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2020-12-20 小馬哥說文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大家知道這首詞,大概都是通過那首歌《送別》,那麼今天我們來品味一下這首詞作者的故事。

1、作者簡介

李叔同,清末民國初期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晚年的弘一法師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個良善富裕的家庭,父親當朝為官。

他自幼聰明,六歲那年,讀《昭明文選》就朗朗成誦。很快,他就被人們譽為神童!

直隸總督李鴻章見到他時,滿是驚喜,曾言道:「此子天賦極高,日後定是曠世奇才。」

2、別離愛人

1918年,杭州西子湖的白堤上兩艘木舟逐漸接近。

一位清瘦的僧人與一位穿和服的年輕女子四目相對,靜默不語。

電影《一輪明月》截圖

年輕女子一臉愁容凝視著僧人,終於開口:「明天,我就要回國了。」

僧人說:「好。」

女子無語凝噎:「叔同……」

僧人回答:「請叫我弘一……」

女子淚流滿面:「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僧人回答:「愛,就是慈悲。 」

電影《一輪明月》截圖

3、憶往昔

青年時期的李叔同,他熟讀詩詞歌賦,精通書畫戲劇、金石篆刻,還結交名士,客串京劇。此時,情竇初開的他,認識了天仙園的名角楊翠喜,兩人你儂我儂。

可惜,好景不長,楊翠喜被袁世凱花10萬兩買下,送給了親王。

後來因參加改革而被牽連,被迫離開天津來到上海, 由於李家在上海有錢莊,他以富家公子身份,與滬上名流交往,盡情揮灑詩情,作詞作歌,其文筆豪情在圈內數次爭奪頭彩,是公認的才子。與好友結成「天涯五友」「金蘭之交」之名。

電影《一輪明月》截圖

數月之後,李叔同加入了城南文社。

後來在蔡元培的指導下,李叔同在校期間先後翻譯並出版了《法學門徑書》和《國際私法》。

4、東京留學

為求救國救民之道,他和同時期的志士一樣,去日本求學。

1906年秋,李叔同考上了東京上野美術學校油畫科,跟著畫家黑田清輝學習油畫。

電影《一輪明月》截圖

在求學期間,他遇到了自己的日本妻子:誠子。

作為李叔同的裸模模特,兩人感情迅速升溫,墜入愛河,即使誠子知道他已有家室,但還是義無反顧。

5、畢業後回國

在杭州,李叔同結識了夏丐(mian)尊,他與夏丐尊后來成了莫逆之交。夏也是無意中指引李叔同遁入佛門。

電影《一輪明月》截圖

1914年的冬,好友許幻園來找李叔同,說了句:「叔同,我家破產了,你保重。」然後匆匆離去。

李叔同與許幻園宣揚民權思想,提倡移風易俗,宣傳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為社會風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

看著好友遠去的背影,他感慨命運和世事的無常,回來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後來配上美國人J.P.奧德威(Jone Pond Ordway)的原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和母親),便成為經典之曲。

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都出自李叔同門下。

6、出家為僧

1916年,李叔同利用假期去大慈山虎跑寺斷食二十一天,經驗了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斷食是無須太多能量消化食物,大腦會變得極度清晰,若以適當方法引導這些能量,將可提升心智到最高意識境界。

電影《一輪明月》截圖

1917年,李叔同再入定慧禪寺。這時候,他已了卻紅塵,一心想入佛。

佛教修行八萬四千門,弘一法師主動選擇了最難的律宗修行。

電影《一輪明月》截圖

後來弘一法師到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弘揚佛法。性願法師在泉州承大寺創辦「月臺佛學研究社」,弘一法師幫助整理寺內所藏的古版佛經。還為早晚禮佛的讚歌《三寶歌》譜曲。其貢獻頗多,在僧俗兩界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佛界,人們尊他為近代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師。

1942年,弘一法師圓寂於泉州,其法體在承天寺火化。

情節未說詳盡,還請見諒。

相關焦點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曾經,《送別》只是小學時的一首兒歌(難以想像),覺得朗朗上口。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
  • 「長亭外古道邊」,你知道老重慶人送別的長亭在哪裡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一首《送別》,曾唱得多少人淚如雨下。 都說送君千裡終有一別,古時候,城外都有一個大家公認的用來送別的地方,也就是《送別》中的長亭,親友一路將客人送到此處,雙方互道珍重,就此作別。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些古代送別的詩詞
    01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千古送別詩詞李叔同這詞真是很琅琅上口。古風味十足。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裡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十裡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裡一長亭,五裡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因《送別》而淚流滿面的人,必然是它的知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歌曲在耳邊響起,很多人不禁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品味著它的每一個詞,每一段音符。此刻,我正在將「送別」單曲循環。而「長亭」、「古道」二字作為古代離別場所的常見物品,在這裡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景點,從它之上已滲漏出綿綿的離別之情。古道邊生長著滿地碧綠的青草,而青草的碧綠中也透漏著綿綿的悲傷,像李後主的「離恨恰如芳草,更行更遠還生」,傷感油然而生!為這一句落淚的人,必然懂曲子的背景。
  • 長亭外,古道邊 | 你點,我念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連我國傳唱的歌曲裡,「送別」也佔了很大的比例,想一想名字就叫做《送別》的歌吧,「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京劇中,這種重要的情感自然也不會缺失。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關於別離那些情與愛
    有戀人的送別、友人的送別、親人的送別......不論是哪一種,都是感人肺腑的。 時下正是開學季,父母送別上大學的孩子,許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獨立在外生活。在每一個鮮活的生命背後,都有一雙慈愛的眼睛,視線不離左右!你看龍應臺「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句歌詞雖然不是詩詞,但比詩詞美
    到了清代,就有一位大師橫空出世,在詩詞歌賦這方面有著極大的天賦,而最好的證明就是,他留下了一首送別詩——《送別》。這位大師的名字叫李叔同,若是對詩詞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這個名字在清末時期,可謂是大名鼎鼎。不過他其他領域的成就今天先暫時不提,筆者要來說說的,是他的這首《送別》。
  • 弘一法師李叔同書法:長亭外古道邊,別後入空門,悲欣交集無人解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傳奇人物,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一首《送別》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被無數人吟誦傳唱。不過本文不講李叔同詩詞成就,本文與大家一起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
  •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那些年我們背串的詩詞
    紅酥手,黃滕酒,兩個黃鸝鳴翠柳;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如果沒有學過這幾首詩詞的話,肯定覺得這就是原詩吧,節奏流暢,意境相融,沒有絲毫破綻!「長亭外,古道邊」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出自李叔同的《送別》,現在應該都會唱這首歌;「兩個黃鸝鳴翠柳」和「一行白鷺上青天」才是原配,出自杜甫的《絕句》。人間四月芳菲盡,江城五月落梅花。
  • 李叔同歌曲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 錢歡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一看到這首《送別》,我們的腦海裡就會響起那悠長、美好,又帶著淡淡哀傷的旋律。歌曲,可以成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激起幾代人內心共同的柔軟。  很多人都知道《送別》出自近代著名的奇才和通才李叔同之手。李叔同壯年出家,人生堪稱傳奇,而其作為音樂家的故事,他創作的眾多歌曲背後的時代和人生,則在新近由山東畫報社出版的《夕陽山外山:李叔同歌曲故事》中被完整地呈現出來。
  • 古代送別詩詞為何集中在傍晚?還喜歡寫柳、渡口、南浦和長亭?
    長亭送別來抒發自己送別情誼。踏歌一種民間歌調,邊走邊唱,以腳步為節打拍。應該是汪倫那個地方特殊的送別方式。而踏歌在宋代的繪畫就出現過。一般是來慶祝豐收這類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古代送別的長亭時間都非常長了,官道形成都是有很長的悠久歷史。
  • 送別歌曲哪個最經典,非李叔同送別歌曲莫屬!
    送別歌曲有很多,要說哪個比較陳舊和經典,非送別歌曲莫屬!《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歌已是學聲樂必唱的一首歌,特別是初學者,朗朗上口,容易入門。
  •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時間:2015-05-25 21:5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長亭外古道邊,真心的朋友,世界上有幾人?
    導語:真心的朋友,這世界上有嗎?請賜予一個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世界變化快,很多朋友都說自己沒有真心朋友。是我們渴求的過多,還是自己沒有那個能力交到真心的朋友?不敢相信還有真朋友了,3、網友:蝴蝶父母兒女都靠不住,別說什麼真朋友了,自己好好善待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淚奔]4、網友:天涯我還真有,是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幫過你的人算貴人還是朋友呀,總之他不會害我,我有事找他他都會為我解答盡力幫我。
  • 弘一法師曾寫下「悲欣交集」,他的《送別》也含此意
    《送別》近代 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歌詞的第一段出現了古典詩詞裡常出現的意象,「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古道」、「芳草」是以離別為題材的詩詞裡常出現的經典意象。李太白的詞《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有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元朝馬致遠在《天淨沙.秋思》裡寫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北宋晏殊《玉樓春.春恨》也有句「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令人捧腹的古詩詞神搭配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3、夜深忽夢少年事,惟夢閒人不夢君。4、借問酒家何處有,姑蘇城外寒山寺。5、洛陽親友如相問,輕舟已過萬重山。6、爺娘聞女來,舉身赴清池;阿姊聞妹來,自掛東南枝。小弟聞姊來,琵琶聲停欲語遲。
  • 雙字飛花令「長亭」:我折一枝灞橋垂柳,替我送君千裡之外
    長亭、楊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別詩詞中是經常出現的,已經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都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徵性的文字符號。「送君十裡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典場面。1.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廈門六中合唱團唱出最純美的《送別》
    每天分享最經典的天籟 帶你回味記憶深處難忘的旋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熟悉的旋律在廈門六中合唱團 澄澈純淨的歌聲裡緩緩流淌。總有那麼幾個瞬間,突然觸動你的心房。
  • 好歌、好詞、好畫,從三個維度看李叔同的經典名作《送別》
    在兩人臨別之際,李叔同,寫下這首《送別》來表達自己的依依不捨。2、《送別》的詩詞解析《送別》的全文是這樣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從聲韻分析看《送別》——詩的藝術魅力(文/翟佳諾)
    送別演唱:樸樹詞:李叔同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情千縷  酒一杯  聲聲離笛催問君此去幾時還二、用韻分析1.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邊」和「天」都是《平水韻》中的先韻,an這個韻母的發音各位可以試一下,持續用力把聲音保持住然後推送出去傳到很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