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足下藏了一根縫衣針數月無察覺,一查糖尿病足腳趾已壞死

2020-12-25 瀟湘晨報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通訊員 盧從斌 胡穎儀40多歲的蔡叔(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史10年,2月初雙下肢麻木,因害怕疫情沒敢去醫院看病,五月初到市紅會醫院一檢查,發現第四、五足趾已經壞死,在第二足趾下方竟藏有一個高密度的針狀物體!

糖尿病足清創清出一根縫衣針

據了解,蔡叔患有2型糖尿病史10年,仗著年輕平時從不測血糖,也不做定期檢查,自己打胰島素治療。2月初蔡叔出現了雙下肢麻木的症狀,當時正值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因為害怕疫情躲在家裡沒敢去醫院看病。一個多月後,足底開始出血,緊接著慢慢潰爛了,才趕緊去醫院就診。這時候蔡叔糖尿病足裡的細菌已經侵犯到全身並引發了敗血症,住院三周才把全身感染控制下來,但足底局部病變仍在蔓延,潰爛還是沒有改善。蔡叔每天薰陶在那股潰爛的惡臭當中,心情低落,痛苦不已。

5月初,出院後蔡叔到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內分泌科護士長賴美錚帶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揭開紗布後發現,蔡叔糖尿病足已經非常嚴重,第四、五足趾變黑,足背的筋膜清晰可見,大半的足底都在化膿,散發著濃烈的臭味。賴美錚建議蔡叔儘快入院治療,按照糖尿病足的臨床路徑完善了足部平片、血管彩超、分泌物培養等相關檢查,以了解骨質破壞情況、評估動脈血運、找到致病細菌。經檢查發現蔡叔第四、五足趾已經壞死,在第二足趾下方竟藏有一個高密度的針狀物體!

藏在足趾下方針狀物體清晰可見。

糖尿病足治療的基礎是清創換藥,清理壞死物質,肉芽組織才能慢慢長起來。蔡叔入院第二天,在完善相關檢查後,主管醫生陳廣樹和賴美錚立即對蔡叔的糖尿病足傷口進行清創處理,蔡叔兩根足趾已壞死,只能切除,一併把幾個月沒洗過的腳清洗乾淨。清創時,賴美錚在足底深處發現一根細長的針狀物,夾出來一看竟然是一根長達4公分的縫衣針,鏽跡斑斑。這就是足底平片顯示的異物,就是這根致病元兇,潛伏在足底兩個月,成為「奪足神針」。持續兩個多小時的清創工作終於完成,蔡叔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醫護人員在為蔡叔清創。

這麼長的一根縫衣針,是怎樣悄然無聲地進入蔡叔足底,而他卻毫不知覺?原來,蔡叔有多年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導致嚴重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長期的高糖毒性麻醉了足底的神經末梢,蔡叔對疼痛的閾值升高,就算是針刺也感覺不到。在足底沒有任何知覺的情況下,地面上的一根針戳進了蔡叔麻木的足底,不斷遊走至深處,引起足底化膿,並逐漸蔓延全足。

治療了兩周後,通過清創換藥、負壓引流、抗感染等治療,蔡叔看到右足很快長滿了鮮紅的肉芽組織。

糖尿病足護理溫馨提示

糖尿病病人足部護理不當,易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嚴重者須截肢。早發現、早預防和早治療是防治「糖尿病足」的關鍵。為了減少糖尿病的足部病變,糖尿病患者必須掌握下述一些糖尿病足部護理的基本常識。

1、選擇合適的鞋襪:軟皮皮鞋、運動鞋或者是布鞋。

2、正確做好洗腳和護腳:為保持足部衛生,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洗腳。

3、切忌赤腳走路。

4、堅持足部檢查。

圖:廣州市紅會醫院提供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足腳趾發黑能活多久?
    糖尿病足腳趾發黑這是屬於糖尿病足乾性壞疽,這一類型的糖尿病足,主要是由患者的下肢動脈閉塞而引起的,乾性壞疽的患者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動脈血管閉塞,而靜脈回流是沒有問題的,這樣就導致創面組織缺血缺水,會使病變的部位乾性皺縮,呈黑褐色,而造成乾性壞疽,腳趾屬於足部的最末端,也是腳趾最容易出現缺水、缺血而出現發黑壞死的主要原因。
  • 24歲糖尿病小夥一根腳趾壞死 只因平時"要漂亮"
    (原標題:杭州24歲小夥,因糖尿病一根腳趾沒了!平時他「要漂亮」,最愛穿尖頭皮鞋) 近日,浙江一醫院內分泌科接診了一位24歲的小夥子,年紀輕輕,已經因為糖尿病足壞死了一根腳趾。「這個小夥子是截至目前我們接診的最年輕的糖尿病足患者。
  • 24歲糖尿病小夥一根腳趾壞死 只因平時「要漂亮」
    近日,浙江一醫院內分泌科接診了一位24歲的小夥子,年紀輕輕,已經因為糖尿病足壞死了一根腳趾。
  • 8旬老人患糖尿病足不願手術 小腳趾壞死危及生命
    8旬老人患糖尿病足不願手術 小腳趾壞死危及生命 2017-08-31誰知小小腳趾壞死竟危及生命   專家介紹,糖尿病足一旦出現輕微破潰,一定要早治療  劉大爺因糖尿病導致糖尿病足,大腳趾壞死,醫生要求立即截掉大腳趾,可是劉大爺竟然認為壞死的大腳趾會自然脫落堅持不做手術,結果導致膿毒血症突然死亡。
  • 24歲就因糖尿病足壞掉一根腳趾 只因他特別愛穿尖頭皮鞋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內分泌科接診了一位24歲的小夥子,年紀輕輕,已經因為糖尿病足壞死了一根腳趾。  「這個小夥子是截至目前我們接診的最年輕的糖尿病足患者。會得糖尿病足,或者叫爛腳的,一般都是糖尿病史比較長的病人了,全國平均發糖尿病足的患者在60歲以上。」主治小夥子的李霖副主任醫師說。
  • 糖尿病的可怕慢性併發症之糖尿病足「三」
    今天講一講糖尿病足的篩查方法。糖尿病足的篩查包括下肢查體、周圍神經檢查和周圍血管檢查三個方面。下肢查體這項檢查需要由專科醫生進行。3)腳趾、趾甲的狀況。是否存在鞋襪造成壓痕和發紅?趾甲修剪的情況如何?趾間是否存在真菌感染?4)關節的穩定性以及肌肉的力量。步態是否異常、鞋子的磨損情況等等。
  • 結果得了糖尿病足 爛到腳趾頭都掉了
    呂大伯有二十多年的糖尿病史,最近四五年擅自停藥吃保健品,並發糖尿病足後,右腳第二根腳趾開始潰爛,並掉了下來。 擅自停藥右腳爬出蛆蟲 呂大伯獨居,平時性格挺固執。他說,四五年前,自己在公園裡碰上一個推銷員,從此開始購買保健品服用。 「我身體不好,想吃保健品調理調理,買了牛初乳、苦瓜洋參含片等,一吃就吃到現在。」
  • 糖尿病足骨髓炎的骨科診治進展
    治療 一、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治療DFO的主要優點在於它不改變足部結構,因而減少了因生物力學改變導致的潰瘍復發。因糖尿病足患者常伴足部血管損害,足部抗生素濃度較低,過去認為抗生素是手術治療的輔助手段。
  • 中西醫聯手治癒96歲老人糖尿病足
    截肢,醫院也不敢做,一個腳趾的潰爛,不僅僅是只截腳趾就可以,常常可能要截肢到腳踝,按照這位病人的動脈堵塞程度,可能要截肢到大腿才有可能解決問題。這對96歲高齡的老人來說,截肢風險很大,只能選擇保守治療。
  • 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
    一、淺談糖尿病足首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發的一系列足部問題,從輕度的神經症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通俗的講,就是高血糖對足部的任何損傷都叫做「糖尿病足」。對於患者最直觀、威脅最大且最難以治療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潰瘍和感染。尤其是合併糖尿病血管病變的足部潰瘍和感染。因此我們把重點放在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瘍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上。
  • 治療糖尿病足需及時清創
    糖尿病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比如糖尿病足。我國糖尿病足的終身發病率約為30%,即30%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後,可能出現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導致下肢血管阻塞或狹窄,影響下肢供血。下肢部位一旦出現創面,很難癒合。
  • 盲目使用抗生素,手術後傷口再次感染,糖尿病足該怎麼治療?
    患者於幾個月前出現小腳趾感染,治療了一段時間沒有效果,於是在當地醫院截除了這個腳趾。但是,後來傷口就沒有好過,現在反而有加重的趨勢。下面,我就簡單對這個案例做一個分析。據了解,這個患者治療過程,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剛開始是一種,不行就加量,加量也不行就用多種抗生素,到最後還是不行。醫生在談話間告訴他和家屬,「這種情況如果再得不到控制,我們只好選擇截肢了!」
  • 一旦雙腳出現3種變化,十有八九是糖尿病足,拖久了會變成大病
    糖尿病足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長期血糖居高不下,踝關節以下的足部神經和血管出現了病變,導致肢體末梢血管變化缺血,組織、臟器、肢體營養不足,使得白細胞不及時到達導致炎症擴散加重,患有糖尿病足的患者不僅會足部感覺失常,同時還會出現感染、潰爛等症狀,會影響骨骼和肌肉,嚴重者會組織壞死,甚至足趾或肢體壞死,需要截肢。
  • 預防糖尿病足疾病 專家提醒穿軟底鞋可增強防護
    糖尿病是常見的全身性慢性代謝性疾病,隨著糖尿病病程的進展,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周圍血管神經病變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據資料顯示,15%糖尿病患者一生中發生至少1次足潰瘍,我國約10%的糖尿病患者發生過足潰瘍。
  • 吸菸22年患上脈管炎 腳趾頭壞死切除
    湖南一男子因吸菸22年患上脈管炎,導致小腳趾頭髮黑完全壞死,15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被手術切除。五年前,小林的右腳小腳趾就開始出現間歇性的疼痛,他以為是小問題沒在意。隨後疼痛越來越嚴重,右小腳趾出現了潰爛,隨即影響到走路。2012年他被確診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脈管炎跟吸菸有關嗎?  「十個患脈管炎的患者中有九個是『老煙槍』。」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戒菸門診,成癮行為治療中心主任蔣鐵平接診了小林。
  • 鞋子不合腳硬穿,杭州小夥因此爛腳,腳趾肌腱骨骼關節壞死變黑
    一般來說,穿了一段時間新鞋就不會再磨腳,然而小張卻因為鞋磨腳導致左腳第4趾完全潰爛,肌腱骨骼關節全都壞死變黑。經診斷,造成小張困境的罪魁禍首是「糖尿病」。
  • 糖尿病出現爛腳是為什麼,很嚴重嗎?|糖尿病足|神經病變|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的併發症,患者由於長期受到高血糖的慢性損害,很容易引起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使患者下肢的感覺能力減弱或消失,往往出現爛腳時很難察覺,導致足部感染或壞死,嚴重的還可能會截肢。那麼糖尿病人出現爛腳是怎麼一回事呢?糖尿病足一般分為三種類型,神經型、缺血型和神經缺血型,而臨床上神經缺血型較為常見。
  • 老伯不知自己患糖尿病 腳趾起水泡沒在意變潰爛
    到福州市第一醫院外科就診後,醫生詳細檢查才發現,老林的血糖比正常高出3倍,患有糖尿病,但老林自己卻一無所知。而老林右腳大拇指潰爛正是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足」。昨日,經過兩個星期的治療,老林的血糖穩定了,但因為腳趾潰爛壞死,最後整個大拇指沒了。
  • 自行用白醋泡腳治腳氣,糖尿病患者痛失一根腳趾
    楚天都市報12月21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簡傑)53歲的糖尿病患者劉先生患上腳氣,腳上出現潰口,他自行在家用白醋泡腳消毒,誰知潰口處逐漸發黑,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糖尿病足,遺憾未能保住腳趾。劉先生今年53歲,患糖尿病已有20餘年,一直沒有規律服用藥物,血糖控制得較差。大概1周前,劉先生感覺右腳的第三和第四腳趾間瘙癢難忍,出現了白色的潰口,聽說白醋泡腳可以治療腳氣,消毒殺菌,他就開始在家自行操作,每天都堅持用白醋泡腳。誰知他的皮膚潰口卻越來越嚴重,第四趾潰爛並伴有血性分泌物,過了一段時間,他的腳趾就開始發黑。
  • 腳被燙傷險些截肢 全是糖尿病足惹的禍
    9月1日,糖尿病患者陳先生看到就診前的腿部照片,依然心有餘悸,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3個月前,陳先生泡腳時不小心燙傷左足背皮膚起了水泡,本以為小小的傷口不會有大礙,只在家進行了燙傷膏藥外敷簡單處理,並未到醫院就醫。沒想到,燙傷處感染越來越嚴重,直到爛出一個小洞,陳先生才到黃石市第二醫院骨科醫院看病,被診斷為「糖尿病足病,左小腿外傷並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