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時評」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12-19 天眼新聞

入夏之後,貴州大山生機盎然。您瞧去吧,翠滿山坡的生態茶園,沾著露珠兒的特色林業,鬱鬱蔥蔥的中藥材,千頃澄碧;濃得化不開的綠,掩映著紅豔豔的辣椒,黃澄澄的刺梨,白如雪的食用菌,如花似錦;成行滿畦,綠油油、圓溜溜、甜絲絲的蔬菜、水果,鮮嫩水靈;藍天白雲下,牛羊撒蹄、家禽旺興;迢迢碧水,有「漁」則靈;整潔的村莊,寬敞明亮的圈舍內,一頭頭生豬膘肥體健……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省——貴州,一場振興農村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如火如荼向著縱深推進,正以儘可能少的土地資源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把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振興鄉村的嘹亮音符,灑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  希望的田野,是一曲矢志不渝、邁向「百姓富、生態美」的激揚高歌。  如果說脫貧攻堅的核心問題是群眾致富,那麼「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正是貴州群眾甩掉貧困帽子的關鍵因素。

長段時期以來,貴州農民大多數種植玉米,僅能夠滿足溫飽需要,與發達地區相比,農業產業發展相對滯後。2018年初提出的在全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是在以人為本的時代旗幟下,將目光放在山區群眾「我要脫貧」的強烈渴望中,尊重他們的生產生活邏輯,提高他們的土地使用效益。  從玉米種植到12個特色優勢產業的百花齊放;從關山阻隔的銷售不暢到大數據時代的網上賣家;從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單打獨鬥到農業產業基地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  在貴州17.6萬平方公裡土地上演繹的脫貧攻堅恢弘劇目中,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徹底改變了「貧困劇情」,改變了曾經發展的「單向趨同」,拓寬了貴州鄉村振興的途徑,促進了農村地區的多樣性發展。  越幹越想幹,越幹越會幹,越幹越能幹,貴州各地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在農村產業革命的實踐、實戰、實惠中一路高歌向前。  奮進的大山,是一曲以人民為中心、追夢圓夢的歡歌。  歷史的長河,靜觀時往往風平浪靜,只有驀然回首,才能體會它的波瀾壯闊。  沒有對比對照,就沒有歷史定論。農村產業革命開展以來,貴州農業增加值增速近兩年連續位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增長5.5%。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看似簡單的數字之變,蘊藏著多少催人奮進的創新突破,包含著多少振奮人心的激動時刻,刻印著多少一往無前的堅實腳步:牢牢把握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貫徹落實「五步工作法」,拓展三大市場、提高三化水平、壯大三大銷售主力、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強化三個保障……

「努力用自己的雙手開闢新生活」,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刻實踐喚醒了千年沉睡的土地,喚起了貴州人民自強不息的激情。這種激情化為現實的創造力,在貴州大山間形成了生態茶園、果林基地、金色梯田……在多彩大地上譜寫下華美樂章。  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也已從夢想照進現實,映照著一段百折不撓的歷程,書寫下一份連戰連捷的答卷,演繹出一曲人民追夢的歡歌。  綠色的未來,是一曲牢記使命,接續奮鬥的凱歌。  偉大的事業不會一帆風順,美好的未來需要繼續奮鬥。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礎?以什麼樣的狀態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又以什麼樣的作為致敬新時代?  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是貴州最有力回答。  兩年半的時間,在貴州發展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全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這兩年半卻如此深刻地改變著貴州農村、貴州農民的命運,歷史性的深刻變化已然到來。

貴州所做出的一切,除了「追夢」,還因為承擔著一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省份的脫貧歷史重任,這是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今日之貴州,不僅是即將告別貧困的小康之省,更是高質量發展徵程中的衝鋒者;不僅以山水為舞臺展現貴州的美,更以綠色發展為契機,推進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豐收。  若干年後,當人們回望2020年的貴州,會看到什麼?   他們會看到,揮灑的汗水,田埂的身影,炙熱的驕陽,豐收的喜悅,高效的發展,百姓的笑臉……這一年,是脫貧攻堅全勝之年,4000萬貴州兒女正奮勇向前,在歷史長河裡,奏響新的凱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丹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致敬園丁」煙臺濱海中學馬莉莉: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自工作以來,馬莉莉一直擔任初中數學教學工作馬莉莉說,由於長期勞累,患上胃炎、失眠等多種慢性病,深受折磨,可是一來到學校,看見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一雙雙求知的眼睛,都會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繼續為他們的夢想護航。
  • 《人類學家在田野》| 瘋子、搗蛋鬼與人類學家 · DAY6
    「田野」是人類學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簡單來說就是深入實地,進行觀察式採訪、體驗式採訪與深度訪談的方法進行問題研究。而新聞傳播作為人類學的現代化分支之一,新聞傳播的中的大部分研究方法也都與「田野」息息相關,甚至在網際網路當下傳播學、社會學研究者還進一步發明了類似「網絡田野」這樣的說法。「網絡田野」聽起來高級,實際上就是網際網路衝浪罷了。
  • 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華社重慶10月12日電 題:放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新華社記者黎華玲、張琴、陳舒紅日西薄,金色的田野上一片寂靜。重慶市南岸區迎龍鎮北鬥村北鬥山下,耕作的人們從田間地頭走出,扛著鋤頭,拎著圓號、長號等樂器,朝著山間的小樹林走去。
  •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怎麼唱響的?
    新華社合肥4月16日電(記者湯陽、水金辰)「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談到農村改革,古稀之年的著名歌詞作家曉光情不自禁地哼唱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我與祖國共成長」在希望的田野上——千人共唱對祖國最真的愛
    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人民群眾對齊奔小康的十足勁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祖國最真最誠的愛……融媒體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旨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關於「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在烏蘭察布市考察調研時關於「努力把土豆發展成大產業」的指示精神,充分展示烏蘭察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 憂鬱不只在熱帶:在從巴西、中國大陸到臺灣的全球商品鏈中做田野
    然而,許多新型態的田野工作正帶來了不同以往的痛苦與挑戰,新的憂鬱也伴隨而生。 這篇文章回顧自己的田野經驗,跟同行同業們分享在「全球商品鏈」上進行「多點民族志」研究所碰到的挑戰,以及曾經困擾著我的憂鬱。也因此,這篇文章前半部的形式上會更接近田野回憶錄,穿插著故事,也夾敘著我從這些經驗當中所得到的反思。
  • 《時光的旋律2》:雷佳再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晚(10月17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敬請關注。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是中國這四十多年來不變的主旋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遊行中,有一個方陣叫「希望田野」,背景音樂正是這首改革開放初期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青年歌唱家雷佳的兒時記憶裡,那時家鄉的廣播最常播放的就是這首歌,「新建的住房」「美麗的家鄉」「農民的汗水」「明媚的陽光」,簡單樸實的鄉村風光,唱到歌裡面卻特別有勁兒。後來她登上舞臺,曾多次演唱過這首歌。
  •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動態」官道鎮:「希望的田野上」播種新希望
    2017年以來,官道鎮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全域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並實現蘋果全產業鏈發展,以「紅色黨建」引領「綠色革命」,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新希望,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 「天眼時評」禮讚平凡中書寫不凡的勞動者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開創貴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更加需要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讓我們一起弘揚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以奮鬥的精神拼搏的姿態,把中國夢的貴州篇章書寫得更加精彩,這是對於平凡中書寫不凡的人們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濃情的禮讚。
  • 陳濤:在希望的田野上起航
    面對親人的不理解、創業的艱辛,他始終堅守初心,默默奮鬥,他堅信, 家鄉這片希望的田野大有作為。順河鎮陳濤的創業故事耐人尋味。由於自己和弟弟相繼考入大學,陳濤的家庭因學致貧,2015年被評為貧困戶。2018年,已經在外工作四年的陳濤決定利用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回家創業,發展養殖。那一年,他才26歲。
  • 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致敬施光南
    新華社杭州11月5日電(記者馮源)在撥亂反正的金秋歲月裡,《祝酒歌》唱出人民心聲;在改革開放的明媚春光中,《在希望的田野上》激發人民奮進……作曲家施光南逝世已經近30年,但是他筆下的首首歌曲至今膾炙人口。大型現實題材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3-4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首演兩場,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 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您是什麼眼?
    菩薩的天眼層次越高,他看得越遠。「慧眼」能見空,來幫他們破除我執:哦!原來這東西就是虛妄的。「法眼」呢,是能夠分別一切萬法的來龍去脈,這是道種智。「佛眼」是前面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全部到了圓滿極點,具足這四眼圓滿功德,叫佛眼。實際上我已經在把答案教給你們了。為什麼受持《法華經》的人能夠具足這些證道位的功德。這個「肉眼」已經達到清淨。為什麼?
  • 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
    原標題: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   湖南衛視音樂紀錄片《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今晚(10月17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
  •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 百度天眼 #iOS | 愛範兒
    人們常說,哲學上有三大問題:「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對很多愛仰望星空的人來說,或許對天上飛過的航班也有三個終極的問題:「這是什麼航空公司的飛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如今,宣傳語為看見真實的百度天眼出現了,可用於查看全中國航班實時動態,關於航班的三個終極問題不再是問題了。
  • 歌聲飛越40年丨1981: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天  讓我們重溫1981年那首熟悉的老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詞:陳曉光  作曲:施光南  演唱:彭麗媛  我們的家鄉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  十裡喲荷塘十裡果香  嘿喲 嘿呀 咿爾呀  嘿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 天眼查企業大數據:抗疫物資最新企業數據
    「呼吸機」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呼吸機企業共有1,043家,2020年2月1日-4月13日,我國共新增34家呼吸機企業,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385.71%。其中經營範圍含「進出口」的企業有135家,佔企業總數的12.94%。
  • 再現施光南藝術人生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首演
    2018-11-04 12:4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劉慧「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伴隨著熟悉的旋律響起,11月3日和4日晚,由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浙江交響樂團、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首演。
  • 「天眼時評」推動生態特色食品「接一連三」
    曾經,產業組織機構不合理,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小散弱狀況明顯;如今,「小規模、分散化」食品生產加工主體向規範化、集團化的現代法人體制轉變,技術、信息、資金、品牌、市場等資源實現了共享,生態特色食品產業正在貴州大地上「拔節生長」。
  • 是田野上的希望之光
    1979年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響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故鄉深深的眷戀2020年浙師大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施俊天教授團隊領銜「希望之光」象徵著施光南的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始終迴旋在中華大地,閃爍著音樂藝術的光芒;施復亮、施光南的名字都有希望與光明的含義,父子雙傑,交相輝映,他們始終投身於祖國建設的偉大事業;該理念同時也代表美好、光明之意,寄託了每一位設計者與村落村民對美麗鄉村的寄託和對當代鄉村發展振興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