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休息,偶爾下樓逛一逛,看看老年人扎堆聊天、下棋,看看孩子的活力與朝氣。在小區樓下靜坐,看見幾個小孩子一會追逐打鬧,一會扎堆研究小動物,沒一會又看見幾隻狗狗,便纏著狗主人問了很多問題,狗狗叫什麼名字?狗狗會不會抓蝴蝶?為什麼狗狗長的不一樣......
在這樣輕鬆愉悅的氛圍下,很容易產生對生活的好感,然而一道犀利的聲音傳過來,打破了這份美好。
「你哪來那麼多問題,給我回家!」就見一個奶奶走了過來,然後說了很多話,因為是方言,語速太快沒太聽懂,奶奶話說完了就看見一個小女孩悻悻的站起來,跟著奶奶回家了,走的時候還回頭看了一次狗狗,小嘴癟著。
這件事情觸動了我好幾天,再經過那個地方時,總會想起小女孩的樣子。總感覺心裡堵得慌。
在我看來,小女孩也被堵住了,一個存在於生命中很重要的口子被堵住了,這個口子叫「為什麼」。
教育學中有個概念,叫做「Five W’s」,包含了What,Who, Where, When, and Why(什麼,誰,哪裡,什麼時候,為什麼)。
「為什麼」只是這五個要素中的一種,但它卻和其餘四個有非常深刻的區別。區別在於,其他四個要素,孩子都可以通過觀察和簡單的信息捕捉得到答案。
比如孩子能在很小的時候就跟我們說,「今天路旁邊開了一朵花」「樓下的小狗好可愛」「媽媽你今天好漂亮」……
但是這個「為什麼」,就不是觀察這種簡單動作能解決的。
它追問的是隱藏在事物背後的一些東西,比如:
事件的先後順序;
事物的因果關係;
人們背後的動機和行為;
……
當孩子問過「為什麼」那一瞬間,我們的孩子就已經在關注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聯繫和規則了。
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當小孩子問出「為什麼」時,孩子們的小腦袋裡有一個想法萌生了:「這個世界一定有各種各樣的聯繫」,那一刻,孩子們的腦海裡一個叫好奇和勇氣的種子發芽了。
這個世界奇妙的聯繫,爸爸知道、媽媽知道、爺爺奶奶都知道,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要知道。於是,小孩會變身成為「十萬個為什麼」。
這種「求知慾」和思維邏輯能力,就是所謂的底層學習能力,也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好奇心。
好奇心可以捕獲孩子注意力和想像力的事物,孩子可以在好奇心中學到很多知識。
好奇心對孩子來說是探索這個世界的內在驅動力。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好奇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吧。
幫助孩子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好奇心的存在,表明這個世界在孩子心中是神秘的,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通關遊戲,每探索一個「任務點」,就會撥開一團迷霧,可以向前探索下一個「任務點」。而下一個任務點存在於平凡且普通的生活裡,需要用心發現。
有助於孩子的思維成長
對環境充滿好奇的孩子總是能夠擁有更加靈活的成長型思維。擁有好奇心可以讓孩子從更加多元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好奇心是孩子看待世界的最佳切入點,好奇心旺盛讓孩子的大腦總是能夠接收到更加豐富的環境刺激。
有助於孩子的興趣培養
我們總是會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和特長班,但是很多是家長自己選擇的,而總有一些孩子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好奇心是前提。沒有好奇心的孩子,不會去發現自己的興趣。
其實好奇心對於孩子的成長還有許許多多的好處,比如優秀品質的培養、有助於增強孩子的生活認知等等。
既然孩子的好奇心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到底應當如何保護它。
或許你以為今天我們會給大家說很多應當如何做,但是今天我們不講那些,因為很多道理大家都是懂的,但是實際很難做到。所以我們講最基本的。我們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做到兩點就很棒了——不打擊和保護。
當孩子向我們提問的時候,我們不要打擊孩子。
不要說一天天就知道問些亂七八糟的事;
不要說問這個東西有什麼用,不如幫我分擔一下家務;
不要說哪來那麼多為什麼;
......
你可以控制一下自己,說我也不知道,你可以自己去找答案。孩子可以去詢問其他人,可以去利用工具實踐、可以去書籍中查詢,他有自己的能量和解決辦法。
在孩子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保護孩子的身心安全,畢竟在滿足好奇心的路程中會有許多未知的事情發生。
寫在最後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不知所措,經過生活的打磨,或許已經忘記了曾經的自己也是個探索世界的勇士。
但你眼前的孩子還是一個勇士,他有很多精力,就像個永動機轉個不停;他有很多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他有很多問題,對世界有很多好奇。
如果做不到去和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那最起碼不要打擊他探索世界的積極性,不要阻止他探索世界的腳步,就讓他做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