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等中央媒體通過各種形式集中報導了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跡。2019年11月29日,時任炎陵縣委書記的黃詩燕同志猝然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永遠告別了這片他奮鬥長達8年多的熱土。對炎陵的老百姓來說,黃詩燕是帶領他們摘掉「貧困帽子」的領路人,是人們永遠銘記在心的「最美扶貧書記」。青山猶待燕歸來,一起來緬懷這位為脫貧攻堅事業鞠躬盡瘁的好書記。
2019年11月29日,上午8點30分,酃峰賓館三號樓,五樓會議室。誰也沒想到,這一次「全縣脫貧攻堅工作調研會」,竟成了黃詩燕參加的最後一個會議。
炎陵縣十都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郭遠寧:「當天開會的時候,上午我們就感覺到了,包括他說話的聲音,包括他臉色,感覺他就有點不舒服。」
炎陵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黃建中:「都勸他身體不舒服今天的會議就不要去參加了,他說不行,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我必須要參加。」
炎陵縣委辦工作人員 劉明華:「這一周以來都是吃的稀飯,沒有力氣,有幾次他還說吃飯又吃不下,他說要放點鹽,稀飯裡面要放點鹽,不然沒有力氣。」
忍受著身體的不適,黃詩燕堅守在工作一線。在生命的最後幾天,他參加了縣中醫院新址正式運營儀式、組織召開全縣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會、專題調度產業項目建設、與市電力部門協調電價優惠,主持座談會聽取企業負責人的發展建言。雖然身體極度不適,黃詩燕始終沒有停下他匆匆的步履。
炎陵縣十都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郭遠寧:「他心裏面更多地還是想到我們縣裡的發展,想的老百姓,特別是想到我們的頭等大事脫貧攻堅。」
炎陵縣委辦工作人員 劉明華:「叫我去問一下,關於扶貧省檢的有關工作,叫我去問一下相關部門,現在想一想竟然是書記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
縣委大院裡的這條路,是黃詩燕生前走得最多的一條路。冬去春來,葉子黃了又青,但樹蔭下人們熟悉的那個身影卻再也回不來了。2011年6月,組織選派47歲的黃詩燕到炎陵縣任縣委書記。當時,炎陵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970元,只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讓這片紅色土地上的鄉親們早日脫貧奔小康,成為這位新來的縣委書記最為牽掛的大事。
炎陵前駐大源村扶貧隊隊長 張生民:「黃詩燕書記都是晚上八九點鐘還在村裡面,所以他都能這麼親力親為,這麼親自關心,那我們工作的也沒有理由不把這些事情做好。」
鄔春發,霞陽鎮大源村村民,因患雙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喪失了勞動能力,家庭十分困難。2016年2月,在黃詩燕的關心鼓勵下,鄔春發不僅順利完成了手術,還貸款辦起了養殖場,獲得了株洲市「脫貧之星」的光榮稱號。
炎陵縣大源村村民 鄔春發:「他講人窮要志不窮,懷念他,對我們這麼大的貢獻。」
炎陵人民常說「有困難找書記」,但偶爾為了貧困戶,黃詩燕也會找企業負責人「開後門」。
有個貧困戶家庭,他父母是因病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然後家裡有一個兒子三十來歲,腦袋看上去要笨一點,他說你能不能幫我解決這個人的就業問題,他說到別的工廠他又不放心,他說有我看著他也放心一些,我說行,我說書記這個問題我來解決。
炎陵前駐大源村扶貧隊隊長 張生民:「黃書記每次下鄉都會問他的聯繫戶的情況,走訪不在家的話還到醫院去探訪他,或者回來了又買東西,還自己掏紅包給廖成運,非常牽掛。」
炎陵縣霞陽鎮大源村駐村幫扶幹部 劉雲慧:「我第一次看到黃書記的時候,他就走到那個謝長秀奶奶那裡,然後他握著謝長秀奶奶的手,跟她問她家庭情況,她有什麼困難,然後鼓勵她,拿個大紅包。當時我也拍下了最珍貴的一張照片。」
5鎮5鄉,120個村,8年的時間,黃詩燕的足跡遍布每一個角落。出生農村的他,把百姓的冷暖掛在心間,把鄉親們脫貧致富當做頭等大事,他總是說,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的苦,我懂。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在黃書記的帶領下,炎陵縣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同甘共苦、真抓實幹,昔日的國家級貧困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8年多時間,炎陵解決了15000多戶農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的問題,新修和改造800多公裡道路,全縣群眾都用上了安全的飲用水。2017年,炎陵縣成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16.57%下降到2017年的0.65%,實現高質量脫貧。
炎陵縣縣委辦工作人員 陳遠見:「通過他的努力,炎陵確實鐵路、高速公路都已經開通。他為我們炎陵這種經濟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炎陵人民是非常感謝他的,不會忘記他的。」
一抔黃土,幾枝桂花,山長水闊,此恨何極。一抔黃土,是最淳樸的心意,不舍的離別,是最動情的輓歌。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裝著百姓。黃詩燕為炎陵脫貧而來,為炎陵脫貧而去,他用56歲的生命年輪,書寫著扶貧帶頭人的忠誠和熱愛。青山無語自巍峨,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炎陵人民的心中,正如人們送給他的這副輓聯:「一夜驚憐絲吐盡,三鄉切盼燕歸來。
學習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跡系列評論之一:咬定青山不放鬆 脫貧攻堅當有「詩燕韌勁」
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也是「苦戰硬仗」,這是黃詩燕生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了打贏這場硬仗,黃詩燕整整奮鬥了八年,直至倒在了最前沿的陣地上。
八年間,黃詩燕馬不停蹄踏遍炎陵的山山水水,將足跡印滿全縣10個鄉鎮120個村莊。八年間,黃詩燕堅持不懈抓水果、白鵝等特色產業,終於迎來炎陵黃桃名滿天下,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八年間,黃詩燕千方百計啃下扶貧路上一塊塊「硬骨頭」,直到炎陵5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建檔立卡戶全部清零,提前兩年實現脫貧目標。
咬定青山不放鬆,一腔熱血鑑初心。正因為心中時刻裝著黨和人民的事業,正因為胸中始終懷著一股百折不回的韌勁,黃詩燕帶領炎陵人民奪取了全面脫貧的偉大勝利!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耿耿初心,青山為證!讓我們在黃詩燕同志的精神激勵下,凝心聚力,堅毅前行,不斷奏響新時代的奮進強音!
記者丨曹理微 易增 徐天龍 孫晨譯
編輯丨肖懿軒 審核丨彭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