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心理學博士談話後給我的感想

2020-12-05 印象阿澤

前天和一高中同學夫婦倆,一起去見他老婆的同學——一位在國內學術水平非常高的心理學女博士,唐博士。見面後有以下幾點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和唐博士見面的地點是在一家看中醫館,她正和一位老中醫在學中醫。我很好奇,心理學博士學習中醫做什麼?後來經過親自向她求證後,才知道她學中醫是為了提升心理學的臨床治療效果,用心理學和中醫結合來治療心理和精神疾病。另外也嘗試這種方法來降低西醫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高昂的醫療費。頂級的人才總是會跨界尋求解決方案,而不局限於他們自己的領域和學科。頂級的人才學習能力也是超強的,他們能快速的學好並掌握一種技能。學習能力是最寶貴的能力。

2、唐博士的公司在深圳,主要做各種心理測評和諮詢。我問她一般多長時間來學習一次,她說一個月來下來汕頭學習一次,一次3-7天。她說她是這位老中醫的第三個閉門弟子。我不禁感慨,每個人都說自己很忙,忙到沒時間學習。但又有多少個人比唐博士還忙呢?她除了公司的業務,每天依然要大量的學習新的心理學知識,還要經常出國做交流和學術報告,她去過的國家總共有100多個。這麼忙的情況下,還能每個月抽出3-7天來學習中醫。牛人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們不僅高度自律的,而且比你想像的要勤奮的多得多得多。

3、同學這次上來,順便給老中醫把把脈。一把脈下來,全身是問題,而且很嚴重。同學這幾年諸事不順,急於賺錢翻身,飲食休息毫無規律,錢沒賺到多少,身體倒是熬出問題。他老婆急切的問要怎麼辦?唐博士打了個比方說:他現在就像頭頂燒著熊熊烈火,腳底淌著冰冷河水,雖然想法一大堆,但是一個都沒辦法落地。只有靜下心來,先養好身體,一切才有改觀,要不只能越忙越糟糕。厲害的人總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質,用簡單的道理和比方把複雜的事情講清楚,還特別使人信服。

5、我還跟唐博士請教了公司的運營問題,我問她如何管理她的諮詢公司那些具有高讀度專業知識的員工,讓他們不容易輕易跳槽。她說:其實很多公司有來我們公司挖人,但他們都不願過去,因為他們在公司能夠學到更專業和更先進的知識。我除了自己給他們做培訓,還經常請國外的老師過來給他們講課,還經常送他們出國學習。唯有讓自己一路狂奔,才能讓下面的人緊緊追隨。

6、同學的老婆問唐博士,我們這邊的小孩現在有心理問題的特別多,你覺得在這邊開個心理諮詢工作室怎麼樣?我原本以為唐博士會回答可以或者不可以,或者要做一下市場調查。沒想到她反問她老同學:你先做這件事情的發心是什麼?我心裡為之一振,是啊,我們做一件事情經常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賺到錢——能賺錢就去做。而很少人去考慮為什麼做這件事能賺錢?而唐博士顯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又更深一個層次,她問做這個事的發心是什麼?不僅考慮了做這件事能給其他人帶來什麼福祉,還考慮做這件事情符不符合自己內心的聲音。有能力的人做事會遵循自己的原則,有智慧的人做事更聽從自己的內心。

7、期間還和唐博士聊到幫人忙的問題。她說幫人也要注意有個度,千萬不要越界(我也是第一次聽到幫人還會越界),一旦越界了,就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另外,不要一味的做爛好人,更不要對一個泛泛之交濫施交情。

和唐博士短短的談話,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我恍然大悟,之前那些跟我溝通,讓我覺得非常愉悅的人,很可能是像唐博士這種情商智商和閱歷都遠在我之上的人,在對我向下兼容。

相關焦點

  • 一位浙大醫學博士畢業後的感想
    今年是2020年,已經博士畢業兩年了,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自己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經歷,給準備讀研的同學和考研的同學一點點小幫助。首先我簡單介紹下自己,本科非985,非211,研究生非985,非211,就不說學校的名字了,後面有些實話,怕中傷自己的母校,博士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畢業發了一篇12分的文章(一作)和一篇9分的(共一),畢業時拿到省和學校優秀畢業生。
  • 一位浙大醫學博士畢業後的感想
    今年是 2020 年,已經博士畢業兩年了,非常高興和大家分享自己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經歷,給準備讀研的同學和考研的同學一點點小幫助。我準備換導師或者退學。當然,最後大老闆出面調節,大老闆就是一個人精。晚上大老闆約談話,說沒有畢不了業的學生,畢業不要有壓力,如果覺得畢業有壓力,立馬寫畢業論文,和師姐一起答辯,提前把程序走完,後面自己安排找工作或者考博。這事就壓下了。
  • 誠信女子大學——心理學碩士、博士
    석사과정  碩士課程대인관계세미나Seminar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人際關係研討會신경인지과학Cognitive Neuroscience  神經認知科學심리학 논문작성Write a Psychology Research Paper  心理學論文寫作석박공통  碩士博士共同課程
  • 世界排名第三的阿里雲,創始人竟是心理學博士和「騙子」!
    但王堅只是一個心理學博士,哪裡懂計算機。心理學博士搞雲計算?想想都可怕!在阿里除了馬雲,其他人的想法出奇地一致,甚至在阿里雲毫無起色的時候,王堅也懷疑過搞心理學的真能做CTO?馬雲等了兩年在一次大會上,一位員工毫不客氣地對馬雲說,「馬總,您別聽王堅瞎扯!他就是一個騙子!」
  • 生活心理學:當我們的視線相撞,要怎樣知道對方對我是否有好感?
    有一位名叫貴德的心理學家,就曾作過調查實驗,人類在對話之中,是否將視線投向對方的情形。根據他實驗的結果,獲悉人類在剛開始說話,以及談話結束的時候,投出視線的情況增加得很顯著。剛開始談話的時候,為了要把事情的真象告知對方,以及引起對方的注意,而談話結束的時候,為了要明白對方了解的程度,所以,注視對方的情況特別多。由此可見,在注視進行中,我們也能提摸對方的心理活動。
  • 弗洛伊德和他的心理學小圈子
    費希納原來是萊比錫大學的物理學家,因研究色彩與視覺而患上眼疾,病癒後轉向心的研究。他的心理學被稱為心理物理學。在費希納之後,德國生理學家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建立實驗心理學。馮特把他的研究稱作生物心理學。康德曾說過,心理學決不可能成為科學,因為不可能用實驗來測量心理過程。心理學成為一個學科,正是因為引入了實驗的方法。
  • 心理學考研就業怎麼樣,看心理學碩士博士怎麼說
    不僅出於現實層面的考慮,社會也十分需要心理學類人才。每個心理學人都有著自我實現的理想,下面我們來看看哪些工作領域能讓大家在心理學的道路上發光發熱。這似乎是大眾最為了解的心理學對口專業了,所以優先介紹。這裡說的諮詢師主要是在一些社會福利機構做諮詢,或者自己獨立開諮詢室的,在學校和在公司做諮詢師的下邊單獨寫。
  • 我與積極心理學的美麗邂逅
    我轉向了積極心理學的學習和應用,同年的7月3日,我參加了清華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這是一場學術的盛宴,在新清華學堂領略了雲集各家智慧的交流,還見到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風雲人物,聆聽了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先生關於「積極教育」的理念及實踐的報告,心潮再次澎湃。通過這次大會,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我要播撒這顆幸福的種子。
  • 一位延期博士的苦惱:我的導師為何如此偏愛在職博士?
    我是一位延期博士。可能大多數延期博士的最大苦惱在於論文寫不出,發不出。但是我除了這個煩惱外,導師對師門中那些在職博士的偏愛,也是我,包括一些師弟師妹們的傷心之處。師門來了幾位在職博士我所學的專業是文史類較為冷門的專業。
  • 備考心理學博士的這些日子
    之前,當我尋找自媒體和某種專業的結合點時,目光就投向了心理學,一則自己很感興趣,二則社會人士很有需求,並且很多問題也確實亟待解決。 於是,開始學習,粗略了解,知道心理諮詢從業需要1、國家二三級諮詢師證證;2、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本科以上學歷;3、社工證等(以下任選其一)。
  • 北大博士李松蔚:「沒有用的心理學」,是我誤解了它
    學心理學的人會讀心術?心理學能幫我們解決所有問題?這些疑問,我曾經都有過,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次次地被證明,我當初對「心理學」的誤會,有點深。北大心理學博士李松蔚曾經在奇葩大會上就說:心理學是沒有用的。
  • 槐蔭區紀委區監委:關於「談話」、「函詢」措施的認識和思考
    二、「談話」、「函詢」措施使用現狀  (一)現行使用情況  認真落實關於談話函詢的有關規定,對反映黨員幹部一般性問題線索,抓早抓小,及時通過函詢談話的方式,給相關人員「踩剎車」、「拉警報」,防止其小錯釀成大錯、違紀滑向違法。談話函詢結束後,把具體情況通報到所在單位黨組織和組織人事部門,並與幹部使用、考核相結合,切實發揮出談話函詢的輻射效果。
  • 馬斯垂克安博士|未來五年,心理學研究領域會出現哪些新趨勢?
    灣區博士邀請來自馬斯垂克大學精神衛生與神經科學學院的安博士,對此問題進行了作答,希望對廣大學子們有所幫助。以下是博士回答原文。」先說結論,跨學科研究是心理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又以神經生物、認知科學、表觀遺傳這三個方向為代表。心理學領域最初是以哲學思辨為主,比如希臘蘇格拉底之類的。
  • 媒體解讀「提醒談話」、「誡勉談話」等詞含義
    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日前透露,在中央巡視組對復旦大學進行專項巡視後,教育部對有群眾反映的復旦大學15名校領導進行了提醒談話。有知情人士指出,復旦大學原校領導班子全部被舉報,不僅源於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江灣校區基建工程違規問題,還有的校領導因為校管企業兼職取酬而被舉報。
  • 和女兒一起在英國讀博士
    一   我的女兒陳雁茵在國內讀大學時,跟隨我做過許多家長輔導和孩子訓練。後來她就選擇了教育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作為研究方向,到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女兒把我們共同研究的課題帶到國際上,引起同行的興趣。她被一些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宣讀論文,有關論文還被牛津大學學術網站轉載。
  • 面對3000萬存在心理問題的兒童青少年,美國心理學博士這麼說
    來自一位家長的疑問:我的孩子上小學了,但是他上課總是坐不住,經常上躥下跳的,玩遊戲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待,並且還經常打其他的小朋友,他這是怎麼了?來自一位小學心理教師的困惑:班上有一位 6歲的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住,好動。
  • 「讀心術」——微表情心理學
    你是否曾看過這樣一部美劇《別對我說謊》(英文:Lie to me),是否曾對劇中萊特曼博士通過分析人們的面部表情來推斷其心理活動從而破案這一過程充滿好奇與敬畏?劇中萊特曼博士可以把人的微表情放大10倍,使用的分析方法我們可以通俗的稱之為「讀心術」。如果聽到「讀心術」這個名稱就覺得它是一門玄學,那就大錯特錯了。
  • 關於家訪後感想
    現在社會日新月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鄰裡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每個人都搬進新房子,新小區和新的環境。我今天去一位寶寶家裡做家訪,看到這樣一幕,每面牆角,桌子拐角和椅子邊等等只有凸出來部分,都有防碰撞強貼,總是擔心寶寶安全。我覺得可以培養孩子安全意識,其實方法也很簡單,首先我們讓孩子知道遇到危險,不是發呆,也不是明知道危險還繼續做,而是讓孩子知道遇到危險首先要躲避,尋求幫助!
  • 《我和寶貝》為積木寶貝學術總監羅靜博士開設專欄
    2013年3月,權威育兒雜誌《我和寶貝》,正式邀請積木寶貝國際早教學術總監羅靜開設專欄。專欄以《羅靜心理工作坊》形式呈現,圍繞科學早教內涵,尤其關注嬰幼兒心理能力的培養,為0~3歲的父母們解決育兒難題。
  • 大咖帶路丨​讓哈佛大學嶽曉東博士成為你的心理學顧問!
    1986年1月一位27歲的北京青年考入美國常春藤名校塔夫茲大學攻讀心理學碩士 1987年9月他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 我們一直希望有這樣一套課程:無論你是剛入門的新手心理諮詢師,是否從事心理學,無論你何種職業,乃至無論身份、年齡,這套課程的學習都會讓你受益終身!!!所以我們把這樣一套課程帶給你請你務必收下。嶽博士將會傾囊32年的學習和從業經驗打造一套長達360節的視頻課程。行業權威導師親授教學指導:中國心理諮詢實戰第一人帶你夯實諮詢技術基本功,帶你領略「登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