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

2020-08-30 六月的檸檬

隨著教改的進一步深化,語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語文成績,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明白了閱讀對於提高孩子語文成績的幫助,會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現在的網絡也很發達,為孩子們的閱讀進一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不會挑書的,可以找到大量的書單參考,嫌買書貴的,除了去圖書館借閱,也可以輕鬆找到大量免費的電子書。

可以這麼說,只要真心想看書,基本上絕大部分孩子都能得到滿足,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有些家長突然發現,孩子讀了很多書,為什麼語文成績卻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


是因為看的書太少,還是因為看的都是課外書?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成兩方面來看。


首先要肯定的是,書看得太少,肯定不行。我閨蜜的孩子兩年級的時候一直寫不好作文,每次都沒法達到老師規定的字數,閨蜜很著急,託人介紹了市裡的名師,周末駕車一個多小時,帶著孩子去了名師家裡,求指導。


老師跟孩子聊了聊,就說這孩子看書太少,沒法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好作文,閱讀量一定要跟上,先回去看個一年書,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再來看看能不能指導。


閨蜜把這個事情告訴我之後,我覺得這個老師其實還是挺負責的。並沒有為了收學費,勉強收下孩子,然後教一堆所謂的寫作、應試技巧。


其實,如果單純想要在分數上看到進步,確實有很多技巧可以講,市面上很多補習班,提分班都是這麼搞的,但是沒有閱讀量打底,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到了一定的程度,水平還是會提不上去。


所以大量的閱讀,是基礎


但是,單靠大量的閱讀也不行,因為閱讀只是輸入,還缺了個最關鍵的輸出環節。


為什麼輸出如此重要?因為唯有輸出,才能夠逼著孩子的大腦將大量輸入的內容進行消化、重組,將之真正化為自己的東西。


否則,讀過再多的書,沒有經過大腦的消化,這些讀進去的內容也不過就是吹過湖面的微風,也許能蕩起些微漣漪,但終究留不下多少影響。


輸出的方法有很多,身邊很多學霸、牛娃最愛用的是思維導圖。

把看過的書,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理一遍,等於把書中所有的知識都重新消化了一遍,效果自然也不同凡響。


可以這麼說,我見過的每一個習慣用思維導圖來學習的孩子,都是妥妥的學霸一枚。


但今天我要推薦的卻不是這種方法,畢竟思維導圖這個方法雖然好,卻不是每個孩子都愛用的。


甚至我可以說,大部分孩子看完書,都不會主動去做思維導圖。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硬讓孩子去做,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一個不好,孩子也許就更加不愛閱讀了。


哪怕孩子勉強做了,家長懂思維導圖嗎?知道怎麼指導孩子做思維導圖嗎?


而今天我要講的這個方法,相對更容易做到,效果同樣也不差,當然需要家長每天花個十分鐘左右配合一下。

怎麼配合呢?很簡單:


第一步,每天晚上吃完晚飯,和孩子聊聊天,問問孩子今天看了些什麼書,讓他用簡單的語言給你概括一下主要講了些什麼內容。


如果孩子看的是故事書,那麼就讓他講講大概的情節,也不用多,兩三句話即可。


如果看的是社科類的書籍,那就講講學到了些什麼知識點。


這一步,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大腦進一步回憶和加工當天所看過的內容,使之從書上的文字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第二步,跟孩子討論一下書中他最喜歡哪個人物,這個人物身上有什麼特點或者說優缺點;書中有哪些具體的描述體現了這些特點?


如果是社科類的書籍,沒有人物的,則可以問他對書中的哪個知識點最感興趣,為什麼?


這一步的目的在於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知道觀點需要足夠論據的支撐,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將來進了中學寫議論文打下基礎。


第三步,讓孩子摘抄一下書中的好詞好句。


許多家長甚至包括一些老師,都會跳過前兩步,直接進行第三步。其實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好詞好句存在的意義,是讓孩子感受文字的美感,而不是讓孩子抄寫、背誦,然後原封不動的運用到作文中去,這樣做會扼殺孩子的創造能力,基本等同於鼓勵抄襲。


我對我家娃的要求是,如果有什麼好詞好句打動了你,我也希望你在作文裡面將他加工為你自己的東西之後再寫出來,當然引用名人名言和詩句除外。


以上方法,是我結合一位老師的建議再加上自家娃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目前在自家娃身上試驗下來效果還不錯,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試試。


當然,方法是好方法,關鍵還在於執行,如果做不到每天堅持,那什麼方法都不會有太大的效果!

相關焦點

  • 讀了很多書,為什麼作文還是寫不好?
    很多中學生讀書量不小,作文卻總是寫不好,家長們也被這個問題深深困擾。寫不出質量好的文章,必然有原因,竊以為,原因有三。一、讀的書目不對,語言運用不熟練。中學生讀書,最好先讀古典名著,可以選擇文白參照的版本。
  • 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作文寫不好?
    反過來,喜歡閱讀的孩子,寫作水平一般也差不了。但是,確實有些家長非常疑惑,自己的孩子讀了許多書(甚至非常多),為什麼作文卻寫不好,甚至會成為老師批評的對象?通常,在小學階段,尤其在小學四年級之前,孩子的閱讀數量似乎與寫作水平不成比例。個別孩子,到了中學,寫作水平也非常一般,那麼,原因究竟在哪裡?
  • 孩子讀很多課外書,為什麼還做不好閱讀理解題?原因有2點
    語文學習閱讀理解的確非常重要。佔了考試的1/3強。通常包括文學作品理解,實用文理解,古詩文閱讀理解。一、原因分析:1、孩子做不好閱讀理解題,有可能是讀得不對路。比如,光讀現代文,你讀再多也不可能做好古詩文的閱讀理解。所以要根據閱讀理解能力出現的問題。多讀相應的文體。特別是古文。讀得多了,自然語感要好一些。古文閱讀理解成績自然會提高的。2、孩子做不好閱讀理解題。也有可能是讀得不得法。閱讀理解題。考查的是深度閱讀能力。
  • 學生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為什麼一個從小學漢語,用漢語,說漢語的孩子,為什麼會有很多的孩子不喜歡寫作文,不會寫作文?有時新接初一的孩子,寫作文還下不了手?為什麼?喜歡,熱愛,熟能成誦!好多語文老師都感慨,語文考試中真正得高分的孩子不是老師教的,是孩子自己學的。因為這些孩子是對文字非常敏感。現在成作文績好的學生,無一不是從骨子喜歡文學的孩子,看書多,背書多。對的書裡的文字,有著深深的領悟。曾經帶過一個學生,喜歡看書,每每遇到喜歡讀的書,都會翻來覆去的讀,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會深深地印腦子裡。交談時,幾乎可以脫口而出。
  • 讀了很多書卻寫不好作文?可能是陷入了"偽勤奮"的怪圈
    &34;閨蜜家的兒子棒棒暑假過後,就要上初二了,從小到大,他書沒少讀,但寫起作文來,卻和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差不多,語言匱乏,內容以拼湊為主,中心不明確。對此閨蜜深感疑惑:難道那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嗎?讀書和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為什麼不成正比呢?
  • 讀書很多,作文還是寫不好:閱讀書目你選對了嗎?
    有很多家長和同學都會有這樣一種困惑:老師常說想要提高作文水平,就要多讀書,可是為什麼讀了很多書,作文還是寫不好?書還要不要讀下去?書當然得讀,但是想要提高寫作水平,首先要選擇恰當的閱讀書目。正確的閱讀書目想要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水平,這樣的閱讀是有目的的閱讀。而讀前兩種書的目的,一個是為了開拓視野,一個是為了增添學習之餘的樂趣,都不是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對於寫作的影響很緩慢。那麼應該讀什麼書呢?
  • 你的孩子,為什麼始終寫不好作文
    相信很多家長最頭痛的事,就是孩子的作文始終寫不好。他們花了無數的金錢,花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收效甚微。說句真心話,孩子要是沒有找對寫作的方法,就算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也寫不好作文,作文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心病」。一、作文寫不好,是因為輔導班報得不夠?當然不是。
  • 第二節課:孩子讀了不少書,為什麼做閱讀理解題還老是錯?
    第二節課:孩子讀了不少書,為什麼做閱讀理解題還老是錯?大量閱讀,真的能提高寫作能力嗎?頭條的小學生以及家長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小作家起跑線專欄,我是主講露珠老師。今天,我們先來探討一個令許多家長困惑的問題:孩子讀了不少書,為什麼做閱讀理解題還老是錯呢?!想必家長們也都知道,語文學習的難點,在於閱讀理解和作文。基礎知識,只要稍微用一下功,就可以全部掌握了。但是閱讀理解,從小學到中學,會越來越難。
  • 孩子讀了很多書,仍然寫不好作文?試試思維導圖做旁批!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課外書沒少買,孩子也沒少看,可就是寫不出作文或者寫出的作文文筆平平,這是什麼原因呢?怎麼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呢?所以說,對他們來說,讀書和寫作完全是兩回事,書也沒少讀,上課也認真聽課了,寫起作文還是很困難。那最普種最常見的幾種讀書的方式,你看看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呢?
  • 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做閱讀,還是不會寫作,應該怎麼辦呢
    專注語文教學,分享語文知識,快樂學習語文很多家長跟我說: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做閱讀;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這是為什麼呢?如果孩子因為大量閱讀而有很好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那說明孩子做了有效閱讀。反之,則並沒有做到有效閱讀。什麼是有效閱讀呢?
  • 名著沒少看,孩子的閱讀理解還是做不好?
    不知道是誰說的,多讀名著,能夠對閱讀理解有很大的幫助?事實怎麼不是這樣的呢?有不少小夥伴們表示閱讀理解能力沒有提升。啟達教育老師為你整理了名著沒少看,孩子的閱讀理解還是做不好?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閱讀理解是理解閱讀,是對一句句的話進行深入再加工的過程,我認語文的閱讀分為四個層次:第一是最低級的層次,也就是認字。第二個層次是中級層次,表現出在讀完文章後能夠複述,但是長篇大論找不到重心。
  • 智優美嘉丨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原因為何?孩子注意力問題
    有關調查發現,現在的學生已經很少有人能夠深入閱讀一篇文章、一本小說,他們的思考能力變得越來越弱。這個調查的實驗出發點來源於很多家長反映的一個奇怪問題,孩子們總做不好閱讀理解、寫不好作文原因為何?結果正對問題。究竟根本原因在於孩子的專注力不斷下降,並且存在嚴重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
  • 為什麼孩子看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
    很多家長說,孩子看了很多書,可是還是不會寫作文。確實,孩子很喜歡看書,但是只是把看書當作一種消遣。殊不知,閱讀是需要技巧的。我們跟大家分享一個閱讀課的例子吧!閱讀課開始了,老師告訴同學們,可以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然後摘抄書中關於外貌描寫、景物描寫、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一群小朋友圍坐在一起,每人手裡捧著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不到半個小時,小朋友們已經讀了十頁左右,可是摘抄一點兒也沒有做。
  • 老紀|為什麼我家小孩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
    讀的多,不一定會寫。 那怎麼才能會寫?首先,得有的可寫。就像蓋樓得有鋼筋水泥,做衣服得有布料,母雞下蛋得先吃糧食一樣,孩子首先得有豐富、自由的生活,才能發展出讓他有表達欲望的素材。一天到晚除了上課下課寫作業就是在培訓班穿梭的孩子,你讓他寫《美麗的大自然》,那跟要求男人生孩子沒什麼區別。
  • 孩子喜歡閱讀,可是寫作和閱讀理解依然不好,該怎麼辦?
    孩子喜歡看課外書,但是作文和閱讀理解能力還是不好,確實讓家長感到迷茫。一般來說,喜歡閱讀的孩子的作文及閱讀理解都不會太差。如果看了不少課外書,作文依然不會寫,那麼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孩子看課外書只是走馬觀花,注意力全在故事情節上面。有些孩子喜歡看書,但是不會專心看書,不會精讀書籍。他們在拿到書本後,會被圖畫所吸引,然後快速瀏覽一遍,在知曉了故事情節以後,便會把這本書束之高閣,而不會再來看第二遍,更談不上反覆閱讀。
  • 4年級的孩子很愛看書,但是寫出來的作文還是不好,是怎麼回事?
    4年級的孩子很愛看書,但是寫出來的作文還是不好,是怎麼回事?愛看書是很好的,好的閱讀習慣能潛移默化地豐盈內心。但是愛看書,並不等於能寫好作文,二者不存在必然的聯繫。那麼原因何在呢?應該怎麼樣去提高寫作能力呢?
  • 閱讀理解做不好,不是理解能力差,是缺少方法
    今天和一家長聊起學生的語文成績,孩子的基礎成績沒有問題,就是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上丟分比較嚴重,其實這也是可以想到的,老師對孩子的書寫及字詞的要求抓得比較緊,我們家長不會輔導孩子做閱讀寫作文,但我們會聽寫孩子的生字詞。
  • 讀書多但作文寫不好,一線語文老師給出4點建議,果斷收藏
    家長的焦慮經常遇到家長問這樣的問題:孩子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作文還是寫得不好?有的家長還把一串長長的書單給我看,嚯,古今中外都有,大作家小作者都有,長篇短篇都有,似乎只要孩子書讀得多就一定能寫出好作文來。老師說要多讀書,這樣對作文有好處,家長認為只要多讀書,作文就一定能寫好。
  • 孩子寫不好作文怎麼辦,小學生如何寫好一篇作文
    小學作文是大家最頭痛的,提筆難,畏懼寫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痛,有時候就連個開頭都寫不好,或者寫出的文章就像流水帳似的,讓人不忍直視。有一位... 小學作文是大家最頭痛的,提筆難,畏懼寫作文,一寫作文就頭痛,有時候就連個開頭都寫不好,或者寫出的文章就像流水帳似的,讓人不忍直視。
  • 為什麼讀很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這3個坑不要踩
    今天收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她說:為什麼我看了那麼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呢?孩子不願意自己上廁所和收拾東西,怎麼破?其實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看了很多育兒書,企圖用書裡的東西去套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結果還不如孩子奶奶的經驗起作用。難道真的看書無用?當我在深夜裡再次翻起了育兒書,我突然發現了一直以來被我忽視的問題。有三個原因導致了育兒之路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