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吊打國企、私企?人才為什麼都偏愛外企?

2020-12-13 騰訊網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吸引了不少外資企業進入,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也給中國的本土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因為外企的加入,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才湧入外企,國企與私企似乎黯然失色,外企在中國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導致人才偏愛去外企工作呢?

一、外企在中國

大批外企乘著改革的東風進入了中國發展,他們憑藉著優惠的土地稅、低成本勞動力在中國投資建廠。以日本公司為例,中國曾是日本企業最喜歡的工廠所在地,而日本也在這一時期修建了很多在華工廠

這一時期的中國,擁有著外企為其創造的大約3000萬個工作崗位,對於底層民眾而言,他們覓得了生存之道,對於高層來說,這則是代表著光鮮與靚麗。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大批人才湧入了外企。

然而,促使人才大量湧入的原因,也無外乎一下幾點:

01:人才引進

在人才引進競爭方面,外企與私企、國企相對比,必然存在一定的優勢與劣勢,具體闡述如下:

其一,人才引進理念。相較於私企,外企的人才引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因為很多外企理念新穎,具有比較成規模的企業文化建設,再加上外企一般有著國內母公司,整體上具有較大規模,而各單位配備也比較齊全,能夠適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因此對人才的吸引力更強,這是一些中小型私企不具有的優勢。

當然,外企在人才引進方面,更注重學歷與崗位匹配,引進人才更注重實效性,尤其是人力資源理念比較先進,對當下市場環境的理解也更透徹,引進人才在崗位與工作分配上更加合理。

其二,人才引進的環境。一直以來外企有一定的政策優勢,特別是在吸納與培養大學畢業生方面,因為對外開放等政策,再加上各地招商引資指標,各個地區對外企相對比較重視。在這種大環境的感染下,人才也願意到外企工作。

與此同時,在薪資待遇方面,外企具有比較完善的績效制度,能夠突出人才,利於提升人才的工作積極性,發揮人力資源的價值,講究"多勞多得",對於人才而言可能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待遇,這也促成人才的大量流入。

02:企業文化

一般而言,外企的企業文化較國企、私企好的多,更加關心員工的個人發展,會以更加健全的體系對員工個人進行培訓,再加之外企本身母公司在國外,在企業文化上對外國文化涉及比較多,很是吸引年輕人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而言,一畢業就能夠接觸到一整套的流程,這點對於整個人日後的發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外企的培訓過程是一個由基礎到專業化的過程,其中涉及公司的企業文化、公司背景、公司升遷制度以及管理流程,還涉及到對一些質量、環境、安全等結構框架,這些能夠為對一個年輕人日後的發展良好的奠定作用

相比較而言,私企就不會花這麼大的精力去培養新人了,私企更多的是本著以利益為中心的原則,凡事可以在入職之後,有員工現場摸索,他們基本不會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培訓。

國企一般來說都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發展,人才到崗之後崗位與工作分配更加合理,而這也對新入職的年輕人起到一種桎梏的作用,儘管自己可以最擅長的崗位發揮最大的效益,但比較之下卻失去了重要的學習機會。

儘管如此,外企在這種企業文化上也存在一個弊端,因為當你進入一家外企對他們而言,是一張白紙,而他們的目的就是將你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所以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打造你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年齡不斷增加,工作技能不斷提升,當上升空間達到一個瓶頸時,外企也會再召集一些更年輕的人來,那個時候他們仍然會用曾經培訓你的辦法來培訓他們,只不過他們已經是一群新人,他們的思想觀念以及上升空間較你而言更大。

這樣,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被這群新人所取代,這個時候公司就會想盡各種辦法把你邊緣化了。

不過要想不被淘汰,也不是沒有辦法,當你的能力和技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在這個專業領域可取代性已經變得很低,走上一個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崗位,或者直接轉入了管理崗位,這個時候外企並不會取代掉你。

如果到外企只是混日子,而不是提升自己,那麼外企隨時都會想辦法淘汰掉你,畢竟憑藉著外人眼中光鮮亮麗的形象,他們從來不缺少新人

03:保障制度完善

外企雖然是進入中國的"後起之秀",但是對於整個中國市場還是摸得比較透徹的。外企通常會通過為員工提供完善的五險一金繳納制度來吸引人才,其實對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對於很多私企來說,這一點很難保障。

之所以外企在中國這樣重視五險一金的繳納制度,有兩個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因為外企是一個新進入中國的經濟體,他們對於中國經濟環境的理解也不同,規則意識比較強

其次,外企在中國與中國政府的關係更為謹慎,他們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這些對員工有所保障的事情,自然也是樂意做的。

04:福利制度完善

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外企絕大多數是資本主義模式,而國外對企業的要求比較苛刻,如果企業沒有給予員工充分的福利保障,甚至還會有工會的出現,來給企業立個"下馬威"

初到一個國家,外企對自身輿論也極為重視,一般而言很少有加班的現象,再加上年假、婚假、產假通常照放不誤,在企業理念中潛移默化的將自身的文化植入公司,與中國的私企相比較,這已經是非常人性化的企業了。

外企也正是因為人才引進理念、企業文化、福利制度以及最被中國人看中的五險一金制度都有所保障,才越來越吸引大量的人才湧入,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的外企日子也並沒有這麼好過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二、外企的"尷尬境地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外企都代表著高薪以及高端的就業環境,可是近年來,外企員工離職成為了十分常見的現象,而造成外企處境有些尷尬的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外企優勢的消退

從前的外企,因為高薪、看起來光鮮,所以對人才具有天然的吸引能力。再加上改革開放之後國家對外企的政策扶持,使外企比較於本土企業具有很大的優勢。讓他們在一定時期內在業務與人才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隨著經濟開放程度加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多優秀的國企、私企萌芽,外企的政策性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就表現得沒有那麼明顯了。除此之外,在技術方面優勢也不再那麼明顯了,管理上也逐漸被趕超。因此,越來越多的員工選擇離職,導致了外企員工大量流失

2.本土企業的迅速崛起

外企員工流失除了外企優勢的消退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本土企業的迅速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正是這段時間內中國的企業完成了從弱到強的轉變。外企消退的優勢也正是中國企業所不斷發展的落腳點。隨著國家對於大量企業的扶持,政策向國企、私企傾斜,再加上科技水平提升,中國企業在技術的層面與國際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小

事實證明,當前中國本上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引領著市場。本土企業的崛起使得大量的外企員工流失,並選擇本土企業,這也是外企員工流失的主要因素。

而面對這些現象,外企應該想些辦法來為自己破局了。

三、外企的破局

作為中國最為熱門的外企,無數人擠破腦袋都想鑽進去,如今卻面臨著讓人"尷尬"的境地,外企是時候為自己另謀出路,讓自己回到昔日的寶座之上了。

首先,在企業文化上更加符合中國理念,曾幾何時這是外企的優勢,但如今的中國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更加依靠本國的文化,外企此時對於外國文化的宣傳也是時候止住了。

其次,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於外企而言,他們與國企、私企最大的差距就是他們受到國際大經濟環境的影響大,而這也讓外企如今顯得沒有之前那樣"景氣",所以對於外企而言,對於金融危機的應對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經濟全球化是當前國際形勢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於外企的人才流入與流出,其實都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也只有這樣,國家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國企、央企、私企、外企待遇如何?就業時該如何抉擇?
    國企資訊直通車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企業那些事兒。我們在擇業時,會進入的企業不外乎就是國企、私企和外企等等,那麼這些企業會有什麼區別,待遇又怎麼樣呢?下面中公國企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國企國企是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也就是說國企是國家擁有所有權或控制權,國家的意志決定著國企的行為。國企的薪資待遇大家應該都算比較了解。
  • 選擇國企/私企/外企,工作5年後差距有多大?該如何面對幾份offer
    職場,是是脫離學校後每一個人必經之路,常聽大人們說到:職場如戰場,還在學生時期時聽到這些還並沒有很大的感觸,但當你進入社會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句話的含義,·職場每一步的選擇都牽扯到你的發展和生活質量,那麼你知道選擇國企、外企、私企5年後,結果是什麼樣嗎?畢業擇業時,同時面對幾份offer,該怎樣選擇?
  • 工資差不多,國企民企外企,哪個更好一點?
    首先,公務機關年薪20萬≠事業單位年薪20萬≠國企年薪20萬≠外企年薪20萬≠民企年薪20萬≠創業小私企年薪20萬。以上就勞動強度而言一個比一個差,但沒人說。所以,你才會有開題那樣的疑問:「同樣都是年薪20萬」,究竟哪家好?
  • 為什麼外企都會按勞動法對待員工,而國內私企大多用套路對待員工
    因為尊紀守法已深入他們的內心,而國內私企則守法意識淡漠,違法成本太低或者說幾乎與所得到的利益不成比例,所以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另外,外企產品無論品牌型企業,還是加工型企業,產品都處於產業高端,附加值高利潤空間大,人工成本分攤佔比不大。反觀國內企業基本都是給外企做配套性生產,利潤空間較小,只能從人工和工藝上壓榨。
  • 帶薪年假差別懸殊 國企外企輕鬆休假私企沒譜
    記者連日來多方出擊,探訪多個職業發現,廈門的公務員、外企員工休假較為規範,國企員工休假較容易,私企職員休假則差別懸殊。  公務員林先生:帶薪休假是強制的  「工齡10年以下的公休假6天,10年至20年的10天,20年以上的15天,其中不包括雙休日等。」在廈門公安機關上班的林先生,工齡已有10多年,按此計算,每年就有10天的公休假期。
  • 中芯國際為什麼是外企?中芯國際是外企還是國企
    中芯國際在國內有多家工廠,建設有這麼多家工廠,一直以來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家中國的企業,不詳細了解一下真的不知道其中的真相,我們希望的中芯國際居然是一家國外的企業,有人提問中芯國際為什麼是外企?一起看一看。
  • 外企與國企的八大差異
    養家餬口都困難。  2、房屋補助  IBM工作滿三年,給10萬買房。其他外企都沒聽說過有房補。  大部分好的國企總部都有豐厚的住房補助,國家幾個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每個月3000,直到給滿40萬為止。在住房裡,中國銀行是給的最好的。中行以前的房補政策很好,去年換了新行長,政策變沒變不知道。
  • 為什麼長輩們都覺得國企好,去私企卻不靠譜?
    比如,某些市場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或者二三線城市,剛畢業的普通文科大學生生去私企,可能也就兩三千,國企則可能有四五千甚至六七千。以前有個朋友,三線城市,從國企跑出來後,腸子都悔青了。這些地方的國企很可能並不是靠市場來生存,而是靠政策與權力,憑藉某些特殊資源或關係。
  • 看看機械設計在外企的利弊
    今天給大家聊聊外企就業吧。下圖是我們一個機械群裡聊天記錄,大家都在討論跳槽的事情。我講了半天,如果你從一個小私企跳入另外一個小私企,其被剝削的本質是相同的。年輕的時候是應該跳槽,但是得儘量跳一次就去換賽道,而不是只看眼前的一點錢。但是我感覺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就決定了他的眼界。
  • 北漂曬出在外企年薪:年入130萬卻不願意幹,鐵心想去30萬的國企
    說起國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福利待遇好,因此國有企業成為很多年輕人找工作的首選,同時也是無數家長眼中的正式單位,所以近年來,哪怕國企工資並不高,也吸引著很多人的目光,擠破頭也想考進國企混個一官半職。在某職場社區,一名網友表示,他同系的師弟就有放棄外企高薪,去國企上班的想法。
  • 國企——私企的人才培養基地
    國企為何會成為私企人才培養基地? 原因有三個方面:國企在人才儲備上的優勢:現在國企招人要求都是全日制本科,(也有些專業對口的全日制專科,都要求是應屆畢業生!)國企每年都會去各大學校招聘,而且每年招聘的人數也不少,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政策,解決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一方面是給自己做好人才儲備!(國企雖好,但也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也有從國企跑路的!)
  • 外企的矛盾:一面裁員,一面招聘難。外企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人?
    「無獨有偶,有裁員的外企,也有積極招聘本土人才的外企。前些天有個新聞,是講華爾街銀行在華招聘人才遇到困難。在中國,國際券商們正在加大擴張力度,但是本土符合條件的金融人才更傾向於留在本土企業工作,原因是本土企業能夠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獎勵條件。
  • 外企的待遇層次,福利:一個雙非機械研究生成功擇業的案例
    畢業季的時候,有好多人選擇了外企。因為外企待遇高,薪酬福利好。大體上是對的,整體來看外企確實比國內企業尤其是私企收入高不少,人文關懷做得也好。下面我來說一下外企不同的檔次,供大家參考。外企待遇也跟各國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
  • 2017年國企利潤增速是私企利潤的4倍,股份制企業2倍,外資3倍!
    與此同時,因為國企在經營不好的時候,有國家補貼,經營好了有更多紅包,誰會在意自己投入和產出收益比,幾乎是不賠本的買賣。再說能進壟斷的國企,不是一般人能進的了,只要進去就是鈔票和福利大大的好,上班時間少,輕鬆自由,沒事一天就混過去了。在國家層面來說,即便國企倒閉,還會獲得國家層面的一次性補貼。換做任何性質的企業,都不可能做到這個水平?華為雖好,可是工作力度極大,到了一定年齡就有被裁員的可能。
  • 光環褪色,外企還值得進嗎?
    這些消息,再加上各方媒體的播報、發酵,無一不在加深「外企不行了」的聲音。「曾經風光無限的外企,還值得去嗎?」 外企:「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發展至今的老牌外企幾乎都有百年的歷史,是歷史長河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外企英語求職簡歷:偏愛這種口味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英文簡歷>正文外企英語求職簡歷:偏愛這種口味 2011-08-25 16:50 來源:考試大 作者:
  • 50萬年薪,你會選擇外企還是國企?企業管理風格也許對你有啟發
    那麼,國企和外企的目標管理有啥不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2、知名國企X集團公司目標管理2.1 知名國企X集團的融合之旅知名國企X集團是外企和國企併購來的,是一家典型的國企加外企的聚合物。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以筆者和很多人在國企、外企奮鬥這麼多年的經驗,國企外企各有各的好。從情感上來說,當然是咱們中國企業好,但從管理方面來說,外企的數位化管理卻更貼近管理科學。外企與國企的差異方方面面,各有長處。我們談談國企和外企的特點。
  • 為什麼不要輕易從電廠辭職,特別是國企、央企等電廠?
    但他已經去私企報導了,只好把辭職報告批了。 前不久,單位電話通知他來轉組織關係,才發現那家私企找不到他了。原來那家私企管理更加嚴格,工資是比現在高,但是上班工作強度比現在大不止一倍,五險一金都是按當地最低標準繳納,算下來工資待遇並不高!
  • 明明有勞動法,為啥國內企業總套路員工,外企卻能善待員工呢?
    對於不少求職者來說,除了國企這樣的「鐵飯碗」之外,外企也是一個十分不錯選擇。這不僅僅與外企的薪酬福利和崗位晉升空間有關,更多的是因為與國內眾多的中小型私企相比,外企基本上都會嚴格遵循勞動法律的相關規定,確保員工的基本權益。
  • 外企裡的工程師都是個什麼年齡段,老工程師去哪兒了
    一、外企工程師和部門經理年齡段外企的這部分人群,大多不是特別年輕,比如一般來說都會在30歲上下的樣子,工作過幾年,有經驗,狀態穩定。然後在工廠裡幹幾年,有些能提拔一下,有些呢,覺得在這裡沒有發展的空間就離開了,比如我。大部分人,尤其是過了35歲的或者40歲的,也就能將就就將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