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12-19 人民網湖北頻道

原標題: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

  湖南衛視音樂紀錄片《時光的旋律》(第二季):為祖國歌唱,今晚(10月17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是中國這四十多年來不變的主旋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遊行中,有一個方陣叫「希望田野」,背景音樂正是這首改革開放初期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青年歌唱家雷佳的兒時記憶裡,那時家鄉的廣播最常播放的就是這首歌,「新建的住房」「美麗的家鄉」「農民的汗水」「明媚的陽光」,簡單樸實的鄉村風光,唱到歌裡面卻特別有勁兒。後來她登上舞臺,曾多次演唱過這首歌。在雷佳心裡,「希望」一直是個內涵豐富的詞,需要更好地把握,她把自己的困惑告訴了這首歌的詞作者陳曉光老師,陳曉光老師的回答讓她對一個村落充滿了好奇。

  《在希望的田野上》呈現了改革春風帶來的蓬勃景象

  為了對「希望」有更具象的認識,雷佳跟隨曉光老師的指引,前往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村——小崗村。

  街道商鋪林立,小樓粉牆黛瓦,如今映入雷佳眼帘的小崗,是一個美麗宜居的村莊。路邊成片的田野,清新的稻香更讓她覺得心曠神怡。「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直到改革開放,才創造了中國碗裡裝滿中國糧的奇蹟。眼前的一派生機,讓雷佳不由得想先請教一位「90後」的農業專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在袁老眼中,什麼是「田野的希望」呢?

  袁隆平院士說:「在1960年前後有饑荒,吃不飽飯。民以食為天,所以說我們學農的,要義不容辭地把糧食產量提高。現在雜交稻在全國種植的面積有2億多畝,原來全國水稻的平均產量還只有不到300公斤,我們現在的雜交稻上了1100公斤。我們現在也在改變,不光產量高還要品質好,我們正在這方面努力。」在袁隆平院士心裡,農民朋友們以前的「希望」是「能夠吃飽」,現在的「希望」是「能夠吃好」。

  中國民歌、戲曲韻味和進行曲節奏相融合 歌曲洋溢著泥土氣息又富有時代精神

  此番探訪安徽鳳陽小崗村,讓雷佳內心充滿了畫面,充滿了更深層次的情感。然而,這首歌的曲子又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施光南老師雖已去世,但這位才華橫溢的人民音樂家,曾經在報紙上分享過自己的創作理念。施光南老師為《在希望的田野上》譜曲時,使用了山東、皖北、嶺南、雲南等地的小的音調,一段一分鐘的旋律,融合了七八種民歌和戲曲風格,大開大合中又不失婉轉秀麗。這樣的技巧和眼界,得益於施光南老師豐富的採風經歷。

  1981年,中國音協在安徽舉辦演唱會,節目單上明確標明演唱會的主題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1982元旦前夕推出了合唱版《在希望的田野上》,當年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點播率高達1500多次。為了便於人們傳唱,隨後又有獨唱版推出。優美歡快的旋律,詩情畫意的歌詞,這首歌不僅使海內外華人欣賞到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彩多姿,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高歌前進的新形象。

  什麼樣的歌才是好歌?陳曉光老師認為,每一個人對於好歌的審美標準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條誰也不能違背。一首好歌,它一定要經受兩個檢驗,一個檢驗來自於人民大眾,另一個檢驗就是時間。「經典」不經受人民群眾和時間的檢驗,沒有經典。

  回顧這一路的心靈激蕩,雷佳發現在不同年代,對不同的人來說,「希望」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怎麼變化,通過勤勞獲得美好生活這種樸素的理念,卻從來沒有變過。這次再唱經典,雷佳將回到 「世世代代」生活、勞動和奮鬥的田野中,唱出所有奮鬥者的憧憬、堅持和夢想。

  今晚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時光的旋律》(第二季)將播出第16集《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起聆聽青年歌唱家雷佳再唱經典。

  標籤:

(責編:關喜豔、周恬)

有多少事非得總理說了才能解決?
近來,還有許多事情記掛在總理心間,在他的敦促下也正逐步得到解決。但仍應反思:本應給群眾方便的事情,為何非得總理說了才能解決呢?
←掃描二維碼查看更多內容|每日為您展現更多有料內容

相關焦點

  • 《時光的旋律2》:雷佳再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群眾遊行中,有一個方陣叫「希望田野」,背景音樂正是這首改革開放初期就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青年歌唱家雷佳的兒時記憶裡,那時家鄉的廣播最常播放的就是這首歌,「新建的住房」「美麗的家鄉」「農民的汗水」「明媚的陽光」,簡單樸實的鄉村風光,唱到歌裡面卻特別有勁兒。後來她登上舞臺,曾多次演唱過這首歌。
  • 聽「經典傳唱人」雷佳現場重現《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鄉親》等...
    在6月份播出的一期CCTV經典詠流傳中,「經典傳唱人」雷佳獻唱了一首《我的祖國》,「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雷佳飽含深情又磅礴的歌聲,唱出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
  • 歌劇《再別康橋》將上演 雷佳薛皓垠再演經典
    歌劇《再別康橋》將上演 雷佳薛皓垠再演經典2016年01月13日 08:00:46來源:新華娛樂十五年前,它被以歌劇的方式唱出來,並開創了我國小劇場歌劇的先河,這就是由著名導演陳蔚執導、作曲家周雪石聯手打造的歌劇《再別康橋》。十五年前,在劇中扮演徐志摩、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薛皓垠、雷佳、張英席、張海慶等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在校學生,如今他們都已經成長為歌劇大舞臺上的「臺柱子」。本月28日,當年那些徐志摩們、林徽因們將齊聚大劇院上演一場紀念盛典,用情景音樂會的方式再度唱響當年那些美妙走心的旋律。
  • 傳承傳統文化、保持熱愛謙卑,歌唱家雷佳的公益之心
    愛才之心 薪火相傳從聲樂藝術道路上的受益者到領路人雷佳用「假小子」三個字形容自己小時候的狀態,因為從小喜歡音樂又相對獨立,在親戚的建議下選擇去報考湖南省藝術學校。本希望能考取聲樂專業學習聲樂演唱,可惜當年學校並沒有對這一專業設立名額,於是在老師的鼓勵下,雷佳開始學習湖南花鼓戲。
  • 湘籍歌唱家雷佳: 好一朵「醉美的茉莉花」
    雷佳 供圖 長沙晚報記者 尹瑋 「你可知道在醉人春風裡,醉人的只有你……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隨著這陌生而又熟悉的旋律緩緩響起,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雷佳唱著《難忘茉莉花》登上了前晚G20杭州峰會《最憶是杭州》實景演出交響音樂會舞臺。這是當晚唯一一首獨唱歌曲,經由雷佳的深情演繹,旋律更加動人心弦。
  • 雷佳博士畢業音樂會實錄專輯上線 還原現場魅力
    今日,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著名歌唱家雷佳發行畢業音樂會實錄專輯,原汁原味記錄她6月13日晚在北京音樂廳舉辦的博士畢業音樂會。作為歌唱家,雷佳此次回歸學生身。她從音樂本真出發,將高難度的畢業「考試」淋漓盡致地還原於專輯中,為聽眾奉上了一場「教科書級」的聽覺盛宴。
  • 《在希望的田野上》姊妹篇《在收穫的田野上》出爐 謳歌小康畫卷
    四十多年前,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曾用音樂記錄了從農村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被譽為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音樂裡程碑。四十多年後,這首歌曲終於有了「姊妹篇」。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作詞曲波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楊青山作曲、劉琦編曲,由中央音樂學院二級教授、著名歌唱家黃華麗演唱的《在收穫的田野上》近日出爐,因其接地氣兒的描繪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瑰麗畫卷,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譽。
  • 情牽山水間 功夫在歌外 歌唱家雷佳唱響民間歌謠
    圖說:舞臺上的雷佳 官方圖中華民族的聲音,蘊含在天地山水間,鳥語花香間,也深埋在解放軍文工團副團長、歌唱藝術家雷佳的心田。近來,她時常抵滬,在國際大都市的舞臺上傳播根植於泥土、流轉於歷史的各地民間歌謠。
  • 「中國民歌第一人」雷佳,曾成功塑造「再別康橋」中的林徽因
    作為一名歌唱家,雷佳早已出道多年,她於199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2010年又獲得了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碩士學位,即便如此,雷佳依舊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又於2013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攻讀民族聲樂藝術表演博士學位。
  • 雷佳《難忘茉莉花》:難忘的現代感與古典交融美
    在剛過去的G20峰會的文藝匯演當中,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雷佳一襲白衣,為各國領導人和全國觀眾演唱了《難忘茉莉花》。這是當晚西子湖畔唯一的一首獨唱,也是當晚的壓軸表演。  承接G20峰會「繼往開來」的意義,雷佳的《難忘茉莉花》經過與作曲、製作團隊的溝通,用新旋律、新歌詞,給經典的《茉莉花》做了新形象呈現,也給現場聽眾,還有當晚收看了G20峰會文藝匯演直播的觀眾,一種全新的感受。  「遇見你,月光下遺世獨立,愛上你,芬芳中素靨青衣……」看似古意十足的詞風,其實是最具新意的創作,因為當前年輕人摯愛的曲風一種,就有「中國風」這一掛。
  • 雷佳歌曲蘆花細膩動聽 其獻唱《難忘茉莉花》引發創作熱
    雷佳的歌曲《蘆花》細膩動聽,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聽一聽。精彩絕倫的殿堂級表演,犀利新銳的觀點交鋒……北京衛視《傳承者之中國意象》自開播以來,憑藉著獨具一格的節目風格成為不少網友熱議的話題。在上周日播出的節目裡,這種「熱潮」還在繼續:歌唱家雷佳再現了《難忘茉莉花》這首經典歌曲,並帶來了各種版本的《茉莉花》,用「最中國」的樂曲引發了全場的共鳴,也引發了網上關於「方言版茉莉花」的創作狂潮;而來自天津雜技團的「蹬人」絕技,不僅使得節目現場展開了關於雜技傳承的討論,更是在本期節目播出後成為了熱門話題,網友紛紛留言點讚:「不僅要點評還得『診脈開方』,觀察員和青年團真是太拼了!」
  • 天籟"佳音"唱民歌-訪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演員雷佳
    中國劇院,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演員雷佳在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彩排中演唱開場獨唱《國旗升起》。當晚,在中國劇院的舞臺上,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演員雷佳以一首飽含激情的開場獨唱《國旗升起》,引來臺下熱烈掌聲。     全軍文藝會演自1952年開始舉辦,是軍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文藝盛會。擔綱會演的開場獨唱,對雷佳來說無疑是一項殊榮。
  • 再現施光南藝術人生 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首演
    一氣呵成完成曲譜不為眾人所知的是,早在2007年「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時,這首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唱的經典《在希望的田野上》,就被選作搭載歌曲送上了太空。時間往前推移,1981年元旦前夕,《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詞作者陳曉光把這首歌送到中央電視臺,最開始這首歌是合唱的形式,第一位領唱這首歌的是空政文工團的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後來這首歌猶如插上了翅膀,很快飛向了全國各地。在電視MV裡,在各種晚會上,在KTV裡,真摯的歌詞、激昂的旋律,讓人充滿希望。
  • 歌唱家雷佳的字寫得很不錯,靈秀韻致秀外慧中,網友:字美人更美
    雷佳雷佳的字寫得遒勁有力,格局大氣,有勢有法度。與其歌聲形成鮮明對比。歌聲清脆亮麗,溫婉可人。字卻沒有溫柔的筆鋒,都是遒勁有力的筆畫。雷佳的字算不上書法,但是就字體結構而言寫得非常的不錯,運筆流暢,布局合理,書寫功力還是不錯的。字寫得好和一個人審美能力很重要。結構安排。筆畫疏密,輕重的用筆黑等。一個人要想提高書寫水平,首先是提高自身對書法藝術的審美水平。就好比你喜歡草書風格的字,你就會朝著草書的風格去書寫,就算寫得出神入化也是草體的味道;如果你喜歡的是歐楷,那麼你的字也會朝著橫平豎直的方向發展。這就是審美意識筆法的左右。
  • 郭蘭英藝術成就音樂會22日舉行 歌唱家獻祝福
    今天,眾多歌唱藝術家紛紛錄製視頻為郭蘭英老師的藝術成就音樂會送上祝福,並對郭蘭英老師的藝術成就致以崇高的敬意。據了解,本次音樂會將分為「香自苦寒來」、「蘭為王者香」、「我為人民唱」三個單元,屆時通過老中青三代歌者對作品的師承演繹,闡釋郭蘭英熔鑄在中國民族聲樂事業中的精神財富和和輝煌業績,閻維文、雷佳、張也、呂繼宏、萬山紅、李丹陽、王宏偉、劉和剛、吳碧霞、魏金棟、方瓊、王麗達、王慶爽、曲丹、王喆、王莉、王二妮、李暉、黃訓國、於海洋、高鵬、龔爽、張永林、翟麗美、馬曉歡等歌唱家將演唱郭蘭英老師的經典曲目,郭淑珍、
  • 唱起希望的田野
    作者:廣西科技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生 劉晟嶽天剛朦朧亮,遠處還有幾顆調皮的小星星不願意落去,蔣老師拿起自己的行李走在田埂上,嗅著新翻泥土的氣息,不住地回頭向送自己的學生揮手告別。前面昏暗的田埂閃起白色的光,她向後望去,發現是她的學生們拿起手電筒為她照亮,最前面那個就是上她課最積極的小雅,還是課代表呢!旁邊那個是淘氣的春生,因為上課睡覺沒少被批評,蔣老師有一點驚訝,隨後眼眶微微紅了。孩子們就這樣跟在蔣老師後面,總保持著一段不長不短的距離,直到蔣老師走到田埂盡頭,走上公路。小雅回頭對同學們說:「蔣老師上課總給我們唱歌,我們也給蔣老師唱一回吧。」
  • 一群原軍旅歌唱家重新唱起了那些經典老歌……
    9月至12月,每周日下午2點,一支由原軍旅歌唱家組成的「芳華縱隊」將駐場梅派大舞臺,為滬上觀眾帶來《王洛賓的歌與情》《春天的故事》《獻給父母的歌》《我們曾經當過兵》等16場主題音樂會。負責人劉建兵介紹,團隊是從2個月前開始組建,目前已有10餘位原軍旅歌唱家,「大家都有專業歌唱基礎,未來團隊成員還會繼續擴展。作為劇院方,我們要做的是把市場上好的內容資源整合起來,為觀眾服務。」
  • 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樂致敬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先後創作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打起手鼓唱起歌》《月光下的鳳尾竹》《假如你要認識我》等上百首帶有濃厚理想主義色彩的抒情歌曲,並創作大型歌劇《傷逝》《屈原》、芭蕾舞劇《白蛇傳》等。施光南先生與聶耳、冼星海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人民音樂家」,他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獲得「人民音樂家」光榮稱號的藝術家。
  • 青年歌唱家劉和剛獻唱《父親的手》 唱哭全場
    青年歌唱家劉和剛老師演唱《父親的手》  搜狐娛樂訊 6月18日父親節當天,「中國夢德孝行」韓婷婷交響作品音樂會於北京錄製。直到聽了劉和剛老師唱的親情歌曲的時候,父親的這份沉重的愛才逐漸在她心裡變得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