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大規劃項目「西方後現代主義小說總論」課題組承辦的「2020第二屆當代英語文學前沿問題研究高端論壇」正式召開,來自全國17個省89所高校的388名學者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論壇主會場由中國人民大學重大規劃項目「西方後現代主義小說總論」負責人、外國語學院教授陳世丹主持,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王建華致開幕辭。
王建華對來自全國各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同學們表示歡迎,並介紹了召開本次論壇的目的和意義,他極大肯定了當代英語小說研究的價值,並表示希望各位學者通過對文學作品的研讀,能夠前瞻性地、預判性地去深刻思考和尋找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探尋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方案。
清華大學教授曹莉和陳世丹分別作主旨發言。曹莉在「吳宓新人文主義文化觀的價值與局限」主旨發言中表示,吳宓主張在堅守中國文化傳統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吸收西方新人文主義之精神,從而尋找中國的現代化路徑;認為新人文主義學衡派雖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未能進入中國近代學術思想的主流,但吳宓對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文化自信,他的思想遺產仍然具有當代價值。
陳世丹在題為「後人文主義批評」的發言中系統論述了後人文主義思想的三個維度:建構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社會;主張在倫理規範和政策法律的約束指導下合理開發利用高科技造福人類社會;承認差異,尊重他者,倡導人類與其他物種和諧共生的後人類社會。陳世丹進一步從後人文主義的視角對理察·鮑爾斯的作品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後人文主義理論對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研究,對我國新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以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社會實踐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主題發言環節,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教授曲濤以「反常規敘事視域下伊恩·麥克尤恩小說中家庭倫理解讀」為題進行發言,他認為麥克尤恩用反常規敘事進行小說創作,在帶給讀者審美愉悅的同時,也表明了他對家庭倫理問題的關注。河北師範大學副教授王小會在「馬丁·艾米斯『倫敦三部曲』中的後現代『地方』」主題發言中探討了艾米斯如何運用地方書寫真實再現了後現代都市中的「後自然」環境,公共場所和居所的現狀,呼籲人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估地方的價值以解決地方發展的危機。蘭州大學教授蔣翃遐在題為《文化雜糅下的身份危機-評薩利赫<向北遷徙的季節>》的主題發言中,通過對「自我」與「他者」、「殖民與被殖民」之間關係的探討,研究了殖民語境中的身份建構問題。江西師範大學教授唐偉勝作了題為《動物性與動物意識的文學再現:以瑞克·巴斯的動物敘事為例》的主題發言,他表示,巴斯在小說創作中運用「謹慎的擬人化」的敘事策略表明人類和動物之間是相異共生的平等關係,並主張使用「反認知」策略來書寫動物的意識以避免人類中心主義。武漢科技大學教授李金雲在《揚·阿斯曼文化記憶理論——一種跨學科的文學研究視角》主題發言中梳理了文化記憶理論,認為文化記憶理論作為一種跨學科研究視角可以幫助讀者全面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敬南非在題為《何處是吾鄉:<反生活>的空間書寫》的發言中,從羅斯在作品《反生活》中所採用的敘事手法如分形敘事、主題並置敘事和文本互涉等入手,分析了個人身份與民族歷史之間的關係,描寫了美國猶太人的身份追尋困境。
主會場發言後,與會學者按照6個議題「當代英語小說中後現代倫理學思想與後現代倫理敘事研究」「當代英語小說中的生態後現代主義思想研究」「當代英語小說中的社會生態學思想研究」「當代英語小說中的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當代英語小說中的後現代世界主義思想研究」和「當代英語小說中後人文主義思想研究」分為13個分論壇進行討論。與會學者從論文的選題、框架設計、邏輯論證等方面對每位發言人給予了有針對性的指導。
分論壇結束後,閉幕式由王建華主持,陳世丹作總結髮言。陳世丹高度肯定了與會學者不顧疫情的阻礙所表現出的學術熱情,他表示,學者們的發言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學術創新和現實意義。本屆論壇是在今年疫情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同心協力舉辦的一次規模盛大、水平極高的學術會議,對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當代英語文學研究做出了新的貢獻。
本屆論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