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了很多書,為什麼不會寫作文

2020-07-30 一隻布偶貓

最近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孩子也都看完了,但最後還是不會寫作文,快把自己急死了。其實,這樣的情形是普遍的,看了書不會寫作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01.寫作是有一定的天性的。

網上有個農民詩人叫餘秀華,中學畢業。魏冰心專訪過她,她的原話是「以前因為窮,不敢瞎花錢,書看得很少,現在有了一些錢,看得也不多,像他們有人說一年看幾百本,我心想,我一年看幾本就不錯了」。這樣看書少的人卻能成為詩人,你不能不說是骨子裡的文藝。「我請求成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內心的翅膀」;「一個能升起月亮的身體,必然馱住了無數次落日」,很多優美而有意境寓意的詞句從她的心裡跳出來,能說不是天賦嗎!

一個很好的閨蜜對我說,她讀了不少書,也喜歡看書,中外名著都看,但真的寫起文章來,還是無從下手,讀的東西依舊是別人的。有個家長,從孩子會認字時,就堅持每個星期和孩子看一本書,然後互相交換看書的心得和體會,中考的時候,孩子的作文居然只有二十分(滿分是50),家長感覺有點崩潰。但孩子的理科成績卻相當的優秀,所以,結果還是上了比較的好的高中。

其實,每個人的智力都是有偏向的,完美而均衡的畢竟是極少數,所以,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02.怎麼看書,才真的提高寫作能力。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很大程度的看書只是看情節,越跌宕起伏神秘莫測的書籍,越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個主要指小說題材。至於詩歌和散文、哲學、歷史或者科學,估計選讀的人不多。讓孩子多看書,並不是俠義的文學體裁,其實是應該多方面的涉獵。

在現代各種媒體的誘惑下,很多孩子也就是迫於父母的壓力,看書時走馬觀花心浮氣躁,哪裡能真正讀懂一本書。看書其實應該是一種興趣,是自覺的喜歡的,否則,就是瀏覽了百科全書,意義也不大。

讀書時,首先要一定的準備。比如準備記錄本,隨時記錄你喜歡的句子和詞語;記錄你的感受;隨時記錄你的疑惑等。最好有幾個人一起讀,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父母兄弟或者其他人,讀完之後,互相交流,深入討論。如果是小說,可以是某個人物;也可以是某個段落,可以是某個情節,可以是全本。如果是科學,甚至可以通過親手實驗去驗證。

讀書後,儘量練習寫一篇讀書筆記或者書評,隨意就好,不拘格式,不拘好壞,只在堅持。為了除去讀書的沉悶,對作品有更好的理解,有條件的家庭 ,還可以選擇角色扮演。比如以話劇、歌劇、小品等的形式。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寫作的能力,也是為了提升興趣,培養一種堅持的習慣。

03.要把讀書和實踐感知結合起來。

現代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躲在象牙塔裡的王子公主,對外界缺乏體驗。比如城市的孩子對農村的各種生活、糧食、工具等都沒接觸過,更不認識;也有的家長過度保護,或者安全原因,即使生活在城市,對公共運輸工具、城市設施、城市裡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幾乎無從接觸;如今的孩子在家裡,幾乎不做家務,對父母親人的喜怒哀樂都無法及時感知和體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甚至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情形,即使讀再多的書,他也無法真切的感受和感知,又如何能寫出文章來呢。據我了解,現在的學生喜歡玄幻、懸疑、穿越、漫畫等書,就因為這些書脫離現實,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想像。但落到作文上,卻是行不通的。歸根結底,我們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所以,在引導孩子看書的時候,還是要讓孩子多走出去,多看看現實的世界,多動手多觀察,否則,即使寫也只會寫出些空幻的文字。

04.根據年齡,選擇合適的書籍。

一個人性格的養成,和他在少年或者青春時期看的書是離不開的。很多時候,書裡的人物書裡的道理書裡的情節,會引領一個人的成長。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我大概在四五年級時看的,高中時又看過一遍。我骨子裡的憂鬱、悲觀、甚至厭世的一些心態,除了家庭原因,很大程度來自於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樣的情緒一直伴隨我很多年,直到如今,歲月讓我漸漸悟透了生命,我才徹底的從紅樓夢裡走出來,只是,性格決定了你的命運,這些年,因為這性格,我碰到的壁走的岔路太多了!

現在想想, 這麼多年,很多老師和名家,都推薦孩子們從小就一定看完中國的四大名著,對《紅樓夢》而言,我很喜歡裡面的詩詞和人物刻畫,但其他的價值觀道德觀,如果,沒有大人的引導,我們的孩子是無法正確理解那些複雜的人情世故的。

所以說,孩子看什麼書,家長還是應該有所選擇,即使想看這樣的中外名著,最好是和孩子一起看,然後一起探討,給予正確的分析和引導,否則孩子看完了,他到底吸收了什麼,你無法知道。 能不能提高寫作是小事,影響了性格,就是大事了。人生的一些行為,無論是好的壞的,很多時候就來自於他看的書。

有家長私信我,說自己十六歲的兒子喜歡了對面已經結婚的女鄰居,某一個月色朦朧的晚上,他從窗戶爬了進去,他覺得這是最浪漫的事。被保安抓住戳穿之後,他說《紅與黑》裡的於連就是這麼做的!搞的鄰居和父母都哭笑不得。

看書,其實並不全是為了寫作,更多的應該是明理。在明理的同時,還能提高寫作水平自然是雙贏了。對一個人來說,看的書多,寫作不一定能提高,但看書多一點,一定比看書少的時候寫作要好些,即使像餘秀華這樣的天賦詩人,如果多讀點書,成就肯定比現在更大。然而,能明白更多的人生的道理,讓自己少走彎路,少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多給人帶來智慧和歡樂才是看書的真諦!

所以,當你的孩子在看書的時候,請你也看看吧,因為你的引導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看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
    很多家長說,孩子看了很多書,可是還是不會寫作文。確實,孩子很喜歡看書,但是只是把看書當作一種消遣。殊不知,閱讀是需要技巧的。我們跟大家分享一個閱讀課的例子吧!閱讀課開始了,老師告訴同學們,可以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然後摘抄書中關於外貌描寫、景物描寫、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一群小朋友圍坐在一起,每人手裡捧著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不到半個小時,小朋友們已經讀了十頁左右,可是摘抄一點兒也沒有做。
  •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
    隨著教改的進一步深化,語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語文成績,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了閱讀對於提高孩子語文成績的幫助,會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現在的網絡也很發達,為孩子們的閱讀進一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不會挑書的,可以找到大量的書單參考,嫌買書貴的,除了去圖書館借閱,也可以輕鬆找到大量免費的電子書。
  • 1張圖告訴你,孩子讀很多書背很多名言,為啥寫作文還是不會用
    遺憾的是,有的孩子會說,我讀了很多書,背了很多格言警句,可是一提筆寫文章就不知道該用什麼名言名句了。 今天我們結合一張圖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01 為什麼提筆寫作文,卻不知道該用什麼名言警句 正如上圖(圖1-1)所示,孩子們腦海裡記住的知識如同最大的一個圈,這個圈為什麼是最大的呢?道理很簡單,記住的東西越多,這個圈就越大。孩子記住一個知識的難度並不大,記憶力好的孩子,也許只是看了一眼就記住了。 有的孩子剛會說話,就能背誦很多電視廣告語,比如「今年過年不收禮呀,不收禮,收禮只收xx金。」
  • 1張圖告訴你,孩子讀很多書背很多名言,為啥寫作文還是不會用
    遺憾的是,有的孩子會說,我讀了很多書,背了很多格言警句,可是一提筆寫文章就不知道該用什麼名言名句了。 今天我們結合一張圖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01 為什麼提筆寫作文,卻不知道該用什麼名言警句
  • 老紀|為什麼我家小孩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
    讀的多,不一定會寫。 那怎麼才能會寫?首先,得有的可寫。就像蓋樓得有鋼筋水泥,做衣服得有布料,母雞下蛋得先吃糧食一樣,孩子首先得有豐富、自由的生活,才能發展出讓他有表達欲望的素材。一天到晚除了上課下課寫作業就是在培訓班穿梭的孩子,你讓他寫《美麗的大自然》,那跟要求男人生孩子沒什麼區別。
  • 為什麼不太建議給孩子看作文書?
    不能說絕對不看,也不能說完全可以看。針對不同角度,不同孩子,應該是不同對待。以下是丹媽來說說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從不功利的角度來說,不太推薦孩子過早看作文書首先,過早給孩子看作文書會養成依賴性。本來寫作是一件自我感知、自我表達的事情,是孩子閱讀基礎、邏輯能力、表達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語詞、語彙、語感長期積累的過程。如果早早看作文書,有些孩子可能會養成每次寫作文,第一時間就去作文書裡找素材找範文的習慣。甚至可能會發展到一天不看作文書,作業就沒法完成的地步。
  • 你的孩子,為什麼始終寫不好作文
    很多孩子起早貪黑的,要麼在輔導,要麼就是在去輔導班的路上。他們不是不能吃苦,不是不願意,不是報得少,而是天天被老師忽悠來忽悠去的。那些老師也不容易,他們也確信自己教的內容是好的,可是忽略了事實,忽略了結果。所以做成了睜眼瞎。有沒有效果,難道大家心裡不清楚嗎?不是應該「啞巴吃湯圓——心裡有數」嗎?家長來學習,圖什麼?還不是看效果。二、作文寫不好,是因為孩子課外書看得不夠多?
  • 孩子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有的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是耳撓腮坐針氈,嘴巴咬著鉛筆桿,眼睛望著天花板, 磨磨蹭蹭大半天,一看下課沒時間„„最後寫還是寫不出一句話。這就是很多孩子寫作文的真實寫照,今天啊,筆者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不會寫作文怎麼辦!
  • 讀了很多書,為什麼作文還是寫不好?
    很多中學生讀書量不小,作文卻總是寫不好,家長們也被這個問題深深困擾。寫不出質量好的文章,必然有原因,竊以為,原因有三。一、讀的書目不對,語言運用不熟練。中學生讀書,最好先讀古典名著,可以選擇文白參照的版本。
  • 看了100篇優秀作文,孩子咋還不會寫作文?
    朋友的孩子自從開始學寫作文,不是哭就是鬧。你跟他急眼,他就敢當場崩潰。畢竟一篇作文裡面涵蓋了他不喜歡的3大事情:寫字、背誦(好詞好句)、應付考試。朋友也心情複雜,既怕他不寫,又怕他亂寫。我給她出主意:「不然,你去書店買點優秀作文當睡前故事?」
  • 如何讓孩子寫好作文,一本作文書即可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家長以為我會給各位親們推薦一本好書,有助於孩子寫作的,其實不是。我的意思就是一本作文書就可以了,什麼樣的都可以,作文寫得好壞不是你看多少書能決定的,而是你是否學會了到底如何寫作文。 我上學的時候,作文總是最高分,經常拿範文給同學們讀,這個真的不是吹牛。
  • 孩子不會寫作文?這3個寫文實用小技巧,父母快幫孩子收藏起來
    文 | 小允兒的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閱讀,是孩子學習語文和其他一切知識的根本,像古代文章中說的學習便是「讀書」。但是有一個現象,很多孩子平時看了不少書,卻依舊寫不好作文,每寫作文就卡殼,這是到底是為什麼?
  • 初學寫作文,孩子適合讀哪些書
    每當我想讓孩子提高寫作水平,寫出些高水平的作文時。我會深深地感到,沒有廣泛的閱讀,寫出高水平作文的這個要求無論如何,都顯得那麼無力。因此今天我推薦初次學習寫作文的孩子讀一些書。漫畫類我推薦父與子。他是德國大藝術家卜勞恩唯一的作品。
  • 學生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為什麼一個從小學漢語,用漢語,說漢語的孩子,為什麼會有很多的孩子不喜歡寫作文,不會寫作文?有時新接初一的孩子,寫作文還下不了手?還有就是這些內容其實在他們的頭腦中只是當時課上過了一遍或兩三遍,課後再去看課文的學生不會很多。他們的另一半學習語文的時間被很多的閱讀理解題佔去。課本裡的每一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字,由於很多原因,文章的美大都是學生被老師領著被欣賞,學生內心裡或是缺少這種體驗,或是被一種模式影響,學生們被學會了, 象被老師們領著去交遊了一趟,回來過幾天便忘了。更不要說熟記於心了。
  • 為什麼孩子寫不出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疼,看了範文也沒有效果?
    沒想到,近30年的時間過去了,孩子們之間的感受卻一點也沒有變,都對作文不感冒。今天,我們嘗試從人的思維角度來分析孩子們為什麼害怕寫作文,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到初學寫作、害怕寫作、不敢寫作的同學們。為什麼孩子害怕寫作文?
  • 讀了很多書卻寫不好作文?可能是陷入了"偽勤奮"的怪圈
    &34;閨蜜家的兒子棒棒暑假過後,就要上初二了,從小到大,他書沒少讀,但寫起作文來,卻和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差不多,語言匱乏,內容以拼湊為主,中心不明確。對此閨蜜深感疑惑:難道那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嗎?讀書和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為什麼不成正比呢?
  • 三年級的孩子不會寫作文怎麼辦?不閱讀的孩子不會寫作!
    朋友家的孩子三年級了,數學和英語成績還不錯,語文總是不拔尖,每次考試寫作文,她總是憋了很久都寫不出來。朋友很是煩惱,孩子每次有作文作業的時候,她就要在旁邊給孩子輔導,往往她說得口乾舌燥了,孩子還是不會。
  • 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做閱讀,還是不會寫作,應該怎麼辦呢
    專注語文教學,分享語文知識,快樂學習語文很多家長跟我說: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做閱讀;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這是為什麼呢?閱讀名著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提升孩子的審美情趣,影響孩子的認知,而且,這種影響會持續一生。所以,建議孩子們一定要選擇經典名著來讀。比如:適合小學階段讀的書目《水滸傳》《西遊記》《愛的教育》《湯姆叔叔的小屋》《城南舊事》等等。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作文寫不好?
    反過來,喜歡閱讀的孩子,寫作水平一般也差不了。但是,確實有些家長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讀了許多書(甚至非常多),為什麼作文卻寫不好,甚至會成為老師批評的對象?通常,在小學階段,尤其在小學四年級之前,孩子的閱讀數量似乎與寫作水平不成比例。個別孩子,到了中學,寫作水平也非常一般,那麼,原因究竟在哪裡?
  • 不會寫作文
    總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家長來向貓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會寫作文,作文寫不好,作文寫不長。貓媽這裡來講一下問題癥結:其實最主要的是自己的主觀意識形態,不是說孩子不上心,因為單說不上心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那天貓媽教一位二年級的同學寫敘述性作文。二年級同學嘛,200個字總是要寫的,那個孩子一聽這麼多字,馬上說 「我寫不到的」。有多少同學來上貓媽的課說好簡單啊,我一說寫作文,馬上拉長了臉。於是給家長的感覺就是: 我們家孩子閱讀還行,就是寫作不夠強。這個「閱讀還行,寫作不夠強」的問題,貓媽待會兒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