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

2020-12-13 中公教師網

一、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

20世紀最有影響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從出生到成人的認知發展不是一個數量不斷增加的簡單累積過程,而是伴隨著同化性的認知結構的不斷再構,使認知發展形成幾個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時期或階段。他認為邏輯思維是智慧的最高表現,因而從邏輯學中引進「運算」的概念作為劃分智慧發展階段的依據。這裡的運算並不是形式邏輯中的邏輯演算,而是指心理運算,即能在心理上進行的、內化了的動作。經過一系列的研究與演變,皮亞傑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一)感知運動階段(0~2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初生的嬰兒,只有一系列籠統的反射。隨後的發展便是組織自己的感覺與動作以應付環境中的刺激,到這一階段的後期,感覺與動作才漸漸分化為有調適作用的表現,思維也開始萌芽。

(二)前運算階段(2~7歲)

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各種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別是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使兒童日益頻繁地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但他們的語詞或其他符號還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維仍受具體直覺表象的束縛,難以從知覺中解放出來。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有如下主要特徵: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但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思維不具有可逆性等。

(三)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因而能夠進行邏輯推理。其標誌是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恆。所謂守恆,是指兒童認識到客體在外形上發生了變化,但其特有的屬性不變。這一認識的根本原因是兒童已經能夠同時考慮到問題的多個維度。這個階段的兒童還能憑藉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這一階段的兒童的思維仍需要具體事物的支持。

(四)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

二、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係

(一)認知發展制約著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皮亞傑認為,學習從屬於發展,從屬於主體的一般認知水平。所以,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都應研究如何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提出既不超出當時認知結構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富有啟迪作用的適當內容。例如,只有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才能獲得純粹以命題形式呈現的概念和規則,而大多數小學生並未達到這一發展水平,即使一些學生在某領域達到這一發展水平,在其他領域也不一定能達到,因而小學生學習抽象概念和規則,仍需要具體經驗的支持。

(二)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皮亞傑的研究企圖揭示在無特殊訓練條件下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並未考慮專門教學的影響。從一般發展的觀點看,這種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皮亞傑的發展階段看成是固定不變的或不受教育影響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適當的教育訓練來加快各個認知發展階段轉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學內容和方法得當,系統的學校教育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認知發展的作用。

(三)關於最近發展區

蘇聯傑出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如兒童已經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規則。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間的過渡狀態。這一理論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於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到仍處於形成狀態的正在發展的過程。所以,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走在發展的後面,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前面,並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第二節: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係14湖北大學前,14畫北簡,16天津簡,17肯島大學篇,1夏ら皮大學簡,18閩南論1.提供活動為了增進學生的活動經驗,教師要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豐富的、2.創設最佳的難度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通過不平衡來促進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製造些使學生產生認知不平衡的問題,以促使他們的認知發展。
  • 《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原創:山居背景:皮亞傑使用數理邏輯分析兒童認知的起源與發展,從而建立「建構主義發展理論」。兒童認知發展的機制:觀點:主體(兒童)與客體(環境)通過動作完成相互作用,完成的相互作用反過來促進兒童心理發展。動作的本質是主體(兒童)對客體(環境)的適應。圖式是主體(兒童)對環境做出適應的認知結構。
  • 魯子問:信息化英語教育促進認知發展的建議
    在第三屆英語教育信息化應用名師優課展示研討會上,魯子問就:「信息化英語教育促進認知發展的建議」作了一場專題報告。②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與認知。③ 教育信息化促進認知的發展。一、教育信息化與信息化英語教育魯子問指出,教育是為未來培養人才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若僅用昨天的方法培養今天的學生,會影響與阻礙學生未來的發展。
  • 教師考試: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基本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以及教師資格證考試中都是重點內容,。這部分內容需要學生牢記的。下面中公講師為廣大考生解析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1、建構主義發展觀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教師資格考試中很少能涉及到,但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可能以選擇題的方式來考查。
  • 教育心理學——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學生的認知發展與教育知識無論是在各省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中應以全題型備考,客觀題經常會考到前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主觀題以簡答題和論述題為主,因此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既是重點也是難點。下面老師將和大家分享這一知識點。
  • 《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之「認知發展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教師網發布:《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之「認知發展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認知發展理論主要有皮亞傑和維果斯基兩大心理學大咖的貢獻。
  • 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
    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發展追蹤項目在富新學校調研 2020年11月11日 09:00:49 來源:四川新聞網
  • 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
    一認知發展的實質認知發展的實質就是適應的過程,兒童的認知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圖式:指兒童用來適應環境的認知結構,是一個有組織的、可重複的行為或思維方式。是圖式的質變過程,使兒童認知能力達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順應間的均衡,兒童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其認知結構,實現認知水平從低級到高級發展。二認知發展階段: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之「認知發展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教師網發布:《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之「認知發展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縱觀整個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部分,他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   (一)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在這個理論中,皮亞傑提出了四個概念和四個階段。   1、四個概念:圖示、同化、順應、平衡
  • 讀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隨感
    寒假伊始,工作室的小夥伴們共讀《當代教育心理學》,分章節錄視頻課件導讀,撰寫讀書隨筆。我讀了這本書的前面一小部分,最感興趣的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從發生認識論的視角對兒童的認知發展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形成了極具影響力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他認為,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表現出不同質的4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 牛三平:通才教育是目標教育更符合學生發展需要
    「其中,歐美的通識教育除了關注學生的價值觀以外,並不關注學生的就業問題,因此,與關注就業的專業教育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而通才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價值觀教育,而且關注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通才教育和專業教育能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此外,通識教育是一個理念,涉及到本科教育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只是一個過程教育。
  • 智能教育時代認知負荷理論發展、應用與展望——「第十一屆國際認知負荷理論大會」綜述
    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成熟,教育領域成為智能技術應用的重要場景,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變革也成為重要的時代命題。目前認知負荷理論在智能教育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移動學習、遊戲化學習、沉浸式學習、基於計算機的模擬學習等方面。未來認知負荷理論應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理論模型,並將其運用到以智能技術為依託的複雜學習場景中,同時應充分利用腦科學和大數據技術來完善認知負荷的測量技術和方法。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
    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部分,主要以客觀題和簡答題的形式來備考。並且重點掌握其發展理論的基本內容部分。首先,皮亞傑的主要觀點為:人類主要通過動作來獲取知識,通過動作來感知外界並且動作是思維的基礎。我們都知道,在人類的兒童時期,喜歡抓取身邊的物體,並且放在手中不斷的擺弄。這一動作並不是無意義的,兒童正是通過這一動作來認識這些物體。
  • 【教育家】讓·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擺脫了遺傳和環境的爭論和糾葛,旗幟鮮明地提出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即心理發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皮亞傑認為智力是一種適應形式具有動力性的特點。隨著環境和有機體自身的變化,智力的結構和功能必然不斷變化,以適應變化的條件。
  • 張志敏:喚醒學生內在的認知,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教師更應關注的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特別是喚醒學生內在的認知。教學的目標指向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學生掌握知識點,那就比較膚淺了。下課鈴聲響了之後,不應該是句號,而應該是省略號和問號。老師在課後留給學生的不單單是鞏固知識的作業,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內在認知,讓學生能夠思考今天課上所獲得的知識對完善自我的認知結構有何意義。
  • 淺析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皮亞傑認為,每一個認知活動都包括一定的認知發展結構,它們是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認知發展制約教學內容和方法,制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選擇,會對個體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在教學中,各門具體學科的教學都應該研究如何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階段,並提出適當的目標。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大量研究表明,通過適當的教育訓練來加快各個認知發展階段轉化的速度是可行的。
  • 考研教育綜合筆記——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所謂的認知發展理論就是:圖式——同化——順應——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個體發展是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日益複雜的環境而達到平衡的過程。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有:①成熟,②練習與習得經驗,③社會性經驗,④平衡化。
  • 作為教師,自己的個人經歷和認知可以用來教育學生嗎?
    但是這也不經讓我們想起一個老調常談的問題:作為教師,自己的個人經歷和認知可以用來教育學生嗎?還是僅僅以書本知識來教育學生就可以了。顯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教師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絕不可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而且還需要言傳身教的多種教育。
  • 教師招聘點——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與教育
    皮亞傑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他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的「發生認識論」,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認知發展觀,並對教育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同時,皮亞傑對心理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並提出了建構學說。
  • 課堂教學目標,符合學生認知與思維規律,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課堂教學目標,符合學生認知與思維規律,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教學目標。思維能力是人的各種能力的核心,課堂教學依然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主渠道,而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之「魂」,它既是課堂教學設計的起點也是歸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導向的一系列設計、實施、達成的活動過程,「以目標為本」的課堂教學過程觀早已被人們所認可。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依託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