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在希望的田野上
——桃江縣農民慶豐收場景掠影
湖南日報記者 邢玲
通訊員 胡衛紅 鄒蓓
又到一年豐收季。此時的田野,經過農民朋友辛勤耕耘後,奉獻出最豐厚的禮物。在9月23日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記者走訪桃江縣多地農村,傾聽稻花香裡的豐收喜悅。
三塘灣:稻田「共生」一畝頂三
9月18日,在桃江縣牛田鎮三塘灣村生態種養園,350多畝農田迎來了大豐收,金燦燦的稻浪隨風翻滾,讓人喜不自禁。不過對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種糧大戶文湘桃而言,豐收的不光是大片大片黃澄澄的稻穀,還有稻穀底下藏著的「寶貝疙瘩」。
「我這稻田裡面養著魚、蛙、蝦,一畝田的收益頂普通的好幾畝呢。」文湘桃掰著手指頭算帳:一畝農田,單種稻穀即使畝產500公斤,收益也不超2000元。採用共生模式,稻穀產量大抵相當,價格卻是尋常稻穀的3倍,每畝還能產15公斤左右的稻花魚,按40元一公斤的市場價格計算,這一項就能增加600多元收入,再加上每畝50公斤生態青蛙的收入,就遠遠超過了傳統生產的效益。
更讓人放心的是,生態種養園不用農藥,卻幾乎看不到雜草的蹤影。文湘桃笑著解密:「這都得益於稻魚蛙共生模式,雜草還沒來得及長高就被它們當成了美食。」
羞女山:竹鄉美酒飄竹香
9月19日,走進位於桃花江竹海的羞女山竹酒培育基地,鬱鬱蔥蔥的竹林裡,一根根筆直的南竹直衝雲霄。羞女山竹酒的負責人蔡鋒介紹,香氣襲人的美酒就「藏」在竹子裡。
2015年,蔡鋒和幾個夥計開始嘗試將現代技術與當地傳統的釀酒工藝相結合,釀造竹酒。他們將基酒注入南竹竹腔,南竹吸收了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而酒則溶入了濃鬱的竹香,竹與酒融為一體,而後形成的天然美酒。
「到了收穫的季節,竹子砍下來後,有酒的部分我們自己留著。其他部分,有的送給農家當柴燒,有的送去做涼蓆、筷子,整根竹子沒有浪費一點。」蔡鋒說。
中秋節臨近,羞女山竹酒的倉庫內,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產品,發往全國各地。今年前8個月,公司實現銷售總額近300萬元。
米兒農場:10天訂單3萬多元
9月20日,桃江縣大慄港鎮黃道侖村米兒農場,場主郭美華正忙著和村民們一起打包土豬肉、土雞、罈子菜,發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我農場裡監控24小時開著,在網店上可以查看,所以客戶信得過。最近推出的節日禮盒,10天接單3萬多元。」郭美華說。
2015年初,郭美華接觸到了電商平臺,從此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通過4年的努力,她不僅將自己創辦的米兒農場經營成了佔地200多畝、年銷售額200萬元的省級示範家庭農場,還把周邊10多位農婦組織起來一起加工製作農產品,讓她們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
郭美華的成功並非偶然。近年,桃江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成為全國第二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為像郭美華這樣勤勞肯幹的新型農民帶來了新機遇。今年1至7月,全縣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21.65億元,同比增長36.31%;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8.58億元,同比增長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