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翻譯中的人稱泛指及漢語句式問題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張明權

本期點評專家:張明權

譯題一:Is gossip good for you?

"If you can't say something good about someone, sit right here by me," Alice Roosevelt Longworth, a self-proclaimed "hedonist," used to say. But it seems the greater pleasure comes from more temperate gossip.

New research finds that gossiping can be good for you - as long as you have something nice to say.

In a presentation in September, Jennifer Cole, a social psychologist, and Hannah Scrivener reported results from two related studies, both of which demonstrate that it's in one's self-interest to say "So-and-so's second husband is adorable" rather than "She married that lout?"

參考譯文:

八卦豈無益?

Alice Roosevelt Longworth自稱「快樂至上的人」,她的名言是:「你要不會說人好話,乾脆什麼也別說。」然而適度的八卦似乎能給人更大的快樂。

新的研究表明,只要說的是好話,八卦也能變好事。

在九月的一次會議發言上,社會心理學家Jennifer Cole與學者Hannah Scrivener引用的兩項相關研究成果一致證明:同樣是八卦,誇獎別人二婚丈夫「可愛」,比罵人家「豬頭」,更利自己身心健康。

雖然英漢語言在人稱代詞的數量上差異不大,但在具體文本中,代詞的使用卻存在很大差異。英漢對比研究表明:「英語傾向於多用代詞,特別是人稱代詞,漢語傾向於重複名稱、人名或稱謂,避免在容易混淆的上下文中交替地使用不同的人稱代詞(劉宓慶語)。」因此,在英譯漢時,不恰當的套用英語的代詞,容易造成譯文的拖沓、累贅,不利於準確表達原文的含義。學界對英語代詞漢譯的關注,多集中在英語第三人稱代詞的漢譯處理上,對其他人稱代詞的翻譯問題,特別是英語第二人稱you做泛指代詞使用的研究很不夠。然而,在很多英語文本中,第二人稱代詞you經常用做泛指代詞,特別是在非正式文體中,you(偶然使用we或they)常常作為泛指代詞代替one或者與其交互使用,初學翻譯的人對此往往缺少關注,帶來譯文拖泥帶水、句式生硬、思想表達不暢等問題。

本期譯題一和二中,多次使用了you, one, we等泛指代詞,在翻譯的時候,可以儘量考慮省略,這樣譯文才能順暢地道,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必須說明的是,這樣處理並非反對翻譯中的異化手段,翻譯異化處理的目的一般局限於向目的語文本輸入實義詞彙,作為功能詞的代詞的輸入是很少見的,即便是現代漢語模仿歐洲語言創製代詞「她」和「妳」,也不涉及文本中代詞的使用數量問題。

在對文意的理解上,這段文字也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一個原因是Alice Roosevelt Longworth的引言中的say something good不是教人「八卦」,是教人不會說好話就保持沉默,文中sit right here by me的意思是「坐到我身邊來,別亂說話」,這也可以從引言的另一個版本中看出(If you can't say something good about someone, don't say anything at all)。正因為如此,下文才使用了轉折詞but,目的是引入本文探討的話題,「適度的八卦是有益的事情」。

說實在的,Alice按今天的標準就是一個「腐女」,她是老羅斯福總統的長女,長期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說起話來也是口無遮攔,所以她說這句話充滿了反諷,請看她另外的雷人話語:My father always wanted to be the corpse at every funeral, the bride at every wedding and the baby at every christening.

在詞彙方面,首先gossip一詞的翻譯多種多樣,這裡涉及詞義的褒貶問題,譯者需做出慎重選擇。實際上,gossip一詞同時具有貶義和中性兩種語義色彩,這也是很多英語單詞的特點,還有一點就是作者在這段文字中,是想改變人們認為gossip總是壞事的觀點,gossip的詞義最初是偏貶義的,後來則趨於中性,因此在翻譯的時候,開始翻譯成「八卦」是合適的,在下文則可以隨著討論的深入,根據對其褒貶色彩的限定,選擇「閒聊」來對譯也是可以的。在翻譯第三段時,我們遇到了一個「管轄」的問題,原文Jennifer Cole, a social psychologist, and Hannah Scrivener中a social psychologist作為Jennifer Cole的同位語,翻譯時需要前移,然而這樣很容易造成讀者誤解「社會心理學家」同時修飾兩個人,筆者在翻譯時在Hannah Scrivener的名字前面添加了定語「學者」,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比翻譯成「一位名為珍妮弗•科爾的社會心理學家和漢娜•斯克裡溫納」在句式上更加平衡。

最後說一下短語in one's self-interest,在這裡的意思是「對某人有利」,而不是出於「自私的目的」的意思,例如:One may want a cigarette, but it is not in one's self-interest to smoke. 我們還可以說in one's best interest(對某人最有利),這裡網友的誤解也不少。

譯題二:How to make peace with money

Do you hate thinking about money? Even those that aren't living in financial distress can have an uncomfortable relationship with money. It's common to feel like it's not nice to think about money or that everyone has a good handle on it except for you.

The truth is money is a tool and we all have to decide how we will use it. You will be able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bout money if you can get to a place where you can think about in a matter of fact way instead of avoiding the subject or making all of your decisions based on feelings of guilt or shame.

參考譯文:

善用金錢有良策

金錢惹人惱,就算不為金錢謀,金錢的事情也能整得人七葷八素。人們通常的感覺是,一心想錢很不爽,唯有自己為錢忙。

事實上,金錢是工具,關鍵要看怎麼用。若要善用金錢,必須認認真真思考、實事求是面對,一不迴避金錢問題,二不因其羞愧、負罪。

關於本譯題中的泛指代詞you和we,參考譯題一的論述。不過我們這裡引一篇網友的翻譯作為對照(我標出了其中使用的代詞):

討厭心裡想著錢嗎?甚至對於那些並非生活在財政危機中的人來說,也會和錢有種不快的聯繫。不提錢會更好,似乎除了你以外,大家對錢都有一種解決之道,以上感覺很普遍。事實上,錢是個工具,我們得考慮怎樣使用它。假如能夠基於現實問題來思考,而不是迴避,也不只是出於主觀感受對錢存有內疚、羞愧感,就能對錢做出最好的處置。

該譯題中的詞彙比較簡單,大致不會造成翻譯錯誤,所以這裡不再點評。然而,我們看看句子的問題。英語喜歡嵌套複句,漢語喜歡鬆散的小句,那麼我們的譯文做到了嗎?實際上,在現代漢語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模仿歐洲語言的句式,這也是翻譯常常使用的,漢語自身生動活潑的句式卻往往被忽略。在學術著作的翻譯中,為了使邏輯清晰,論證嚴密,適當借用歐洲語言的句式豐富漢語的表現力,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如果連文學作品和通俗讀物也照搬外語的句式,那就是不可取的了(筆者此前的翻譯,也曾受到這一風格的影響,所以寫在這裡的話也是對自己的戒勉)。

譯題三:Asian Games torch relay begins in Beijing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launched the Asian Games torch relay in central Beijing Tuesday, kicking off a 21-city nationwide trek that will end in Guangzhou for the start of the event on November 12.

Hu handed the Games flame to the first of 2,010 torch bearers at an elaborate and colourful ceremony outside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the capital.

"The torch rela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ild-up to the Games which spreads the Olympic spirit as well as the message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to Asia and even the world," the Games organising committee said in a statement.

參考譯文:

亞運火炬傳遞今天在北京啟動

上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啟動了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火炬接力途徑全國21個城市,將於11月12日抵達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現場。

在北京天壇公園精心設計、五彩繽紛的火炬接力儀式現場,胡主席將火炬傳遞給亞運會第一名火炬手。

亞組委在聲明中說:「火炬接力是亞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向亞洲及世界傳遞著奧林匹克精神,也傳遞著和平及友誼。」

譯題三是新聞翻譯,注意做到語氣「客觀」。再者,報導中國的英語新聞漢譯,接近於回譯,雖不一定有(漢語)原文,但可以假設有此原文,這樣考量此類新聞漢譯,才能譯出最貼近漢語新聞風格的譯文。當然,如果是外電報導,需要刻意保留外文的敘事方式,則適合直譯,《參考消息》往往會採用這種翻譯方式。

第一段中central Beijing中的central可以省譯,那是寫英語新聞時添加上的解釋性詞語,中國人都知道天壇是在北京的中心地帶。「That will end in Guangzhou for the start of the event on November 12」容易出現的翻譯錯誤是不夠準確,火炬按設計好的路線傳遞,最終應準時送入開幕式現場,有一些網友更是誤譯為「火炬傳遞11月12日開始」,這是應該引以為戒的錯誤。有一些新聞寫作的習慣問題,中國人不關注星期幾,往往關注日期,所以本則新聞中的Tuesday可以翻譯成「今日」。至於trek一詞,意指「艱難歷程」,在漢語中似乎不需要直譯,對中國人來講,亞運火炬傳遞不是什麼艱難的歷程,是每個參與者的光榮。Build-up兼有「宣傳」和「事前準備」的雙重含義,在漢語中並沒有合適的詞語可以代替,所以乾脆省去不譯。最後,Hu不要簡單地翻譯成「胡」,根據習慣,要翻譯成「胡主席」或「胡錦濤主席」。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立場無關。歡迎大家討論學術問題,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擊和發布一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內容。

更多文章

「秒殺」時代的翻譯

筆底煙霞總關情——略談翻譯中的情感表達

翻譯中的明晰化傾向

略論翻譯中的風格一致性

翻譯切忌照搬原文

翻譯中的歸化

翻譯是一件細活

注重對原文整體上的把握

譯者也要深刻研究母語和母語文化

翻譯中如何做到準確到位?

範式與翻譯

翻譯中的融會貫通

翻譯過程中不得已的捨棄

不要被術語和修飾語嚇倒

翻譯「愛」新鮮

英譯漢 真的譯成漢語了嗎?

翻譯中的增詞與減詞

翻譯中的勘誤與隱喻「取捨」

點擊進入譯點通

專家簡介:

張明權,安徽省固鎮縣人,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英語語言文學碩士,上外博士課程班進修。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和翻譯學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譯著兩部,發表其他文章20餘篇,有大量翻譯實踐經驗,翻譯總字數接近200萬。Email: mqzhang@ujs.edu.cn。

(作者:張明權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Julie)

相關焦點

  • 翻譯中的「詳」與「略」
    本題翻譯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翻譯相當成熟,比如gentleman118,有的翻譯則沒有達到基本的要求,比如把女同胞翻譯成woman compatriots,回譯成中文就是「女性愛國者」的意思,其實在漢語中,「女同胞」就是指女性(females),「春風送崗位」是不能翻譯成「Breeze Give Position」的,作為一項活動,這大體上類似於「希望工程」,所以筆者譯成「Spring
  • 英文科技論文翻譯成中文容易出現的語法問題
    賽恩斯編譯通過總結髮現,英文科技論文翻譯成中文時,譯者在這方面容易出現以下的錯誤。一、主語不當。例:翻譯稿件中「建立的三維線性方程解決了離散點結構強度的計算問題」。「方程」不可能「解決問題」。本句的主語,即「解決問題」的真正主體應該是「人」,但這個「人」可以省略,這是符合語法規範的,在現代漢語中有一類無主語句,如存在句、泛指句和祈使句,句中沒有也不必有主語。
  • 翻譯中的「經驗法則」
    在此前的翻譯點評中,雖然每期做完都是校對的,但仍然有一期出現了缺少部分譯文的問題。5)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翻譯即解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你的解釋不一定是最正確的,實際上根據解釋學翻譯理論,翻譯解釋是多元的,所以不要輕易否定別人的正確譯文,注意是正確的譯文,因為有些譯文確實是錯誤百出的,這不僅出現在初學翻譯的譯文中,也出現在很多正規出版物中。
  • 學術論文中詞彙與句式的翻譯策略
    在進行英漢學術論文翻譯時,人們需要在信息對等的基礎上,實現兩種語言可接受性的轉換。下面,醫刊彙編譯以功能對等理論為基礎,從詞彙和句式兩個方面探討學術論文英漢翻譯的策略。一、在詞彙方面,英語單詞的詞義豐富,一個詞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往往意思也不一樣,這給學術論文翻譯帶來較大的問題。
  • 全球化語境中的翻譯
    resign這樣的翻譯中,就忽略了resign的詞性,在網友的翻譯還有不少此類問題,限於篇幅不能一一指出。本譯題標題中,「綠」字作動詞用,在英語中並無對等說法,雖然英語中的green同樣與環保有關。在翻譯時可以交替使用green和eco friendly來翻譯「綠色環保」,但英語中不要在同一地方復用這兩個詞。
  • 翻譯中如何準確把握詞義?
    網友的翻譯包括:精神導師、(語言)大師、專家、教師,涵蓋了這個詞的兩個原型含義:教師和領袖,然而就麥可•希恩而言,稱其為「語言導師」可能更符合他的身份。Wily的翻譯涉及英語形容詞的褒貶含義問題。在英語中,不少詞語兼有褒貶兩種含義,那麼wily能否貶詞褒用呢?
  • 略論翻譯中的風格一致性
    這段文字被網友說成太容易,然而真正動手去做也不是一點難度沒有,而風格上的問題更是涉及每一篇文字。具體到這篇文字,標題翻譯就要注意風格問題,helpful tips不一定非要翻譯成「有益的建議」之類,完全可以靈活一點。詞語翻譯方面:在the most enjoyable people to be around中,to be around是修飾people的定語,這一點必須明確。
  • 網友「翻譯腔」句式造句走紅
    「天哪,我的老夥計,你想知道什麼是『翻譯腔』,真是見鬼,其實我也並不太了解」、「嘿,你們這些胡亂點讚的人!小心我用靴子狠狠踢你們的屁股!我發誓我真的會這樣做!」看到這些帶有濃厚英語句式風格的句子,你會不會想起央視6套那些老譯製片呢?
  • 翻譯與語境隱含信息
    ,受中國人思維模式的影響,漢語的表述往往不遵守形式邏輯,一些表述(看似)前後矛盾,中國人習慣上可以理解,但英語讀者未必也一樣能夠理解,這不是低估英語讀者的智商,而是表達習慣的問題。漢語中的隱含信息經常需要明確譯出來,比如「增至59萬人,其中60%的富人」,漢語沒有交代清楚(可能在上文有交代,這裡沒有)是接受調查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全體的59萬人,如果翻譯不交代清楚,很容易產生樣本比例代替總體比例的錯誤。
  • 漢語中的外來詞如何翻譯?
    隨著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深度的不斷擴展,漢語所吸收的英語外來詞也越來越多。漢語與英語的接觸已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狀態。土司 (toast)、扎啤 (a jar of beer)、比基尼 (bikini)、桑拿浴 (sauna)、高爾夫球 (golf)、滑鼠 (mouse)等大量外來詞彙便是絕佳例證。
  • 略論翻譯風格與翻譯目的論
    對於第一段文字,我想說的主要是翻譯風格問題。注意到這一點,這裡的隱喻翻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我的譯文中,我考慮用work out, solution, tickler, thorny question等詞彙來串連整個隱喻語義場。至於標題中所謂的「舞動人生」,這個比喻的意象是獨立的,在第一段中並沒有出現與之呼應的其他說法,可以考慮保留,也可以捨棄。
  • 翻譯中的信息補充與跨句調整
    我在處理這段文字時,也進行了跨句的處理,比如把「電視劇的男主角林永健」這一信息移到了第一句中,這樣可以表面漢語句子「一部名為《新女婿時代》的電視劇,竟然倡議將每年2月22日定為女婿節」翻譯成英語時找不到適當的主語的尷尬。
  • 翻譯中的明晰化傾向
    翻譯上有詞彙、語法的問題,也有整體處理的問題,這裡人稱的統一也是一個很討厭的問題,筆者的譯文中標題中用了第二人稱,正文中用了第三人稱,沒有嚴格統一的原因也是考慮到文字的口語化色彩,不想使其過於刻板。一般來說,文本內敘述最好保持人稱的一致性,否則敘述就容易混亂。
  • 科技論文摘要漢英翻譯中應注意的問題
    翻譯是用一種語言文字來表達另一種語言文字所體現的思想內容。科技論文摘要的漢譯英就是要在忠實原文的前提下,用「英語思維」完整、準確再現原文。摘要翻譯過程中要有意識培養並樹立雙向立體思維,必須要符合英語習慣,跨越文化障礙,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全面準確地傳達原意。
  • "翻譯腔"句式走紅網絡:這蹩腳的腔調 真是活見鬼
    看到這些帶有濃厚英語句式風格的句子,你會不會想起央視6套那些老譯製片呢?近日有人在知乎網提問「什麼是翻譯腔,翻譯腔是好是壞」,在回覆中,網友「邢小樂」用濃重誇張的「翻譯腔」來抱怨自己不懂「翻譯腔」,贏得了網友們的一片贊同,還引發不少人用「翻譯腔」句式跟帖造句。你聽過見鬼的「翻譯腔」麼?
  • 翻譯與措辭
    英語新聞雖然標榜客觀,但在行文中,也常常訴諸於美學修辭和交際修辭,給漢譯造成很多困難。前者造成的問題是顯在的,而後者造成的問題往往是潛藏的,容易被譯者忽視,從而帶來翻譯用詞和風格問題。這是一篇報導美國總統外交行程的新聞稿,修辭和選詞都頗為講究。外交語言委婉、含蓄、模糊、折衷,涉及外交的新聞稿受其影響,一些話同樣說得比較委婉。
  • 翻譯與語法分析
    由於語法分析和短語識別的問題,網友中在第一句話的翻譯上出現了不少錯誤,比如:「在極大程度上,對於你不怎麼關注的人,你可能無需作出任何根本的改變」;「通常,人們的同伴不會有很大變化」。當然,如果考慮漢語喜歡模糊指代的特點,倒也可以像sumingyu這樣翻譯:見妒於友當明斷而慎處之。
  • 英漢構詞法差異與翻譯
    這是一篇涉及娛樂世界的漢語報導,在用詞上延續了漢語娛樂報導的習慣說法,比如「繼續演繹其不老的神化」、「穩坐」、「進軍好萊塢」、「號召力不減當年」、「收入囊中」等,要對這些詞直接進行翻譯處理是可能的,但更好的翻譯是採取類似編譯的方法,這也符合翻譯學中關於對範式研究結果,英語娛樂新聞的寫作有其自己的範式,因此在翻譯的時候捨棄漢語的一些套話,採用英語的一些套話是必要的。
  • 「事業單位」如何翻譯?
    譯題一中包含不少漢語的習慣用語,包括「下血本」、「硬指標」等,特別是標題中的「下血本」一詞如何翻譯,網友的譯文殊難統一,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不要保留原文的形象。對於「下血本」一詞,詞典中並沒有提供現成的翻譯,但根據網絡上找到的翻譯,比較形象的是cost sb. an arm and a leg,Jasmine-I在標題翻譯中就用了這個成語。
  • 「變通翻譯」的是是非非
    實際上,每個句子的翻譯幾乎都涉及變通的處理,漢語和英語本身存在很大的差異,從句子結構、語序、用詞、修辭、篇章布局,都有很大的不同,刻意模仿原文的翻譯是很難被讀者接受的。具體到這裡的幾個問題:1)「職業秒客」中的秒客,在中國日報網站的一篇文章中採用了音譯處理miaoke,但考慮到漢語普通名詞的音譯在英語中的接受程度不高,在翻譯時可以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