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真相原來是「貧困陷阱」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糖總總

本文經糖總總(ID:clairetangmedia)授權轉載

「貧窮陷阱」的根本原因在於窮人沒有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留存收益,即使賺到錢或者拿到錢都沒有用,根本沒有把獲得的資源放在自身或者家庭的發展上,大量本該被用作未來發展的資本開支被浪費了,因此最終陷入了貧窮之中。

標題提出的這個問題,可以啟發我們關於自身現金流管理的困惑。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理解貧窮和財富的本質非常有用,建議花5分鐘認真看完這個研究。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這次獎項結果和歷年都有不同。

首先,這是首次夫妻同時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許多人其實持有不同意見。因為班納吉迪芙洛等人的工作完全不同於傳統經濟學一樣注重數學模型,全都是深入的隨機田野試驗。幾位科學家用了近20年時間,深入非洲、東南亞等貧困地區,通過對比實驗研究深入貧困本質。不過這也說明,當代科學研究越來越側重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多讀科學有營養的嚴肅內容。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杜弗洛(Esther Duflo)與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 Portal Guandu

班納吉與迪弗洛有一本關於貧困經濟學的代表作品《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已經被看做研究「貧窮」的巔峰之作,其實很多年前就出版了,只不過這段時間熱了起來。新的修訂版書不厚,讀起來也沒有經濟學的各種公式,通俗易懂一天就能讀完,值得反思。

書裡研究的問題比如: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卻還要看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窮人不注意健康和鍛鍊?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說明一下,書中對窮人的定義是:每天可支配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人。

希望大家更多去思考結論背後的洞察對自己生活的啟發,而不是陷入無謂的生活水平之爭(就像很多地方都在做這種浪費注意力的無謂爭論一樣)。

▌充滿兇險的「貧困陷阱」:窮人更難積累財富/資本

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貧困陷阱」,主要是看資本的作用對於人們生產能力和貧困程度的影響,這裡資本包括人們存的錢,獲得的資助等等。

「貧窮陷阱」。《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這裡要感謝李永樂老師視頻裡對這個圖表的解釋,是我拿來跟書一起理解覺得最有幫助的。盡力結合各方理解和自己的想法,把研究結果講明白:上圖的橫坐標是今天的收入,縱坐標是明天的收入。對角線是一條均衡線,上面的每個點代表今天的收入等於明天的收入。

班納吉認為,實際的收入變化情況可能呈現出是另一條S形的線:如果你有更多的資本,就可以採購原料、僱傭工人,擴大生產,明天就會比今天更有錢;即最初處於B1點,未來比現在收入更高,就會移動到B2、B3點,最終到達Q點的富裕均衡點

而如果一個人很貧窮,去掉了食品住房等支出,就沒有錢進行生產勞動,明天就會比今天更窮。最初處於A1點,未來比現在收入更低,就會移動到A2、A3點,最終到達N點的貧窮均衡點

這樣,圖中淺色「貧窮陷阱」範圍內的人最終會變得越來越窮,深色「貧窮陷阱」範圍的人將會變得越來越富。這樣看,似乎只要給窮人資金去擴大生產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很明顯,現實中各國政府的大規模補助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效,窮人還是很窮。

果殼的研究提出,大多數發展經濟學家心中更符合實際的情況模型是這樣的:

大多數發展經濟學家心中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模型。 果殼

兩個模型的區別是,模型的後半段都是一樣的,爭議落在前半段。按照第二個模型,最窮的人在扣除基本生活開銷和生產成本後,也應該會變得越來越有錢,直到邊際收益最終放緩而停止增長為止。可是窮人為什麼還是沒有生產盈餘投入來賺更多的錢?

幾位學者在經過大量的隨機田野試驗(RCT)後,認為:「貧窮陷阱」的根本原因在於窮人沒有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該被用作未來發展的資本開支被浪費了,因此最終陷入了貧窮之中。

貧困的深層次原因。 果殼

三位學者發現了不少浪費資源和無端開銷的現象:比如,非洲的農民事實上並不是真的沒錢去投入再生產,而是把很多積蓄用在購買電視機和葬禮上;要不就是因為不願意給自己和孩子打疫苗,最後不得不花更多的錢治療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關鍵在於窮人更擅長浪費錢,即使賺到錢或者拿到錢都沒有用,根本沒有把獲得的資源放在自身或者家庭的發展上,最終無法擺脫螺旋下滑的「貧窮陷阱」。

▌「電視機比食物重要」:富裕能增加人的耐心,而貧窮讓人喪失耐心

書中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相當多窮人雖然窮,相對而言在消費方面的支出並不比富人低,甚至還會更高。這點最近我最近關於破產和存錢的文章都有提到,相信每個人自己都有浪費錢的體會。

現在信貸如此容易,說是普惠金融,但很多都是坑普通人的。關鍵是很多人貸款之後並沒有用於生產,而是去購買奢侈品:一部蘋果手機、一個LV的包、或者辦一場豪華的婚禮,一不小心最後被高利貸壓得喘不過氣,一步步難以脫身。

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窮人為什麼會對奢侈品有這麼大的渴望呢?《貧窮的本質》中提到,他們有一次去貧困的村子考察,發現許多兒童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狀況,但是許多家裡都有電視機。村子裡的人說,他們會攢很久的錢,買一部電視機。學者們感到奇怪:電視機並不能改善他們的經濟情況,但是吃的好更健康卻可以幫他們更好提高生產力。為什麼寧可把錢用來買電視機,卻不願意花錢改善自己的營養狀況呢?村子裡的人說:「因為電視機比食物重要。」

班納吉認為,這一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是:窮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質醇含量,並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衝動型決定。

因此,他們更需要頻繁地釋放壓力,而生存環境註定他們不能有更好的耐心和解壓方式,因此只能在即時滿足上去尋求高頻低效的壓力釋放,比如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買一臺電視機等等。

還有許多地區的窮人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特別愛面子。比如會為死去的親人辦特別豪華的葬禮,就能花掉自己一年收入的一半。因為他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奔波,所以如果有一點額外的錢,他們就會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一點,重要的場合更有面子一點。

這樣,窮人更容易拒絕延時滿足,因此長期投資、延遲回報的吸引力很小,比如儲蓄,比如教育和學習,從認知和行動上對於窮人家庭來說都是很難去作出選擇的,因此容易掉入一個幾代貧困的死循環。

可是,每一個人要存錢,就是需要不停的和自己的欲望鬥爭:可能就要強制儲蓄、戒菸、戒酒、戒糖,要放棄一頓又一頓美食的誘惑,也要忍住不買電視機、手機、奢侈品等等廣告裡說的「美好生活」。

這樣的狀態下,窮人每天也面臨比富人更很大的考驗,因為過於稀缺,或者覺得自己過於稀缺,所以面臨的誘惑其實更多,更容易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去應付眼前。所以為什麼說,我們必須警惕一種難以跳脫的「稀缺的心態」。因為稀缺是一種讓人越陷越深的泥潭,無暇思考未來,更無力為未來布局,每天都在忙於眼前的窘迫。

▌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三位學者在他們的研究過程中總結,關於導致窮人容易陷入困境的數個重要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正是:窮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而往往選擇相信錯誤的事情。

他們不清楚給兒童接種疫苗將可以節省更多的醫療費用,不明白基礎教育能夠在未來產生更高的收益,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化肥,不知道如何使用保險套以避免愛滋病……輸入的垃圾,輸出的只能是垃圾,無論一個人多努力。信息貧富和經濟貧富是正相關的關係。

比如,富人的健康情況遠遠好過窮人,這是因為窮人沒有錢做體檢,沒有時間健身,也不覺得鍛鍊身體有什麼用。每年,全球有500萬人在5歲之前就會夭折,絕大多數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窮人。

比如,許多家長對教育的觀念不正確。他們認為供孩子讀書就像買彩票,成績好特別難,可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找不到好工作,那自己的教育投資就打水漂了。但研究數據顯示,教育反而是一種穩健的長期投資,每增加一年教育年限,平均工資就會提高8%。

這才是為什麼喬治·歐威爾說,貧窮的本質是消滅一個人的未來。

大家發現沒有?一個人關於錢的問題,背後是輸入質量的問題,最終又都是人性的問題。富人浪費錢的例子也很多,最近新聞上掛失信被執行人的名人案例數不勝數。說明憑運氣賺的錢,都能憑本事輸光,貧困陷阱的曲線永遠是動態的。

稍微有點理財常識都應該知道,個人現金流管理的核心在於這兩點:對風險的把控;對自我的把控。健康和存錢,是主要是為了抵抗風險。沒有這兩點,一切生產、教育、和發展都無從談起。

這個世界就是充滿兇險和意外的,一不小心就會掉入貧困陷阱,可惜學校不教給我們,家人可能更不敢教給我們,需要自己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而強制儲蓄,千萬不要理解為降低生活質量。

用阿爾法書院學習顧問Ion Buravcenco的話來說,降低生活質量反而容易讓想要做的改變難以為繼。正確是應該尋找讓自己又開心又能夠堅持下去的方法。錢的前提是思考是否對自己長期真的有Spend meaningfully.」

如果真的喜歡一件物品,適當地獎勵自己無可厚非。但試想,如果頻繁地花錢為了得到某類物品,它對你而言是變得讓人麻木了,還是讓你幸福了呢?忍不住反覆要去即時滿足,不正是在花錢玩老虎機嗎?

我真的需要買這件東西嗎?是即時滿足還是延時滿足?我的這筆開銷,是在讓我往富裕均衡點去挪動,還是往貧窮均衡點挪動?我是在給自己的未來投資,還是有因為單純愛面子導致的消費?

從今天開始,每一筆開銷,都要認真問自己。

*原標題《為什麼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糖總總,前央視媒體人、品牌和傳播專家,連續內容和網際網路教育創業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
    充滿兇險的「貧困陷阱」窮人更擅長浪費錢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貧困陷阱」,主要是看資本的作用對於人們生產能力和貧困程度的影響,這裡資本包括人們存的錢,獲得的資助等等。這裡要感謝李永樂老師視頻裡對這個圖表的解釋,是我拿來跟書一起理解覺得最有幫助的。
  • 為何有人明明很窮,還喜歡買奢侈品?
    01 充滿兇險的「貧困陷阱」:窮人更擅長浪費錢 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貧困陷阱」,主要是看資本的作用對於人們生產能力和貧困程度的影響,這裡資本包括人們存的錢
  • 貧窮的陷阱(深度好文)
    更讓人惋惜的是,有很多人正在浪費著自己最大的財富,掉進了貧窮的陷阱。01浪費時間。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筆者去到了摩洛哥的一個貧困偏遠的小山村,在歐查.歐巴姆的家裡做客。期間,筆者看到他的房間裡,有一臺電視機、拋物面天線和DVD播放機。便忍不住問他,一家人都快要吃不飽了,為什麼還要買這些東西呢?
  • 「窮人一夜暴富後又很快變回窮人」:無法擺脫可怕的窮人思維
    為什麼富人總是那麼有錢,而窮人一直跳不出貧困的陷阱?難道僅僅是因為富人有錢而窮人沒錢嗎?01窮人更窮的「真相」在生活中,我們也聽說過很多窮人在一夜暴富後不久又成為窮人的例子。所以,金錢不是根本原因,事實的真相是:思維方式的差別。窮人因為其窮人的思維方式,使其一直在貧困的陷阱中苦苦掙扎而無法擺脫。那到底什麼是窮人思維呢?我們繼續往下聊!
  • 如何擺脫你身邊的貧窮陷阱?貧窮的真相遠不是沒錢那麼簡單
    所以說貧窮的問題不單單是錢的問題自古以來人們對窮人的稱呼往往是含有貶義的:庶民,酸秀才等。庶指的是不好的,地位低的,卑微的,酸,指古代窮人不洗澡,不換衣裳身上就會有股酸味。在古代西方,人們都把貧窮當成一種罪過,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窮人不上進,好吃懶做,笨拙。但是這些不好的詞語用於對窮人的職責不僅不在道德上不公平,而且這種指責對於縮小貧富差距沒有絲毫幫助。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人,越喜歡買東西?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曾經有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提到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越多;越有錢的家庭,反而買的東西越少。這就是典型的富人思維,稻盛和夫也給出了三條解釋:1、富人比窮人,更有自控力有錢的人很少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買東西上,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窮人相反,他們看到那些價格便宜但是自己不需要的,都忍不住想要帶回家,這就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我應該是富翁,我沒有權力當窮人,
    "但無論子女如何要求,他都不會提前給孩子買手機,並且還會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而比"奶頭樂"危害更大的是:很多窮人不但不知道這個真相,而且還活在富人為其專門準備的"娛樂陷阱"中樂不思蜀,怡然自得,甚至還感激富人······
  • 窮人成二胎「主力軍」?不小心陷入「生育陷阱」的人,會越來越窮
    而在其中的家庭佔比中,我們發現貧困的家庭佔了很大的分量,成為了二胎主力軍。而對於中產階段的家庭,反而沒有勇氣要二胎,覺得家庭沒有能力再去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考慮準備的因素太多了。 出現這種現象不免讓人們感到有所詫異,中產階段的家庭狀況肯定比貧困家庭富裕,經濟好一些,反而是貧困家庭更有生二胎的想法。
  • 別再買大杯的奶茶了,內行人說出「真相」,原來買中杯的更划算!
    別再買大杯的奶茶了,內行人說出「真相」,原來買中杯的更划算!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是比較喜歡喝奶茶的,那麼在買奶茶的時候有很多的口味可以選擇,一般有小杯中杯大杯這三種那麼也有很多人他們都會覺得搭配的奶茶是非常划算的,所以說在購買的時候都會選大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但是內行人說出真相,原來買中杯的更划算。
  • 窮人定律:一個人越是窮,越喜歡在這幾件事上努力,錯不了
    但是總會有一群人被迫謀生,成為人們口中的「窮人」。這個社會是如此現實,人性更是如此。一旦我們變得貧窮,這意味著我們失去了很多權力,也意味著我們擁有更少的選擇機會。人與人之間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除了一些家庭環境因素外,還與我們自己有很大關係。人們要真正變得貧窮需要一段時間。我們發現所有窮人都有共同點。窮人定律:一個人越是窮,越喜歡在這幾件事上努力,錯不了。
  • 教你規避奢侈品二手回收的諸多陷阱
    二手奢侈品回收價格參考提防二手奢侈品回收陷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名牌包是消費的高端奢侈品,很多人都有自己閒置的高端奢侈品包、手錶等,到回收公司去兌現,那麼二手奢侈品的回收價格是多少呢?此外,那些涉足奢侈品回收市場的朋友們也應該經常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手上賣掉的包包太便宜了"的情況。請收集這篇文章,這是小心二手奢侈品回收陷阱。二手奢侈品回收優惠品牌包豪華包包回收折扣一般在20%的50%折扣,當然,實際情況分析,如品牌熱、款式火、顏色好,回收價格也會很高。
  • 貧窮的本質:當陷入「貧窮陷阱」的時候,如何找到梯子有效逃離?
    但是實際上,為什麼窮人明明吃不飽卻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貧窮的本質》一書中,作者通過研究日均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群體,發現普通人與窮人在人性與欲望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時提出「貧窮陷阱」的概念,指出貧窮就像一道陷阱,讓深陷其中的人無法逃離。儘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並不總是放在正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踏上梯子。
  • 窮人經濟學
    中文書名《貧窮的本質· 如何逃離貧窮陷阱》,修訂版改為《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似乎都是在解釋人為什麼窮或者人如何擺脫貧窮的處境。這種書是中產階級小白領最愛的勵志書,就好像,白領們覺得聽一下薛兆豐經濟學講義就可以賺大錢一樣。
  • 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成果告訴你「雙11」該買什麼,學學楊冪蔡徐坤
    越是窮人越愛買奢侈品(相對其收入水平而言)。2019年曆經20年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表明:越是窮人越是不懂「花錢」。將錢浪費在享受和體面,不做穩定投資。深入研究發現這是因為窮人將儲存的資源最終浪費在當下,並沒有投資到未來。也就是說窮人更擅長於「及時行樂」,秉信「今朝有酒今朝醉」。長期且涉及自身和家庭發展方面的投入讓窮人無法立即感受到回報,而關乎體面及短期提升生活水平方面的投入,更讓他們感覺到滿足。
  • 中國人「追捧」的奢侈品,為什麼美國人不買?99%的人都理解錯了
    實際上,之所以在美國便宜到了中國就貴的品牌,一方面是營銷策略,利用國人崇洋媚外又不太懂的心理,給你造成一個奢侈品的感覺,多賺你的錢,比如說,蘋果手機。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關稅。比如說LV包,中國進口就要加關稅,價格當然比在法國買的貴多咯。而中國購買奢侈品者,主要有這樣幾類人:一是有錢人,二是有權人,三是愛面子的人。
  • 杜拜女人最愛買奢侈品,卻常年都穿同款衣服,網友:買來幹啥?
    杜拜的女人也非常喜歡購買奢侈品,但是卻常年都穿同款的衣服,很多網友不理解:她們買來幹啥?杜拜雖然是一片沙漠之地,但是因為曾經這裡盛產石油,經濟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世界上非常富裕的一個城市。不過杜拜很多年前都已經不靠石油經濟了,主要是依靠旅遊業、航空業和金融服務。在杜拜有非常多的奢侈品店,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奢侈品,杜拜的女人也很喜歡這些東西。
  •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告訴你:窮人是如何煉成的
    為了弄清為什麼貧窮,兩位經濟學家花了15年時間深入五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的窮人世界,從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等方面進行深刻剖析,並於2011年出版了《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摩洛哥走訪時,遇見一個叫歐查·姆巴克的人。他表示,如果有錢了,他會買更多的食品。如果有更多的錢,他會買更多好吃的食品。
  • 中國遊客喜歡去日本買奢侈品的原因,看完就知道了!
    大家好,這裡是小南說旅遊,我是小南,每天為大家講解旅遊的知識,歡迎大家多多支持小南現在看到很多的中國同胞都會去日本買奢侈品,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去日本買呢?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1、小南了解到在日本買奢侈品可以享受免稅百分之八,而且這對於愛消費購物的女性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而且東西越貴越划算,買過奢侈品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奢侈品的價格是不低的。所以在日本購買奢侈品還能享受旅遊的同時,同時還能買到自己喜歡的奢侈品,還可以剩下很多的錢,這是在開心不過的事情了。
  • 窮人心理學:為什麼越窮越不願投入教育,反而喜歡多生孩子?
    為什麼窮人不喜歡教育,反而喜歡生孩子?為什麼窮人喜歡昂貴低效的私立醫院?為什麼窮人沉溺於垃圾食品、賭博和遊戲機?更有價值的是,在一系列擺數據、講道理之後,作者認為:窮人的所有問題,都是我們常犯的毛病。之前有一個特別流行的詞,叫「窮人思維」。很多人把貧困歸因於窮人思維中固有的一些缺陷,比如目光短淺、缺乏自控力、沒有計劃、不理性。事實上,窮人更擅長精打細算,在他們有限的條件裡,他們總想得到更多,但結果卻常常南轅北轍,為什麼呢?作者通過調查研究對比實驗,同樣發現了窮人的這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