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作為諾獎得主的書,一時大賣。然而從書名開始,大家似乎就誤讀了這本書。我理解營銷的和被營銷的各有所需,我只想把我看到的這本書說出來。
中文書名《貧窮的本質· 如何逃離貧窮陷阱》,修訂版改為《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似乎都是在解釋人為什麼窮或者人如何擺脫貧窮的處境。這種書是中產階級小白領最愛的勵志書,就好像,白領們覺得聽一下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就可以賺大錢一樣。
而英文書名是《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直譯過來是:《窮人經濟學:關於對抗全球貧困的激進再思考》。他們要對抗的不是一個兩個人,是全球貧困化問題。全球貧困化固然有個體的原因,更多的是集體和體制的原因,作者實際上是結合著個體和集體去思考這個問題的。
所以諾獎思考的,真不是個人理財,是全球脫貧致富。所以這本書,各級官員也可以看看:我們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還有哪些更好的辦法?
書的內容,主要是兩位作者自己和同行的各種對照實驗。說起對照實驗,這幾天的疫情,大家也慢慢理解用藥必須要有安慰劑做對照,中藥參與治療和中藥治療是兩回事。傳統上,經濟學和社會學很難做對照試驗,比如誰也不能保證71年前來的各項政策變革如果走反方向一定能讓我們活得很慘或者活得更好,而在特殊的小環境裡,可能會有對照組的偶然出現。比如現在大家都知道,包郵區的治理水平好過九頭鳥;而九頭鳥回過去看(在資源充分、授權足夠的情況下)比鑽石公主號又強了一百倍。
具體實驗內容,我也不一一贅述和劇透,直接看結論。兩位作者有個很認真的總結,以前看的讀書筆記都沒能提到,我把五點總結羅列如下:
一、窮人通常缺少信息來源,相信那些錯誤的事情。
窮人甚至都沒有辦法知道疫苗的好處,基礎教育的重要性,該如何使用化肥,不知道愛滋病的傳播路徑,也不知道政治家們每天都在做些什麼。在對抗無知這件事上,宣傳的方式、路徑相當重要。我們的「少生孩子多種樹」就是一種有效的傳播方式。
二、窮人肩負著生活中的多種責任。
我們的日常,可能是窮人的奔忙。清潔水、充足能源、有保障的未來,使我們不需要為基本生活條件操心。而對於窮人,朝不保夕,「明天的早餐在哪裡?」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人的決斷力和意志力有限,在小事上花心思太多後,自然沒有經歷操心未來和安排更多計劃性強的工作。所以,減少對窮人的侵擾,其實是有效的對抗貧困的方法。我們國家的取消農業稅,就是一種有效的實操。
三、一些服務於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或者,在這些市場中,窮人處於不利地位。
作者給出的案例,主要是金融市場和醫療市場:窮人得不到好的存款利息(在考慮開戶費、取現手續費和窮人到網點的距離的基礎上),也不得不借高利貸(正規金融機構操作小額貸款成本太高);窮人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健服務、免疫服務和治療,迷信抗生素(對,不光中國,很多國家都是,越是窮人越喜歡抗生素)。作者建議是利用高科技來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務,要麼就是政府免費服務。對照起來,新農合保險,就是中國政府強制推行的醫療保險,我個人了解到,至少江蘇地區的農村生活醫療水平得到了有效地保證。
四、貧窮的國家不會因為貧窮或其不堪回首的歷史而註定失敗。
窮人和富人一樣都是人,並且,智商、體力的分布也差不了多少。很多時候,失敗來自於制定政策時的無知、意識形態和慣性。同時,即使是在「良好的」制度環境下,改進的空間仍是巨大的。作者不喜歡拿意識形態說事,也不喜歡用民主和集權來貼標籤。做得好的手段,其實在哪裡都有機會採用,並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們從一窮二白走到人均一萬美元的今天,殊為不易。中國的小康進程一定程度上是這一條的註解,而我們不能因此就驕傲自滿,永遠看到「改進的巨大空間」,才能一山更比一山高。
五、對於人們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最終常變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社會預言的自我實現是個老話題。以前人們總認為女孩學不好數理化,現在看來未必如此,正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男女都一樣」。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到了管理層的最高端。這種男女平權的進程和脫貧的進程一樣,「信心比金子還珍貴」。當我們相信預言會實現的時候,自然會不害怕為了實現這個預言初期有適當的投入(即使是現金投入)。
作者認為,只要我們耐心走近窮人,自然會能理解並找出有效的方法。當前世界有將近10億人每天生活費小於0.99美元,合人民幣7元--包括衣食住行。只要我們一起行動,願意付出努力,一定能在未來的50~100年內解決貧困問題。
其實中國政府定出了更高的標準(年均收入3000元),並且在為此努力奮鬥。希望我們在「朱門酒肉臭」的同時,再也沒有「路有凍死骨」的境況。
這本書2011年出版,2019年作者得獎以後才在中國大賣。我很欣慰地是,我們國家的很多政策走向暗合了作者的研究所得--雖然並不是所有,我覺得原因是「白貓黑貓」理論帶來的思想解放。當我們放棄爭論談手段時,才是解決問題的時候;而當我們爭論到底應該國進還是民進的時候,我們可能陷入了為了正確而正確的誤區。
沒有萬歲的制度和玩法,只有不變的人性。明天和大家分享《被統治的藝術》,歡迎關注。
請幫忙轉發、或者簡單點擊」在看「來推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