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賞識教育研討會
周婷婷定居在美國
還記得周婷婷嗎?全國第一個聾人少年大學生。1996年,她的故事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光陰似箭,掐指一算,距離周婷婷當年高考已經有很多年了,如今她身在何處?過得幸福嗎?我們透過文章了解這樣一位自強不息的陽光女性,也激勵所有的高考考生們,調整心態,相信自己。
「從啞女到神童」的勵志傳奇
周婷婷的成長曆程就是一部傳奇。她一歲半時,因發高燒,打了一針慶大黴素,導致失聰。上海一家著名耳科醫院專家會診後下了結論:雙耳全聾。當時,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公公婆婆等在內的親人,如同被推進了一個漆黑的深淵,痛苦不堪。她的父母憑著對女兒的愛,多年來幫助女兒進行語言訓練和智力開發,使女兒恢復了一點聽力,認識了許多漢字,而且能和同齡人同步前進,從而走上了回歸主流社會之路。她的父親周弘,是一名普通工人,他運用自己獨創的"賞識教育",教育女兒頑強地與命運抗戰,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婷婷6歲,開始博覽群書,就讀正常小學,連跳兩級。8歲時,熟背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打破金氏世界紀錄。10歲時,有長篇科幻小說《從啞女到神童》一書問世。婷婷先後獲得"中國十佳少先隊員"、"全國自強模範"、"中國海內外十大時代女性人物"、"臺灣第六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等榮譽稱號。1995年,她在出席全國自強模範代表大會時,受到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1996年秋,周婷婷從南京一中高中畢業,被保送到遼寧師範大學,成為全國第一個聾人少年大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入美國加勞德特大學。2003年從美國加勞德特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畢業,獲得教育管理學碩士學位。她的人生故事激勵了許多人,不僅有殘障人士,而且有身體健康的普通人。
「風雨人生路,酸甜苦辣品嘗盡,全部化為一字值!」
在美國學習的這段時間裡,周婷婷不僅經歷了歡笑和喜悅,也經歷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挫折。在人生的歷練中,她不斷地成長著,進步著。一個聽障女孩孤身一人在異國上大學,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
在加勞德特(Gallaudet)大學,班上的同學都來自不同國家的聾人學生,相互交流還得借用美國手語,周婷婷以自己的勤奮好學用很短的時間學會了美國手語,克服了語言障礙,很快婷婷便成為一個既會講英語又會美國手語的聾人學生。功夫不負有心人,周婷婷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內學習的很順利。2003年她拿到加勞德特大學教育管理碩士學位後,2004年又考入波士頓大學讀博士,因為更喜歡社會實踐,半年後離開了波士頓大學。
「陽光周婷婷」心態很陽光
想紮根美國對於一個健全人來說都很不容易,而周婷婷卻做到了,他自己掙錢買了別墅,這讓老爸周弘倍感自豪。在離開學校之後,周婷婷換了很多工作,後來就職於加州政府出資的一個為殘疾人服務的公司,具體負責電話項目的宣傳工作,加州現在有200萬殘疾人和老人受益於這個項目。「我經常去各個城市做一些宣傳演講,也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通過美國手語和翻譯的方式。」她說,很喜歡這份工作,可以經常開車去各個城市,順路看看風景,很漂亮。老闆也很欣賞她,稱讚她很勤奮。
喜歡有變化,不斷尋找生活的激情。周婷婷的個性正如她的博文:「人生,就是這樣,時而安靜祥和,時而波動起伏。兩樣我都喜歡。只是,不能缺少的是,生活體驗。最喜歡的生活方式,是每1-2年換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住住,感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文風情不同的語言文化……」
對於吃苦她也有著獨到的見解。「這段時間,一些朋友,人說我過的很開心,很隨意,也很淡定。其實我覺得,這也不是我刻意要去追求的東西。而是經歷的多了,感覺很多事情就能看開了。特別是年輕時要多吃苦,這樣等一切都經歷過了,也就等於為以後的人生買單,那麼後面的幾十年裡,自己就能夠做到比較淡定比較看得開了。」
所以,吃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讓你成長讓你反省自己的很好的機會。在回想美國經歷的這些大風大浪,婷婷覺得一切都過來了。現在的她對於大部分事情,都能夠平靜而理智的對待了,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很開心的。即使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也能夠及時調整。因為那麼多事情都經歷過了,那麼現在的這點小事又算什麼呢?
婷婷這樣陽光的心態,深深打動著我,相信也會影響很多人的內心。作為一個有聽力障礙的女子,她堅強自信,勇敢地為自己的生活努力拼搏。我們為什麼不能像她一樣呢?遇到挫折時,多想一想周婷婷的故事,讓我們相信再大的苦難,也終歸是一時的事情。抬頭挺胸,大步邁進,我們一樣可以有所收穫!
「賞識老爸」依然傳遞正能量
女兒生下來就聾,相信每一位做父親的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非常心痛,而婷婷的爸爸當初也是一樣的。周弘曾經對他最要好的朋友說:「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燒得精光,只要女兒能喊我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了。」
本來對命運他是屈服的,在婷婷三歲的時候,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血凝》喚醒了周弘沸騰的父愛,給予他無窮的力量。劇中的幸子雖患不治之症但卻含笑離開了人世!她的父親大島茂堅強而勇敢地面對現實,對女兒付出了無盡的父愛。周弘想女兒雖失去了聽力,可他珍惜女兒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貴最美好的,世上還有比生命和愛更寶貴的嗎?他發誓要用自己沸騰的父愛和百分之百的努力,為婷婷打開有聲世界的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兒長大後也不會抱怨他——這個為她歷經磨難的老爸。
在婷婷七歲時,周弘在上海買了一本極其普通的書《幼兒才能開發》。這本書是介紹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鈴木發現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嘗試用這種教育方法,一年培養出七百名達到莫扎特同齡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周弘就是看到這本書覺醒的。他想鈴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養成小提琴神童,他為什麼不能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婷婷培養成神童呢?
所以周弘堅持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和方法,教育婷婷,結果奇蹟產生了。周婷婷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程,而且品學兼優,成了全國十佳少年,接著他把這種方法在其它聾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實驗,結果證明這種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方法太靈了。一批周婷婷式早慧聾童應運而生,媒體稱這為「周婷婷現象」。
1995年周弘與南京江湧行知小學校長楊瑞清一起提出「賞識教育」。之後在2001年12月,賞識教育研究所從南京搬遷至廣州正式落戶,並成立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賞識教育研究所,周婷婷任所長,通過網絡遠程開展工作。周弘一手創辦的「賞識教育」如今已經衝出國門,時常要去國外做賞識教育演講。他的想法是,賞識教育不僅針對殘疾孩子,同樣適用於現代家教,將來要把賞識教育在東南亞國家發揚光大。
筆者後記:
看到這樣一對父女,一個自強不息,一個深刻堅持,充滿著正能量。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見了愛與希望,並感受著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暖意陽光。他們的故事,教會我們許多積極正面的事情,也讓我們更加相信,努力和堅持一定會收穫屬於自己的陽光!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