要求家長要能隨時觀察分析出原因,並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一是出現家長主動討好孩子的情況時。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家長對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或要求孩子完成自己的心願,出於補償,想討孩子高興,以此讓孩子更順從的接受賦予的任務。也有因家長的過錯導致孩子受挫,家長自責而安慰孩子。在這些情況下,家長要主動詢問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當親子需求有衝突時,要與孩子一起協商解決的辦法,最終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不能避重就輕,企圖以討好孩子的方式迴避解決主要矛盾。
二是出現孩子主動討好家長的情況時。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孩子做錯了事,或是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還有就是想讓家長幫助實現其某個想法。對於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弄清孩子的真實意圖,不要以為孩子這是聽話懂事的表現。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儘量予以滿足,對孩子的無心過錯大度予以包容,對孩子的努力付出充分予以肯定,幫助孩子卸掉過重的心理負擔,讓孩子明白討好家長還不如主動向孩子袒露心聲。這樣,更能讓親子關係得到升華,而不是靠相互取悅刻意營造表面的和諧。
這次就講這些,後面我還會選取《小歡喜》中具有代表性的劇情橋段,系統解讀對親子教育方面的個人看法。我是《今日頭條》上的「紅爐煮雪親子教育」,也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親子溝通培訓師,希望今後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親子教育等方面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