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支持下,「英美當代戲劇研究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召開。來自全國30餘所院校的50餘位專家學者以及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與會者對當代英美戲劇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熱烈的研討。
論壇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蔡芳鈿博士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謝江南致歡迎辭。謝江南對來自全國從事英美戲劇研究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探討英美戲劇在當代的發展,交流相關學術成果,推動這一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為論壇組委會提供了贈書。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導演王曉鷹隨後做了題為「跨文化的《理查三世》」的演講。王曉鷹從《理查三世》的文本分析講到舞臺呈現,其文本分析邏輯縝密,思想深刻,對理查三世這個人物形象見解獨到。王曉鷹認為理查三世應該被認為是一個外部健全而靈魂殘疾的人,因此在舞臺呈現中,王曉鷹改變了理查三世外在的身體形象,以便於更加集中表現其內在的靈魂。他導演的《理查三世》既保留了莎劇的原汁原味又融合了大量中國戲曲元素,實現了莎士比亞戲劇與中國戲曲藝術的完美結合,在英國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公演贏得了如《衛報》等主流媒體的好評。評議人陳紅薇高度評價了王曉鷹做出的成就,其藉助戲劇藝術創新搭建中西交流渠道,意義重大。
開幕式後,各位專家就英美當代戲劇研究做主題發言。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陳紅薇做了題為「莎士比亞本土化研究—中國戲曲 「莎士比亞」」的發言,她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莎劇中國化進行梳理,指出莎劇中國化是一個文化再生產過程,一方面它拓展了中國戲曲自我內涵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它使得莎劇的神韻更加多元的隱性存在於被「他者化」的過程中。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李尚宏做了題為「怎麼會有這麼好的鄰居?—《推銷員之死》中的查理父子形象探析」的發言。李尚宏對查理父子的形象做了全新的解讀,他認為查理與威利之間不是簡單的友誼,他們的關係充斥著競爭,競爭扭曲了人性,玷汙了人際正常關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威利的毀滅。
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孫冬做了題為「別處看戲像是一場騷動——愛丁堡國際戲劇節/邊緣戲劇節綜述」的發言。愛丁堡戲劇節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節,也是最體現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藝術節,孫冬分析了2018年愛丁堡國際戲劇節在舞臺景觀、多媒體表現手段、身體在場方面的主要特徵,以及藝術家們集中關注的女性主義、身份政治、民粹主義和移民等當下急迫的政治議題。
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胡薇以「他山之石」為題,介紹了國外戲劇評獎、展演等情況,尤其國外戲劇學界形成了良性的戲劇批評,戲劇評獎,戲劇展演的機制,值得國內戲劇界借鑑,並以「歐洲戲劇獎」為例做了分析說明。
謝江南做了題為「美國高等戲劇教育範式轉型研究」的發言,她舉例分析了美國戲劇教育從強調戲劇文本為中心到戲劇文本和劇場表演並重的範式轉變,並指出這一轉變奠定了戲劇學科完整化和學術化的道路,這為我國高等戲劇教育提供了學科建設方面的啟示。
五場主旨發言由陳戎女教授,邱佳苓教授,周煒博士,廖運剛博士,蔡芳鈿擔任評議人。與會學者認為,這些發言與評議緊扣當代英美戲劇研究的前沿熱點問題,具有國際視野,又緊密結合了當前戲劇研究現實。
大會主旨發言後,與會人員分為「英美當代戲劇前沿問題研究」「英美當代戲劇作家作品研究」「英美經典戲劇的當代改編研究」「英美當代戲劇的教學、翻譯,與演出研究」 4個小組進行研討,各組皆分有主持人和評議人。包括主持人、評議人在內的近50位學者宣讀了論文,評議人從理論基礎,科研方法,論文撰寫等角度逐個進行了點評,並且就相關議題進行了研討。會場內氣氛熱烈,各位學者開拓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對英美當代戲劇研究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閉幕式上,各小組的主持人其小組的研討情況進行了簡要匯報。謝江南做了總結髮言,她提出英美當代戲劇研究論壇收穫有三點:一、內容豐富,戲劇文本研究與舞臺呈現,戲劇教育,戲劇評論,外國戲劇中國化,中國戲劇走向世界等問題都有涉及;二、問題前沿,不僅有傳統的名家名作研究,也有愛丁堡戲劇節、歐洲戲劇節等戲劇發展範式研究,以及美國戲劇高等教育等專題研究; 三、與會人員青年學者人數多,開放、平等的論壇為各位有志於戲劇研究的學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此次論壇對今後的英美當代戲劇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都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