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永洪科技CEO何春濤:管理者的煉成及國內大數據公司的挑戰

2020-12-17 CSDN技術社區

大數據時代,商業智能領域發展迅猛,國內外IT巨頭都紛紛搶灘這個領域,一些新型中小軟體企業也涉足其中。隨著國內BI廠商的崛起,商業智能領域已經不再只是國外各大巨頭的舞臺,國內廠商也逐步被用戶熟知和認可。

北京永洪科技正如所有創業型公司一樣,在成長初期一定是步履艱辛。但是現在永洪科技已經籤訂了數個大數據軟體產品和服務的採購合同,幫助客戶從大數據中發掘巨大的價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找到了北京永洪科技的CEO何春濤先生。

何春濤從事商業智能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工作十幾年,在高性能及大數據商業智能的相關領域工作了五年。其負責的研發團隊多次獲得國際獎項,包括JavaOne、JDJ Readers' Choice Awards等。他也參與了一些機構的商業智能系統的建設工作,包括麥考瑞銀行、世界衛生組織、AT&T等,在商業智能、高性能商業智能、大數據商業智能等領域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

在建外SOHO的辦公樓中,我第一次見到了何春濤。何總是一個非常Open的人,可能和他長期從事技術開發與國外的工作經歷有關,在和他的交談中並沒有我想像的那種壓力,整個環境非常的融洽。

以下是採訪原文

問及他從技術研發轉做管理中遇到那些困難?

要轉變成一個管理者是有比較大的困難的。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獨立並自信地去當好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忽然之間,你就要面對一大堆的事,要鼓舞大家的士氣,要保持團隊的活力,要讓大家都集中於某些他們可能並不關心的目標上,從一個側重技術技能並以任務為重的技術人員,要轉變成一個側重人際交流並以結果為重的管理者,這個過程絕非易事。同時對我來說最困難的兩件事情是:第一,我的說話方式比較直接,這可能和我的國外經歷有關係;第二,我這個人比較容易感情化。這些都給我的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中間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可以說是一個涅盤重生的心理歷程。

在談到目前國內的大數據市場以及永洪科技最初創立的原因?

目前國內大數據市場主要由IBM、SAP、EMC、HP、Microsoft等跨國公司分享。我們之所以要做這個市場,是基於產業思考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稜鏡計劃」一出全球一片譴責之聲。但是除了譴責美國之外,對國人而言,更珍貴的是不斷的反思。這個世界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上的,所以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是註定的法則。與其不斷地譴責美國的稜鏡計劃,倒不如腳踏實地地提升行業競爭能力,並對中國製造更多的關注和信任。我想,國內的大數據市場,需要真正有實力的本土廠商參與,並最終主導。

目前各個行業都面臨一個海量數據的問題,您認為如何才能在海量數據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呢?

 這個話題很廣了,每個行業面臨的數據價值其實都是不一樣的,這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從商業價值上考慮,應該圍繞自己的核心業務、結合線上線下的多元數據,收集、存儲並消化自由的大數據,分布打造有價值的數據應用。我只能從我個人以及用戶對大數據的使用和理解方面談談看法,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大數據運維,比如說電信的流量控制監控系統,把他們所有的基站網際網路數據收集上來進行監控,這樣通過把運維搞起來,業務能更好的運行。
  • 企業洞察力,比如說我們可能會在大數據平臺的前後增加數據分析功能,通過靜態的KPI來看業務,這時候我們數據的價值並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導致我們企業的洞察力比較低,我們通過結合大數據和分析技術,去更好的、更深化的把我們的數據利用起來,這樣我們就不再是靜態的,我們可以動態的按需在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和對我們數據進行挖掘,增強企業的洞察力。
  • 將數據作為原料,比如我們以前上決策,這種分析報告我們一般都會讓IT部門去做,這時候一般都需要一兩周,而且IT部門的工作本來也比較多。如果我們結合一些實時大數據的技術,比如說離線計算、在線計算等等,我們就可以實時、快速的把這些分析報告拿走,可以提升我們決策的能力。這點艾瑞就做的很好。
  • 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廣電行業有很多的資源,比如像廣播、電視臺,並且還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主持人、明星,他們做的事情是什麼呢?他們會跟銀行共同的去策劃,做發卡,發完卡之後,通過它們的媒體資源組織大家進行各種各樣的消費比如我喜歡玩,比如我喜歡購物就做購物的線路,然後再通過它的主持人、頻道推薦給各個商家。他做完之後把所有鏈條上的數據收集回來。收集回來之後就跟商家做各種的優化和談判,包括我們前端的銀行做優化和談判。

作為一家提供商業智能產品和服務的本土BI廠商,和一些國際上的服務商相比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有哪些解決方案呢? 

其實對於國際服務商來說,我們的優勢有兩點:第一,我們的產品,永洪研發團隊從08年就開始做大數據產品研發,曾經服務於歐洲、澳洲、美洲等地的跨國企業和全球機構,並取得了重大成功。這些經歷說明:永洪研發團隊有著國際一流的研發水平,Yonghong大數據產品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對於大數據,這些傳統BI廠商形成了一體機和分布式數據倉庫兩種解決思路。然而,一體機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幾乎是天價;分布式數據倉庫產品按流量收費,價格稍低,不過一TB數據也要幾十萬。這樣的大數據產品,大幅提升了BI應用的整體擁有成本(TCO),給國內企業客戶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永洪 BI通過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據集市產品(Z-Data Mart)支持大數據, Z-Data Mart匯聚了數十項自有專利,涵蓋了分布式存儲和計算、庫內計算和庫內計算、內存計算、分布式傳輸和實時通信等關鍵領域。Z-DataMart性能卓越,產品成熟,有數家電信運營商和IT服務商採購並投入關鍵業務的生產環節。第二,我們是本土廠商,屬於主場作戰,尤其是在這個大數據作為國家戰略的環境下,我們具有一些先天的優勢。

永洪科技的基礎設施是如何解決的?

對於基礎社區的建設,我們一般都是讓企業自建的,我們負責提供產品和設計方案,然後企業選擇自建或者租用其他的基礎設施。

可否介紹一下目前永洪科技的技術團隊規模和結構是怎樣的?

你進來的時候就能看見,目前我們這邊的研發團隊大概有十來個人的規模,其中很多都是8-10年的老員工,我們有著相同的夢想,相同的目標,因此可以一直走到現在。同時我們對於員工還會進行一系列的分紅,讓他們在這裡既能腳踏實地又能追逐夢想!

你覺得未來大數據發展的方向是什麼?有哪些熱門技術?

我認為當前熱門的大數據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 用於大數據存儲的Hadoop HDFS,以及衍生的資料庫HBase
  • 批處理大數據項目有Hadoop MR,它最新版本是YARN。衍生項目有數據倉庫Hive和機器學習Mahout
  • 實時處理大數據的項目有:Spark以及衍生的數據倉庫Shark、Cloudera Impala
  • 用於流計算的項目有Apache Storm
  • 商業大數據產品有一體機例如PureData、Exadata、Hana、MPP DW例如Vertica、Aster Data、GP、MPP DM例如 Yonghong DM

未來比較看好實時大數據技術的原因是實時大數據技術能夠讓企業對大數據進行探索式和交互式分析,相比於之前沒有靈活性和動態性的批處理大數據技術而言,它將大大提升發掘大數據價值的效率和可能性。

你覺得未來永洪科技要繼續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

贏得用戶就得靠產品的創新和性能,只有產品能夠獲得用戶的青睞,公司才能生存下去,所以說首先得做好自己的產品。同時在中國最大的挑戰不是市場的大小而是市場的健康程度,這個健康分為相關的法製法規和大家選擇產品時的心裡成熟度。

後記:國內如同永洪科技這樣的新型中小軟體公司,他們憑藉自己的技能實現夢想,期待他們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之中脫穎而出,打造大數據產業中的本土旗艦。


以「 雲計算大數據 推動智慧中國」為主題的 第六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將於5月20-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產業觀察、技術培訓、主題論壇、行業研討,內容豐富,乾貨十足。 需要購買的朋友,請抓住這最後的機會,點擊 報名!

本文為CSDN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market#csdn.net(#換成@)

相關焦點

  • 永洪科技CEO何春濤:數位化管理將在三年內實現
    本報記者 靳穎姝 北京報導  近日,永洪科技CEO何春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對AI(人工智慧)、BI(商業智能)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前景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中國企業管理者越來越重視對數據資產的投入,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日漸成熟,三年內實現數位化管理將成為現實」。
  • 專訪永洪CEO何春濤:敏捷BI迎來春天
    在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新興BI廠商,永洪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專注於數據治理和數據價值發掘的產品和服務,並在大數據分析和BI領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Z-Suite,以滿足企業用戶對大數據的需求。  在此次採訪之前,永洪科技的CEO何春濤是筆者未曾謀面的老朋友。他不僅是2013年度IT168大數據評選的評委,也是2014年中國資料庫技術大會的專家顧問,曾擔任美國一家知名BI廠商的研發總監。
  • 永洪科技創始人&CEO何春濤:積極應變,以大數據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作為2012年創立的大數據公司,永洪科技致力於提供大數據技術產品及服務,依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站式大數據平臺形成完善的產品及服務體系,業務涵蓋金融、製造、零售、能源、政府、教育等行業。永洪科技營收早已破億,目前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現有員工300多人。
  • 36氪專訪丨永洪科技何春濤:數據分析的底層需求是高性能計算
    作為大數據 BI 廠商的永洪科技也關注到了這種變化,其創始人兼CEO何春濤發現,數據的計算是分析最大的一個瓶頸。 「客戶在一些很小的設備上要高速分析大量的數據,數據量很多,分析很複雜。我們的系統點一下,有可能後面就有幾億、幾十億的數據出來,怎麼樣在1、2秒之內,把基於海量的複雜數據分析完並且呈現出來,這個很難。」 何春濤對36氪分析。
  • 永洪何春濤:獨行快,眾行遠!除了仰望星空,我們還要一起抵達
    在以「攜手共贏 數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從永洪科技CEO何春濤的這句話中,我們看到了不斷進階的永洪科技,日益夯實著技術創新的根基,在技術創新能力、場景方案能力、生態體系建設能力以及面向全行業的數據分析師培養能力方面持續進階,全方位驅動企業數位化升級。
  • 推出桌面智能數據分析產品Yonghong Desktop,永洪科技要讓分析師...
    數據來源:鯨準洞見首席數據官聯盟創始人劉冬冬在永洪科技舉辦的「第一屆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透露一組數據:2005年中國只有不到1000家大數據公司,到2019年已經超過7000家,在產值方面,2005年不到1億,而2019年已經突破8000億。
  • 為企業 AI 提供數據原料,永洪科技想為業務人員提供「BI」服務
    Gartner 的報告顯示,目前500強公司在BI和分析的投資增速是最快的,達到20%。「企業需要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數據的使用者。」永洪科技 創始人&CEO 何春濤對鈦媒體說。在何春濤看來,當下不論是亟待轉型的實體產業還是人口紅利殆盡的網際網路公司,對精細化運營的需求正與日俱增;另一方面,諸如 Oracle、SAP等傳統廠商提供的 BI 產品從評估需求、調試、實施到再到最終上線,往往需要幾個月的周期,這種臃腫的產品模式並不適合當下的客戶需求。這也成為永洪科技進入 BI 市場的切入點。
  • 永洪科技勇奪北京市創新資金第一名
    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永洪科技」)申請的項目——支持海量數據的探索式分析平臺,在創新類電子信息領域的項目中勇奪第一名。其中,參與創新類項目角逐的企業還包括,墨跡風雲、優特捷、連勝德、美通雲動、志翔科技、中科柏誠、青米和中科睿芯等一批創新型企業。最終,永洪科技能從400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說明了永洪科技在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突出創新能力已經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專家的充分認可,當之無愧地成為這批創新類企業中的典型代表。
  • 永洪科技上榜大數據產業鏈重要企業名錄
    與此同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也在5月26日公開發布了《2015年中國大數據交易白皮書》,該白皮書中列舉了目前大數據產業鏈的重要企業名錄,在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和分析這兩個領域的國內代表企業列表中,永洪科技(全稱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也被列入其一。
  • 何春濤談 Salesforce 157億美元收購Tableau
    2019年6月6日谷歌在官網上發文宣布,谷歌已經籤署了收購Looker公司的最終協議,Looker是一家商業智能軟體和大數據分析平臺。預計收購將在今年下旬完成,收購完成後Looker將併入谷歌雲部門。對於這兩起BI與分析領域的大事件,永洪科技創始人&CEO何春濤第一時間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 以夢為馬,永洪科技的敏捷BI路
    永洪科技技術負責人邵文龍告訴IT168,永洪科技對行業和自身發展有自己的理解與規劃,一如7年前大數據火熱的時候,他們選擇了BI。從Tableau被收看BI變天了?不過這次收購併不意味著BI的式微,尤其是國內市場企業數據底子參差不齊,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這次收購還是為永洪科技帶來了更多的積極作用,邵文龍指出未來要更加堅持獨立自主,一方面在快速增長的行業裡站穩腳跟,另一方面面對未來的變化有應對之力。
  • 創新奇智「聯姻」永洪科技 搶灘AI+BI
    【億邦動力訊】11月23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昨日,創新奇智(創新工場AI工程院)與永洪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聯合實驗室,探索人工智慧(AI)與商業智能(BI)的深度融合,在產品層面進行無縫集成,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在零售、製造、金融、智慧城市等多領域的應用落地。
  • 永洪敏捷BI:讓所有企業在一天內實現大數據可視化分析
    國內大數據新貴公司永洪科技打造了敏捷型的大數據分析工具,通過5分鐘的一鍵安裝、5分鐘的數據源連接配置、5分鐘的分析報表設計即可讓企業實現大數據分析。絕大多數分析操作只需通過點擊和拖拽就能完成,沒有任何技術背景的業務和運營用戶也可自己獨立進行操作,實現自服務的數據分析。業務的分析需求任意變化,都可在一天內快速響應實現。
  • 中國大數據公司誰將率先成為世界級軟體平臺企業
    永洪科技創始人兼CEO何春濤如此表示。何春濤早在公司成立之時,便深深感受到數字驅動決策給用戶帶來的價值。而正是像與美的集團、家樂福這樣的頭部企業建立數位化戰略合作,一次次將這一觀點進行了強化。同時,永洪科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保持在300%-500%,也印證了「企業願意為數據技術付費」這樣的判斷。
  • 北航成立BI聯合實驗室 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原標題:北航成立BI聯合實驗室 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記者蔣濤)12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永洪科技籤署了共建BI(「商業智能」的簡稱)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並舉行「北航—永洪科技BI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校企合作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 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看見它,我信了!
    雖然通過幾個搜尋引擎一頓搜索,但我仍不敢確認,是不是永洪科技首個提出「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這一說法,但是沒關係,我相信這是大數據行業的每個企業一致的努力方向,而且對這樣的結果,相信所有人也都充滿期待。近日,在由永洪科技主辦的「第一屆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永洪科技創始人及CEO何春濤再一次重申「釋放數據價值,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又在給我們洗腦了?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閃念。但不知為什麼,在聽了無數次這句話後,這一次再聽卻突然有被「扎了一下」的感覺。
  • 2020「智慧杯」數據可視化大賽|大數據|數據挖掘|永洪|桌面雲_網易...
    培養出足夠的、合格的數據人才,對我國在未來掌握大數據的核心價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滿足社會對大數據人才的需求,為助力推動大數據相關學科的深化發展,助力大數據產業人才培養,今年由CDA數據科學研究院聯合永洪科技主辦的數據可視化大賽正式啟動(以下簡稱「競賽」)。本次競賽是數據可視化能力大賽,旨在促進數據可視化技能、數據可視化科學思維、數據可視化實踐能力。
  • 用自助型BI推動企業產品消費化,大數據可視化公司永洪科技完成五...
    他們有龐大的銷售團隊和完備的客戶支持體系,幾乎構築了一個銅牆鐵壁,不給企圖進入這個行業的公司留半點縫隙。大家都覺得BI很重,沒有人敢去玩,難道新的進入者就真的沒有機會了嗎? 至少,永洪科技不這麼認為,而且找到了一條相對"輕"的方式切入這個領域。 在底層,永洪基於全自主研發的分布式計算、庫內計算、內存計算、列存儲等技術的複合,實現TB-PB級數據的秒級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