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智能(Business Intelliegnce)領域過去一直都由甲骨文、IBM、微軟等IT巨頭盤踞著,這些公司有著完整全面的商務智能解決方案,從數據採集、存儲到挖掘和展示,所有環節都全面覆蓋。用戶群龐大而且根基牢固。他們有龐大的銷售團隊和完備的客戶支持體系,幾乎構築了一個銅牆鐵壁,不給企圖進入這個行業的公司留半點縫隙。大家都覺得BI很重,沒有人敢去玩,難道新的進入者就真的沒有機會了嗎?
至少,永洪科技不這麼認為,而且找到了一條相對"輕"的方式切入這個領域。
在底層,永洪基於全自主研發的分布式計算、庫內計算、內存計算、列存儲等技術的複合,實現TB-PB級數據的秒級運算。在前端交互上,永洪大幅簡化了傳統BI的交互模式,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拖拽操作自主關聯欄位,自建運算邏輯和展示方式。海量數據秒級計算+自助式的挖掘和展現,使得企業內的業務人員可以大幅擺脫對IT部門的依賴,自主實現業務數據分析。而秒級計算本身,將BI實現周期從「周」縮短到「秒「,一線業務人員可以探索式的展開分析活動,而不必受限於事先給定的模型框架。
永洪所提倡的「BI自助化」概念似乎也獲得資本方認可,據永洪科技向36氪透露,該公司業已於近期完成五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資金來自經緯創投。
Box的創始人曾經在YC創業課中談及企業級軟體的創業思路時,強調了技術性和工具性,創業者要時刻關注革命性的新技術,並思考這些新技術能夠給人們現有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哪些變化,去思考在傳統行業中哪些過於昂貴或者複雜的工作方式可以通過技術去簡化。同時從小處著手,在用戶導向的模式下,為用戶開發一個小工具,獲得用戶肯定以後再慢慢擴張市場,是創業者可以和現有的大公司競爭的最佳方式。
再來看現在的BI技術發展趨勢,傳統的BI服務提供商,平臺的複雜性和購買、學習、維護的成本都極高,有分析需求的業務人員由於不懂編程,一份數據報表的產生往往需要經過銷售和分析部門和技術部門反覆的開會,溝通,最終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形成。IT部門事先建模,提前匯總好數據,業務人員在前端查看分析結果報表。這種預設的方法也給使得數據報表的修改和重新制定變得耗時而費力。面對分析需求的變更,無法及時給出響應。
隨著大數據時代,數據的量級迅速提升到百萬至百億級別,還依靠excel等工具做數據分析的企業迫切需要提升自身海量數據分析的能力,而分布式數據分析系統搭建的技術門檻比較高,一般企業無法承擔。
近幾年,在數據挖掘技術領域,隨著分布式計算等新技術日漸發展成熟,處理數據的性能有了幾十倍的提升的可能,BI工具正在朝著輕量級、高性能、秒級響應的敏捷型BI的發展 ,這個技術的革命點給新玩家進入BI領域提供了一個入口。
未來,隨著BI的輕量化、雲端化,預期更多現在沒有使用BI軟體的公司也會加入這個市場。
永洪BI設計者demo
永洪BI使用者demo
新版36氪 iOS 客戶端正式上線。該有的都有了,想看創業資訊,想分享,想看視頻,想來活動現場,下載36氪 iOS 客戶端,即氪觸達。點擊連結下載:http://lnk8.cn/kIxB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