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孩子也都看完了,但最後還是不會寫作文,快把自己急死了。其實,這樣的情形是普遍的,看了書不會寫作的人佔了絕大多數。
01.寫作是有一定的天性的。
網上有個農民詩人叫餘秀華,中學畢業。魏冰心專訪過她,她的原話是「以前因為窮,不敢瞎花錢,書看得很少,現在有了一些錢,看得也不多,像他們有人說一年看幾百本,我心想,我一年看幾本就不錯了」。這樣看書少的人卻能成為詩人,你不能不說是骨子裡的文藝。「我請求成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內心的翅膀」;「一個能升起月亮的身體,必然馱住了無數次落日」,很多優美而有意境寓意的詞句從她的心裡跳出來,能說不是天賦嗎!
一個很好的閨蜜對我說,她讀了不少書,也喜歡看書,中外名著都看,但真的寫起文章來,還是無從下手,讀的東西依舊是別人的。有個家長,從孩子會認字時,就堅持每個星期和孩子看一本書,然後互相交換看書的心得和體會,中考的時候,孩子的作文居然只有二十分(滿分是50),家長感覺有點崩潰。但孩子的理科成績卻相當的優秀,所以,結果還是上了比較的好的高中。
其實,每個人的智力都是有偏向的,完美而均衡的畢竟是極少數,所以,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02.怎麼看書,才真的提高寫作能力。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很大程度的看書只是看情節,越跌宕起伏神秘莫測的書籍,越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個主要指小說題材。至於詩歌和散文、哲學、歷史或者科學,估計選讀的人不多。讓孩子多看書,並不是俠義的文學體裁,其實是應該多方面的涉獵。
在現代各種媒體的誘惑下,很多孩子也就是迫於父母的壓力,看書時走馬觀花心浮氣躁,哪裡能真正讀懂一本書。看書其實應該是一種興趣,是自覺的喜歡的,否則,就是瀏覽了百科全書,意義也不大。
讀書時,首先要一定的準備。比如準備記錄本,隨時記錄你喜歡的句子和詞語;記錄你的感受;隨時記錄你的疑惑等。最好有幾個人一起讀,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父母兄弟或者其他人,讀完之後,互相交流,深入討論。如果是小說,可以是某個人物;也可以是某個段落,可以是某個情節,可以是全本。如果是科學,甚至可以通過親手實驗去驗證。
讀書後,儘量練習寫一篇讀書筆記或者書評,隨意就好,不拘格式,不拘好壞,只在堅持。為了除去讀書的沉悶,對作品有更好的理解,有條件的家庭 ,還可以選擇角色扮演。比如以話劇、歌劇、小品等的形式。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寫作的能力,也是為了提升興趣,培養一種堅持的習慣。
03.要把讀書和實踐感知結合起來。
現代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躲在象牙塔裡的王子公主,對外界缺乏體驗。比如城市的孩子對農村的各種生活、糧食、工具等都沒接觸過,更不認識;也有的家長過度保護,或者安全原因,即使生活在城市,對公共運輸工具、城市設施、城市裡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幾乎無從接觸;如今的孩子在家裡,幾乎不做家務,對父母親人的喜怒哀樂都無法及時感知和體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甚至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情形,即使讀再多的書,他也無法真切的感受和感知,又如何能寫出文章來呢。據我了解,現在的學生喜歡玄幻、懸疑、穿越、漫畫等書,就因為這些書脫離現實,可以天馬行空,任意想像。但落到作文上,卻是行不通的。歸根結底,我們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
所以,在引導孩子看書的時候,還是要讓孩子多走出去,多看看現實的世界,多動手多觀察,否則,即使寫也只會寫出些空幻的文字。
04.根據年齡,選擇合適的書籍。
一個人性格的養成,和他在少年或者青春時期看的書是離不開的。很多時候,書裡的人物書裡的道理書裡的情節,會引領一個人的成長。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我大概在四五年級時看的,高中時又看過一遍。我骨子裡的憂鬱、悲觀、甚至厭世的一些心態,除了家庭原因,很大程度來自於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樣的情緒一直伴隨我很多年,直到如今,歲月讓我漸漸悟透了生命,我才徹底的從紅樓夢裡走出來,只是,性格決定了你的命運,這些年,因為這性格,我碰到的壁走的岔路太多了!
現在想想, 這麼多年,很多老師和名家,都推薦孩子們從小就一定看完中國的四大名著,對《紅樓夢》而言,我很喜歡裡面的詩詞和人物刻畫,但其他的價值觀道德觀,如果,沒有大人的引導,我們的孩子是無法正確理解那些複雜的人情世故的。
所以說,孩子看什麼書,家長還是應該有所選擇,即使想看這樣的中外名著,最好是和孩子一起看,然後一起探討,給予正確的分析和引導,否則孩子看完了,他到底吸收了什麼,你無法知道。 能不能提高寫作是小事,影響了性格,就是大事了。人生的一些行為,無論是好的壞的,很多時候就來自於他看的書。
有家長私信我,說自己十六歲的兒子喜歡了對面已經結婚的女鄰居,某一個月色朦朧的晚上,他從窗戶爬了進去,他覺得這是最浪漫的事。被保安抓住戳穿之後,他說《紅與黑》裡的於連就是這麼做的!搞的鄰居和父母都哭笑不得。
看書,其實並不全是為了寫作,更多的應該是明理。在明理的同時,還能提高寫作水平自然是雙贏了。對一個人來說,看的書多,寫作不一定能提高,但看書多一點,一定比看書少的時候寫作要好些,即使像餘秀華這樣的天賦詩人,如果多讀點書,成就肯定比現在更大。然而,能明白更多的人生的道理,讓自己少走彎路,少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多給人帶來智慧和歡樂才是看書的真諦!
所以,當你的孩子在看書的時候,請你也看看吧,因為你的引導才能讓孩子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