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桌面智能數據分析產品Yonghong Desktop,永洪科技要讓分析師...

2020-12-17 36氪

2019年悄然接近尾聲,回顧今年企業服務創投市場的交易事件,可以看到除了通用型企業服務和雲服務,融資金額最多的就是「大數據」領域,從投資輪次來看,資金開始向B輪及以後輪次聚集,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這個行業的成熟度已經發展到了一定水平。

數據來源:鯨準洞見

首席數據官聯盟創始人劉冬冬在永洪科技舉辦的「第一屆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透露一組數據:2005年中國只有不到1000家大數據公司,到2019年已經超過7000家,在產值方面,2005年不到1億,而2019年已經突破8000億。從行業的人才儲備來看,全國1200所普通高等學校中有約1/5獲得教育部審批,開設大數據專業。

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指標是多方面的,市場需求、產品成熟度、人才儲備等醞釀到一定階段,自然會推動行業走上新的臺階。

基於對行業成熟度的判斷,永洪科技做了一個重要的產品轉型決策:基於數據湖結構管理企業數據資產,將分析部分單獨拆出來,推出桌面智能分析工具Yonghong Desktop,為業務人員釋放數據分析的商業想像空間。

「過去企業使用數據的模式,不是讓終端用戶使用數據,而是基於已經做好的數據應用觀看結果。」何春濤說。

由於企業數據分析人員不足,自主的數據運營和自助分析能力差,BI上線之後,通常都變成基於一塊塊預先設置好圖表的大屏幕,懸掛在決策者旁邊。這種BI的應用方式距離真正的商業決策還有很多公裡的距離,當企業面臨降本增效的經營壓力時,這些錦上添花的商業工具很容易變成第一批犧牲對象。

除了商業價值沒辦法得到充分釋放,這種數據治理結構還面臨一個技術瓶頸。

「很多企業建立了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這些雲上算力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基於服務的形式展開,計算的時候會發生幹擾。」何春濤向36氪解釋道。「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解決,包括分層計算、用更好的內存、分布式計算、適量計算等,但至始至終這個幹擾仍然無法被根本解決。」

為了徹底解決計算相互幹擾的問題,永洪科技決定使用一種更徹底的架構來解決:數據湖。

「基於數據湖可以對數據做更好的管控,將數字資產推送給每一個企業用戶,通過桌面智能分析具讓業務人員挖掘其中的數據價值。不過,大多數企業人員都不具備IT和統計分析能力,要把數據分析做好,那就需要提供更多增強分析工具。」何春濤表示。

此次永洪科技推出的Yonghong Desktop具備數據獲取、數據治理、數據探索、可視化分析以及分享協同等基礎功能,在性能方面能夠處理百萬級和千萬級的數據量。計費方面採用訂閱制,每月定製成本不超過200元/月,價格上要比海外競品低50%以上。

Yonghong Desktop製作的報表

這次新產品的發布,是永洪科技向上層數據集市和前端分析的推進的又一動作。在2017年,永洪科技就曾推出Yonghong Z-Suite、新一代敏捷BI SaaS,不同於過去產品僅向B端銷售,此次桌面產品基本上是一個通用型、可供個人訂閱的產品。「全球訂閱最多的軟體是Office,Tableau的收入中Desktop貢獻了大約70%。Desktop是一個大趨勢。」何春濤強調。

不過,我對於企業自助分析能力依然帶有疑慮,對此,何春濤表示,不同類型的企業數據分析能力有一定差距,外資企業接受度和應用水平更高,金融和製造等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以及電商、遊戲、零售等新經濟企業的客戶成熟度也更高。

從永洪科技的服務行業來看,目前覆蓋了金融、電信、零售、電力、交通、政府等多個行業,其中金融、製造、零售和能源類客戶是永洪科技的主力客戶,醫療行業今年的增長表現比較突出。

「業務人員普遍缺乏IT和統計分析背景,所以產品中一定需要增強分析,將BI於AI的學習能力結合,讓小白用戶也能享受到數據紅利,增強分析在未來3-5年會給我們的用戶帶來巨大的數據紅利。」何春濤表示。

Yonghong Desktop中的增強分析工具

何春濤告訴36氪,永洪科技累計付費客戶已經超過5000家,其中大型企業超過300家,大客戶續約率超過90%,大客戶的平均續費率為150%。對於已經完成交付的大客戶,永洪科技支持為企業將數據結構改為數據湖+Desktop的模式。

「越大的客戶從BI中獲得的價值其實會更多。」何春濤以某知名大型超市舉例,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幫客戶分析出用什麼類型的產品做促銷效果最優,最大限度地吸引目標中老年客群並刺激客戶產生其他消費。「要讓業務和數據合二為一,讓業務人員更好地分析和使用數據,而不僅僅是打開一個靜態報告而已。」

今年以來,BI行業發生了兩起重要的收購事件:今年6月谷歌宣布以26億美元收購商業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平臺Looker,緊隨其後,Salesforce就宣布以157億美元收購Tableau。BI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產品形態又相對獨立、研發門檻和投入成本都不低,因此在BI廠商在早期獨立發展,到一定階段與CRM廠商結合也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此前何春濤曾專門撰文分析了谷歌和Salesforce的兩起收購事件。在談及永洪科技的發展時,他表示,中國的大數據行業還沒到巨頭併購的時候,永洪科技希望能獨立發展。

相關焦點

  • 2020「智慧杯」數據可視化大賽|大數據|數據挖掘|永洪|桌面雲_網易...
    前三名獲獎者將獲得永洪科技提供的實習名額。邵文龍 永洪科技 高級副總裁&研發部總經理十年來一直在通信和軟體跨國企業擔任重要研發管理職位。在加入永洪之前,在VMware北京研發中心擔任研發總監,成功組建桌面雲研發團隊,在6年時間裡,將北京部門發展為一個承擔起桌面雲這個超過6億美元業務的近半核心開發工作的高效團隊。獨自申請兩項美國專利(已通過專利審查),並同其他人共同申請5項美國專利。
  • 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看見它,我信了!
    近日,在由永洪科技主辦的「第一屆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永洪科技創始人及CEO何春濤再一次重申「釋放數據價值,人人都是數據分析師」。又在給我們洗腦了?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閃念。但不知為什麼,在聽了無數次這句話後,這一次再聽卻突然有被「扎了一下」的感覺。
  • 36氪專訪丨永洪科技何春濤:數據分析的底層需求是高性能計算
    作為大數據 BI 廠商的永洪科技也關注到了這種變化,其創始人兼CEO何春濤發現,數據的計算是分析最大的一個瓶頸。 「客戶在一些很小的設備上要高速分析大量的數據,數據量很多,分析很複雜。我們的系統點一下,有可能後面就有幾億、幾十億的數據出來,怎麼樣在1、2秒之內,把基於海量的複雜數據分析完並且呈現出來,這個很難。」 何春濤對36氪分析。
  • 以夢為馬,永洪科技的敏捷BI路
    Gartner預測到2021年,具有智能數據探索分析功能的新型BI和分析平臺的用戶數量將是不具有智能數據探索分析功能的產品和平臺的兩倍,並且將創造兩倍的商業價值。永洪科技提出了BI、大數據、AI三者融合理念,三者的融合將降低BI平臺的使用門檻,放大數據的價值。「永洪科技利用AI技術可以實現全鏈路的自服務數據準備工作,大幅增強了可視化分析能力。
  • 永洪科技創始人&CEO何春濤:積極應變,以大數據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作為2012年創立的大數據公司,永洪科技致力於提供大數據技術產品及服務,依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站式大數據平臺形成完善的產品及服務體系,業務涵蓋金融、製造、零售、能源、政府、教育等行業。永洪科技營收早已破億,目前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現有員工300多人。
  • 永洪何春濤:獨行快,眾行遠!除了仰望星空,我們還要一起抵達
    在以「攜手共贏 數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數據分析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上,從永洪科技CEO何春濤的這句話中,我們看到了不斷進階的永洪科技,日益夯實著技術創新的根基,在技術創新能力、場景方案能力、生態體系建設能力以及面向全行業的數據分析師培養能力方面持續進階,全方位驅動企業數位化升級。
  • 永洪敏捷BI:讓所有企業在一天內實現大數據可視化分析
    開發一個大數據分析系統動輒要半年以上的周期,且之後的使用過程仍然很痛苦,因為業務的分析需求總在不斷變化,每次改變指標的計算公式、分析維度的組合時,都要花至少幾周時間來重新修改系統和程序,耗時耗力,滿足不了業務的要求,還往往會影響核心業務系統的開發進度。現在,企業實現大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只需要一天的時間。
  • 為企業 AI 提供數據原料,永洪科技想為業務人員提供「BI」服務
    Gartner 的報告顯示,目前500強公司在BI和分析的投資增速是最快的,達到20%。「企業需要讓每一個人都成為數據的使用者。」永洪科技 創始人&CEO 何春濤對鈦媒體說。2012年成立時,永洪科技成為國內首家提出「敏捷 BI」的公司,主打 5 分鐘一鍵安裝、5 分鐘快速數據源配置以及5分鐘報表設計,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並快速生成分析報表和決策依據。除了部署方式以外,「敏捷 BI 」的另一特色,則是其終端用戶客群由IT人員轉變為業務人員。
  • 專訪永洪科技CEO何春濤:管理者的煉成及國內大數據公司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商業智能領域發展迅猛,國內外IT巨頭都紛紛搶灘這個領域,一些新型中小軟體企業也涉足其中。隨著國內BI廠商的崛起,商業智能領域已經不再只是國外各大巨頭的舞臺,國內廠商也逐步被用戶熟知和認可。北京永洪科技正如所有創業型公司一樣,在成長初期一定是步履艱辛。
  • 創新奇智「聯姻」永洪科技 搶灘AI+BI
    【億邦動力訊】11月23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昨日,創新奇智(創新工場AI工程院)與永洪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聯合實驗室,探索人工智慧(AI)與商業智能(BI)的深度融合,在產品層面進行無縫集成,共同推動人工智慧在零售、製造、金融、智慧城市等多領域的應用落地。
  • 專訪永洪CEO何春濤:敏捷BI迎來春天
    【IT168 專稿】在最新公布的Gartner商業智能(BI)和分析平臺魔力象限中,Tableau、Qlikview等新興BI超越傳統BI,成為領導者象限中的極具競爭的新勢力。在國內,也有很多類似的新興BI廠商,永洪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 從菜鳥到大師:永洪數據科學研究院新版培訓課程本周四開講
    永洪數據科學研究院,給了最好的答案。為什麼要參加永洪數據科學家培訓課程?經過不斷的改善和優化,永洪數據科學家培訓課程進行了全新改版。課程分為基礎課程和高級課程兩部分,基礎課程時長3小時,每周四下午開課;高級課程時長共9小時,每月兩次,隔周周五開課。
  • 永洪科技CEO何春濤:數位化管理將在三年內實現
    本報記者 靳穎姝 北京報導  近日,永洪科技CEO何春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對AI(人工智慧)、BI(商業智能)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前景充滿信心。他告訴記者:「中國企業管理者越來越重視對數據資產的投入,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日漸成熟,三年內實現數位化管理將成為現實」。
  • 11款可視化大數據分析工具優缺點對比
    隨著數據使用量的增長,將有更多的人通過數據來尋求專業問題的答案。可視化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讓人們可以通過將數據可視化來探討問題、揭示洞見,用數據分享故事。甚至於不懂挖掘算法的人員,也能夠為用戶進行畫像。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選擇分析工具,本文將為介紹數說立方、數據觀、魔鏡等11款BI-商業智能產品!
  • 永洪科技上榜大數據產業鏈重要企業名錄
    與此同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也在5月26日公開發布了《2015年中國大數據交易白皮書》,該白皮書中列舉了目前大數據產業鏈的重要企業名錄,在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和分析這兩個領域的國內代表企業列表中,永洪科技(全稱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也被列入其一。
  • 永洪科技勇奪北京市創新資金第一名
    北京永洪商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永洪科技」)申請的項目——支持海量數據的探索式分析平臺,在創新類電子信息領域的項目中勇奪第一名。其中,參與創新類項目角逐的企業還包括,墨跡風雲、優特捷、連勝德、美通雲動、志翔科技、中科柏誠、青米和中科睿芯等一批創新型企業。最終,永洪科技能從400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說明了永洪科技在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突出創新能力已經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專家的充分認可,當之無愧地成為這批創新類企業中的典型代表。
  • 用自助型BI推動企業產品消費化,大數據可視化公司永洪科技完成五...
    商務智能(Business Intelliegnce)領域過去一直都由甲骨文、IBM、微軟等IT巨頭盤踞著,這些公司有著完整全面的商務智能解決方案,從數據採集、存儲到挖掘和展示,所有環節都全面覆蓋。 在底層,永洪基於全自主研發的分布式計算、庫內計算、內存計算、列存儲等技術的複合,實現TB-PB級數據的秒級運算。在前端交互上,永洪大幅簡化了傳統BI的交互模式,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拖拽操作自主關聯欄位,自建運算邏輯和展示方式。海量數據秒級計算+自助式的挖掘和展現,使得企業內的業務人員可以大幅擺脫對IT部門的依賴,自主實現業務數據分析。
  • 永洪科技王桐:如何打造具備深度業務價值的大數據應用
    要想做到一個非常完整、成功的數據分析項目,不管我們是處在什麼樣的領域和行業當中,要想讓這個項目取得比較好的成功和效果,它一定是在平臺和應用兩個方面同時發力。二、具備深度業務價值的數據應用需要包括四個層級要想做到打造深度價值的數據應用,它至少應該包括四個層級的能力。由上往下它的層級是逐漸深化的,分別是結果監控、問題診斷、決策支持和智能預測。
  • 北航成立BI聯合實驗室 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原標題:北航成立BI聯合實驗室 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中新網北京6月12日電(記者蔣濤)12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永洪科技籤署了共建BI(「商業智能」的簡稱)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並舉行「北航—永洪科技BI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校企合作培育大數據分析人才。
  • 永洪科技王桐:一文讀懂「2018中國企業大數據需求5大演進趨勢」
    作者介紹:擁有9年商業智能領域的產品銷售、市場營銷經驗,在甲骨文、IBM、永洪科技等知名企業擔任諮詢、銷售管理要職,曾成功推進多個大型項目的實施,為上百家企業用戶提供了完善的數據可視化分析解決方案對於很多業務用戶,數據分析不是他們的專業,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還是需要通過培訓傳遞給客戶,且不能冗長,要非常簡練易學。附上幾篇面向業務用戶的分析方法論教學文章。(大道至簡的數據分析方法論)性能強大:性能保障不光要靠計算引擎本身的強大,相關的系統管理機制也要十分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