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永洪科技的敏捷BI路

2020-12-17 永洪科技

今年6月份Salesforce宣布對Tableau收購,掀起了對BI的一波討論。BI巨頭都難逃收購的命運,這為BI市場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是面對技術層面,還是針對市場併購整合,隨著大數據、AI等技術的發展與BI不斷融合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每個BI廠商都有自己的堅持與應對之道。

「對收購這個事件本身,我們其實沒有預料到它的發生,但是我們並不是很驚訝。」永洪科技技術負責人邵文龍告訴IT168,永洪科技對行業和自身發展有自己的理解與規劃,一如7年前大數據火熱的時候,他們選擇了BI。

從Tableau被收看BI變天了?

The Change

在永洪科技看來 ,Salesforce收購Tableau是一件意料之外但卻情理之中的事,邵文龍認為Salesforce這樣的雲廠商一直不斷通過收購突破自己的邊界,打造一個更加完善的生態,把更多垂直的鏈條打通,因為在每一個垂直賽道做好都不容易,從研發到營銷其周期很長,實際上Salesforce 在2014年推出了自己的BI產品Wave Analytics,最終放棄轉而收購Tableau也足以說明Tableau的優秀。另一方面,垂直細分領域的領軍者很容易成為潛在的收購對象,Tableau作為業界領頭羊接受被收購, 有意外但更多是尊重和理解。

不過這次收購併不意味著BI的式微,尤其是國內市場企業數據底子參差不齊,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這次收購還是為永洪科技帶來了更多的積極作用,邵文龍指出未來要更加堅持獨立自主,一方面在快速增長的行業裡站穩腳跟,另一方面面對未來的變化有應對之力。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業智能,由Gartner在1996年提出,指的是利用數據倉庫技術、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和數據展現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實現商業價值。經過20多年的發展,加上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BI已經由傳統IT驅動轉向業務驅動,由靜態的報表分析到智能分析預測,簡單的可視化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Gartner預測到2021年,具有智能數據探索分析功能的新型BI和分析平臺的用戶數量將是不具有智能數據探索分析功能的產品和平臺的兩倍,並且將創造兩倍的商業價值。

永洪科技提出了BI、大數據、AI三者融合理念,三者的融合將降低BI平臺的使用門檻,放大數據的價值。

「永洪科技利用AI技術可以實現全鏈路的自服務數據準備工作,大幅增強了可視化分析能力。同時,其分析引擎內置AI深度分析算法,通過可視化工作流的方式,可以進行預測式分析。在金融、物流和公安等領域,專家+AI的應用模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愛分析合伙人&首席分析師李喆日前發布《中國BI商業智能行業發展報告》時如是說。

實際上在其創立之初,就走了一條不同的路,彼時以Hadoop為主的大數據開始在中國火熱,永洪科技定位在敏捷BI,走出了與本土的帆軟以及國外的Tableau不一樣的路。

從工具到平臺,從部署到雲端

Software → Platform, Local → Cloud

2012年永洪科技成立,主打敏捷BI,創始人&CEO何春濤在BI方面有多年的積累,選擇了熟悉的賽道,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何春濤發表在《中國計算機報》上的文章中指出,傳統BI系統有很多短板,一是由多個單獨產品組成,總體擁有成本高;二是上線周期長;三是完成系統計劃之後,實施人員開始從前往後的瀑布式實施,但是,每一步都涉到比較「重」的數據形態 ,轉變不夠靈活。

而對於傳統BI面臨的這些短板,敏捷BI都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永洪科技所理解的敏捷BI不只是可以迅速部署實施,更重要的是其數據分析過程都是實時運算反饋,但是數據量越來越龐大,只靠與資料庫直連做數據處理能力有限,永洪科技推出的Z-Suite 一站式大數據分析平臺,自帶分布式高性能計算引擎MPP進行了差異化打法同時也為其贏得了客戶。

2013年底Z-Suite迭代到3.0版本,當時一家省級中國移動公司找到永洪科技做流量分析,其單日數據量高達40T,很多公司都無法支撐。永洪科技憑藉其分布式高性能計算引擎MPP,做了一系列優化後順利承接起來,隨之而來也得到中國電信等客戶的青睞。

隨著服務的客戶越來越多,永洪科技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戶需要一站式解決方案,但是國內企業數據底子參差不齊,金融業、高端製造業、網際網路行業還比較好,而零售業以及其它行業,有的客戶還是紙化辦公 ,有的需要構建數據倉庫,有的可以直接做數據分析,這樣的參差不齊是中國數據底子薄弱的一個重要體現,這需要更多的產品去服務,更需要一個平臺。

2017年對於永洪科技來說是具有裡程碑式的一年,永洪科技推出了一站式大數據分析平臺,完成了從工具到平臺的飛躍,組建專家團隊,以產品+專家諮詢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與此同時,梳理自己的戰略定位聚焦中大型KA客戶,推出SaaS版本,面向SMB客戶推出了X-Suite版本,並開始基於客戶的需求穩妥布局AI。

緊接著在2018年永洪科技推出了基於Hadoop開源的數據倉庫平臺Z-Data Hub,在日前發布的Yonghong Z-Suite V8.5.1中,用於流程、填報的Y-Reporting告別了第三方集成,換上了自研的產品可以和自身產品更加無縫的融合。

實際上2018年永洪科技的產品矩陣Z-Suite、Z-Data Hub、Y-Reporting、BI SaaS、X-Suite已經成型,完成了從中大型KA客戶到中小企業客戶的覆蓋,並在銷售方式上進行了區分,服務中大型KA客戶以直銷為主,在中小客戶方面以渠道夥伴的方式進行延展滲透,同時面向未來的SaaS也做了布局,雖然現在付費客戶中SaaS的比例很低,但是比例正逐步提高。

AI是未來

但數據挖掘並不總是帶來價值

Data Mining ≠Data Value

進入2019年,企業不再滿足於一般的報表與敏捷式圖表,以BI平臺為基礎的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成為新的趨勢,AI、大數據、BI相互融合,不再局限於分析,永洪科技的一站式大數據平臺是集成業務諮詢、數據管理、深度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決策等流程,能夠提供完整BI解決方案的通用性平臺。通過配置不同的行業/企業模板,一站式大數據平臺可以靈活、方便的實現行業/企業BI平臺的功能。

隨著IoT、5G等發展,更多的數據在線帶來更豐富的數據,所帶來的價值和挑戰都很高,歐洲科學院院士漢斯說過如今信息複雜度之高已超人類認知極限,需要通過AI助力企業決策。

根據Gartner的數據,到2020年,自然語言生成和人工智慧將是90%的現代BI平臺的標準特徵。

AI的加入將BI帶到一個新的階段,可以進行數據挖掘預測為企業帶來價值。邵文龍認為BI可以作為一個工具使用,但是AI的數據挖掘預測需要有數據的沉澱才能應用起來,而更關鍵的是讓AI的算法與業務更好結合。在永洪科技的客戶中有一個核電廠,眾多發電機上的繼電器因為是高壓容易打火燒壞,一個繼電器大概3000元 ,每年替換成本很高,永洪科技通過提供一站式大數據分析平臺為其積累相關數據,加上行業專家的諮詢指導,AI預測分析將繼電器使用情況的判斷準確率從60%多提高到將近80%,繼電器的年更換率有了明顯的下降,為客戶降低了成本 ,創造了價值。

業務、產品(含AI)、專家三位一體才能更好的為客戶服務,眾所周知AI需要結合場景才能落地,每個行業都有其特性,在追求規模化的時代,也要考慮規模化的定製,這便體現在AI場景解決方案的復用性,從企業到行業的復用性以及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的復用性,尤其是中大型企業定製化需求高,需要創業者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平衡。永洪科技的對策是客戶的需求不全照單全收,先做一個行業調研探查行業需求情況,去做有普遍需求的場景。

但是AI並不是萬能的,「數據挖掘並不總是帶來價值。」邵文龍強調,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偶然性很強,比如有一家企業向海外出口鏟雪車要預測產品銷量,其鏟雪車生產周期需要三個多月,但是鏟雪車售賣情況隨機性太強,下雪後好賣,預測銷量情況相當於預測三個月後的天氣,根本無法預測。另一種是預測樣本太少。比如國內一家手機廠商預測銷量調整庫存,該手機廠商年銷量幾十萬臺,具體到全國的售賣點有時候一星期賣一臺,備貨一臺,如果賣不出去就造成壓貨,如果一星期賣兩臺庫存不夠,只能做到省級預測,具體零售點的銷售預測需要企業自己判斷。

永洪科技給人的感覺是專注而理性的,面向未來會繼續發力AI以及SaaS,邵文龍明白SaaS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AI雖好也會按照客戶的需求去做,其核心仍然是敏捷BI處理分析,核心客戶也依然是中大型客戶。目前其客戶覆蓋到電信、金融、零售、製造業、廣電、政府等行業,獲得了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信銀行、格力集團、寶寶樹等5000+ 企業客戶的認可,並在2016年獲得騰訊領投的2億元C輪融資。

在2018年4月一次產品升級後,邵文龍在朋友圈轉發了相關的文章為研發小夥伴打Call,「以夢為馬,譜寫華章!」而中國的BI市場也等著永洪科技們去譜寫華章。

相關焦點

  • 專訪永洪CEO何春濤:敏捷BI迎來春天
    在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新興BI廠商,永洪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專注於數據治理和數據價值發掘的產品和服務,並在大數據分析和BI領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Z-Suite,以滿足企業用戶對大數據的需求。  在此次採訪之前,永洪科技的CEO何春濤是筆者未曾謀面的老朋友。他不僅是2013年度IT168大數據評選的評委,也是2014年中國資料庫技術大會的專家顧問,曾擔任美國一家知名BI廠商的研發總監。
  • 永洪敏捷BI:讓所有企業在一天內實現大數據可視化分析
    國內大數據新貴公司永洪科技打造了敏捷型的大數據分析工具,通過5分鐘的一鍵安裝、5分鐘的數據源連接配置、5分鐘的分析報表設計即可讓企業實現大數據分析。絕大多數分析操作只需通過點擊和拖拽就能完成,沒有任何技術背景的業務和運營用戶也可自己獨立進行操作,實現自服務的數據分析。業務的分析需求任意變化,都可在一天內快速響應實現。
  • 為企業 AI 提供數據原料,永洪科技想為業務人員提供「BI」服務
    永洪科技 創始人&CEO 何春濤對鈦媒體說。在何春濤看來,當下不論是亟待轉型的實體產業還是人口紅利殆盡的網際網路公司,對精細化運營的需求正與日俱增;另一方面,諸如 Oracle、SAP等傳統廠商提供的 BI 產品從評估需求、調試、實施到再到最終上線,往往需要幾個月的周期,這種臃腫的產品模式並不適合當下的客戶需求。
  • 創新奇智「聯姻」永洪科技 搶灘AI+BI
    【億邦動力訊】11月23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昨日,創新奇智(創新工場AI工程院)與永洪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聯合實驗室,探索人工智慧(AI)與商業智能(BI)的深度融合,在產品層面進行無縫集成,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在零售、製造、金融、智慧城市等多領域的應用落地。
  • 永洪科技勇奪北京市創新資金第一名
    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永洪科技」)申請的項目——支持海量數據的探索式分析平臺,在創新類電子信息領域的項目中勇奪第一名。  (資料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官網www.bjkw.gov.cn)永洪科技的創始人&CEO何春濤表示:「很高興地看到,永洪科技得到政府肯定和支持,永洪科技也一定不會讓政府失望
  • 推出桌面智能數據分析產品Yonghong Desktop,永洪科技要讓分析師...
    基於對行業成熟度的判斷,永洪科技做了一個重要的產品轉型決策:基於數據湖結構管理企業數據資產,將分析部分單獨拆出來,推出桌面智能分析工具Yonghong Desktop,為業務人員釋放數據分析的商業想像空間。
  • 一位BI老兵的創業故事 預見國產BI的春天
    創業,獸性的衝動 2014年初,何春濤從某外企研發副總裁的職位上離職,出任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洪科技)的CEO,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轉型。相對於上一家企業,永洪科技只是一家成立於2011年的初創企業。目前,永洪科技約有20人,其中研發團隊10餘人。 很明顯,這樣的人員配置,很難與何春濤原來那家外企的實力相比。
  • 永洪何春濤:獨行快,眾行遠!除了仰望星空,我們還要一起抵達
    作為信創聯盟成員和信創的積極推進者,永洪科技在信創應用中開花結果。永洪BI與國內主流晶片(如龍芯)、作業系統(如麒麟、統信軟體)、資料庫(如武漢達夢)、中間件(如中創)等上百家產品的適配工作已經完成,完全兼容、性能穩定是共同的結論。
  • 永洪科技CEO何春濤:數位化管理將在三年內實現
    永洪科技的目標是成為一家世界級的大數據技術服務公司。這意味著永洪科技必須持續領跑BI市場。但何春濤在專訪中向記者強調,目前永洪科技暫無IPO時間表,「上市對企業而言是發展到一定階段順理成章的事情。」  打造「數據央行」  國內領先的大數據獨角獸企業——永洪科技, 日前在北京發布了新一代「一站式大數據分析平臺Yonghong Z-Suite V8.0」。
  • 永洪科技創始人&CEO何春濤:積極應變,以大數據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永洪科技作為大數據公司的一員,在抗擊疫情方面積極作為。針對疫情期間各機構對於疫情防控的監測需求,免費開放了疫情防控系統,助力全社會及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除了通過線上線下手段支持好客戶的工作外,現在其員工一直堅持每天更新疫情數據,發布《永洪科技每日疫情播報》(如下圖),做好國家的企業公民。
  • 36氪專訪丨永洪科技何春濤:數據分析的底層需求是高性能計算
    在計算層面,永洪科技開始從原來更多使用CPU的計算開始轉化為矢量計算,以此提升底層晶片的計算能力。 此外,計算與數據的距離也會影響其性能。為了能夠讓計算更貼近數據,庫內計算成為了永洪科技努力的方向。庫內計算是指當用戶的分析和點擊,確保分析和點擊不發生在BI引擎上,而是資料庫或者計算引擎上。這樣一來,計算離數據很近,數據無需大幅度移動,計算性能提升,分析處理速度會更快。
  • 專訪永洪科技CEO何春濤:管理者的煉成及國內大數據公司的挑戰
    北京永洪科技正如所有創業型公司一樣,在成長初期一定是步履艱辛。但是現在永洪科技已經籤訂了數個大數據軟體產品和服務的採購合同,幫助客戶從大數據中發掘巨大的價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找到了北京永洪科技的CEO何春濤先生。
  • 永洪科技上榜大數據產業鏈重要企業名錄
    與此同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也在5月26日公開發布了《2015年中國大數據交易白皮書》,該白皮書中列舉了目前大數據產業鏈的重要企業名錄,在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和分析這兩個領域的國內代表企業列表中,永洪科技(全稱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也被列入其一。
  • 致趣百川舉辦線下沙龍與騰訊千帆、廣聯達、永洪科技復盤數字營銷
    ▲致趣百川北京線下活動現場2020年12月3日,致趣百川於北京舉辦線下活動,致趣百川創始人&CEO何潤攜手騰訊千帆高級解決方案經理覃京婧、廣聯達線上運營負責人張禕迅、永洪科技市場總監劉東旭共同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復盤2020年B2B數字營銷最有效的玩法,並預測2021年的營銷趨勢,搶佔獲客轉化先機。
  • 永洪科技王桐:一文讀懂「2018中國企業大數據需求5大演進趨勢」
    作者介紹:擁有9年商業智能領域的產品銷售、市場營銷經驗,在甲骨文、IBM、永洪科技等知名企業擔任諮詢、銷售管理要職,曾成功推進多個大型項目的實施,為上百家企業用戶提供了完善的數據可視化分析解決方案相比AI,BI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幾十個年頭,各層技術路線和資源都十分成熟豐富,尤其是BI的可視化能力、敏捷易用性、數據準備能力、高性能處理能力都可讓AI借力。可視化能力:AI模型處理出的結果,很多時候也需要供人來查看解讀。豐富的圖表類型和展現形式,是BI的擅長點,也是很多AI平臺薄弱的環節。缺少好的可視化輸出會降低數據的「易讀懂性」。
  • 【正隊】張凱婷:有夢為馬,隨處可棲
    大家好,我是來自12級中文系漢語國際教育班的張凱婷,性格開朗,能動能靜,會唱會跳,是一個純正優(dou)質(bi
  • 用自助型BI推動企業產品消費化,大數據可視化公司永洪科技完成五...
    在底層,永洪基於全自主研發的分布式計算、庫內計算、內存計算、列存儲等技術的複合,實現TB-PB級數據的秒級運算。在前端交互上,永洪大幅簡化了傳統BI的交互模式,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拖拽操作自主關聯欄位,自建運算邏輯和展示方式。海量數據秒級計算+自助式的挖掘和展現,使得企業內的業務人員可以大幅擺脫對IT部門的依賴,自主實現業務數據分析。
  • 北航成立BI聯合實驗室 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原標題:北航成立BI聯合實驗室 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記者蔣濤)12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永洪科技籤署了共建BI(「商業智能」的簡稱)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並舉行「北航—永洪科技BI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校企合作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 海子:《祖國(或以夢為馬)》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和物質的短暫情人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萬人都要將火熄滅 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此火為大 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 2020「智慧杯」數據可視化大賽|大數據|數據挖掘|永洪|桌面雲_網易...
    為滿足社會對大數據人才的需求,為助力推動大數據相關學科的深化發展,助力大數據產業人才培養,今年由CDA數據科學研究院聯合永洪科技主辦的數據可視化大賽正式啟動(以下簡稱「競賽」)。本次競賽是數據可視化能力大賽,旨在促進數據可視化技能、數據可視化科學思維、數據可視化實踐能力。通過本次競賽,逐步推動數據可視化相關人才的建設,為數據可視化大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