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映孩子課外書沒少買,孩子也沒少看,可就是寫不出作文或者寫出的作文文筆平平,這是什麼原因呢?怎麼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水平呢?
作文水平的提高,跟很多原因都有關係,比如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平時的積累,聯想和想像的能力等,這當中讀書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平常課堂上老師教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既是一種讀書積累的過程,也是學習寫作方法的一個過程。可是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把書中的一些好詞句和好的寫作手法遷移、內化,用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所以說,對他們來說,讀書和寫作完全是兩回事,書也沒少讀,上課也認真聽課了,寫起作文還是很困難。
那最普種最常見的幾種讀書的方式,你看看孩子是屬於哪一種呢?
第一:單純地讀故事,看故事情節;
第二:拓寬知識面,開闊視野;
第三:享受閱讀,喜歡閱讀裡面的世界;
第四:邊讀邊學習作品本身,研究寫作的方法,比如揣摩故事情節設計、人物刻畫、語言運用等。
第一種和第二種屬於「泛讀」,純粹是外行看熱鬧。如果我們的孩子想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的話,需要的是「精讀」,最好的方法無疑是第四種讀書方法,這樣邊讀邊思考不僅能學習書中的寫作方法,還能拓展自己的思路,再加上自己不斷地練習,不斷修改,那作文水平想不提高都難。
說到閱讀,我們常常強調「閱讀留痕」,但是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孩子是少之又少。通常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連拿筆都習慣都很少有。看過的書,往往是白板一片,要麼寫的是亂七八糟的筆記,想到啥寫一點,沒有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思路。還有的同學會把這個摘抄放在一張紙上,你複習時離開了原文,你對這個摘抄的回想就不是那麼清晰、系統。下面我們來分享一種閱讀筆記的方法——思維導圖旁批!我們首先用一篇作文《學做飯》為例:
上圖中把《學做飯》這篇文章的開頭、結尾的好處,以及對文中句子的仿寫,實用的修辭手法以及文中的語言特點都一列舉出來,並且用流暢的曲線把這些好處拉到旁白處,不至於擠在字裡行間。用主幹分支的曲線能夠引起學生的不斷聯想,而用思維導圖的關鍵詞法,讓學生能夠跳躍式思維,簡單寫兩點詞句就能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克服了卡片式閱讀讀書筆記不結合文章的缺點。可以讓學生根據原文,結合自己的感想,把這篇範文改寫得更好,也可以借鑑文中的優點,然後再創作出一篇屬於自己的優秀作文。
下面我們再以結合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本書,選取其中的某些片段來看看思維導圖的旁批的方法:
上圖中的旁批對一些描寫方法和自己的感想、疑問都進行了詳細的批註,不僅做到了邊看書邊批註,也能夠啟發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讀書有痕跡。
思維導圖旁批法還可以在書的旁邊批註生字的注音、字義和還有它的近反義詞,都是比較清晰的,等再翻起這篇文章看的時候,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當時的思路。
如果家長能夠引導孩子,每次在讀書的時候能夠對這些細細節,包括:句子、詞語還有文章的寫法進行關注和思考,長此以往,他就能夠把這些知識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這樣的話,對他的寫作水平是有很大幫助的。
當然了,提高作文水平不可能完全靠讀書批註這一方面,還有聽說讀聽說讀寫練習。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盡可這樣做。因為旁批留下來的都是書中的精華,時間久了,就會有所謂厚積而薄發的力量,這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無形之中也算是對自己寫作的一種自我提升和寫作思路的拓展。
親愛的朋友們,你是怎麼做讀書筆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