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長亭外古道邊,別後入空門,悲欣交集無人解

2020-12-25 張小克談字畫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傳奇人物,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一首《送別》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被無數人吟誦傳唱。不過本文不講李叔同詩詞成就,本文與大家一起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

李叔同的才華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詩來形容:「二十文章驚海內」!他是一位音樂家,曾為南京大學第一支校歌譜曲,教出劉質平這樣的大音樂家學生,他是一位美術教育家,最早介紹油畫到中國,豐子愷就是跟他學的繪畫。他是一位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創立中國最早的話劇團體「春柳社」。他是近現代中國書法宗師級人物,他的書法也得到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為他出家之後法號弘一,所以他的書法被稱為「弘一體」。

李叔同出生在富商之家,自幼熟讀詩書,在書法方面,李叔同臨摹過很多古人名帖,融會唐宋名書家,取法魏碑,北碑隸書、蘇軾黃庭堅都學得很像,有很高的書法造詣。李叔同出家前的書法風格與他當時救世濟危的激進政治思想一致,拙樸圓融,氣勢雄厚。

從一個花花公子,驚世文人,到棄情皈依,佛門高僧。出家後,從入世到出世,李叔同的書法有很大的變化,在書體上摒棄過去,形成簡練空靈、內斂含蓄,用筆圓融的書體風格,書法變得中和蘊藉,淡然無極,就像他的一生,絢麗至極而後歸於平淡。

在中國書法史上,出家人書法家有很多,比如「草聖」懷素,但弘一法師李叔同和他們都不同,弘一法師李叔同不但精研佛法,而且把佛法融入自己的書法中,所以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是以書載道,融入自己佛法與精神,是自己悟道的載體。

通過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觀者不但能體驗漢字文化的深厚底蘊,還能夠從他的書法中體會人生的繁華與靜寂,體會弘一法 師李叔同對佛法的了悟心證,從作為李叔同時的積極入世,到作為弘一法師的淡然無聲,出家之後作為弘一法師的書法,大部分是佛家語錄經文,書寫中也不再像過去一樣追求技法,而是消解了一切技巧,圓融自得,靜中生慧。

悲欣交集,是弘一法師臨終偈語,這四個字,如何解讀,眾說紛紜,就像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一生,歷盡繁華,青燈禮佛,其中的因果緣由,一樣沒人能解開,我們唯有通過他的書法作品,欣賞他的藝術成就,體會他的思想境界,傳唱他的經典,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佛法#

相關焦點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悼念弘一法師
    老陽按:無論是弘一法師還是李叔同,這兩個名字在近代史上都算有一定的分量了,我想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他認識更多的還是那首《送別》吧,最近樸樹也翻唱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1、作者簡介李叔同,清末民國初期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 「弘一法師」李叔同,才華橫溢、成就卓越的大孝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在現在每當有什麼離別的時候,總會唱這首歌,它已經成為了現在的送別金曲。他的作者李叔同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我國非常著名的音樂家,美術家和戲劇家,還有非常著名的一個稱呼,「弘一法師」。李叔同的生平事跡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他還是有名的大孝子。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李叔同簡介,讓我們通過李叔同簡介,去品味他的人生和他的成就。
  • 賞析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曆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1942年九月初四圓寂於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
  • 弘一法師曾寫下「悲欣交集」,他的《送別》也含此意
    許幻園想去北平找那個袁大頭討說法,臨行之際與五位摯友告別,李叔同便寫下了這首傳世經典歌詞,以慰金蘭。《送別》近代 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
  • 李鴻章誇他曠世奇才,長大後畫人體畫,弘一法師為何備受追捧?
    出家人千千萬,但人們卻記住了弘一法師;離別的歌百十首,人們卻最愛唱《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樸樹曾經唱這首歌時,當場泣不成聲,還說:「我要是能寫出這樣的歌,死在那裡都值了。」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他一生總是換名字,據說他有235個化名。
  •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話說此次遠行,不經意間,旅途中曾去過泉州的清源山和承天寺,承天寺設有弘一大師化身處碑,泉州清源山彌陀巖建有弘一大師舍利塔,返程時轉機天津,在天津還有幸去了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天津是個很有意思的城市,跟北京相比,房價令人陡生好感。今天要參觀的李叔同故居紀念館,是在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與濱海道交口處李叔同故居原址上重建的。
  • 泉州承天寺和弘一法師
    佛塔甬道旁有一方張瑞圖書法石刻「泉南佛國」,七座佛塔,有一處閩越國鑄幣遺址。進去寺廟以後不要花錢,燒三支清香,敬佛、法、僧即可。弘一法師化身地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被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住錫泉州十四年,泉州承天寺是弘一法師的化身地。
  • 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春遊》詩,寫給那個時代的孩子們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民國最火的校園歌曲,在畢業典禮、友人道別時常常唱響。因為詞曲意蘊悠長,有著十足的中國古典風,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這也是李叔同作的曲。其實這本是首美國通俗歌曲,李叔同是根據奧德威《夢見家鄉和母親》填的詞。更好玩的是你肯定想不到這曲子居然是首黑人音樂。
  • 李叔同:身影已隨菩提逝,人間尤唱「送別」詞
    今天給大家說一位傳奇人物,就是寫下那首傳唱度經久不衰的《送別》的作者,他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熟稔的讀者大概都聽過李叔同的故事,而不了解的讀者也不要著急,且看筆者細細道來,一起走進李叔同的傳奇一生。李叔同出生在一個豪富之家,他的父親李筱樓曾考中進士,因仕途不順,後棄官從商。又因做鹽業風生水起,漸漸成為天津有名的富商。
  • 弘一法師的108羅漢圖教你畫人物動態速寫:衣紋化繁為簡以少勝多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請客官邊聽歌邊看文章,閱讀效果更佳。
  • 弘一法師遺書「悲欣交集」四字無人能模仿的背後:與這個原因有關
    縱觀弘一法師人生不同階段的書法作品,我們也不難發現,隨著大師人生經歷的不同,他的書法作品確實也隨之有了明顯的變化。弘一法師出家前,當他還是李叔同時,因為青年時期致力於臨魏碑,所以他的書法作品《遊藝》、《勇猛精進》等,大多是大刀闊斧、沉穩古穆的風格。
  • 李叔同:從風流才子到渣男,再到佛門高僧,四字遺書道盡一生悲歡
    談起李叔同,很多人腦海裡會響起那首叫做《送別》的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但對於李叔同,他波瀾起伏的人生,一首《送別》遠遠不能概括,從名滿天下的風流才子,到娶了兩個妻子的「渣男」,再到最後參透紅塵的佛門高僧弘一法師。他這一生的路,比別人要更加精彩和漫長,而他臨死前留下的四字遺書,更是道盡一生悲歡。
  • 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含蓄美的演變過程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的含蓄美是大家公認的,葉聖陶就曾說自己喜歡弘一的書法就是因為它「蘊藉有味」。李叔同的書法用筆上也很含蓄,從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用筆圓融,藏起藏收,全然不見稜角。當然含蓄美還表現為「溫和」「圓融」「衝和」「中庸」等風格特點。
  • 李叔同歌曲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 錢歡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作為一首填詞樂歌中的佳作,《送別》也是李叔同歌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為久遠的一首樂歌。  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當然其源有自。《送別》全篇,幾乎每一句詞都有很強的畫面感。上篇「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融匯了跨越時空的李白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和白居易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的筆意。一切景語皆情語,長亭、古道、芳草,景物依舊,分別之時,離人所見,就格外悽涼。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歌曲在耳邊響起,很多人不禁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品味著它的每一個詞,每一段音符。此刻,我正在將「送別」單曲循環。聽懂這一句的人,必然是了解整首詞的內容,僅僅是開頭的一句,描繪了一幅空曠、唯美、悽涼的畫面。
  • 恢宏、超脫,李叔同的詩詞賞析
    也許你沒有讀過「朱門年少空門巷,一頓一悟競慈航」,也許你也沒看過「人生猶似西山月,富貴終如草上霜」,但你一定知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的,它們都是李叔同大師的詩,他的詩傷感、纏綿、蒼涼、無奈,頗有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的感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知其人,讀其詩,感受大師胸中浩瀚洶湧的波濤。
  • 「碧天芳草」特展即將開幕,告訴你弘一法師與他的永嘉往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榆木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談及李叔同,現在的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這首我們常聽的歌詞;但也有你可能不了解的,他的「一生兩世三重天」的傳奇,以及與溫州十二年的結緣修行之路。
  • 弘一大師的書法,是怎樣一步步褪去煙火氣的?(多圖詳解)
    ——豐子愷弘一法師在書法上用的功夫是令人驚嘆的,上至秦磚漢瓦、鐘鼎銘文,下及魏晉六朝、唐宋碑版,他無不涉獵;而更可貴的是他能法古不泥,推陳出新。字如其人,弘一法師的書法淡遠而持重。觀賞他的作品,如同面對一位元超塵脫俗的世外高人,讓人不由的不自慚形穢,又宛如面對一位慈祥和藹的可親長者,被他的博大胸懷所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