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線召開

2020-12-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線會議現場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8月15日,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編輯部主辦、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線召開。

  此次會議以「當下翻譯研究的熱點問題與理論探索」為主題,旨在紮根現實需求,推動譯學理論建設,同時也是翻譯學界對國內外時事變化的積極回應。同濟大學副校長呂培明、《外國語》主編束定芳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架起溝通世界橋梁 服務國家發展需要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翻譯作為溝通世界、服務國家發展需要的重要路徑,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責任。此次會議聚集了國內多位翻譯界知名學者,與會專家圍繞對外話語能力提升、譯學理論建構、應用翻譯研究、翻譯教育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許鈞,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王寧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席教授王克非,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席教授譚載喜分別作上半場交流發言。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穆雷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院長胡開寶教授,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傅敬民教授,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劉雲虹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張威教授,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分別作下半場交流發言。

  提升對外話語能力 拓展翻譯研究疆域

  新時代語境下,翻譯成為不同地域人民實現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提升對外話語能力已成為應對當前形勢,勝任當前需要的急迫需求。黃友義以「外語是學還是不學,翻譯是做還是不做?」為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疫情反映出中國對外話語能力仍存不足,中國在外語與翻譯方面的能力與力量都亟需加強。另外,我們應創造有利於翻譯發展的環境,在繼續「翻譯世界」的同時,加大「翻譯中國」的力度。

  王寧認為,翻譯研究在新文科背景下具有跨學科性、前沿性、理論性與國際性的特點,主張在全球人文的視角下發出中國聲音,我們應重視翻譯研究的人文性,掌握新傳播技術,例如圖像翻譯、人工智慧翻譯等。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在人們日常交際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科技化、電子化已成為當今時代的關鍵詞。「讀圖時代」的來臨將訴諸文字的言語與訴諸畫面的圖像兩者有機結合,指明了翻譯研究的新增長點與突破點。

  吳贇以「中國對外話語的多模態翻譯研究」為題作了交流發言。她提出,多模態已經成為意義表達、闡釋與接受的基本特徵,翻譯研究有必要拓展以語言為中心的研究疆域,探索除語言信息之外的其他模態符號在翻譯過程中意義的構建、轉換與輸出。在當下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之際,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與非語言符號系統,開拓文字、圖畫、視聽等多模態融合的翻譯敘事成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題中應有之義。

  構建當下翻譯研究現實與譯學理論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積極開展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的構建,翻譯學科也不例外,譯界同仁全心探索,力求尋找理論拓展、深化與創新的新方向、新路徑。在當前的現實語境下,譯學理論構建與翻譯實踐相互影響,共同推動我國翻譯研究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許鈞表示,我們應重視中國文學外譯實踐中的語言問題。翻譯是語言的轉換,促進了語言的生長與創造,是更新思維、豐富思想的重要路徑。文學翻譯作品在語言方面的創造性能夠引導我們對生命與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思考。通過翻譯打開了母語的封閉狀態,激發了母語活力,為創造新詞、新語、新觀念拓展了可能,同時也開拓了寫作視野,更新了寫作觀念,拓展了語言的創造力。

  王克非以「翻譯研究的基本取向」為題作了分享。他認為,當下翻譯研究的兩個基本取向是中譯外研究與語料庫研究。其中,中譯外研究的發展主要涉及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一帶一路」倡議、中外人文交流以及大國外交話語等與中國當下現實密切相關的研究議題,為理論構建提供了真實的案例素材。而語料庫研究的擴大則體現在國內研究者的選題上,產生了基於語料庫的語言對比、翻譯特徵、譯者風格以及翻譯教學等重要課題,語料庫的後續研究應致力於更好的解決本土問題,體現中國特色,努力打造學術共同體。

  譚載喜聚焦翻譯史學研究,回顧了一般史學與翻譯史學的關係,介紹了翻譯史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他認為,中國特色研究的打造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譯學研究與發展應「以史為鑑」,深入思考翻譯研究的發展以及研究方法等問題,其成果將為今後的翻譯史學研究帶來諸多有益啟示。40多年來,中國翻譯研究走過了「規模引進外國譯學思想」「現代譯學意識覺醒」「譯學反思與傳統話語挖掘」「積極參與譯學國際對話」的歷程。當下,我們應繼續保持大步向前的態勢,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下,開展好翻譯研究工作。

  劉雲虹表示,翻譯批評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並運用一定的方法,對某一譯作所作的評價。翻譯理論的產生依賴於翻譯實踐,而翻譯批評作為連接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紐帶,具有促進兩者實現互動的作用。翻譯批評事件的構建離不開問題驅動,依賴於主體的非中立性意圖與策略。在翻譯事業蓬勃發展卻潛藏危機的當下,具有建構性力量的翻譯批評事件或可為翻譯批評帶來新的活力,也為理論創新帶來了新的可能。

  推動應用翻譯研究與翻譯教育發展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應用翻譯研究更具體細化與系統化,應用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均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隨著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呼聲的高漲,中國特色應用翻譯研究逐漸獲得譯界學者的重視。傅敬民認為,應用翻譯研究的中國特色主要體現在符號特色、資源特色、主體特色、問題特色與價值特色五個方面,開展中國特色應用翻譯研究在完善學科體系,促進自身發展,彰顯主體意識,展現理論自覺,服務國家戰略,對接翻譯行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國內應用翻譯研究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深入挖掘我國傳統翻譯思想,系統引介國外先進研究成果,凝練應用翻譯研究概念表述,合力構建應用翻譯話語體系,加強對接學術與行業之需求,整理中國特色應用翻譯研究之問題,才能助力其蓬勃發展。

  胡開寶以「基於多語平行語料庫的翻譯研究:議題與意義」為題發表了觀點。他表示,得益於近些年的發展,語料庫翻譯學已成為較為成熟的翻譯研究領域。然而,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開展很少以多語語料庫的應用為基礎,其結果導致了語料庫翻譯學關於翻譯共性與翻譯規範等領域研究的代表性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鑑於這一現狀,譯學界應加大力度剖析國內外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特徵與不足,深化語料庫翻譯學研究,持續拓展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範圍。

  張威認為,只有突出自身特色、發揮人才優勢,中國口譯研究才能引領前沿。口譯研究作為翻譯研究的一個較為「邊緣」的分支,在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國內與國外研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國外的口譯研究關注點逐漸轉為譯者本身的研究,包括自我效能、譯者定位、操控、技術使用以及職業認證等;國內的研究主要側重口譯教學,聚焦會議口譯或口譯課堂等方面。未來我國應繼續加強面向口譯能力的系統研究,聚焦口譯人才的培養方案、發展規律與測評模式,開展以語料庫為導向的口譯教學與研究,編寫網絡化口譯教材,建構口譯共享平臺。

  翻譯研究的深化發展對翻譯人才培養影響深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教育事業為國家發展及對外交流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外語與翻譯人才。在翻譯教育及研究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應正視一些與現實需求不相協調的問題。穆雷表示,目前國內翻譯教育整體呈現出金字塔型結構,塔尖部分的翻譯學博士、翻譯專業博士數量較少,而翻譯學碩士與翻譯碩士數量較大。為改善這一現狀,建議校企師資隊伍應深度融合,改革學位論文寫作模式與評價方式,提前植入企業崗前培訓、落實好實習與企業實踐等方面,通過不斷改革,建立健全國家翻譯碩士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相關焦點

  • 第四屆中央文獻翻譯與研究論壇在杭州召開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顏兵/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顏兵) 10月18-19日,第四屆中央文獻翻譯與研究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改革開放四十年與政治文獻翻譯研究:成就、經驗和前瞻」,由中央編譯局智庫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共同主辦,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和浙江外國語學院聯合承辦,中國翻譯協會社會科學翻譯委員會、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外理論動態》雜誌社協辦。
  • 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研討會現場佛教在線山東訊  2017年6月1至3日,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和中國宗教學會聯合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承辦、《上海翻譯》編輯部和《翻譯界》編輯部協辦的第四屆宗教經典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 第三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圓滿落幕 | 律新社在現場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第三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本次論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編輯部主辦,論壇邀請到了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許鈞,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比較文學》主編謝天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外語教學與研究》主編王克非,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華東政法大學校科研處處長屈文生教授等十餘所高校的外國語研究專家。律新社在現場感受到了百年譯學的積澱與青春。
  •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滬舉行
    中新社上海5月4日電 (記者 陳靜)「歷史進程中的翻譯——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暨第三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4日在上海舉行。當日,與會專家圍繞五四運動前後主要代表人物的翻譯實踐和研究,發表了各自觀點。
  • 外國語學院舉辦「翻譯認知與語言研究協同創新高層論壇」
    4月13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辦「翻譯認知與語言研究協同創新高層論壇」,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各兄弟院校和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與會交流。會議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張威,西安工程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胡偉華,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建華、楊敏共同主持。
  • ...鑑·文明互譯」對談會閃亮登場第五屆「中央文獻翻譯與研究論壇」
    2019年12月1日-2日,第五屆「中央文獻翻譯與研究論壇」在暨南大學珠海校區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國譯協社科翻譯委員會、暨南大學聯合主辦,由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承辦。
  • 2020年符號學高層論壇召開 聚焦話語與符號傳播
    4日至6日,2020年符號學高層論壇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召開,來自符號學研究領域的全國百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山城,線上線下共話符號傳播。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話語與符號傳播」,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並開設了網絡直播,最高1.5萬餘人同時在線旁聽了會議。   論壇共分為開幕式、主旨發言、分論壇三個部分。
  • 第四屆《翻譯界》高端論壇暨新時代中國文化外譯理論與實踐國際...
    新聞網訊 10月26日,第四屆《翻譯界》高端論壇暨新時代中國文化外譯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和世紀文華酒店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界》編輯部主辦,我校外語學院承辦,《上海翻譯》編輯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編輯部、北京大學出版社、譯國譯民翻譯服務有限公司、山東譯語國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協辦。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於紅波出席會議並致辭。
  • 全國性語言服務研究學術社團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立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秘書長楊文地宣讀語言服務研究專業委員會成立文件。開幕式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翔宇領軍學者」、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司顯柱主持。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戰疫應急語言服務報告》新書發布儀式及現場贈書活動。
  • 第二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
    論壇開幕式主席臺嘉賓及過勇副書記致辭法制網訊 記者 張昊 見習記者 韓瀟 11月24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以「社會風險與國家安全治理」為主題,來自國內多所高校、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200餘人參會。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十三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原副主任、中國友誼促進會理事長陳智敏,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鳴起出席論壇開幕式並分别致辭。他們充分肯定了論壇和本次議題的重要戰略意義,並對社會風險與國家安全治理現代化的未來發展做出了展望。
  • 外國語學院教授王建華在「第二屆全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研討會等...
    11月17-18日,「第二屆全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研討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生態翻譯與認知翻譯學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聯合主辦,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高級翻譯學院和翻譯學研究中心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協辦。
  • 外國語學院 「2020第二屆當代英語文學前沿問題研究高端論壇」 召開
    11月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大規劃項目「西方後現代主義小說總論」課題組承辦的「2020第二屆當代英語文學前沿問題研究高端論壇」正式召開,來自全國17個省89所高校的388名學者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
  • 熱點聚焦|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在青科大舉行!
    熱點聚焦|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在青科大舉行!張淑華在致辭中介紹了學校近年來取得的巨大發展和重要成就,同時指出了翻譯學研究的重要性。她說,青島科技大學高度重視人文學科尤其是語言學科的發展,翻譯學研究對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起著重要作用。希望此次年會的召開成為學校師生與國內同行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分享成果的平臺。
  • 中國翻譯研究院成功舉辦"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論壇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影中國網6月12日訊 2015年6月12日上午,中國翻譯研究院在重慶召開的「第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成功舉辦「翻譯與對外話語創新」論壇。本次論壇旨在為國內研究話語體系建設與對外翻譯工作的專家學者搭建高端交流平臺,匯聚相關最新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提高對外翻譯水平、增強國際話語權和文化影響力提供政策建議。
  • 黨的十九大文件外文翻譯研討會在天津外國語大學召開
    央廣網天津1月5日消息(記者陳慶濱)1月5日,由中央編譯局與天津外國語大學共同舉辦的黨的十九大文件外文翻譯研討會暨中國譯協社會科學翻譯委員會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會上,中央編譯局中央文獻翻譯部主任楊雪冬、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王銘玉共同籤署合作協議,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柴方國、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殷奇共同為「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揭牌,原部校共建的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正式提升為中共中央編譯局直屬的部級研究基地。
  • 「英美當代戲劇研究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召開
    10月1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支持下,「英美當代戲劇研究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召開。來自全國30餘所院校的50餘位專家學者以及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與會者對當代英美戲劇的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熱烈的研討。
  • 促進中國翻譯研究深入發展
    近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編輯部主辦、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線召開。會議以「當下翻譯研究的熱點問題與理論探索」為主題,旨在紮根現實需求,推動譯學理論建設,反映出翻譯學界對國內外時事變化的積極回應。
  • 第三屆大洋洲研究高層論壇暨《大洋洲藍皮書:大洋洲發展報告2019...
    與會學者合影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永傑 通訊員 盧穎琳)11月14—15日,第三屆大洋洲研究高層論壇暨來自國內外多個高校和研究機構的7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本次論壇和研討會。本次論壇由中國亞太學會大洋洲研究分會主辦,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培育基地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中山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和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承辦。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前沿高層論壇」在深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永傑)9月12日,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以線上直播和實體會議形式舉辦「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前沿高層論壇」。論壇邀請了10位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領域的領軍學者做主題發言。
  • 我院成功舉辦「全國翻譯研究2020高層論壇」
    下午的主旨演講環節,範祥濤教授基於對「四書」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譯本數量的統計考察,闡述了「四書」在各個時期、不同背景下的英譯本及其特點,以利於各方深入了解「四書」的英譯史概貌,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譯本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