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童年能逃得過「比個子」?!沒錯,遇到同齡的孩子,家長們總喜歡一起比比個。而在兒童保健門診,問的最多的問題恐怕就是:「我家的身高夠不夠啊?」
寶媽有沒有這種感受:帶孩子出去,會不自覺地留意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好或者不好的地方。很多寶媽,就格外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每次遇到熟人家的孩子就會偷偷比較孩子們的身高,然後告訴孩子們要多吃飯,不要挑食,才能長得像誰誰誰那樣高。
的確,身高問題始終是圍繞在家長心頭的一個難題,尤其孩子年齡還小的父母,對孩子的身高抱有期待,所以一旦發現孩子長不高就會特別焦慮。許多寶媽都擔心自己的寶寶長不高,看到別家寶寶長了個大個子,就很著急。
也有很多父母都很困惑,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飲食更豐富有營養了,可為何有些孩子還是不長個兒呢,難道真是遺傳了父母其中一方的身高嗎?
到底這孩子不長個兒的鍋誰來背呢?
雖說孩子身高很大程度上會遺傳父母,但是父母高,孩子一定高嗎?父母矮,孩子一定矮嗎?這個說法並不絕對!
父母遺傳給孩子的是一個身高區間,而孩子個體之間還是有差異的,區間能到達哪個高度更多的還是取決於後天因素,包括營養補充、運動、飲食、睡眠等等因素。
所以說,要想讓孩子長得高,後天的幹預可不能少!
孩子長個常見誤區
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少家長一不小心就陷入誤區,這裡再給大家提個醒:
1.男孩發育晚,23還能竄一竄
相對女孩來說,男孩確實發育要晚一些。至於男孩是否晚長,骨齡說了算。老人所說的「晚長」其實指的是青春期發育延遲,然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普通發育比上一代提前,幾乎不存在17歲之後還長高的情況。所以大家可別盲目聽信老一輩的經驗之談,錯過孩子身高干預的黃金期。
2.多補點營養,可以幫助長高
這說法做法放在20世紀6、70年代沒錯,但現在不一樣了,孩子普遍存在營養過剩的情況。家長給孩子吃大量的「營養品」或「補品,反而會催熟孩子。一旦性激素分泌多了,會導致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減少,而這正是很多孩子身高矮小的罪魁禍首。
3.孩子吃得多,才肯長個
事實上,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使腦垂體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刺激孩子骨骼生長。反之,孩子吃得過飽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所以希望大家注意,不要讓孩子每頓飯吃得太飽。另外,還應注意飲食搭配,確保孩子攝入均衡全面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和蔬果。
4.孩子個子矮,多跳多運動即可
多跳多運動確實可以增強孩子體質,助力長個。但如果孩子真的存在生長發育問題,運動能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再說,現在孩子學業都很緊張,一般也沒太多時間長時間運動。所以如果發現寶寶生長發育出了問題,建議及時帶其就醫,找專業的專科醫生治療。正常情況下,只要在骨骺線閉合之前抓住孩子長高黃金關鍵期,就有補救的機會哦~
不管是基因遺傳還是後天的疾病,如果發現寶寶個子不愛長,一定要重視起來,早期幹預。家長應當記錄孩子的生長曲線,參考不同階段身高曲線圖,這樣能夠清楚了解孩子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關注兒童長高,就要關注以下幾點:
1.保證均衡的營養攝入,與身高密切相關營養素: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A、鈣、鋅等。
2.睡眠,這是最輕鬆的長高方式。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分泌最為旺盛,分泌量是清醒時的3倍左右,尤其是晚上10:00-凌晨2:00,早上5:00到7:00這兩個時間段。
3.適宜運動:跳繩、跳高、跑步、遊泳、籃球、排球、健美操,要有規律、定時進行,每周5次以上,每次持續20-40分鐘。
4.體檢中或者生活中發現異常情況,儘早就診,排除疾病因素引起的身高異常。
5.身高不是一切,以孩子的健康和快樂為第一原則。