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解讀|Nature:轉換抑癌/促癌作用,腸道細菌的顛覆性新發現

2020-12-20 金斯瑞生物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於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於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是全球發病率和致死因素排名第4的惡性腫瘤。多見於中老年人群,但近年來,由於年輕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久坐不動、經常攝入高脂肪、高蛋白、辛辣刺激的食物等等,結腸癌的患病人群逐漸趨於年輕化。

讓人們疑惑不解的是,人體內最主要負責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器官是小腸,其長度更長,黏膜表面面積也更大。按照概率推理,其發生癌變的機率應該會更高。但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小腸原發性腫瘤的概率卻很低,只佔胃腸道腫瘤的2%,而結腸卻高達98%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結腸比小腸更容易發生癌變呢?

研究人員一直對該問題十分熱衷,上周發表在 Nature 上的一篇新研究可能給出了相關的答案[1],該研究由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Yinon Ben-Neriah教授領導,研究表明,我們很可能「誤解」了突變型p53基因。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p53發生突變後,會助紂為虐,起到驅動癌症,促進腫瘤擴散和生長的效果。但其突變並不一定就是壞事,實際上突變型p53甚至具有正常p53更強的抑癌能力,只不過一些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影響下,突變型p53的抑癌能力被抑制,才導致腫瘤惡性增生。

明星基因p53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抑癌基因,是迄今發現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研究最透徹,功能最強大的抑癌基因。野生型p53對細胞周期和凋亡起關鍵性作用,當細胞受損且無法自愈時,為了防止細胞癌變,p53 基因編碼的P53蛋白會調控細胞程序性死亡。

作為人類「最親近」的癌症相關基因,p53基因被選取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工具」,Ben-Neriah團隊的研究人員將兩種人類中最常見的p53突變型引入小鼠腸道。結果喜人,同臨床上觀察到的現象保持一致,將p53突變型的引入在小鼠模型,其不同腸段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表型,結腸端會促進腫瘤發生,而小腸端則表現出正常的增生水平,抑制腫瘤的發生。

這樣的結果令研究人員十分興奮,但研究人員並不想止步於此,他們對小腸端突變型p53抑制癌症的機制感到好奇,是否與野生型 p53 的抗癌機制相同呢?這些疑問推動研究人員進行更為詳盡的研究,他們發現,在引入p53 突變型的小鼠模型中,空腸中 WNT 靶基因的表達顯著降低,而在迴腸和結腸中的表達依然很高。這表示突變型p53是通過抑制TCF4與染色質的結合,進而抑制WNT 信號來發揮抑癌作用。

解決了突變型p53背後的機制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疑問沒有得到解決,那就是「到底是何種物質對突變型p53產生關鍵影響呢?」。Ben-Neriah團隊將矛頭直指腸道微生物。眾所周知,作為人體最龐大、最複雜的微生態系統,腸道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不僅能調節人體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間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Ben-Neriah教授之所將目光放到腸道微生物上面,是因為腸道微生物的分布與癌症在不同腸段發生概率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腸道微生物在小腸域分布較少,而在結腸端則分布得更密集,那對突變型p53產生影響的是否可能是腸道菌群呢?

為了驗證該猜想,研究人員採取了簡單直接卻極為有效的辦法,利用抗生素清除了小鼠模型的腸道微生物,結果顯示,在經過抗生素處理的小鼠腫瘤模型中,突變型p53不會導致結腸和迴腸中產生不良增生,腸道狀態也更好。這表明的確是腸道微生物將突變型p53的強力抑癌作用轉換成了促癌作用。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則在該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多酚類代謝產物中的沒食子酸,它可以提高攜帶突變p53類器官的增殖能力,和WNT通路的活性。

Ben-Neriah表示:該研究不僅揭示了突變型p53基因可塑性,同時也揭露了腸道微生物對其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我們沒有想到腸道微生物對癌症突變影響竟然如此之大,甚至可以完全逆轉。」

同時,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可能需要關注他們的飲食習慣,大量攝入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紅茶,堅果,巧克力和漿果等)可能會增加腸道內致癌風險。

參考文獻:

[1] Yinon Ben-Neriah,Eliran Kadosh,Irit Snir-Alkalay.The gut microbiome switches mutant p53 from tumour-suppressive to oncogenic.[J].Nature.2020.07.29

[2]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200730/Antioxidants-in-diet-could-raise-risk-of-bowel-cancer-new-study-reveals.aspx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發現,腸菌代謝產物沒食子酸會消除特定p53突變強大的抑...
    他們發現兩種常見的功能獲得性促癌p53突變,實際上有很強的抑癌能力,甚至比正常p53更強,只不過在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沒食子酸等的影響下,這兩種突變型p53超強的抑癌能力被完全消除,最終導致腫瘤進展不受控制[1]。
  • 如何控制腸道良性腫瘤癌變?這兩個抑癌基因很關鍵!
    腺瘤要求 包括管狀腺瘤、鋸齒狀腺瘤、絨毛狀管狀腺瘤等,這類息肉雖然是腸道良性腫瘤,但有癌變風險,屬於癌前病變,尤其是絨毛狀管狀腺瘤,所有腺瘤體積較大者及合併上皮內瘤變(也稱非典型增生)者,癌變風險更高。
  • 研究發現抑制STRN3可恢復胃癌細胞中Hippo的抑癌功能
    研究發現抑制STRN3可恢復胃癌細胞中Hippo的抑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1:56:23 復旦大學周兆才、焦石課題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免疫先鋒STING蛋白具抑癌作用
    免疫先鋒STING蛋白具抑癌作用 來源:生物通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1-07   今日/總瀏覽:3/6378
  • 輕斷食、生酮飲食,抗癌還是促癌?
    輕斷食、生酮飲食,抗癌還是促癌?究竟該怎麼吃。下面揭曉答案。 生酮飲食,保護腸道健康還是促癌? 什麼是生酮飲食?
  • 生物化學: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長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機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產物,功能與腫瘤的關係。】本題的音頻講解請點擊這裡哦一、原癌基因1. 基本概念是基因組內正常存在的基因,其編碼產物通常作為正調控信號,促進細胞的增殖和生長。原癌基因的突變或表達異常是細胞惡性轉化(癌變)的重要原因。2.
  • 抑癌蔬菜排行榜公布 番茄胡蘿蔔上榜
    近年來,隨著科技以及醫學的發展,很多疾病都已經可以治癒,例如癌症等以前的不治之症,但是現在雖然可以治癒,還是有很多人因為發現的時候已經是癌症晚期了,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而不幸離世,當前我們所要面臨的不是一味的想著如何治癒癌症,而是要知道如何健康的生活,躲避癌症。
  • 《細胞》子刊:這一次,砒霜立大功了,可復活結構性突變的最強抑癌蛋白
    總的來說,這是抑癌蛋白p53靶向治療近40年來取得的重大突破,靶向治療或由此迎來新一輪爆發。基於本研究成果的相關臨床研究(PANDA-T0;NCT03855371),也在瑞金醫院的主持下開展[2]。以各種各樣激酶為代表的癌蛋白存在一個與ATP結合的口袋,只要開發相關藥物,能佔據或阻止ATP的進入,即可抑制癌蛋白的促癌活性。
  • Cell: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美國NIH癌症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
  • 研究揭示超保守有害外顯子的重要性和抑癌活性
    研究揭示超保守有害外顯子的重要性和抑癌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9 14:48:12 美國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Robert K.
  • 《自然》揭示:同樣是腸道,為什麼絕大部分腫瘤都發生在結腸?
    北京時間7月30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研究腸道細菌與胃腸道癌的聯繫時,可能已經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他們發現,癌症突變本身並不一定是有害的。事實上,在某些腸道微環境中,這些突變實際上可以幫助機體對抗癌症,而不是使癌症擴散。
  • 小粒徑負離子的抑癌效果最佳
    小粒徑負離子的抑癌效果最佳 據統計,早期胃癌手術後3年的生存率達97%以上,5年的存活率達到90%以上,10年的存活率為60%以上。所以胃癌越早發現,療程短、治癒率和存活率都相對較高,這是胃癌防治中重要一環。 胃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 磷酸化狀態:RNF43的抑癌開關
    Wnt信號通路在幹細胞維持、胚胎發育和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圖片來源:Nature1 研究布局研究顯示,在許多癌症中,特別是在結腸惡性腫瘤中,我們觀察到了抑癌RNF43的頻繁突變。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RNF43活性需要在保守的絲氨酸三聯體上進行磷酸化。RNF43的這種磷酸調節是斑馬魚發育和小鼠腸道類器官的生長所必需的。RNF43是一種E3泛素連接酶,可以通過誘導Frizzled(捲曲蛋白,Wnt信號通路受體蛋白)的降解來負調控Wnt信號轉導通路。通過取消RNF43在Wnt信號傳導中的抑制功能,同時維持其在p53信號傳導中的抑制功能來抑制腫瘤的發生。
  • 國醫大師周岱翰:「癌毒」實質與解毒治癌十法
    清熱解毒法實質內涵的探討清熱解毒法,為使用兼有「清熱」和「解毒」作用的藥物而達到清解熱毒之邪的方法,既屬於清法,又歸於解毒法。清法範圍很廣,除清熱解毒法外,還有清熱瀉火法、清熱燥溼法、清熱涼血法及清透虛熱法。
  • 【學術前沿】張令強/謝萍團隊發現Neddylation修飾的PTEN蛋白的抑...
    核內PTEN蛋白的缺失會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表明核內PTEN也主要發揮抑癌功能。PTEN如何進入核內是目前的研究熱點,PTEN入核受到多種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調控,包括乙醯化、泛素化、類泛素SUMO化修飾。單泛素化修飾驅動PTEN蛋白由胞漿轉移至胞核,SUMOylation也是控制PTEN蛋白核內定位的關鍵。
  • 以為自己患了癌 原來是魚刺扎穿腸道
    一家人心急火燎來到市三醫院胃腸微創中心就診,經檢查,醫生發現老黃這個「包」是「結腸異物穿孔伴腹腔膿腫形成」,而造成這一後果的是魚刺。如果不及時治療,感染愈發嚴重的老黃很可能命懸一線。市三醫院胃腸微創中心張元川博士說,經過醫療團隊商議,確定了先控制感染再行手術的治療方案。
  • 木耳、銀耳炒西蘭花,可防癌抑癌養顏潤膚
    &nbsp&nbsp&nbsp&nbsp西蘭花含有吲哚、蘿蔔硫素、植物黃酮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很強的抑癌活性。黑木耳含有木耳多糖,可刺激免疫力,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銀耳含有天然特性膠質,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並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
  • 癌性腸梗阻十大治療方法
    經鼻腸梗阻導管比普通胃管更能有效的吸引腸腔內容物,使腸腔內壓力降低,從而減輕水腫、恢復腸道血液循環及腸管動力,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達到緩解腸道梗阻的作用,且操作相對簡單,綜合治療效果明顯,值得採用。研究發現應用小腸減壓管可以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減少惡性低位腸梗阻患者的併發症。
  • 得癌和年齡有關?有人說,只要活得久,就一定會得癌,是真的嗎?
    人們慢慢的隨著對於癌症的了解,發現了一件事情,得癌和年齡有關,只要是一直活下去,活得久,也就一定會得癌,雖然這個話題出現的次數有很多,但確實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很多研究癌症的專家都認為,癌症最大的一個風險因素不是性別或性格,而是年齡。
  • 中外學者聯合在Nature子刊發文:環狀RNA翻譯出抑癌蛋白質!
    由中山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一項發現:使用翻譯組測序技術,在腦膠質瘤細胞中發現了數千種可能翻譯的環狀RNA(circRNA),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