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歌第一人」雷佳,曾成功塑造「再別康橋」中的林徽因

2020-12-16 笑天日常生活

作為一名歌唱家,雷佳早已出道多年,她於199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2010年又獲得了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碩士學位,即便如此,雷佳依舊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又於2013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攻讀民族聲樂藝術表演博士學位。

多年以來,雷佳不斷在民族音樂、藝術歌劇、民族歌劇、影視歌曲等方面遊走,打通了彼此之間的界限。對於自己的藝術使命,她說:「我不希望給自己太多的條條框框,音樂本身就沒有那麼多界限,我希望有更多好的方式能夠表達我們的精神內涵。」雷佳每一年都會在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時間到各地採風,深入田間地頭,挖掘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寶藏。

其實大眾對於歌唱家的認知,大多都是在春晚的舞臺上。不得不說,國民度高的歌唱家,幾乎都是在這個舞臺上被人們熟悉並認可,可能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被專業人士認可,但這個舞臺才是真正的戰場。

而雷佳是眾多歌唱家中為數不多幸運的幾個,因為單單春晚的舞臺,她就登上了12次多,這也意味著她在觀眾心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不僅如此,她還將民歌帶出國門,讓更多人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

她的光輝事跡還遠不止如此,在很多大型話劇的舞臺上,也能看到她的身影,如果說她塑造過《再別康橋》中的林徽因一角,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吧,這樣唱了歌演得了話劇的人,真是人民的寶藏啊。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歌第一人」雷佳,曾成功形林徽因在「再別康橋」
    作為一名歌手,雷佳已經走了很多年的路,考入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獲得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碩士學位,即便如此,雷佳並沒有停止學習,她於2013被中國音樂學院錄取,攻讀民族聲樂藝術表演專業博士學位。多年來,雷佳一直徘徊在民族音樂、藝術歌劇、民族歌劇、影視歌曲等領域,並打破了他們之間的界限。對於自己的藝術使命,她表示:「我不希望給自己太多的條條框框,音樂本身就沒有那麼多界限,我希望有更多好的方式能夠表達我們的精神內涵。」雷佳每一年將從百忙之中抽空採風,深入田野,挖掘豐富的民間音樂文化寶藏。
  • 歌劇《再別康橋》首登大劇院 雷佳再演林徽因
    10月5日下午兩點,歌劇《再別康橋》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舉行隆重的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於11月27日首次登上國家大劇院歌劇廳的舞臺。劇中林徽因的飾演者雷佳,徐志摩的飾演者薛皓銀、金鄭健,梁思成的飾演者張海慶率全體演員集體亮相。
  • 歌劇《再別康橋》將上演 雷佳薛皓垠再演經典
    十五年前,它被以歌劇的方式唱出來,並開創了我國小劇場歌劇的先河,這就是由著名導演陳蔚執導、作曲家周雪石聯手打造的歌劇《再別康橋》。十五年前,在劇中扮演徐志摩、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薛皓垠、雷佳、張英席、張海慶等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在校學生,如今他們都已經成長為歌劇大舞臺上的「臺柱子」。本月28日,當年那些徐志摩們、林徽因們將齊聚大劇院上演一場紀念盛典,用情景音樂會的方式再度唱響當年那些美妙走心的旋律。
  • 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重演 婉約不驚爭議不少
    首演於2001年的歌劇《再別康橋》8年來分別演出過小劇場版和大劇場版,相比其波瀾不驚的劇情,它作為中國第一部小劇場歌劇的身份或許更有意義。1月27日至12月6日,《再別康橋》將以8年前首演時的原班陣容亮相國家大劇院小劇場,這也是大劇院小劇場試營業以來第一次演出歌劇。
  • 15年後原班人馬相聚《再別康橋》
    (原標題:15年後原班人馬相聚《再別康橋》) 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 歌劇《再別康橋》原創班底再聚首 回顧八年曆程
    歌劇《再別康橋》原創班底再聚首 回顧八年曆程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吳昊 2009年11月05日22:21   晨報訊 2001年曾在北京人藝小劇場引起業界和廣大觀眾廣泛關注的我國第一部小劇場歌劇
  • 《再別康橋》是不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徐志摩與妻子張幼儀《再別康橋》是近代詩人徐志摩的詩,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 《再別康橋》登國家大劇院 薛皓垠再演徐志摩
    2009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由著名導演陳蔚導演的歌劇《再別康橋》將於國家大劇院上演。這是歌劇《再別康橋》8年後再度回歸小劇場,也是大劇院首次啟用小劇場演歌劇。  歌劇《再別康橋》2001年12月在北京人藝小劇場公演,連演25場,引起轟動。
  • 大劇院小劇場首演歌劇《再別康橋》 重回小劇場
    大劇院小劇場首演歌劇《再別康橋》 重回小劇場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作者:張學軍 2009年11月06日00:56   8年前在北京人藝小劇場,一部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
  • 情牽山水間 功夫在歌外 歌唱家雷佳唱響民間歌謠
    2月1日,在上交音樂廳新春音樂會上,她在吟唱中國經典歌劇選段之餘,在趙季平作曲的交響組曲《喬家大院》中擔任女高音。此前,她還於去年末在上海舉行了「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音樂會」。戲曲 讓我學會塑造各色人物雷佳留給眾人的印象,是對中國經典歌劇情有獨鐘的傳承者。事實上,她對這片熱土也有著深沉的愛,對為民族民間聲音立傳,心心念念。近幾年來,她流連於中華大地,輾轉於村寨草原,讓民間歌謠流轉於唇齒心靈。
  • 聽「經典傳唱人」雷佳現場重現《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鄉親》等...
    在6月份播出的一期CCTV經典詠流傳中,「經典傳唱人」雷佳獻唱了一首《我的祖國》,「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雷佳飽含深情又磅礴的歌聲,唱出了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
  • 歌劇《再別康橋》再登臺(圖)
    「徐志摩」和「陸小曼」  本報訊記者李智勇報導:7年前廣受好評的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將於6月3日起,再次在首都劇場連續演出4場。該劇將展現上世紀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形象,以及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梁思成之間的悲歡離合。  據了解,2001年底,歌劇《再別康橋》曾以「小劇場歌劇」的形式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是北京舞臺上第一次出現的「小劇場歌劇」,並是除歌唱家王靜外,第一次全部由音樂學院的學生演出的中國原創歌劇。該劇首演後,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
  •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
    西方文學經典與中國現代文學精華薈粹一堂 「中西合璧」領略中外名篇藝術魅力 讓詩與遠方回歸生活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 《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為陸小曼還是林徽因的?
    小石虎胡同成為徐志摩詩歌事業的新起點,在此他寫下大量詩作,或許是為了向心上人展現自己的才華,或許是為了在當時的文壇佔據一席之地,徐志摩拿起了筆,開始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感。他雖然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但早在英國留學期間,便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偶有試作。回國後,新文化運動方興未艾,在這種氣氛感染下,徐志摩大量用新詩的形式進行創作。
  • 《再別康橋》——朗誦作品如何進行情感詮釋
    今天想同大家交流分享的,是我的朗誦創作方式,這次以一篇經典詩歌《再別康橋》為例,為大家講述朗誦創作時不同的情感詮釋方式。一般來講,拿到朗誦稿件的時候,我們都會對作品進行背景了解和文字分析。比如我拿到了《再別康橋》,作者是徐志摩,首先我會去了解一下徐志摩這位詩人。
  • 再別康橋/陸小鹿
    烈日下的康橋再喧鬧,我看到的只有安靜與空曠。我在這安靜與空曠裡,獨自遐想著昔人們的往事,耳邊漸漸飄盪起萬芳清新如蘭的歌聲,她淺吟低唱:「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很多人為《再別康橋》譜過曲,我聽過各種不同的版本,李健的,林宥嘉的,張清芳的,但我最偏愛的還是素有臺灣「文藝範鼻祖」之稱的萬芳的版本。
  • 高中語文《再別康橋》答辯題目及解析
    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二、說一說名家對這首詩的評價。【參考答案】陳偉農:《再別康橋》一個不可缺少的魅力在於它的音樂美!比如「夕陽中的新娘」,這作為美好生活象徵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尋夢中的「夢」,是指兩人當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則暗含了不淺的感情記憶,只能暗藏在心裡,獨自享受。霍秀全:《再別康橋》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自有,美」的理想的具體反映。詩中理想主義的情感表白是分為兩個層次的,一是對往昔劍橋留學生活的回憶,二是對當年愛情挫折的追述。
  • 《再別康橋》15年後再登舞臺
    原標題:《再別康橋》15年後再登舞臺京華時報訊(記者楊楊)「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這委婉帶著些許傷感的詩句感動了幾代中國人。15年前,它被以歌劇的方式唱出來,並開創了我國小劇場歌劇的先河,這就是由著名導演陳蔚執導、作曲家周雪石聯手打造的歌劇《再別康橋》。
  • 徐志摩《再別康橋》寫的是林徽因,不怕男人渣,就怕渣男有文化
    這是徐志摩知名度最廣的《再別康橋》,許多人都以為他要告別和懷念的,是那所他曾經待過的劍橋大學。但其實,這首詩是寫過他曾熱烈追求的林徽因,那個他放在心底深深懷念的女子。其實後世很多人對林徽因進行謾罵,說她是綠茶婊,其實謾罵的源頭都是因為她和徐志摩這段纏綿悱惻的感情。
  • 天籟"佳音"唱民歌-訪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演員雷佳
    中國劇院,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演員雷佳在第九屆全軍文藝會演彩排中演唱開場獨唱《國旗升起》。當晚,在中國劇院的舞臺上,總政歌舞團青年歌唱演員雷佳以一首飽含激情的開場獨唱《國旗升起》,引來臺下熱烈掌聲。     全軍文藝會演自1952年開始舉辦,是軍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文藝盛會。擔綱會演的開場獨唱,對雷佳來說無疑是一項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